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嫻瑩
摘要: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立德樹人,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娜瞬?,所以在初中階段,加強對于學生善德教育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而在語文作為初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在語文閱讀中滲透善德對于善德教學活動的開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單單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還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通過語文閱讀教學促進善德文化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善德
前言:
善德文化的培養(yǎng)和教育應該貫穿教育的全過程,善德教育一定要從小抓起,對其它教學工作的開展有重大的影響,也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今后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不單單要重視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還要重視學生的道德水平,加強學校的善德文化培養(yǎng)。而語文閱讀對于善德教育也有深刻的影響,將善德教育滲透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好的促進初中善德工作的開展。
一、發(fā)揮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非常重要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的關鍵人物、核心人物,是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關鍵人物,只有優(yōu)秀的教師才能培育出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在日常管理和教學的過程當中,自己的言行會在不自覺間被學生學習和模仿,而只有優(yōu)秀的教師才會成為學生的榜樣,會成為學生向上向善的學習對象,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在初中階段學生三觀還沒有成型的時候,教師的三觀會影響學生三觀的樹立,從而影響學生的人文關懷和道德素養(yǎng)。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作用,要注重規(guī)范教師的言行舉止,為學生起到一個良好的帶頭作用,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
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同時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談論自己對于課文的看法感受以及向學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加強師生互動從而更好引導學生言行。如在《敬業(yè)與樂業(yè)》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和學生分享自己對于課文的理解,分享自己對于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理解以及自己如何在工作中不斷加深對于敬業(yè)與樂業(yè)的感悟,任何的職業(yè)都是光榮的,勞動是人生常態(tài),對于工作、對于勞動有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雖然工作是忙碌的,但是也會獲得成就感,通過教師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分享,從而讓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的理念,樹立工作責任感,樹立職業(yè)平等的理念。
二、加強課堂的善德文化建設
課堂是師生交流的重要場所,是學校開展善德教學活動的主要陣地,因此,課堂的教學氛圍,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都深深地影響了初中善德文化的建設,影響善德教學工作的成效,所以要想促進初中語文課堂的善德文化教育,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在實際生活中踐行善德理念,必須開展生活化的善德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提煉出善德教學的知識,打造濃厚的課堂善德文化氛圍,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善德教學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
例如:在學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在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思之后,讓學生對于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如果認同有哪些事例來證明?這篇文章的背景是什么?在今天是否還有借鑒意義,對于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思考?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從而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在困境之中我們不能一蹶不振,要當做是對自己的考驗,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順境時也不可以狂妄自大,要有危機感。學生也可以講述自己的理解,營造更活躍的課堂氛圍。
三、創(chuàng)設多元的情景模擬
學生的善德教育,本質上是對學生進行言行的規(guī)范,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并且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去踐行,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所以進行善德教育,不單單是口頭上的號召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在實踐當中去進行感悟和實踐。善德教學的開展僅僅依靠理論、依靠道理是遠遠不夠,通過實踐可以讓學生有切身的體會,更加真實和深刻的感受到怎樣做是正確的,是有益的。而目前的初中課堂難以進行真正的實踐,所以可以通過課堂的情景模擬,讓學生有相對真實的感悟和體會,通過情景模擬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善德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對于我們生活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著影響,從而更好的在實踐中踐行理論,真正意義上的做到知行合一。
例如:在《最后一課》這一課程的學習當中,就可以進行場景模擬,首先要了解這是怎樣變得背景下發(fā)生的怎樣的故事,,然后學生模擬當時課堂的場景,有學生扮演韓麥爾先生,有學生扮演小弗郎士,其余學生當做其它同學,在模擬中教師通過語氣、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更加真實的再現(xiàn)當時演講的場景,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文章表達的內容,了解這場演講的內涵,讓學生了解家國天下的含義,了解戰(zhàn)爭年代的痛苦,了解今天生活的不宜。
結束語:
語文教學作為初中基礎教學,而閱讀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滲透善德教育會起到非常重要的正向作用,可以更好的建設善德文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好的踐行善德理念。因此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加強語文閱讀課堂的善德文化建設,開展多樣化的善德活動。從而更好的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善德教育。
參考文獻:
[1]葉燕珍.新課改視野下初中語文善德的思考與實踐探索[J].課外語文:下,2017(3):104-105.
[2]滿樹玉.初中語文善德滲透中小試學生發(fā)展指導[J].新智慧,2019(31):38-38.
[3]劉泓宇,宮嘉憶.立德樹人在初中語文善德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花溪:文藝教育,2020(5):0040-0041.
“本文是梧州市教育科學 "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規(guī)劃課題《農村初中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以新慶初中“善德”校園文化為例》(課題編號:2020C096)研究成果”
廣西省梧州市藤縣新慶鎮(zhèn)初級中學 54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