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海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國家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提高成績,更要讓他們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也越來越重視體育教育。教師要在保障學生成績的同時,重視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從行為規(guī)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兩個方面,探討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關鍵詞:初中體育;行為規(guī)范;心理健康;參與意識
由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不足,導致很多學生的文化成績優(yōu)異,但體育素質較差。體育素質不僅包括身體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有一些“高等人才”利用知識做違法之事正是素質低下的表現,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只有加強素質教育。而學生階段提升體育素質的方法就是通過體育教學。對于初中體育教師來說,初中階段是思想形成的重要階段,這段時間的教育尤為重要。因此,如何提升初中教師的體育教學能力,從而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成為當代教育的關鍵問題。
一、重視素質教育是體育教育的第一步
當下,素質教育普及程度不夠,很多人盲目追求成功,忽略了個人的身體健康,在取得成就之前身體已累垮了,不僅使自己多年來的努力化為泡影,更會令關心自己的人擔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逐步滲透這樣的觀點:從小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一定會成為最受人矚目、成績最優(yōu)異的人,但是因為他具有關心他人、樂于奉獻、樂觀向上等積極的品質,在看待事物時更容易看到積極的一方面,也能幫助身邊朋友解決棘手的問題,因此他們更容易結交朋友,在遇到困難時也可以向更多人傾訴并得到善意的幫助,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擁有健康的體魄。
二、行為規(guī)范教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具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產生了叛逆心理,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聽從長輩的教導。如何將正確的思想、道德轉化為實踐,是體育教育的最大難題。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道德規(guī)范教育和思想規(guī)范教育,有效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才是實現德育教育的終極目標。首先,要想讓學生將理論變?yōu)閷嵺`,教師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學生。例如:教師教導學生要晨練,那么自己就不能無理由地缺席早操;教師要求學生提高鍛煉的積極性,那么自己也應該對體育事業(yè)充滿激情;教師引導學生參加體育競賽,自己就應該與學生一起進行素質考核,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而不是交代后就不聞不問,只關注結果。其次,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就要制定有效的獎懲制度,可以利用量化考評表來展示學生的動態(tài)變化:對于作業(yè)完成優(yōu)秀、課堂表現積極、課后團結友愛、積極為班集體做貢獻的學生,可按項目加分;對于遲到曠課、課上溜號、作業(yè)完成度不高的學生,可以適當扣分。定量定性考核學生的表現情況,可以讓所有人都直觀地感受行為規(guī)范的重要性,并且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和比較,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最后,要給量化考評方案設置監(jiān)督員,可以先從綜合評價分數較高的學生開始,然后依次交接,而不是教師直接管理。如果教師是主要負責人,學生就無法真實地感受到分數的評判標準和每個同學的表現情況,也無法更好地發(fā)揮考評的作用。同時,讓學生負責考評工作,教師也能借此考察學生的工作態(tài)度和誠信程度,一舉多得。
三、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固然無可非議,但是如果因此忽略了他們的內心感受則得不償失。每年大型考試前期,各地都有學生因壓力過大而輕生的新聞,也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因患有焦慮癥、抑郁癥而不得不休學治療。這其中有外界施壓過大的原因,也有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原因。因此,教師必須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定期開展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班會,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以放松。班會的主題和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考前的放松時間,也可以是學習交流機會,還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當下的煩惱、困惑,旨在讓每個學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實現放松身心的目的。通過班會,教師要觀察心理素質較差學生的表現,單獨溝通,了解他們焦慮的原因。如果是學習壓力,則要引導他們放松心態(tài),成績并不能決定一切;如果是生活因素,就要和學生家長溝通。對于心理素質極差的學生,在征求他們同意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安排他們定期去心理教師或者校外的心理咨詢師處咨詢,找更加專業(yè)的醫(yī)生來為他們進行心理調節(jié),同時進行抗壓訓練。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也應該對家長進行更深層的教育,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引導更多時候比教師的教育效果更好。如果學生的家長經常給孩子施加壓力、灌輸消極的思想,即使學校方面做再多努力也未必會達到理想效果。因此,班主任應該定期召開以關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為主題的家長會,及時和家長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與存在的問題,同時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如果發(fā)現他們有難以自我調節(jié)的負面情緒,教師和家長就要一起從側面疏導;如果教師發(fā)現孩子家長的負面情緒已經對孩子造成嚴重傷害,就要對家長進行疏導,或者建議家長去找更加專業(yè)的心理教師,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
四、針對問題學生的進一步研究
每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和家庭條件不盡相同,為了提高每個學生的素質,就要專門了解每一個學生,解決辦法也因人而異。例如,在班集體里經常有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是從來不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他們往往覺得應抓緊時間學習,而體育素質不會直接體現在成績上,對未來沒有任何幫助。為了糾正他們的錯誤觀點,教師不僅要多普及體育素質的重要性,也要獲取家長的支持,讓家長督促孩子提高身體素質。
為了提升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僅要提高他們對于體育的思想認識,更要明確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素質教育的本質是關注學生的內在素質,而非在意成績的一時好壞。很多教師為了業(yè)績都會將成績作為考核學生的標準,這是德育教育中最忌諱的一點。只有真正理解學生,了解了學生的真實想法,明白學生的煩惱所在,并采取正確的方法,才能培養(yǎng)全方位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何華.試析現階段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實施的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8(01).
[2]李存芳.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05).
[3]段多梅.高中班主任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德育能力的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