[提 要]新時代文化自信是對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傳承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立足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自信于中國文化的世界“半壁”地位,堅持為我所用,建設中國新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科學性和人民性,同時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當下價值。堅持和弘揚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飛躍,要傳承好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要吸取其他民族優(yōu)秀文化,要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好文化自信教育。
[關鍵詞]毛澤東;文化自信;黨史教育
[作者簡介]潘信林: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高校課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兼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材建設。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毙判氖敲\的主宰,文化自信乃是最根本的自信。毛澤東雖然并沒有明確提出“文化自信”的具體概念,但是在長期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對如何堅定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做出了重要探索與貢獻,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真知灼見的光輝論述。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節(jié)點,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學習、總結黨的歷史,學習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對于黨自身的建設、對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乃至整個世界的發(fā)展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早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毛澤東就幽默地宣稱,要用“文房四寶”,打敗“四大家族”。1940年1月,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勾畫了新中國的文化藍圖:“我們……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tǒng)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yōu)橐粋€被新文化統(tǒng)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毛澤東的文化自信思想武裝并促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同仇敵愾、胸有成竹地打敗一切內(nèi)外反動敵人,造就了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集體自信,真正實現(xiàn)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歷史飛躍,洗雪了近代中國的百年國恥,對創(chuàng)建現(xiàn)代國家以及提升民族自信心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
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集中反映,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光輝典范,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基本源泉。黨的歷代主要領導人都十分注重通過對所處時代條件的準確把握,加強思想文化建設,推動黨的事業(yè)不斷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把握新時代黨情、國情、世情的發(fā)展變化,在繼承和發(fā)展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這不是偶然的、自發(fā)的,而是有著深刻的必然性、自覺性和歷史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在新時代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重要內(nèi)容,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當前,我們面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兩個大局”,形勢復雜嚴峻、任務急難險重,國家發(fā)展沒有退路可言,我們必須達到我們的既定目標。正如毛澤東堅定不移地所指出的:“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yè)。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7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講的這段話,今天仍然激勵和鼓舞著我們。新時代的偉大事業(yè)提出了新的歷史要求,我們必須樹立起強大的文化自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將我們的事業(yè)永恒地推向前去。我們必須從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中尋求力量支持,從來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的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中鍛造新時代的強大精神武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永續(xù)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堅守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當代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根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一 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及特征
文化是歷史的,也是現(xiàn)實的,更是指向未來的。脫離歷史時空和具體國情的文化是不存在的。這是辯證法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任何特定歷史時空和國情之上必然孕育帶有自身“胎記”的文化,這是文化的時代性,必然反映自身所處的時代,并指導和服務時代的發(fā)展。文化的歷史性與時代性天然地統(tǒng)一于自身。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既繼承了歷史,又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并對未來進行了擘畫,貫穿整個歷史長河,且內(nèi)容極其豐富,涉及治國理政的各個層面。
一是我們中國文明要占“半壁的地位”。從整個人類文明來看,東西文明各有所長,都在世界文明中有一席之地?!笆澜缥拿鞣謻|西兩流,東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內(nèi),要占個半壁的地位。然東方文明可以說是中國文明?!盵毛澤東.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474.]近代以來,由于國力衰微,加上歷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的侵蝕,許多國人跪拜于西方文化的石榴裙下,喪失了作為中國人的自信,認為中國的制度不如外國的制度,中國的技術不如外國的技術,中國的文化不如外國的文化,中國的一切都不如外國,民間甚至傳言“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毛澤東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瓘目追蜃拥綄O中山,我們應當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盵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534.]毛澤東對歷史文化的態(tài)度始終是客觀且堅定的,沒有因其困頓潦倒而徹底拋棄,也沒有因其曾經(jīng)燦爛輝煌而抱殘守缺。毛澤東是文化自信而不是文化自卑,他在民族存亡之際、歷史低潮之時沒有喪失作為中國人的精神,沒有如其他知識分子那樣試圖“全盤西化”“再造文明”;毛澤東是文化自信而不是文化自負,他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并沒有讓他喪失冷靜,沒有如一些知識分子那樣企圖開“文化復古”的歷史倒車,也沒有將西方文明貶斥到不值一文的地步、故步自封,而是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深入學習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對于當代青年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平視西方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是我們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對文化,毛澤東的態(tài)度歷來是開放的、自信的,主張廣泛吸收民間的、外國的、古代的有用的東西。毛澤東反對厚古薄今、崇洋媚外、“言必稱希臘”,主張“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反對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不加區(qū)別地悉數(shù)繼承、對西方文化不加辨別地全盤接收,主張對本國文化與外來文化都需要辯證地對待,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是毛澤東對待中西文化的基本立場,這種以過往的、外來的優(yōu)秀文化為當代中國實踐服務、為完成當代中國歷史任務而用的實踐探索,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皩ν鈬幕磐庵髁x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以為發(fā)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鏡;盲目搬用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薄皩τ谥袊糯幕?,同樣,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照搬,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進中國的新文化。”[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3.]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發(fā)展中國新文化的重要基礎和淵源,必須通過正確的方法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吸收養(yǎng)分,堅持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中國新文化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資源和精神支撐。同時西方現(xiàn)代化進程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暴露出其文化的劣根性,如殖民侵略、剝削壓迫、拜金主義等,這些也從反面使毛澤東加強了對中華文化的自信,進一步提高了批判借鑒的意識。
三是我們要“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我們不僅有值得自信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我們還有足夠的自信建立起具有嶄新面貌的社會主義新文化?!拔覀儾坏岩粋€政治上受壓迫、經(jīng)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yōu)橐粋€政治上自由和經(jīng)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tǒng)治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yōu)橐粋€被新文化統(tǒng)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這個新文化“只能由無產(chǎn)階級的文化思想即共產(chǎn)主義思想去領導,任何別的階級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領導了的。”[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8.]這個新文化不只是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對有關文化的論述,而是深深地扎根于中華文化的根脈上,具有深厚的中國基因。這個對新文化的科學預見,體現(xiàn)了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科學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精準把握,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的新發(fā)展,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探索,亦正是對馬克思主義居于指導地位的社會主義新文化的自信。
正是在這份自信的激勵下,
在百年來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征程中,我們黨創(chuàng)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相結合,與中國當下正在發(fā)生的問題相結合,與中國人民切身相關的事情相結合,形成了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具有中國氣質(zhì)、中國特征、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毛澤東的文化自信不是一般的自信,其主體不僅指向單個的個人,而且指向整個集群的民族;其文化不是一般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集中統(tǒng)一;其性質(zhì)天然地要求是科學的、先進的。在這方面,理解毛澤東的文化概念,特別是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文化的認識,是理解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概念基礎和邏輯前提?!懊褡宓摹薄翱茖W的”“大眾的”三者之間的價值序列和邏輯關系是理解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關鍵要點。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具備強大的主體特征(人民精神)而又不失之主觀偏見,具備深厚的傳統(tǒng)淵源(民族精神)而又能與現(xiàn)代化的歷史潮流契合,具備極強的先進性(科學精神)而又保留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繼承。當然,這種民族性、科學性、人民性不僅是對新民主主義文化,也是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規(guī)定,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總體的根本的本質(zhì)特征。
一是民族性。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帶有鮮明的民族特征,這個民族特征不是盎撒民族的特征、不是大和民族的特征,也不是美利堅民族的特征,而是正在與西方列強抗爭的中華民族的特征?!八欠磳Φ蹏髁x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帶有這樣鮮明中華民族特征的文化自信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民族自信。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奠定了人類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深厚基石。
二是科學性。毛澤東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相信科學精神的自信,是科學自信?!八欠磳σ磺蟹饨ㄋ枷牒兔孕潘枷?,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一致的?!盵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文化是科學的結晶和長久的積淀,是人類先進文化成果的積累。最為根本的是有著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最科學解釋和預測的先進理論——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指導。這就使毛澤東的文化自信極具歷史穿透力和現(xiàn)實說服力。
三是人民性。毛澤東自信的文化不是封建帝王、才子佳人的文化,而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靶旅裰髦髁x的文化是大眾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nóng)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薄案锩幕?,對于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反過來,文化必須為人民服務,為廣大的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服務。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是歷史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實踐者、承載者和推動者,“民眾的大聯(lián)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萬歲”等這些都是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中人民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在主體依靠上就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的人民精神,就是人民自信。
二 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背景與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廈將成,非一日之功。文化的建設更是需要長期的積累。毛澤東的文化自信是逐步建立并日益鞏固起來的。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毛澤東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盵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1.]
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一是毛澤東依靠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傳統(tǒng)軍事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使中央紅軍突破艱難險阻轉危為安,這一史詩性戰(zhàn)略性成功極其重要地堅定了毛澤東的文化自信。遵義會議是我們黨在同共產(chǎn)國際聯(lián)系中斷的情況下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的重大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充分體現(xiàn)了毛澤東的戰(zhàn)略定力和文化自信,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更是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必須“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由此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這是世界共運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的里程碑,也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自信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創(chuàng)造性轉化運用而結出的智慧果實。
二是領導中國共產(chǎn)黨和抗日軍民堅持抗日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及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改變了甲午海戰(zhàn)后中國在文化上長期的集體不自信。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敗,使很多中國人喪失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國家戰(zhàn)略從“中體西用”轉向了“全盤西化”??谷諔?zhàn)爭及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信心,增強了整個民族的文化自信。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莊嚴宣告:“占人類總數(shù)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人民這個概念,既是政治認同,更是文化認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既是政治自信,更是文化自信。
三是克服重重困難取得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姑涝?,名為“抗美”,但實際是抗擊以美國為首的十五國聯(lián)合國軍企圖扼殺新中國于搖籃之中??姑涝瘧?zhàn)爭偉大勝利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奠定了今日東北亞和平之國際秩序,奠定了中國今日之國際地位,更是在于一舉破解了自八國聯(lián)軍侵華以來“西風”一直壓倒“東風”的國際格局,奠定了毛澤東和全中國人民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自信,宣告了“西方殖民者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想叫亞洲人民屈服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為中國擺脫蘇聯(lián)模式并區(qū)別西方模式探索新型現(xiàn)代化道路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背景與原因是極其復雜的,有個人層面的原因,也有集體層面特別是黨的因素,更有國家層面和世界層面的原因。
一是先進思想文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與熱烈討論促使先進的中國人逐步接受該思想理論并在此基礎上推動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在其后的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斷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并逐步取得革命成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體化、本土化的思想建設,為毛澤東的文化自信思想提供了先進的指導思想。
二是洋務運動以降,先進的中國人對“中體西用”的探索與反思、新文化運動以來的社會文化啟蒙所造成的新舊文化之間、中西文化之間、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之間的文化交流、碰撞與融合所形成的廣闊思想空間,為毛澤東的文化自信思想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
三是新舊社會變遷、新舊制度革新中社會結構大變化的歷史進程中正式制度、法律的治理缺失,為毛澤東的文化自信思想提供了客觀的歷史空間。值得注意的是,擁有5000多年歷史文化的中華民族,長期以來都是站在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前列,自信于世界優(yōu)秀民族之林。中華民族是英雄的,更是自信的。但是當時整個社會自鴉片戰(zhàn)爭失敗以來產(chǎn)生的不自信,迫切要求重新樹立起整個民族的自信,這種獨特的歷史空間,呼喚并催生了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這是歷史的必然。
四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了解、深切熱愛和批評轉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了解是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基礎,了解是毛澤東文化自信的基礎,從啟蒙讀四書五經(jīng)到最后一次讀《容齋隨筆》,毛澤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超出了很多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切熱愛是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關鍵,熱愛是毛澤東文化自信的關鍵,從個體文化性格與傳統(tǒng)的相融,到自身理智與傳統(tǒng)哲學智慧的相映,到個人性情心靈與傳統(tǒng)文化境界的相通無不體現(xiàn)了毛澤東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評轉化是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根本,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評轉化是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批判性繼承和發(fā)展,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獲得了新生。
五是毛澤東本人在文化領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毛澤東是舉世公認的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詞大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領域和現(xiàn)代思想文化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在中國革命與建設偉大實踐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是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直接源泉。
三 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傳承與弘揚
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是繼承和弘揚毛澤東文化自信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自信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思想的核心。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導和精神動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當下價值。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不光具有中國意義,同時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第三世界民族獨立運動和全球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都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黨和國家在新時代正面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個斗爭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處于新發(fā)展階段所具有的新的社會主要矛盾,來源于以美國帝國主義為代表的壟斷資本主義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壓迫與剝削。這些新的嚴峻的斗爭正在考驗著黨領導人民進行治國理政的智慧與經(jīng)略全球的勇氣,如何更加胸有成竹地堅定“世界第一大黨”的自信,這需要從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中尋找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勇氣去應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的偉大革命性來源于其徹底的科學性。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的相統(tǒng)一,是毛澤東的個體自信、黨的集體自信與中華民族的群體自信的相統(tǒng)一,是國家使命與世界責任的相統(tǒng)一,是文化自信、文化自省與文化自覺的相統(tǒng)一。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是徹底的、飽含歷史唯物主義的精神上層建筑,是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政治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礎,是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核心的黨的精神譜系的重要文化支撐,是黨領導人民在新時代進行治國理政和經(jīng)略全球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文化軟實力,必須在時代和實踐要求中繼承與發(fā)展,使其在當下發(fā)揮出更磅礴的精神偉力。
堅持和弘揚毛澤東文化自信思想,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創(chuàng)造性地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飛躍。理論只有徹底才能說服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民族復興,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徹底性和科學性。而理論的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抓住“事物”的根本才能使理論彰顯其徹底性。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抓住了中國革命這個“事物”的根本,以強大的文化自信使教條主義者看清真相,廓清了馬克思主義的徹底性,否則中國革命一旦失敗便會使馬克思主義蒙羞。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抓住中國實際這一根本,才能凸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fā)展的現(xiàn)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fā)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盵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當下的具體現(xiàn)實,馬克思不可能直接預示到,因此需要我們中國同志以強烈的文化自信立足世界百年變局和民族復興全局,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彰顯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與實踐魅力,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飛躍更加徹底、有力。
要更好地繼承毛澤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文化自信思想,更好地學習和與傳承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在法律、制度、政策多個層面為學習和傳承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條件,繼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和拓展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礎。馬克思指出,“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chǎn)力;由于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環(huán)境下繼續(xù)從事所繼承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變更舊的環(huán)境?!盵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不光是物質(zhì)生產(chǎn)活動,精神文化活動也是如此。這不僅僅是歷史的客觀發(fā)展邏輯,更應是本民族人的歷史自覺。數(shù)千年前的四大文明古國延綿至今依舊存在且日益走向復興的唯有中華民族這一國,厚重的歷史本身就是我們前進的信心之源,我們只有認真回顧并思考數(shù)千年尤其是百余年來的歷史發(fā)展脈絡,總結其得失并將其應用到未來的發(fā)展中去,才能不愧于祖先創(chuàng)造的文明。毛澤東指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盵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一個善于總結經(jīng)驗與教訓的政黨,正是因為自身強大的文化自信才敢于對自己的過往進行總結,吸取不足的教訓,借鑒成功的經(jīng)驗并不斷向前挺進。我們要充分繼承與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要對各個時代的前人的歷史進行總結,并在新時代在各方面、各層面發(fā)揚好一切優(yōu)良傳統(tǒng),使我們的事業(yè)取得更好的成績。
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文明的交流與互鑒中展現(xiàn)本民族文化的長處,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優(yōu)點,以兼容并包、融貫古今中西的胸懷對待世界文明,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堅持扎根中國大地、扎根中國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并以文化自信進一步增強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包容、和合的,善于從外部獲得自身發(fā)展的動力民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盵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68.]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在發(fā)生深刻調(diào)整,我們正在為一些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提供可資借鑒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同時,處于國際秩序中的個別既得利益者正在拼命維護既有利益格局。面對這樣的國際局勢,我們一定要繼續(xù)與世界上友好待我之民族、團體加強文化交流往來,同時,絕不能因為我們?nèi)找孀呓澜缥枧_中央而滋生半點驕傲情緒或者因為霸權主義的欺凌而自我封閉。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文明互鑒的步伐也不會停止,只會越來越快。我們的目的絕不是稱強稱霸,我們的目的是在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就是我們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過程中所要樹立的文化自信,我們的文化自信本來就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自信。
要結合黨史教育,在廣大青少年學生中深入開展文化自信教育,弘揚紅色基因,傳承革命文化,為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打好人生底色,堅定文化自信。廣大青少年是國家發(fā)展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繼承者,“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盵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diào)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 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N].人民日報,2021-04-20(01).]這是歷史賦予當代中國青年的責任與使命,這是黨和人民托付給當代中國青年的重任與擔當。要鍛造一代可堪大任的青年,就必須用先進的思想武裝其頭腦、用正確的黨史觀充實其認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盵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07):17.]一句話,就是要以黨史教育為基礎,不斷提升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培養(yǎng)一代代可堪大任的時代新人,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黨的偉大歷史和新時代的生動實踐是厚重且鮮活的教科書,是培養(yǎng)青年樹立“四個自信”的重要教材,要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黨的意志為廣大青年真正理解和堅定支持,讓文化自信和新思想在廣大青年中入腦入心入行,最終使廣大青年立志以青春之我建設青春之國家,實現(xiàn)青春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