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慧,楊英捷,任婕
(貴州醫(yī)科大學,貴州 貴陽)
宮頸癌是具有較高臨床發(fā)病率的婦科惡性腫瘤,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構成較大的不良影響,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從此類疾病的發(fā)病年齡來看,主要為中老年人,其中存在免疫力低下、多孕多產、吸煙、多個性伴侶等情況的人群更容易發(fā)病。對于宮頸癌患者,需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這是改善預后的關鍵[2]。手術為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手術治療方式包括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其中開腹手術雖然使用廣泛,但是其具有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術后恢復慢等特點,療效也有待提升[3]。而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使用比較廣泛的微創(chuàng)手術,近年來在宮頸癌患者中的使用也不斷增多。為了了解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在宮頸癌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本研究以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早期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兩組手術方式的臨床效果實施了觀察比較。
本次研究的時間范圍為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月,研究對象為接受手術治療的早期宮頸癌患者,共入選120 例,根據治療方案實施分組:(1)研究組60 例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患者年齡介于38-55 歲,中位年齡為(45.39±4.57)歲;其中鱗癌和腺癌患者人數分別為55例、5 例;(2)對照組60 例患者接受開腹手術,患者年齡介于37-56 歲,中位年齡為(45.97±4.13)歲;其中鱗癌患者共有54 例,另外6 例患者為腺癌。兩組患者的腫瘤分期均為Ⅰa 期或Ⅰb 期。對比兩組患者入院時的各項一般資料情況,均顯示P>0.05,無統計學差異。對于治療方案,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確保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術指征。將存在肝腎功能不全、患有代謝性疾病、合并其他腫瘤、血液疾病等情況的患者排除。
1.2.1 對照組手術方法
將患者接入手術室之后,對其實施全身麻醉,協助患者保持仰臥位。手術醫(yī)生在患者左下腹做25cm 長的縱行切口,按照常規(guī)方法對患者實施廣泛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手術完成后做好止血處理,并對患者的盆腔進行沖洗,之后將手術切口進行逐層縫合。術后常規(guī)對患者實施抗感染治療、術后鎮(zhèn)痛等。
1.2.2 研究組手術方法
該組患者的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手術體位為膀胱截石位,且保持頭高臀低位。手術切口位置在肚臍上方,切口長度為1cm。做好切口之后,將大號戳卡置入,之后建立人工CO2氣腹,將患者腹壓控制在13mmHg。完成以上操作之后,將腹腔鏡從切口置入,在反麥氏點做切口,長度為0.5cm,將小號戳卡從該處放入,在臍與兩側骼前上嵴連線的2/3 部位做1.2cm 切口,置入大號戳卡,將舉宮杯置入,然后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盆腔淋巴結清掃、廣泛子宮切除術。術畢,對患者的盆腔進行沖洗,對手術切口進行縫合,術后實施抗感染等相關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如下指標情況:(1)手術情況,如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2)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18.0 軟件,其中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檢驗方式為t檢驗,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檢驗方式為χ2檢驗,P<0.05 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均更優(yōu),兩組各項指標之間均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情況對比()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中有2 例出現并發(fā)癥,其中手術切口感染、尿潴留患者各有1 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33%;對照組中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患者共計8 例,其中有3 例患者發(fā)生手術切口感染,有2 例患者發(fā)生尿潴留,另有臟器損傷、腸梗阻、淋巴囊腫患者各1 例,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3.33%。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組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
宮頸癌患者的發(fā)病年齡主要為中老年,但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近年來宮頸癌有向年輕化發(fā)展的趨勢,并且該疾病的發(fā)生率也在逐年升高,成為了影響女性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類型[4]。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陰道接觸性出血、異常排液等,在疾病的發(fā)生早期,也有些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從而使得患者的病情不能及時發(fā)現,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5]。而疾病一旦發(fā)展到晚期,不但加重患者痛苦,還可發(fā)生轉移,使患者的生命安全遭受更大的威脅。為了廣大女性的健康,我國近年來也越來越重視宮頸癌的篩查以及治療工作,這對于提升宮頸癌的早期檢出率,讓患者及早接受治療具有重要意義[6]。
手術為宮頸癌患者的常用治療方式,其中開腹手術的臨床應用時間長,使用范圍廣。但是該術式會對患者機體造成比較大的創(chuàng)傷,且受到患者肥胖、盆腔粘連、術野不清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常會導致腫瘤清除不徹底的情況[7]。且患者術后需要較長的恢復期,這個期間患者承受較大的痛苦,也有較高的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而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手術有效彌補了開腹手術存在的創(chuàng)傷大、出血量多、術后恢復慢、術野不清晰等諸多缺陷[8]。而要想保障腹腔鏡手術獲得理想的療效,還需要確保醫(yī)護人員十分了解盆腔結構,且操作技術嫻熟,設備精良度高[9]。本研究中接受腹腔鏡手術的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更優(yōu),術后恢復更快,并發(fā)癥更少。這說明腹腔鏡手術在早期宮頸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較多優(yōu)勢,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