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琴 王佳瑞 吳波
摘要:以社會美育功能為切口,研究文博主題出版物的價值與設計策略。分析社會美育的重要性與特點,發(fā)掘文博主題出版物中社會美育的文化與審美價值,提出階段性的美育目標、拓展裝幀媒介形式和加強閱讀參與感三個創(chuàng)新設計策略。全面提升文博主題出版物裝幀的整體美感,重塑閱讀體驗,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到現(xiàn)代的轉譯任務,促進文博主題出版物的美育發(fā)展。為文博主題出版物的社會美育功能實現(xiàn)提供了創(chuàng)新研究與可行性方法。
關鍵詞:社會美育功能文博主題出版物書籍裝幀設計閱讀體驗互動式裝幀設計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1) 08-0046-04
Abstract: Taking the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as a cut, research thevalue and design strategy of cultural and expo theme publicationsAnalyze the mpor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explore the culturaland aesthetic value of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ultural and expo-themedpublications, and propose three innovative design strategies: staged aestheticeducation goals, expansion of media formats for binding and enhancement ofreading participation.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overall beauty of the bindingof cultural and cultural theme publications, reshape the reading experience, realizethe translation task from traditional culture to moder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Of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cultural and cultural theme books.lt provides innovatIveresearch and feasibility method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function of cuItural and expo theme publications
Keywords: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Cultural and expo themepublications Binding design
引言
文博主題出版物包含兩類,一類是從圖書銷售市場出發(fā),作者與出版社策劃為博物館本身的主題出版物。另一類是為了配合博物館的文博活動而出版的圖書,此類圖書由于是為博物館的文教活動或展覽而使用的主題圖書,在受眾、市場、定價的影響下,其書籍裝幀的設計上有著很多差別。
在新時代環(huán)境下,由于公眾的閱讀習慣與閱讀特征都與過去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人們對“快”的追求通過無時間、無地域限制的方式廣泛充填與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并逐漸形成一種“快”文化。另一方面,由于文博主題出版物反映著當前的時代文化精神發(fā)展的方向,其圖書與裝幀設計也從最初的功能化單一化的設計轉變?yōu)榫哂忻缹W性質的裝幀設計,實現(xiàn)出版物主題與讀者之間精神層面上的碰撞,所以當前的文博主題出版物也根據公眾的閱讀習慣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并且其具有美學性質的裝幀設計也引導并反映著當前公眾的審美水平與美育程度,也反映著公眾對美的追求。
一、社會美育的功能
(一)社會美育的重要性
社會美育指的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實施的普遍的審美教育活動,是為了提高全民審美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方法。是為了引導和教化社會全體成員對熱愛生活、熱愛藝術,擁有積極健康向上心態(tài),面對社會的必要措施。但是在人追求進步的過程中,隨著人對美的體驗和對審美標準的提高,使得人們對美有了精神追求,這個追求的過程叫作美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為新時代中國美育的理論和實踐指明了發(fā)展方向,同時明確了新時代美術教育具有承擔美育使命,實現(xiàn)美育目標的重要屬性。美育在我國分為校園的學校美育與社會美育,是蔡元培在1925年的《美育的實施方法》中提出的,他認為“學生不是一直在學校里的,同時也有很多離開了學校的人,必須要給予他們一個美育的機關。”[1]我們從而在這樣的基礎上認識到美育一方面是學校、社會等不同場域協(xié)作展開的;另一方,美育教育活動是一個終生性的,不由人在人生中的某一階段的結束而停止,美育伴隨人的一生。[2]在社會美育功能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美育與其他專業(yè)領域相融合,整合相關專業(yè)的知識體系,形成符合當下新時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定位,更能培養(yǎng)出既有創(chuàng)新意識又具備社會擔當?shù)男聲r代人才。
(二)文博建設中社會美育的特點
當代社會對美育的概念普遍認為是將人的培養(yǎng)以高尚、自由、完整、全面來作為塑造目標,是通過美育引導人的審美感知,以文化知識來引導人們發(fā)展的方向。在人們的藝術實踐活動當中通過其健康、積極、符合當前時代精神的審美規(guī)律來創(chuàng)作。在這樣的目標下,學校、社會、家庭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來指導藝術活動。[3]在高校里避免知識技能的訓練代替審美文化的教育,注重對人的持續(xù)培養(yǎng),加強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融合,嘗試以美學教育為基礎的,整合其他學科,構建跨學科的研學體系,培養(yǎng)美術教育人才、美育人才。
在對大眾進行美育的過程中,博物館作為重要的社教機構之一,美育也是博物館社教功能的一部分。在《美育書簡》-文中,美育的概念被席勒認為是“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在《試論博物館群教工作的新發(fā)展與美育的拓展》-文中,陶正雷將博物館的教育分為兩個部分,核心部分是美育,博物館將培養(yǎng)大眾審美能力、審美情趣、審美意識作為博物館教育的實質。另一部分是將博物館作為實施空間,大眾在博物館中可以成為美育的受教育者,接受美育的熏陶,并凈化內心。[4]
二、文博主題出版物中的社會美育意義
博物館作為重要的社教機構,其美育功能是為了培養(yǎng)大眾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審美意識。文博主題出版物能將博物館內的珍貴館藏資源通過精致的美學加工與互動性的閱讀方式將其文化內容“活”起來,挖掘時代審美的需求,發(fā)揮視覺美學與裝幀設計的雙重賦能,打造時代閱讀特點與美學特點的文博主題美書,助力博物館將美育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當中。
(一)深挖館藏資源,跨時空與古人對話 博物館深挖其館藏資源器物背后的文化內涵,挖掘其傳統(tǒng)文化之美,其古建、遺址等則是博物館展開美育的最佳場所。然而其場域空間以及器物實物都具有不可以動的限定條件。而圖書則可以跨空間地將其文化內涵通過閱讀的形式進行傳播,博物館館藏資源與書籍類出版物跨界結合的文博類主題出版物則使得博物館館藏資源不受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結合其高質量的內容挖掘與富有美學的裝幀設計能夠基于讀者深度閱讀的條件與體驗式的交流價值,同時這種書籍還具備一定的收藏價值。能夠極大程度擴大博物館美育的影響范圍,也是美學教育的一種必要方式。
將歷經千年演變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挖、提煉與再設計,讓古人的智慧能在當下用今天的設計語言講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如漢字文化、繪畫藝術等傳統(tǒng)人文藝術,這些都是重要的設計資源。文博主題出版物根據不同的角度將傳統(tǒng)文化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與現(xiàn)代的審美觀念進行融合,提取出博物館館藏內的文化元素,并將其分類與整理,找出識別度較高的元素與現(xiàn)代的互動體驗的方式結合,最大程度地讓讀者通過書籍為媒介讓古人的智慧與現(xiàn)代人之間進行溝通,引導讀者去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解讀文化,還原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高度,讓美育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受眾的審美水平。
(二)更新館藏資源整體審美,加入視覺設計手段
美是一種情感體驗,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其館藏資源的價值與“美”的賞析密不可分,這種美感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根據當時人們的審美標準來反映審美水平,而當下大眾的審美水平也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發(fā)生著變化,其審美習慣、閱讀習慣、生活習慣等都在發(fā)生變化。而文博主題出版物則是對博物館館藏美學的一種集中展示。為了能發(fā)揮博物館作為社會機構中美育的職能,文博主題出版物的設計能否與當前大眾的審美水平相匹配,甚至能否能引導大眾的審美導向,是否與當前時代精神向契合。如果差距過大,則在大眾的眼里顯得這些文博出版物過于死板和陳舊,無法將博物館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現(xiàn)代生活當中,導致大眾對博物館的精神需求和視覺審美需求無法滿足,從而減少對博物館的熱情,使博物館很難發(fā)揮其美育場所的社會職能。
通過加入視覺設計的手段,加入對文博出版物的視覺設計手段,首先基于受眾一個愉悅的視覺享受過程。通過對色彩、文字、圖形、造型等要素的塑造,向受眾傳達作者的思緒并形成一種思維路線,引導讀者產生特有的視覺情感印象。在書籍的材質表現(xiàn)上通過對不同材質肌理的呈現(xiàn),利用觸覺給予讀者反饋,延續(xù)對之前視覺體驗下的觸覺作用,印證之前的體驗,營造良好的閱讀體驗。最后結合書籍的造型層面,力圖用層次感、空間感將閱讀方式拓展與視覺空間延展。
三、社會美育功能核心的裝幀設計策略
(一)階段性的美育目標裝幀設計策略
文博主題出版物所面向的受眾群體較為廣泛,但是從人的審美發(fā)展程度的不同可以看出,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其審美喜好是存在著一定差異的,所以在每一個系列主題的文博主題出版物的美育目標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
1.不同年齡層的文博主題出版物設計
大眾在閱讀文博主題出版物的時候與專業(yè)人士的閱讀習慣往往很難達到一致,分別著重體現(xiàn)在圖片選擇、寫作方式、文本框架等方面,大眾讀者往往更希望看到的是通過圖片、色彩、裝幀設計等方面來進行針對性閱讀而不是閱讀大量的文字解析。但是對文博主題出版物來說又必須根據針對的不同人群,需要在滿足其視覺需求的同時,又能兼顧其學術研究的維度與深度。在對兒童主題的文博主題出版物的設計過程當中,需要把握對兒童教育的互動體驗設計的不同階段,在閱讀的過程中分為接觸、成就、反思、拓展四個階段,從接觸階段中了解書本信息并產生興趣,再進入成就階段中完成相應目標來獲得成就感與自信,接著在反思階段通過不斷地反思將獲取的知識與他人分享,最后在拓展階段從被教導到向周圍的人進行討論,作為教導者與他人交流,從而獲得一個完整且良好的體驗互動。‘51比如在為兒童設計的文博主題出版物的封面設計上需要根據兒童成長過程中對色彩的偏好特征上進行選擇。有相關研究人表明,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呈現(xiàn)一種由暖色逐漸向冷色轉移的審美特征。因此在主題圖書的封面底色上區(qū)別于以往的整套色調為一致的設色方式,改為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由暖色黃、橙、紅逐漸轉向紫、藍、青的過渡。同時根據不同年齡段將封面的由易至難進行轉變,將低年級的主題圖書中減少波浪線、折現(xiàn)、曲線之類的組合圖案,采用簡單的波點形式。在高年級的主題圖書中可以在波浪線、折現(xiàn)等組合的基礎上根據主題內容加入一些相關的主題性元素,文博主題的圖書則加入提煉后的文博資源元素,使得封面更能貼合主題。同時能夠在其審美水平的發(fā)展中起到積極作用,又能在其審美意識形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其進行導向。[5]通過對書籍裝幀的設計,用視覺的手段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視覺帶來的美。
2.匹配閱讀習慣的文博主題出版物設計
文博主題出版物在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清楚的是,對于低齡的兒童來說,什么樣的設計才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以及需要加入對少兒對讀物的接受程度以及設計形式。文博主題出版物需要主動匹配少兒的閱讀習慣、學習習慣、認知方式。在2019年博物館主題優(yōu)選童書中,《lOO%等比例動物:不可思議的動物尺寸大揭秘>繪本如圖l,沒有用傳統(tǒng)的講解方式去講解動物知識,而是根據兒童對知識需求層面尋找到一種更能勾起兒童興趣的角度來講述動物知識。繪本中將動物部位的真實數(shù)據,通過8種獨特的視角用手繪的形式等比例還原,再科普其奇聞異事,巧妙地把原本枯燥的動物照片變成兒童喜愛的手繪插畫,指導了兒童對于動物的認知與美感的建立。考慮到該書定位在7-10歲的少兒,該年齡段的兒童需要逐漸培養(yǎng)自己獨立閱讀的習慣,需要注重啟蒙、學習,以及藝術方向的培養(yǎng)。該書將以引導式的方式引導兒童進行探索式閱讀,將不同動物的尺寸等比還原,結合兒童喜愛的畫風,幫助兒童啟蒙學習。
3.結合生活習慣的文博主題出版物設計
在2019年獲選中國最美的書《漢字日歷》中如圖2,將一年的365天對應成366個漢字與甲骨文,通過精心的設計,對366個漢字精心設計,每一個字形而對應的甲骨文則賦予其辨識度極高的色彩,枯燥的日歷本搖身一變成為了識字啟蒙繪本,同時日歷撕下之后會成為一個精美的收納盒,撕下的日歷也能成為識字卡片繼續(xù)使用,使甲骨文這種古老的中國美學文化在今天能夠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并指導當下兒童對漢字文化美的認知。該書將人們日常使用的漢字元素與甲骨文元素相結合,提煉再設計之后融合到人們日常的生活習慣當中,將大眾日常的生活習慣賦予了一種文化意義,而這種文化正是中華民族千年來文字的追本溯源,將古老的甲骨文字如何演變成今天的簡體字的過程,通過書籍裝幀設計的方式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漢字文化的美。
(二)拓展書籍裝幀新形式,激發(fā)受眾審美感知。
文博資源大多都是以冰冷的史料形式出現(xiàn)在博物館中,但是這些冰冷的史料卻能反映出該博物館所代表的民族、國家、地區(qū)的人文、政治、經濟、歷史、審美水平、審美偏好等。而博物館出版物恰恰是能夠將這些信息集中展示在讀者面前的重要渠道。
1.體驗式的文博主題出版物裝幀設計形式
為了能夠讓這些“冰冷”的知識逐漸“升溫”就必須從書籍裝幀的形式方面入手,以互動創(chuàng)意類的書籍為例,通過對書籍的材質、版式形式進行改變豐富讀者在閱讀時的閱讀方式,激發(fā)讀者對探索書籍內容的熱情去將“冰冷”的史料“熱”起來。與傳統(tǒng)的博物館展陳方式相比,博物館獨立出版的出版物能夠集合該博物館的館藏資源,系統(tǒng)地、條理地、趣味地將文博資源整合受眾眼前,相比于受眾通過展覽所接受的碎片信息,博物館出版物更能滿足受眾對知識的探索。如故宮出版社出版的《謎宮·如意琳瑯圖籍》如圖3,就是將書籍、圖紙出版物、線上APP游戲解謎融合在一起的多元化互動書籍。該書籍以闖關的形式去引導讀者在書本中探索解謎的樂趣,同時書籍中的互動內容如解謎、注釋、繪畫等交互性閱讀行為的內容都是以真實的人物、事件、建筑、地名、器物名等命名并保證都有史可依。將生硬的歷史知識用解謎者角色代入的形式強化圖書與讀者之間的個性化聯(lián)系,并在讀者的記憶結構當中穿插真實的歷史史實,讓讀者在解讀的過程中感受歷史文化帶來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fā)受眾對其審美的感知方向。
2.融入插畫元素的文博主題出版物裝幀設計形式
在信息整合的基礎上,拓展其書籍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采用插畫形式的表現(xiàn)手法,從視覺上加強對歷史形象的還原,通過插畫視覺上的圖形、色彩、材料等元素,將文博資源內容變成符號化的視覺語言作為象征,打破大眾對于文博資源淺顯的認知,將歷史真實的一面在書籍上進行呈現(xiàn)。[6]以此來達到對傳統(tǒng)文化廣泛認知的作用。
3.立體互動式的文博主題出版物裝幀設計
在《故宮的秘密》立體圖書當中(如圖4),采用可動性的機關設計,在視覺上從平面變化的方向拓展到立體變化的方向,該手法為裝幀設計拓展出了一個新的維度,結合精美的插畫設計將故宮的場景用立體的形式展現(xiàn)在書中,將讀者從二維平面的閱讀中拉伸至了三維的立體空間當中,盡管在圖書的版面設計與圖片、字體的配置上需要嚴密把控,但是卻能將平面空間中閱讀的圖片、文字等信息通過疊加的方式讓讀者在三維的空間中體驗,拓寬了文博資源走向大眾的渠道。同時書中對故宮建筑的原比例縮放,在細節(jié)上通過機關的形式完整地保留下來,結合書中游戲任務的主線與支線,使得讀者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記住了歷史知識,將本身冰冷的文化知識用趣味性的方式走到了大眾身邊。立體的書籍裝幀設計更是能夠以新的形式刺激讀者對書籍的認知,結合故宮強IP的形象,受眾在閱讀的過程中拓寬了對故宮文化的理解,將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與故宮中皇家因素影響下的衣食住行文化結合,體驗故宮美學的獨特魅力。將過去人們的審美觀念通過現(xiàn)代化的設計形式傳遞在當代人的心中,潛移默化地提高當代人的整體審美素養(yǎng),再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之美。
(三)增強讀者的參與感,共同完成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
文博主題圖書的內容豐富且緊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這使得文博主題圖書對讀者強調的更多是說教性而非體驗性。這樣的設計方式使得讀者很難產生除了閱讀以外其他的參與感,使得讀書這項行為變得非常生硬,很難吸引讀者去進行這項生硬的閱讀行為。
1.激勵式的閱讀體驗,加強人書互動
博物館出版物在滿足到館內參觀的受眾之外,還需要根據館外社會人去的需求去設計其書籍內容與書籍裝幀策略,注重館外與無法到館參觀人群的需求,設計針對性的博物館出版物,開拓其更曠闊的讀者市場。文博主題圖書的互動式裝幀設計是將一種游戲性的互動體驗融入到書籍裝幀的過程中。這種互動式的文博主題圖書需要大眾參與進來共同完成產品的創(chuàng)造,從而獲得體驗與價值。通過復合、互動的游戲形式,引導大眾在書籍中組裝、制作、探索等行為,令整個過程變成激勵式的閱讀過程,將動手操作融入到視覺閱讀當中,激發(fā)文博主題文化與閱讀過程的融合。[7]
2.“留白”的共同創(chuàng)造模式,激發(fā)人書互動
文博主題圖書在書籍裝幀的過程中可以留出一部分給予讀者參與書本制作的合作部分。在互動體驗的前提下,出版物進一步創(chuàng)新讀者體驗,將文博出版物中的文博元素轉化整理為可創(chuàng)作的部分,變成可以填圖、折疊、手工、繪畫等留白空間,充分讓讀者參與到書籍的共同制作當中。比如在圖譜性的圖書當中加入以該圖書的圖譜體系系列貼紙衍生設計,這些貼紙對應書中所缺的空白部分,需要讀者通過閱讀后將貼紙貼在對應的區(qū)域當中,從而完成對整本圖書的整體版式設計。讀者在尋找對應貼紙的過程當中,一方面在以體驗式的閱讀方式去閱讀圖書的內容,另一方面在體驗的過程中了解到傳統(tǒng)文化的文化內涵,這些經過提煉后的貼紙濃縮了傳統(tǒng)文化符號,并結合了現(xiàn)代的設計方式,不但激發(fā)了讀者主動學習的動力還幫助讀者深度學習文博資源中那些晦澀難懂史料知識,將傳統(tǒng)文化通過設計的形式在現(xiàn)代進行傳承。在《歡樂中國年》繪本中如圖5,作者將中國“過年”的元素進行提取與重組,將過去書本對年的描述用動態(tài)的3D立體工藝進行展示,兒童在使用書中的機關如換新衣、放煙花、守歲、打年糕等如圖6機關加強與書本之間的互動性提高整體的參與感,能夠學習到關于中國“過年”的相關知識,了解“年”的來源、習俗。博物館出版物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不斷涌現(xiàn)的社會實時熱點,充分挖掘館藏資源,出版大眾喜聞樂見的如教育、美食、法制、文化、美育、節(jié)日相關的專題性出版物,將其解構重組,以趣味書籍的形式展現(xiàn)在大眾眼前,既能滿足受眾對歷史文化的興趣與好奇心,又能提供向先人學習、向歷史借鑒的機會,更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一直傳承下去。總結
文博主題出版物,不僅是具有中國古代悠久歷史文化傳承還具備了高度的學術性。在社會發(fā)展的今天,這些具有高度學術性的內容往往具有極高的藝術性與審美價值,但是在當今社會人中的審美素養(yǎng)的培育方面卻發(fā)揮甚少。[8]書籍裝幀設計的發(fā)展長河中,一個標準的書籍裝幀設計很難滿足不同背景下的需求,然而書籍裝幀卻又是傳遞書籍文化到讀者之間的橋梁,以最美的形式傳遞出書籍的傳統(tǒng)與未來、內涵與意境是將圖書出版與強大的文博資源結合的重要表現(xiàn),是優(yōu)秀文博資源想公眾輸出的重要方式,更是希望讀者通過閱讀的方式讓知識與文化回到人的本源當中的契機。.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基金“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視閾下的博物館館藏資源轉化與開發(fā)路徑研究”(18YJC760155)。
參考文獻
[1]蔡元培.美育實施的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25: 5-6
[2]尹少淳,盂勐學校美育與社會美育的互仿與漸融[J]美術,2021 (02):6-9+14
[3]田雅萌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滲透司題研究[D].大理大學,2017
[4]楊秋莎尊物館美育的思考[J].四川文物,2002(04):90-94
[5]鄧郁馨,陳香博物館兒童情境互動體驗設計研究[J].設計.2021,34(11):92-96
[6]林寧兒童書籍設計美育功能的整體性呈現(xiàn)[D].福建師范大學,2015
[6]聶淑玲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中的插畫語言[J].設計. 2021,34 (04):146-148
[7]王穎,陳峰博物館互動游戲型文創(chuàng)探析——以南京博物院“竹林七賢”同歷設計為例[J].設計,2019,32(19):22-24
[8]周雅琴,劉宇博物館主題圖書裝幀設計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編輯之友,2020 (12):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