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摘 要:小學高年級的文言文教學,其重點在于引導學生讀通課文,感受文言文的獨特之處;引領學生多讀課文,感受文言文的韻律;指導學生理解字詞,積累文言文的基礎;鼓勵學生延伸學習,拓寬文言文的范疇。通過這幾方面的學習,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方式
在小學階段,從四年級開始,部編版語文教材就逐漸編入了比較簡單的文言文,為學生在以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關注文言文的教學目標和重點。小學教材編選的文言文都是淺顯易懂的短文,盡管如此,學生對于學習生僻又復雜的文言文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要依據(jù)學情,制定教學重難點,同時教學過程中也要由淺入深,讓學生逐漸接受文言文的相關知識。
那么,要如何明確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呢?筆者結合教學經(jīng)驗,談談切身的感受。
一、讀通課文,感受文言之獨特
小學高年級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所以教學的第一目標就是幫助他們讀通課文。在大多數(shù)的語文課堂上,常見到教師很認真努力地解析文言文,學生也在很認真地記筆記。這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會讓教師很累,也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習變得很被動,最終會導致學生失去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打擊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文中的注釋,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互相幫助理解文中的字詞含義,達到讀通文本的初級目標。
以教學《自相矛盾》為例,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可以做一個教學實驗:選擇兩個語文基礎相差無幾的班級,一個班級請教師仔細講解認真分析;另一個班級組織學生合作,借助文中的注釋自行學習。一段時間之后立刻組織這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文言文翻譯的檢測,檢測結果就展示了這兩種教學方式的差異:教師口干舌燥的講解并沒有學生自己借助注釋讀通課文的效果好。這是因為教師精講的課堂沒有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考慮在內(nèi),也沒有將學生當成課堂的主體。
二、多讀課文,感受文言之韻律
在小學階段教授文言文的另一個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感受祖國歷史經(jīng)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引發(fā)學生對祖國經(jīng)典文化的崇敬與熱愛之情。而文言文的教學目標并不是讓學生學習之后最終能在文言文領域有很高的造詣,所以課本中選擇的文言文都是文字比較淺顯易懂、精煉短小的文章。當然選編入課本的文言文的另一個要求是要具有很強的故事性,且有很明顯的教育性。在這樣的故事中,學生能學到各種做人的道理、規(guī)范等。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文言文,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文言文的樂趣,通過多方面的朗讀成誦,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文言文
的美。
文言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就是讓學生弄懂句子中的停頓。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首先就需要反復帶讀,先讓學生學習好字詞的正確讀音和句子的停頓,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文章所蘊含的意義和感情。如《自相矛盾》一課,在教學時,語文教師第一步要帶領學生多讀課文,在學生理解“鬻、譽、莫、於、弗、陷、立”等詞的基礎上,再教學句子的停頓和語氣以及文章的主旨和含義等知識。在這樣的教學程序下,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就會因為瑯瑯書聲而變得更加輕松愉悅。
三、理解字詞,積累文言之基礎
文言文反映的是各朝代的文化,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征,體現(xiàn)的也是各個朝代人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因此,教師教學文言文時,要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積累文言字詞的意識,也要多學習與課文相關的典故和文學常識,引導學生打下堅實的文言字詞的基礎。有了字詞基礎,學生才有底氣、有信心主動去拓展學習的范疇,在文言知識上有長進。同時,學生在學習時也見識到了我國古代的經(jīng)典故事,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慢慢地愛上文言文,養(yǎng)成學習的好習慣。
比如,教學《王戎不取道旁李》時,學生肯定會有這樣的問題:“王戎時是什么樣的人?怎么看出他很機智的?”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積累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需要先將王戎的相關知識介紹給學生。學生了解了王戎的相關知識,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輕松,不僅如此,還能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
四、延伸學習,拓寬文言之范疇
有語文教師總結過:學習語文,三分來自課內(nèi),七分來自課外。語文學習如果只學習課內(nèi)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還是要注重課外延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這樣才能達到課內(nèi)外結合的教學目標,很好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一定要注重課本的延伸,引導學生學習課外的知識,將課文知識延伸到課外。
依然以《王戎不取道旁李》為例,在帶領學生學完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閱讀其他人物的文言故事,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了解更多古人的教育故事以及文人逸事,從這些故事中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若如此,每位學生一定能在每次學完文言文之后主動積極地拓展課外閱讀,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外知識,還能提高自己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在教學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時要依據(jù)學生的學情,制定教學重難點,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文言文,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厲連華.部編版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思考[J].新課程(中),2019(6):95.
[2]盛立華.小學文言文學習的現(xiàn)狀分析以及策略初探[J].中華少年,2019(18):78.
[3]楊軍.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