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地理學視角下城市公園自然教育的內(nèi)涵理解與課程設計

2021-09-15 01:09韓忠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 2021年4期
關鍵詞:沙湖城市公園公園

摘 要 城市公園具有相對獨立完整的空間系統(tǒng),是自然教育的重要載體。城市公園的自然教育,貫穿人地關系主線,其教學目標服務于自然、社會和施教者自身的成長;課程設計的前提,是運用地理學綜合思維,從“人、物、時、空”四個子系統(tǒng)及其互動關系入手,探索城市公園的區(qū)域性特征,準確認識城市公園地理空間單元的完整性、復合性和獨特性;課程內(nèi)容應綜合供給和需求量身定制,可從野趣、常識、科學、審美、行動等維度進行考慮,合理融入中醫(yī)、農(nóng)諺、詩詞、繪畫、園林等中國獨特文化元素;只有持續(xù)聚焦公園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并進行深度演繹,才能創(chuàng)作出系列化精品項目。

關鍵詞 城市公園 自然教育 課程設計 地理學

0 引言

自然教育是主要在自然中認識自然、體驗自然、保護自然的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而城市公園作為城市中最接近自然的一種空間,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tài)和社會經(jīng)濟文化價值。2019年,《自然教育武漢共識》倡議:“要充分發(fā)揮各類自然保護地及城市公園、郊野公園等的社會教育功能”[1]。在此背景下,上海、武漢、北京、深圳等地許多城市公園開展了豐富多樣的自然教育實踐,形成了諸多成果。例如:雍怡構建了上海星愿公園的導覽內(nèi)容[2],唐聞闡述了武漢公園大課堂“眾籌”模式[3],劉幾凡和余明偉圖文講述了北京城市公園各類物種知識[4],南兆旭則以自然研習徑為主線組織了深圳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環(huán)境解說課程體系[5]。但城市公園作為自然教育的重要載體,如何去系統(tǒng)認識自身優(yōu)勢特色?如何因地制宜設計課程?如何量體裁衣創(chuàng)作精品?仍需要不斷探索。本文基于在武漢沙湖公園開展的自然教育公益課堂和獲獎項目,闡釋地理學視角下如何理解城市公園自然教育的內(nèi)涵并進行課程設計。

1 城市公園對于自然教育的意義

調(diào)查顯示,城市公園是市民接觸自然的重要窗口,市民對城市公園開展自然教育有很高的需求[6]。從地理學視角看,城市公園接近自然又有別于自然,常包含山水、建筑、植物等園林要素,自然環(huán)境與人工環(huán)境相疊加,自然系統(tǒng)受人工干預明顯,是與外部城市環(huán)境截然不同又相對獨立完整的空間系統(tǒng)。美國景觀建筑學之父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將公園視為第二自然,認為公園是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有明顯的主題[7]。瑞典建筑師布勞姆(Holger Blom)認為,公園能打破大量冰冷的城市構筑物,作為一個系統(tǒng),形成在城市結構中的網(wǎng)絡,為市民提供必要的空氣、陽光和消遣空間,為每一個社區(qū)提供獨特的識別特征,是聚會的場所,是在現(xiàn)有自然的基礎上重新創(chuàng)造的自然與文化的綜合體[8]。相當一段時期內(nèi),我國對城市公園多從公共綠地和基礎設施角度進行定義。1992年原行業(yè)標準《公園設計規(guī)范CJJ48-92》中指出:“公園是供公眾游覽、觀賞、休憩、開展科學文化及鍛煉身體等活動,有較完善的設施和良好的綠化環(huán)境的公共綠地”[9]。2017年《公園設計規(guī)范GB 51192—2016》改為國家標準,重新界定公園(public park)是“向公眾開放,以游憩為主要功能,有較完善的設施,兼具生態(tài)、美化等作用的綠地”[10]。但隨著時間推移,各地對城市公園的生態(tài)價值和社會價值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管理部門也越來越強調(diào)公園承擔的自然和人文教育功能。2010年《武漢市城市公園管理條例》認為:“城市公園,是指向公眾提供游覽、休憩、文化娛樂的城市公共綠地,屬公益性城市基礎設施”[11]。2018年《成都市城市公園管理規(guī)范》認為:“城市公園是具有良好園林景觀和較完善設施,具備改善生態(tài)、美化環(huán)境、游覽休憩和科普宣傳等功能,向公眾開放的場所”[12]。2019年修訂的《北京市公園條例》認為:“公園,是指具有良好的園林環(huán)境、較完善的設施,具備改善生態(tài)、美化城市、游覽觀賞、休憩娛樂和防災避險等功能,并向公眾開放的場所”[13]。2020年1月1日施行的《宿州市公園條例》認為:“公園,是指具有良好的景觀和較完善的配套設施,具備改善生態(tài)、美化環(huán)境、休閑游憩、健身娛樂、傳承文化、保護資源、科普教育、防災避險等功能的公共綠地”[14]。

2018年后,我國公園城市建設興起,城市公園的地位更顯重要,“公園成為整個城市系統(tǒng)的生態(tài)底盤,也成為城市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礎”[15],而且在傳播生態(tài)文明和塑造公民科學素養(yǎng)方面的積極作用也備受重視。如謝正義所說,公園作為現(xiàn)代大中小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礎設施,成為現(xiàn)代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公園不僅能促進城市二次增長,還是社會的穩(wěn)定器和文明教育的大課堂,可以改變一座城,塑造一城人[16]。而2021年國務院發(fā)布的《全民科學素質(zhì)行動規(guī)劃綱要(2021—2035年)》也強調(diào),公園應“強化科普服務功能”[17],與自然保護區(qū)等公共場所共同承擔起國家科普基礎設施工程責任,向社會提供均衡化、廣覆蓋的自然教育等科普服務。

2 武漢沙湖公園自然教育的實踐與課程設計

2017年4月22日,“沙湖公園自然教育基地”揭牌,成為武漢市第一個公園里的自然教育基地,湖北大學荷仙子志愿隊也正式成立,沙湖公園“水科普”系列課堂由此開始。荷仙子志愿隊以地理學為主要專業(yè)背景,迄今已在沙湖公園開展了40余次自然教育公益課,線下引領400多組親子家庭走進公園體驗自然,網(wǎng)絡直播課6萬多人次觀看,并多次在省部組織的大學生環(huán)保類競賽中獲獎。在沙湖公園管理處和湖北大學荷仙子志愿隊雙方共同努力下,2020年沙湖公園獲準成為全國自然學校能力建設項目第五批試點自然學校。

2.1 明確城市公園自然教育的目標定位

在城市公園開展自然教育是為了什么?向德平認為“自然教育是在人工環(huán)境里和自然的一次協(xié)調(diào)”,吳國盛認為“自然教育是要達成人與自然和解、現(xiàn)在的人與未來的人和解”[18],劉華杰參觀沙湖公園之后也指出,“自然教育的一個目的就是,通過多種多樣的學習,充分意識到我們自己時刻沉浸在自然之中,大自然并沒有遠離人類,城市中也不缺乏自然”[19]。上述觀點,與地理學核心素養(yǎng)所要求的正確理解和對待人地關系是相通的。無論是地理教育,還是自然教育,根本目的都是要使參與者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而在公園中的自然教育,不僅提高人們保護公園自然環(huán)境的意識,還要為保護自然賦能,帶動更多人采取保護自然的行動。因此,基于對自然教育內(nèi)涵的理解,我們在沙湖公園共建自然教育基地過程中充分考慮了“人—自然(地理)—社會”的內(nèi)在關系。第一,我們要珍愛自然、保護自然;第二,通過開展自然教育,滿足人們了解公園自然和人文地理科學知識的需求,用專業(yè)來服務社會;第三,除向社會公眾提供自然教育公益課程,也是自我教育,是大學生從內(nèi)心熱愛自然,通過轉(zhuǎn)化角色,由學生而為老師,主動實現(xiàn)地理專業(yè)理論技能的掌握和應用創(chuàng)新。湖北大學荷仙子志愿隊的主體是大學生,在老師引領下,自然教育亦承擔“立德樹人”的使命。所以,我們在公園的自然教育定位就是做好“三個服務”,即:服務自然,服務社會,服務大學生自身成長成才(圖1)。同時,我們也結合公園性質(zhì)明確了大學生做自然教育的個人發(fā)展努力方向,即成為:園林規(guī)劃師、公園小導師、公民科學家(圖2)。

2.2 探研城市公園資源的本底特征

地理學研究注重區(qū)域性和綜合性,要做好城市公園自然教育,就要善于運用地理學綜合思維,對所在的城市公園進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突出“在地化”特色,講好屬于自己的自然故事。因為每一座城市公園都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表現(xiàn)某些區(qū)域性特點,所以,要將公園與城市聯(lián)系起來考察,既研究公園自然和人文地理,也研究公園變遷和景觀結構,從“人、物、時、空”四個子系統(tǒng)及其互動關系入手(圖3),去探索和挖掘城市公園的本底特色,系統(tǒng)認識城市公園地理空間單元的完整性、復合性和獨特性,從而為課程設計奠定基礎。

如我們對沙湖公園的研究,就是分別從城市公園的地理、歷史、規(guī)劃、環(huán)境等方面著手。一方面,通過實地踏勘調(diào)查和訪談,全面了解沙湖公園的地理位置、形態(tài)、面積、地形地貌、水質(zhì)、動植物、建筑、與周邊城市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當前實施的工程與治理等;另一方面,通過查閱地方志、歷史文獻、政府公報、規(guī)劃文本以及報紙期刊等資料,了解沙湖公園的歷史變遷、主要功能、規(guī)劃管理等(圖4)。通過專業(yè)研究,我們獲取最真切的城市公園體驗,準確全面地了解公園特色,提出沙湖公園“城心翠玉”的主題形象,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公園整體認識。

2.3 設計城市公園自然教育的特色課程

當對城市公園有了系統(tǒng)性了解之后,就要針對公園的資源特點設計自然教育系列化課程。自然教育強調(diào)實踐,走進自然、體驗自然并落實到保護自然。閆淑君、曹輝曾主要從自然地理的角度構建了城市公園自然教育的內(nèi)容體系[20]。但城市公園還是規(guī)劃者、建造者和管理者共同創(chuàng)造的結晶,包含很多社會文化價值[21]。因此,城市公園自然教育的課程設計就要兼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內(nèi)容,并從“野趣、常識、科學、審美、行動”五個維度進行整體考慮,合理融入“中醫(yī)、農(nóng)諺、詩詞、繪畫、園林”等中國特色文化元素(表1)。五個維度中,野趣為引導,激發(fā)好奇心,勇敢探索,與自然建立連接;常識是基礎,來源于日常生活生產(chǎn),是認識校驗自然和人文社科知識的起點;科學為內(nèi)核,自然教育求真、求實;審美為方向,在自然中涵養(yǎng)內(nèi)心世界,認識自然之美,與自然和諧相處;行動為目標,倡導設身處地采取友好措施保護自然。而五種元素中,中醫(yī)涉及生命教育,既有對人生理特征的認識,也包含對動植物等的認識;農(nóng)諺則將自然教育與勞動和生活緊密連接;詩詞在介紹自然事物時常傳達出很多科學信息和審美情趣,給人帶來美的想象;繪畫亦通過形象表達自然審美;園林則集山水、建筑和植物于一身,充滿自然和人文雅趣,空間雖小卻自成一體,有助培養(yǎng)地理學的整體思維和系統(tǒng)思維。

當然,進行自然教育特色課程設計,需要根據(jù)公園“本土”特征、授課老師的專業(yè)特質(zhì)和本身特長,也要從授課對象特點,即從孩子、家長和社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特別是以孩子為主導的自然教育教學活動,對孩子行為的觀察和引導對教學主題設置和課程內(nèi)容安排有重要影響[22]。因此,要將“供給”與“需求”結合起來,找到合適的銜接點,才能形成特色課程,并進一步因材施教(圖5)。

2.4創(chuàng)作城市公園自然教育的精品項目

創(chuàng)作城市公園自然教育精品項目,則需結合公園本身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進行深度演繹。沙湖公園環(huán)湖而建,我們多次參加大學生競賽就聚焦于“湖”這個核心要素,不斷對“湖”的內(nèi)涵和外延進行邏輯推演,將沙湖公園特點與競賽主題和新的時代理念等結合起來分析(表2)。我們已連續(xù)參加了三屆湖北省高?!芭c綠同行”微公益環(huán)保創(chuàng)意大賽。2020年,我們申報了“一家一湖一城,勞動與綠同行”項目,探索了三個核心概念的內(nèi)涵:一是“湖”,認為湖是一個聯(lián)系紐帶,聯(lián)系個人、家庭和城市;二是“綠色”,認為綠色可以涵蓋自然、生態(tài)、生活、生產(chǎn)、環(huán)保、節(jié)能等多個方面;三是“同行”,認為“同行”包括誰與綠同行、怎樣與綠同行、為何與綠同行等內(nèi)在含義。因此,我們結合教育部對勞動素質(zhì)教育的最新要求,把“勞動”和“與綠同行”結合起來。同時,針對新冠疫情時期不能外出的特殊性,以湖為連接點,根據(jù)水的形態(tài)和功能變化邏輯,把個人、家庭和城市連接起來,共同保護水資源(圖6)。而在2021年“新沙湖,新的生物多樣性——公民科考與綠同行”項目中,我們結合沙湖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背景,又繼續(xù)對“湖”和“同行”的內(nèi)涵外延進行演繹,認為經(jīng)過水生和濕生植物的重新栽植,已形成“新沙湖”,但這一濕地生物多樣性格局尚不穩(wěn)定,后續(xù)影響還有待跟蹤研究。因此,相伴濕地“同行”的就是加強科學研究,從公眾參與的角度就是公民科考,而且,“同行”的未來必然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綠色生活+教育+勞動+科考+N。這個不斷研究沙湖自身和相關核心概念的過程,加深了我們對湖泊和公園的理解,深刻理解了自然教育要“始于關愛,成于行動”。

3 結語

城市公園自然教育的核心是人在公園中習得與自然怎樣相處,建立“人—自然—城市”和諧的關系。從地理學視角出發(fā),城市公園不單純是由山水、建筑和植物三要素構成的園林景觀,更是一個濃縮的自然和人工環(huán)境的疊加,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導人們在公園獨特的地理空間中接觸自然、認識自然、保護自然。城市公園自然教育課程設計,需要基于野趣、常識、科學、審美、行動五個維度的系統(tǒng)考慮,并合理融入中醫(yī)、農(nóng)諺、詩詞、繪畫、園林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凸顯了地理學視角下公園自然教育的開放性特征。但從公園資源本底特征出發(fā),以公園核心自然地理要素為主線構建特殊的人地關系,并運用地理學綜合思維,對城市公園的區(qū)域性地理特征和個性化地理特征進行系統(tǒng)整合,才能使城市公園自然教育系列課程成為一個富有張力的有機整體。而自然教育精品項目的創(chuàng)作,亦需要在此基礎上,對城市公園的自然和人文地理關鍵特征深度演繹,及時對新的自然教育經(jīng)驗和新的理念進行集成。唯有堅持不懈的探索實踐,才能掌握城市公園自然教育的規(guī)律,更好地服務于自然,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教育者的自身成長。

參考文獻

[1]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武漢市公園協(xié)會.一步自然 身邊課堂——自然教育“武漢模式”探究[M].武漢:武漢出版社,2020:236.

[2]雍怡.星愿記趣——上海星愿公園自然導覽[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7:4-46.

[3]唐聞.武漢公園管理共治共享共創(chuàng)新模式之探索[J].中國園林,2018,34(S2):45-48.

[4]劉幾凡,余明偉.在公園[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20:4.

[5]南兆旭.解說我們的濕地——華僑城濕地自然研習徑解說課程[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20:序言1.

[6]唐雯,彭寒祎,周晨.市民對城市公園的自然教育需求調(diào)查——以長沙市沙灣公園為例[J].現(xiàn)代園藝.2021(3):11-13.

[7]陳英瑾.人與自然的共存——紐約中央公園設計的第二自然主題[J].世界建筑,2003(4):86-89.

[8]王向榮,林箐,蒙小英.北歐國家的現(xiàn)代景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15.

[9]北京市園林局.公園設計規(guī)范CJJ48-92[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3:28.

[10]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園設計規(guī)范GB 51192-2016[EB/OL].(2021-05-17). http://download.mohurd.gov.cn/bzgg/gjbz/GB51192-2016%20%E5%85%AC%E5%9B%AD%E8%AE%BE%E8%AE%A1%E8%A7%84%E8%8C%83(%E7%94%B5%E5%AD%90%E7%89%88).pdf.

[11]武漢人大.武漢市城市公園管理條例[EB/OL].(2012-12- 25).http://www.whrd.gov.cn/html/cwhgb/12272829/2012/12 25/5274.shtml.

[12]成都市林業(yè)和園林管理局.成都市城市公園管理規(guī)范[EB/ OL].(2018-05-30).http://cdbpw.chengdu.gov.cn/cdslyj/c110 455/2018-05/31/content_f620bc68b751426f90d97083d8638 385.shtml.

[13]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公園條例[EB/OL].(2019-08- 19).http://yllhj.beijing.gov.cn/zwgk/fgwj/fl/201911/t201911 30_765094.shtml.

[14]宿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宿州市公園條例[EB/OL].(2019-10-16).http://www.ahszrd.gov.cn/index.php?a=shows&catid=214&id=1921.

[15]潘家華.公園城市發(fā)展報告(2020)發(fā)展新范式[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12.

[16]謝正義.公園城市[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129- 168.

[17]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全民科學素質(zhì)行動規(guī)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EB/OL].(2021-06-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6/25/content_5620813.htm.

[18]楊曉雨,明眺生,趙琴,等.探索中國自然教育未來之路[N].長江日報,2019-05-28(16).

[19]劉華杰.自然證果在沙湖[N].中國科學報,2019-10-2(7).

[20]閆淑君,曹輝.城市公園的自然教育功能及其實現(xiàn)途徑[J].中國園林,2018(5):48-51.

[21]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北京市公園綠地協(xié)會.北京公園分類及標準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8-10.

[22]駱樺,黃向.自然教育理論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79-80.

作者簡介:韓忠(1975—),男,湖北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城市地理學、城鄉(xiāng)規(guī)劃,E-mail:han001cn@126.com。

Connotation Understanding and Curriculum Design of Nature Education in Urban Pa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HAN Zhong

Author's Address 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E-mail:han001cn@126.com

Abstract Urban parks hav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spatial systems and are important carriers of nature education. The nature education of urban parks runs through the main line of human-land relationship. The teaching goals are to serve for nature, society and the growth of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The premise of curriculum design is to explore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arks and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integrity, complexity and uniqueness of urban parks' geospatial units by applying the comprehensive thinking of geography and starting from the four subsystems of "people, things, time and space" and their interaction relations. Th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tailored based on supply and demand. It can be considered from the dimensions of wild interest, common sense, science, aesthetics and action, and reasonably integrate the unique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ricultural proverbs, poetry, painting and garden. Only by continuing to focus on the park's natural and human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ing in-depth interpretation can we create a series of high-quality projects.

Keywords urban parks, nature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geography

猜你喜歡
沙湖城市公園公園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形式美的研究
從“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
城市公園公共空間設計
夏夜的沙湖,有著歲月的靜美
在公園里玩
上海城市公園夜間延長開放服務需求與管理對策
開車去公園
沙湖立交綠化
一見如故
迭部县| 浪卡子县| 东海县| 通河县| 临安市| 博湖县| 岳阳市| 宜兰市| 邹城市| 龙江县| 卢氏县| 江华| 炎陵县| 乐东| 邯郸县| 辽阳市| 界首市| 封丘县| 申扎县| 枣阳市| 东平县| 邢台市| 华池县| 泸西县| 安乡县| 安徽省| 东乌| 沅陵县| 庆安县| 紫云| 泉州市| 军事| 漯河市| 平舆县| 柯坪县| 永胜县| 通化县| 东莞市| 高尔夫| 怀柔区| 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