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南羽 張磊 邱月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綜合護理方式在慢性牙周炎護理中的價值與效果。方法:將我院口腔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接診的17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時間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9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方式,研究組接受綜合護理方式,進而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菌斑指數(shù)(PLI)和牙齦指數(shù)(GI)加以比較。結(jié)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PLI與G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2周后兩組患者的PLI與GI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組PLI與GI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給予慢性牙周炎患者綜合護理方式可有效改善口腔衛(wèi)生狀況,臨床應(yīng)用價值顯著。
【關(guān)鍵詞】綜合護理方式;慢性牙周炎;菌斑指數(shù);牙齦指數(shù)
[中圖分類號]R473.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1-0098-02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thods in chronic periodontitis nursing
CHEN Nan-yu, ZHANG Lei, QIU Yue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Sichuan 64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and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chronic periodontitis. Methods: 178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9 to May 2020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89 patient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while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The plaque index (PLI) and gingival index (GI)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LI and GI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0.05). After 2 weeks of nursing, both PLI and GI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and PLI and GI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and the value of bed application is significant.
在慢性牙周炎的治療上,臨床認為其治療目標首先是需要有效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因刺激物,并在消除牙齦炎癥的基礎(chǔ)上爭取適當?shù)难乐芙M織再生,使療效可以長期穩(wěn)定的保持[1]。鑒于牙菌斑是導(dǎo)致慢性牙周炎的影響因素,在進行治療時需要做好相應(yīng)的護理干預(yù),以此提升治療的總體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口腔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接診的17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入院時間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9例。研究組患者中男56例、女33例,年齡58~78歲,平均年齡(68.5±6.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54例、女35例,年齡56~78歲,平均年齡(67.8±7.1)歲。兩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參與本次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指導(dǎo)患者觀看慢性牙周炎護理宣教視頻,對于患者存在疑問的內(nèi)容及時給予解答,確?;颊呖梢悦鞔_掌握牙線的使用方法、Bass刷牙法及牙縫刷的相關(guān)知識。研究組接受綜合護理方式,主要方法如下:①心理干預(yù):對于慢性牙周炎宣教之后仍然存在疑惑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其進行溝通,對一些疑惑的內(nèi)容進行更加詳細深入的講解,確?;颊呖梢酝耆斫庵委熀秃罄m(xù)護理的要點,以此消除患者的顧慮,安撫患者緊張、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對于治療后患者所出現(xiàn)的疼痛感與不適感,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加強溝通,傾聽患者的疼痛訴求,并借助音樂療法和親情療法的力量,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支持;②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需要在牙齒模型上為患者演示Bass刷牙方法和牙線、牙縫刷的使用方法,而后指導(dǎo)患者自行練習,對于存在的錯誤及時給予指導(dǎo)、講解,確?;颊咭淹耆莆?;③飲食護理及口腔鍛煉:在患者飲食喜好的基礎(chǔ)上為患者制定營養(yǎng)膳食計劃,補充足夠的維生素,適當進食粗纖維食物,并通過咀嚼促進唾液分泌,實現(xiàn)沖刷污物和強健牙齒的目的,指導(dǎo)患者咀嚼時注意兩側(cè)同時進行。每天清晨可以進行叩齒鍛煉,每次鍛煉時間控制為2~3 min;④口腔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患者的牙齒恢復(fù)情況進行觀察,避免患者出現(xiàn)牙齦感染、破裂及出血等不良事件。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菌斑指數(shù)(PLI):采用目測加探查的方式進行,重點對患者齦緣附近菌斑的厚度及量進行觀察記錄,分為4度。0度表示患者牙齦邊緣區(qū)域沒有菌斑出現(xiàn);1度表示患者牙齦邊緣區(qū)域存在一些較薄的菌斑,但單純通過目測無法察覺,需要借助探針針尖;2度表示患者牙齦邊緣區(qū)域或者牙齦內(nèi)部均可以看到中等量的菌斑;3度表示患者牙齦邊緣區(qū)域、牙齦內(nèi)部及牙齦溝內(nèi)均存在大量的軟垢。②牙齦指數(shù)(GI):在患者牙齦邊緣的齦溝開口地方放置牙周探針,沿著牙齦邊緣輕輕移動,牙齦組織僅被輕微觸及,分為4度。0度表示患者牙齦健康,無不良因素存在;1度表示患者牙齦存在輕度炎癥,牙齦顏色輕度改變,且出現(xiàn)輕度水腫,探針檢查時不出血;2度表示患者牙齦存在中度炎癥,牙齦色紅,探針檢查時出血;3度表示患者牙齦有重度炎癥,有紅腫和潰瘍出現(xiàn)。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的處理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17.0,計量資料用x±s表示,使用t進行計量資料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c2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PLI與G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PLI與GI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PLI與GI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臨床認為,慢性牙周炎治療是一個終身過程,牙周治療主要在于基礎(chǔ)的預(yù)防與維護,一旦患上慢性牙周炎則無法自愈,需要盡早接受臨床治療。就現(xiàn)階段臨床對慢性牙周炎的治療來看,一種是對患者進行洗牙,將菌斑及牙石通過機器或者手工的方式予以清潔,另一種是對于重度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可以給予手術(shù)治療,常見的手術(shù)治療方式包括調(diào)和、局部牙周的翻瓣手術(shù)、牙齦成形手術(shù)等,如果患者出現(xiàn)了牙齒松動還需要接受行牙固定治療。鑒于慢性牙周炎的特殊性,需要在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臨床護理干預(yù)。
臨床特別指出,口腔健康宣教應(yīng)該始終貫穿于牙周治療的全過程。因為缺乏相應(yīng)的口腔醫(yī)學知識,很多的患者在治療后無法有效保護牙齒,極易出現(xiàn)牙齒松動和咀嚼無力等情況,最終導(dǎo)致無法恢復(fù)到健康狀態(tài),而患者也失去治療信心[2]。因此,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幫助其認識到慢性牙周炎的預(yù)防和護理十分重要。在健康宣教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將重點放在指導(dǎo)患者正確應(yīng)用牙刷、牙線和牙縫刷等工具上,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面對面的講授相關(guān)的健康知識,對于患者提出的疑問及時給予回復(fù),以此提升患者對慢性牙周炎相關(guān)知識的掌握度。在飲食護理上,本次護理嚴格遵循臨床護理指南,給予患者合理科學的飲食指導(dǎo)。在蛋白補充上,鑒于蛋白是口腔組織發(fā)育的基本與關(guān)鍵,一旦蛋白缺乏會很大程度上加劇牙周病的發(fā)展趨勢,所以本次護理人員對患者給予飲食建議時,盡可能多的對患者強調(diào)一定要多補充蛋、肉類食品、牛奶、奶酪、谷類、豆莢類、干果類等食物。維他命的缺乏同樣會影響牙周組織的恢復(fù),特別是維生素C、D,所以本次護理人員還應(yīng)指導(dǎo)患者多服用紅蘿卜、西蘭花、香萊、豌豆苗、青辣椒、杏、芒果、蛋白質(zhì)食物、新鮮水果等。心理指導(dǎo)也尤為關(guān)鍵,通過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可以向患者講解慢性牙周炎治療的相關(guān)知識,在消除患者恐懼、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口腔鍛煉時,護理人員可以指導(dǎo)患者每天正確進行叩齒鍛煉和咀嚼,大大增強了牙齒咬合能力恢復(fù)水平。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護理干預(yù)后研究組的PLI與GI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采用綜合護理的方式可以改善患者口腔衛(wèi)生維護效果,改善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兩組患者分別施以綜合護理方式與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慢性牙周炎護理,研究結(jié)果表明對慢性牙周炎患者施以綜合護理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PLI與GI,口腔維護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建議將綜合護理方式廣泛應(yīng)用于慢性牙周炎臨床護理中,以此獲得更高的護理效果。但本次研究只是對護理前后患者的PLI與GI進行了對比研究,但并未對護理過程中患者會極易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yīng)進行分析,同時也沒有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尚不明確綜合護理方式的其他優(yōu)勢,因而需要后續(xù)臨床加大這方面的研究,以此更好促進慢性牙周炎臨床護理方案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張晗. 綜合護理對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效果及口腔保健行為的影響[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16(1): 234.
[2] 尹可娟, 梁敏. 牙周綜合護理對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9, 16(14):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