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喜美
摘要:小學三年級語文是學生習作的起始階段,也是重要階段。眾所周知,習作方向性具有多樣性,寫作種類很多,特別對于小學三年級學生而言,由于其基礎的薄弱性,不容易進行正確的寫作,更不容易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因此,小學生如何被正確引導進行寫作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離不開教師的教導與指引,只有在正確的教導指引下,學生才能慢慢學會習作,愛上習作。下面是對小學三年級語文習作起步階段教學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三年級;習作起步;教學策略
前言:
對于三年級小學生而言,由于缺乏經驗以及技巧,沒有足夠的素材積累,更沒有系統(tǒng)的習作指導,導致習作困難重重,以至于學生對習作產生厭煩和害怕心理。因此,習作對于小學生或者老師來說都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如果指導得當,學生的習作便不會內容空乏,缺少真情實感,也不會沒有頭緒,亂寫一通。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小學三年級語文習作起步階段教學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一、積累素材,奠定基礎
小學生剛開始進行習作練習時,會出現內容空乏,沒有頭緒。這是因為習作離不開素材的積累,也就是說,習作來源于素材。只有平時多多積累素材,習作的時候才能夠有所出。而對于剛開始學習習作的三年級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素材積累量寥寥無幾,因此習作時寫不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對此,教師應當多多鼓勵學生積累素材,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好習慣。這樣經過長期月累以及素材的增多,會讓學生有所言,有所出。同時,也應當認識到寧缺毋濫,教師更應該經常和學生講一些優(yōu)美的文章,優(yōu)秀的習作,讓學生明白哪些是值得積累的素材,哪些是不好的習作素材。教師平時可以多引導學生閱讀,在書籍閱讀中領略習作的魅力,讓學生一邊感受書籍帶來的精神享受,一邊記錄有用的素材,這樣邊學邊看,更能培養(yǎng)學生對習作的熱愛。
例如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六課《秋天的雨》中,文章描寫十分生動形象,文筆細膩,展現了秋天的雨的樣子。教師可以借此讓學生尋找對秋天的雨的比喻以及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進而讓學生邊學邊記,積累素材。教師同時可以找一些類似的課外讀物讓學生閱讀,并分享自己的感受,這樣不僅陶冶學生情操,增長學生的視野,也為習作積累了大量素材,可謂一舉兩得。
二、仿寫應用,習作訓練
如果說積累素材相當于量變,那么仿寫應用,進行習作訓練便是質變。素材的積累是為了讓學生擁有習作的武器,而仿寫訓練便是如何揮舞這把習作的武器。只有長久的仿寫練習,才能讓寫作變得自然,才能學會習作,體會習作的內涵。照比仿寫能讓學生理解這類素材如何成為真正的文章,讓學生面對習作時,不再是懼怕恐慌,而是直面復雜,書寫真實。
例如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小學》中,教師引領學生積累素材之后,可以讓學生照比課文進行仿寫,比如從其他方面讓學生寫出他們心中小學應該有的樣子。使學生體會感悟學校中的美好,進而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日積月累之下,學生便會對語文習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書寫優(yōu)秀習作。
三、引導習作,消除依賴
就三年級小學生而言,最初由于缺乏足夠的知識素材,或者遇到難題有所困惑時,就會向老師家長尋求幫助。久而久之,小學生會產生一定的依賴心理,面對困難時,不是想著如何才能解決問題,而是第一時間尋求幫助。這是不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慢慢懶惰,不想動腦,對以后的學習生活都很不利。所以,當學生在習作遇到困難時,老師要恰當的給予幫助,更多的是引導學生思考,尋求解決的大概方向。同時,積累素材以及仿寫訓練都是為了讓小學生學會自己獨立進行寫作并且愛上習作,培養(yǎng)其對文學的熱愛。所以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勇于思考,大膽想象,靠自己獨立完成習作。唯有勤加思考,獨立自主,才能有所進步,有所感悟。
例如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第七課《聽聽,秋的聲音》中,教師可以讓孩子們自由想象秋天的聲音還能是什么樣子,并且鼓勵他們寫出自己的見解。讓學生通過發(fā)散思維式的思考,進而讓學生會對語文擁有自己的認識,對習作擁有自己的寫作方式以及見解。消除對教師家長的過度依賴,小學生才能在習作中尋找方向,愛上習作帶來的快樂。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三年級語文習作起步階段教學中,教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正確的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奠定習作基礎,也要讓學生學會仿寫進行運用,進行大量習作訓練,更要有效引導學生獨立自主,發(fā)散思維,擁有正確的對待習作以及替他問題的正確處理方式,消除依賴心理。這樣才能讓小學生愛上習作,體會到小學語文習作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付敏.小學三年級語文起步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外交流,2020,27(7):180-181.
[2]陸景輝.淺談語文教師如何做好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的起步訓練[J].新課程·小學,2017,(9):32.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桂花學校 湖南 岳陽 4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