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chǎn)業(yè)》記者 孫 潔
□ 劉 鑫
曾國藩
近代中國風(fēng)起云涌,名人賢杰不勝枚舉,但是在眾多的人杰之中最為人稱贊的則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梁啟超評價他是“在中國近世,勛名赫赫在人耳目者,莫如曾文正”。而毛主席也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為何一位是近代的革命家,一位是新中國的奠基者都對曾國藩有著如此高的評價?
曾國藩雖然成年之后建功立業(yè),功績頗豐。但在小的時候卻是十分愚鈍。據(jù)說,曾國藩小時候有一次在夜里背書,正巧趕上有小偷想要偷家里東西,小偷趴在房梁上本想等著曾國藩背完書睡覺之后,再做行動??晌丛胝灰梗鴩B一篇簡單的文章都未曾背下來。小偷都聽著睡著了。到了黎明,小偷睡醒了,看到曾國藩竟然還沒有背完,既無奈又憤怒,跳下房梁,將那篇文章對著曾國藩背了一遍,憤怒說道:“聽你一夜,我也背會了。”隨后揚長而去。梁啟超也評價說:“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頓挫?!眱簳r的頓挫為什么沒有影響他日后的成就?
而且他這一生大體都是上升的。成年之后三次中了進士。日后辦團練,組建湘軍,擊敗太平天國之時,成為了清朝歷史上最有權(quán)力的漢臣,那個時候,很多人勸諫他起兵抗清,至少也要劃江而治。但他最后還是堅持忠君愛國。直到去世,被清朝賜下縊號“文正”,又被追封為太傅,這在有著“滿漢之防”的清朝,一個漢臣有如此榮譽實屬難得。
我們或許可以從他的家書中找到答案,畢竟曾國藩家書對其一生的政治、治學(xué)、治家之道有最直觀的體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家訓(xùn),或許就是我們可以一窺曾文正公何以輝煌一生的途徑。
晚清四大名臣中,除了曾國藩之外,左宗棠、李鴻章都是出自湘軍。而他們都曾經(jīng)是曾國藩的手下幕僚。而在他們的上升過程中,曾國藩都給予了不少幫助,哪怕有矛盾都不計較,寬宏得讓人嘆為觀止。其中李鴻章最為明顯,李鴻章本是曾國藩最得意的門生,但是和曾國藩之間卻有這“兩叛”“三進”的過往。
時值太平天國運動席卷半個中國,最富庶的江南地區(qū)被其大肆破壞,原本的綠營軍隊毫無戰(zhàn)斗力。清朝命各地鄉(xiāng)紳,自辦團練,以求御敵。李鴻章當(dāng)時本是曾國藩的門生,但辦團練之初,李鴻章自恃才高,野心也不小,便背離了曾國藩回安徽辦團練去了。這是一叛。
但是幾年之后,曾國藩的湘軍風(fēng)生水起,而李鴻章的團練卻是毫無起色,也可說當(dāng)時全中國的團練,只有曾國藩的團練辦了起來。李鴻章便寫信希求可以去為老師效力,曾國藩毫不在乎之前的叛離,大度的讓他回來了。這是一進。
在之后與太平天國的斗爭中,最初曾國藩的老營設(shè)在安徽祁門,那是一個三面環(huán)山的山谷,他只有一個出路,就是徽州,同時也就意味著,徽州一旦貢獻,曾國藩的部隊就成了甕中之鱉,無路可走。咸豐十年,曾國藩的學(xué)生李元度丟掉了徽州,曾國藩的大營成為了絕地。此時曾國藩就要揮淚斬馬謖,處罰李元度。但這個時候李鴻章卻突然開始為李元度說好話,叫曾國藩莫要處罰。然曾國藩當(dāng)時揮淚斬馬謖,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但李鴻章此時卻旗幟鮮明地站在老師的對立面,反對程度出乎所有人意料。他說道:“果必奏劾,門生不敢擬稿?!焙髞頌榇藨嵢晦o職而去。李鴻章與李元度交情并不深,何以這樣為他求情呢?其實當(dāng)時祁門被圍,所有人都人心惶惶。李鴻章也不例外,但李鴻章并不想落下一個貪生怕死的惡名。所以便以救同事不得而憤然離職的方式,脫身而去。當(dāng)然經(jīng)歷過大風(fēng)大浪的曾國藩心如明鏡,在日后談起此事便評價李鴻章“此君難與共患難耳”。此為二叛。
但在此之后,曾國藩奇跡般地走出困境,李鴻章看到便又書信一封乞求曾國藩讓他回來,曾國藩也沒有說什么。便又讓他回來了。此為二進。
曾國藩畫像
1861年,李秀成率領(lǐng)大軍橫掃江浙,兵鋒直指上海,上海為當(dāng)時全中國最富裕的地區(qū),但是守衛(wèi)上海的卻是一些毫無戰(zhàn)斗力的綠營兵。上海的商人們便籌集十八萬兩白銀派人去曾國藩那里,希望可以得到湘軍的支援。曾國藩也認為上海得救,但派誰去救,這可是一個大肥差。曾國藩首先想到其弟曾國荃,但是曾國荃卻不愿意。之后誰都想不到,曾國藩最后決定派李鴻章去。曾國藩不僅給錢,甚至給與湘軍精銳幫助其組建淮軍的框架。誰也想不到,曾國藩會如此賣力地幫助曾經(jīng)背叛過自己的李鴻章。甚至到了沒有曾國藩就沒有李鴻章的地步。這就牽扯到了曾國藩家書中提到的“自立立人、自達達人”的人才觀念。而這個觀點其實是基于家書中的另一個觀點“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為第一”。大意就是要成事就要培養(yǎng)人才,要別人幫忙成事。但不是所有人一開始都天賦異稟,大多數(shù)人都要培養(yǎng)。所以才有“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要立自己的同時,就要立別人。要發(fā)達自己也要發(fā)達別人。
曾國藩會試中第之后,就成為了翰林院的庶吉士,算是初入官場有了一個不大的官職。但好歹算是個京官。他便邀請父親來京城居住一段時間。但是住了幾個月之后,父親便不管不顧地一定要走。走了之后父親從老家寄回一封信,信上的內(nèi)容讓曾國藩羞愧萬分。他在信中針對曾國藩的缺點提出了三節(jié)“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這讓曾國藩深感其輕浮躁動的毛病。這時曾國藩就去求助當(dāng)時的理學(xué)大師倭仁。倭仁便給了曾國藩兩個方法,一個是記日記,一個則是要慎獨,要敬畏。曾國藩也確實做到了。
曾國藩一輩子筆耕不輟地記日記,就連死的前一天都在記。慎獨就是要人前人后皆為君子。而敬畏則在講士人知識分子不能有了知識就不敬畏天地,如若不然,輕浮躁動的毛病便改不了。曾國藩也都照做了??墒沁@些終究不是具體的做法,實際操作起來比較模糊。所以曾國藩又去求教倭仁的老師唐鑒。唐鑒只給他送了一個字“靜”。唐鑒說:“你只有靜下來才有改過的可能,不靜一切都是浮云?!痹鴩犕昊腥淮笪颍虼怂谌沼浝飳懙馈凹榷愿Q所病,只是好動不好靜,先生兩言,蓋對癥下藥也,務(wù)當(dāng)力求主靜,使神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齊,繼繼續(xù)續(xù)?!弊源嗽鴩_始求靜。他養(yǎng)成了每日靜坐的習(xí)慣。他還總結(jié)出了“臨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靜”。就是說無事的時候自然要靜,但是遇事時更要處變不驚,也要守靜,是謂“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xué)問”。
在《曾國藩家書》中提到讀書,是這樣說的:“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yè)之事,以圖自衛(wèi)其事?!奔匆皇切薜?,提升自己建功立業(yè)之事。這與普通士人為了科舉而讀書是很不一樣的。這與曾國藩的成長有關(guān)。
曾國藩在過了鄉(xiāng)試之后,就準(zhǔn)備進京參加會試,但是縮衣節(jié)食考了兩年都沒有考上。最后沒辦法只能回家,回家的路上他專門繞到山東等地游山玩水。最后沒錢了,就去當(dāng)時其父的好友正在做知縣的易作梅處借錢。易作梅看他氣度不凡、談妥不俗,便借了他一百兩,一百兩可是他將近兩年的薪水。曾國藩有了這些錢,便去南京,可轉(zhuǎn)眼間看到了一套精刻本的《二十三史》,便將這一百兩立刻花完了。
等回到家,其父曾麟書,非但沒有責(zé)怪他,反而說愿意為他償還巨額債務(wù),但是希望曾國藩可以“持之以恒,細心研讀”。這極大出乎曾國藩的預(yù)料,也極大震撼了曾國藩的心靈。曾國藩養(yǎng)成了日日堅持讀書的習(xí)慣,哪怕再忙也要讀幾頁。
而在家書中曾國藩對后代的期許也是“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得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
而且他在教育他的兒子曾紀(jì)澤的時候,也是如此,兒子不愛讀科舉考試的書,那他就和兒子一起讀書,幫助兒子養(yǎng)成讀書的習(xí)慣。
《曾國藩家書》被后世認為是近代家庭教育的精華之作。梁啟超說他是:“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聞歷,而切于實際,故其親切有味,資吾儕當(dāng)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边@樣的評價可謂前無古人。
當(dāng)然曾國藩家書的價值并不只存在于別人的評價中,如今作為書籍的銷量也是遙遙領(lǐng)先于其他家書家訓(xùn),其價值也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中得到了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