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群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效率取決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但由于學生剛從課間休息中回過神來,很難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課前時間便成了亟待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從課前三分鐘演講的角度,探討如何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以期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前三分鐘演講是一種通過學生輪流上臺演講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可以讓小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在心、口、腦的并用中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另外,演講也能幫助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打造更和諧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教學方式更加輕松有趣。高頻次的演講也給學生提供更了多展示自我的機會,每個學生都能在演講中提高自信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在逐漸認識到課前演講的重要性后,教師需要進一步更新觀念,不斷探索、研究,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方法,為語文課帶來更多活力。以下從不同角度分析了立足于課前三分鐘演講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給出了相應的策略,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拓展教材內(nèi)容,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
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較為豐富,為了增強小學生對課程的印象,在導入的課前演講中可以進行適當?shù)耐卣梗胍恍┡c課文有關的知識性內(nèi)容,鼓勵學生從自己的學習興趣出發(fā),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悟。這樣,學生能夠把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介紹給其他同學,與教材內(nèi)容形成良好補充,從而在教學中拓寬小學生的視野,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在知識性內(nèi)容的影響下,語文教學更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了解故事背景與文化常識,使課堂充滿活力。另外,在演講中拓展文化內(nèi)容也能促使學生產(chǎn)生文化認同感,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提高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和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打下良好基礎。
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守株待兔》這篇課文之前,可以讓學生讓做好演講準備,先了解《龜兔賽跑》《狡兔三窟》《兔死狐悲》《見兔顧犬》等成語故事,引起學生對成語故事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從成語故事所體現(xiàn)的道理上進行拓展,使學生在聽演講的過程中學到更多。而在三分鐘的時間內(nèi),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精煉、準確、有趣的語言概括故事內(nèi)容,讓學生在準備演講時學會概括與擴展,提高語言的流暢度,更好地展現(xiàn)故事的內(nèi)涵。通過拓展成語故事,小學生了解了我國更加多元的傳統(tǒng)文化,超額完成了大綱對成語學習的要求,使語文教學達到了更理想的效果。
二、結(jié)合時事新聞,設定演講主題
小學語文側(cè)重于語言的訓練與基礎知識的鞏固,而這兩者都可以通過表達來完成,即可以通過課前演講完成。但是部分學生認為演講總是圍繞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展開,沒意思,聽講的積極性不高,認同度差,甚至會影響后續(xù)的課堂教學。因而,語文教師可以擴大演講范圍,結(jié)合時事新聞,設定演講的主題,對社會熱點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生的思想觀念,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學生對他人的觀點與看法進行點評,有利于發(fā)散思維,對社會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三分鐘的時間正好是短新聞、快訊的時長,與課前三分鐘高度契合,使學生練習演講有了更加明確的參照,能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語言表達進行優(yōu)化,學習多樣的表達方式,并拓寬視野,對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產(chǎn)生更深刻的認知。
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安排設計不同的演講主題,如在“環(huán)?!钡难葜v中,有學生結(jié)合近來日本準備向太平洋傾倒核廢水事件進行評論,分析了核廢水對海洋的巨大危害,并從氣候、洋流、生物多樣性等角度論述了日本這樣做對其他國家與地區(qū)的影響,最后表明態(tài)度。學生在分析核廢水危害的過程中認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前簡短的演講中,學生能夠更為全面具體地思考環(huán)保的意義與實際作用,結(jié)合自身的知識進行討論,從而形成深入的環(huán)保認識。另外,科普類的演講也能促進學生學習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探索精神,對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優(yōu)秀人才的塑造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組織傾聽評價,進行科學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了要求,包括學生要在交流中尊重、理解對方,而過去的教學經(jīng)驗表明讓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演講是相當有效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傾聽,從演講人的語氣、內(nèi)容連貫性、內(nèi)容趣味性、語速等角度入手,綜合評價整個演講。特別是在讀后感的分享演講中,許多演講人在表達中磕磕絆絆,無法將自身感受到的閱讀樂趣表達出來,演講無法引人入勝,不能引起他人的共鳴。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科學指導,以優(yōu)秀的讀后感演講為范例,深入分析,指出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在以《老人與海》為主題的讀后感演講中,學生小紅的演講不盡如人意,過程零零碎碎,聽眾無法找到其表達的重心。通過學生評價和教師指導,小紅將演講分為故事內(nèi)容介紹——主人公圣地亞哥同大魚與鯊魚搏斗的故事;故事主題精神——勇敢地面對與接受失敗,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故事的文學評價——無比簡潔,具有非常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等,理清了演講的脈絡。但是同時,教師不能固定這一演講模板,限制學生的思路,而是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思維靈敏度,讓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充分利用演講這一形式。對語文教學而言,能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的演講就是好演講。
綜合來看,課前三分鐘演講具有很好的應用效果,讓學生都有機會說話,在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活躍思維,快速進行語言組織,為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條件。可以說,演講的形式進一步深化了語文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實現(xiàn)了實用性與趣味性的高度統(tǒng)一,更能啟發(fā)學生思考,在評價學習中理解語文之美。這一學習途徑對小學生而言非常有效,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使學生的學習更有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