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 龐曉瑜
【摘要】幼兒教師語言不僅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活動、學習、情緒、情感的發(fā)展,還關系到幼兒與教師的關系等。在一日生活中教師的語言潛移默化影響著幼兒對教師的態(tài)度和情感。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如何表達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良好的發(fā)展呢?本文嘗試從以下幾點闡釋。
【關鍵詞】幼兒;教師語言示范;語言發(fā)展;重要性
一、 幼兒教師的語言應具有示范性
3~6歲的幼兒正處于語言發(fā)展敏感期,他們的語言大部分是通過沒有外界壓力的自然觀察和模仿而來的,他們缺乏語言的識別能力。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示范,幼兒的語言就得不到正確的發(fā)展。因此,教師的語言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筆者認為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力求標準性和規(guī)范性,克服方言化
教師的語音是影響幼兒口頭語言習得的主導,也是傳遞情感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師必須使用標準的、規(guī)范的普通話。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國家普通話的要求,做到發(fā)音清楚、吐字準確、不使用方言、字正腔圓。有的老師“n、l”不分,將“喝牛奶”念成“喝流來”;有的老師平翹舌不分,將“吃飯”念成“刺(ci)飯”等。眾所周知,幼兒語言的獲得多由模仿而來,教師是幼兒的主要模仿對象,這就要求教師應有意識地矯正自己的發(fā)音,用心學習普通話,克服方言化。
2、力求邏輯性,克服隨意化
幼兒教師的語言不能單純追求詞匯豐富、語言生動形象,要避免以詞害意。教師的語言不在多而在于精。教師在使用語言時要用詞準確,切忌詞不達意。例如,有的老師表揚幼兒時喜歡說:“今天表現最好的有某某、某某、某某……”其實,一個“最”字表達的是獨一無二的意思,但教師卻隨意地在“最好的”后面說出了好多個。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錯誤,時間一長也會對幼兒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語言時應謹慎,力求邏輯性,避免出現因隨意而犯的錯誤。
3、力求純潔性,克服粗俗化
語言不是一種孤立的現象,它與思想品德、文化素質等密切相關。因此教師語言應該是純潔、文明、健康的,反之,粗俗的語言只能給幼兒帶來負面的影響。有一次,陽陽上課總是調皮,我生氣地喊到:“調皮鬼!”第二天,陽陽剛進教室,教室里的幼兒就對著他喊“調皮鬼!”陽陽委屈的看著小朋友,眼里還含著淚水??吹竭@樣的情景,我意識到我不經意間的一句氣話已經對陽陽造成了傷害。這件事雖然平息了,但留給我的卻是深深地愧疚。作為教師我們應避免使用“豬腦子”、“你真笨”等不文明的粗俗語言。所以我們教師要盡量使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幼兒,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 幼兒教師的語言應做到藝術化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群體,幼兒的年齡、思想等特點決定了幼兒教師在具備了必要的語言技能的同時,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策略。具體地說,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具有如下語言策略,也就是幼兒教師語言的“四化”:
1、“趣”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教師趣味性的語言是應該能夠貼近幼兒心理的,能使語言更具活力,比空泛的說教更具效力。有一次午飯時,孩子們很吵,于是我說:“咦,我們教室里什么時候飛進來那么多小蜜蜂,嗡嗡的,我們快把它們請出去吧!”孩子們聽了都笑了起來,笑過之后便安靜下來吃飯了。這就是富有趣味性語言的魅力。此外,生動形象的語言還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把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如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講故事的語言就應該夸張、生動,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澀的聲音扮演鴨爸爸;用惡狠狠的腔調演繹大灰狼;用陰郁沉悶的怪聲表現老巫婆等等。因此,我們要善于從幼兒活動的實際出發(fā),抓住幼兒的特點,使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貼近幼兒生活的語言,有效的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2、“激”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要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如在進行科技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操作,總想依賴教師,這時教師就可以說:“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關系呀!”、“這件事應該難不倒你的?!钡鹊冗@樣的語言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
3、“詩”化
富有詩意、具有韻律美、節(jié)奏明快的語言可以使教學出神入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所畫的內容按步驟、要求編成生動形象、簡短易懂的兒歌,邊畫邊說。比如,教幼兒畫魚時,我們可以一邊畫一邊說:“一條小魚水中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一會上,一會下,游來游去真自由?!边@樣就逐步畫出了魚身、魚尾、魚頭、上魚鰭、下魚鰭和魚泡泡,這種“詩”化的語言不僅激起了幼兒繪畫的興趣,幫助了幼兒順利地完成了繪畫活動,而且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可謂是事半功倍。
語言是一門具有無窮魅力的藝術,作為幼兒教師要在掌握規(guī)范化語言的基礎上,做到人性化、藝術化。同時掌握幼兒教育的規(guī)律和發(fā)展,不斷搜集專業(yè)的信息,博采眾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從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入手,充分發(fā)揮語言的魅力,使孩子們伴著我們的語言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趙寄石、樓必生.《學期兒童語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兢、余珍有.《幼兒園語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鄭佳珍、朱炳昌.《幼兒語言教育指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河南省商丘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