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國文化的偉大象征。漢字是人們表達的重要途徑,每個漢字都有它蘊藏的含義和背景。透過漢字,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歷史的發(fā)展,每個漢字的背后都印有歷史的足跡。本文對透過漢字審視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軌跡進行探討,通過對漢字的分析,來審視阻礙中國發(fā)展的根源,分析與西方國家的戰(zhàn)爭。通過漢字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頑強精神,并能看到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路徑。
【關鍵詞】 漢字;中國近代史;中國發(fā)展軌跡
【中圖分類號】K2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8-0059-02
漢字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人們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橋梁。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得到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了解漢字背后的故事,可以看到漢字蘊含著古人的巨大智慧。一個個文字卻記錄著我國世世代代的發(fā)展軌跡。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有時代的印記,記錄著中國艱險的歷程,而從中國漢字能看出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歷程。能看到中華民族曾受到的屈辱,也能看到抗戰(zhàn)時期殘酷的斗爭,但同時表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頑強拼搏的精神。
一、從漢字看出阻礙中國發(fā)展的根源
在近現(xiàn)代歷史中,阻礙中國發(fā)展的因素有很多。在封建社會,人們的思想落后,受到清朝統(tǒng)治時期的影響,閉關鎖國的政治制度,使國家與外在世界中斷聯(lián)系,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不關心世界發(fā)展局勢。導致中國的學習路徑受阻,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和思想文化嚴重落后。而狹窄的目光和思想使當時的生活民不聊生。腐敗的清朝政府阻礙了社會的進步,使中國發(fā)展停滯。
而導致當時閉關鎖國的封建思想的來源,可以根據(jù)對漢字的解析追根溯源。通過漢字“中”可以看出,中間的一豎像一個旗桿,而中間的圖形像一面戰(zhàn)旗在飄揚,他的意思是中心,核心,代表中心位置和重要地位。而在古代戰(zhàn)爭時期,人們以旗為營,它代表人民的中心,人們看到旗幟,便找到了組織,找到決策者。所以,“中”是權利的象征,是界限內的中心,是領導者。而“中國”二字在《資治通鑒》中的記載為中原地帶,與“華夏”意思相仿。
在上古時期,黃河一帶居住的人為中國先民,所以稱之中國,并將周圍的地域稱作四方。而“中國”在古代稱為“華夏”,同樣代表領域。在對“夏”字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篆書中,根據(jù)字形上面的“頁”代表人的頭部,中間的“臼”像人的雙手,而下部的“攵”代表人的雙腳。整個字的上中下三部分分別像人體的三個部位,合起來像一個人形,而這個“人”代表中國人?!跋摹笔俏覈糯鷿h族的稱呼,在《說文》一書中朱駿聲也有記載:“就全地言之,中國在西北一小隅。”因此,中國也叫華夏。
所以,通過文字分析,中國早在遠古時代就進入群居生活,古代先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有自己的領域和統(tǒng)籌,也有自己的民族制度和文化,大家生活愜意且安逸。中原人對自己的文化和發(fā)明引以為豪,認為這種制度會使民族不斷壯大,人丁興旺。他們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亂,與四方領土并無來往,人們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女,漢族子民不斷增多,中國就以這樣的形式逐漸壯大。中國文化的傳播是以中國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展開,逐漸形成多種民族,吸引人們匯集于此。所以,中國古人的傳統(tǒng)思想認為中國是世界的核心。這樣的思想一直延續(xù)到清朝末年。為了阻斷海外地區(qū)對我國的侵害,清朝政府采取先人封建思想,將國門封鎖,不吸取外界的一切事物,而政府官員過著腐敗的生活。
二、由漢字解析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戰(zhàn)爭
從1840年到1842年,隨著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結束,英國政府與我國簽署不平等條約。帝國主義的侵害嚴重擾亂了我國制度,霸占土地、分割領土、展開大屠殺、侵占中國財產、破壞我國文明。隨著侵略戰(zhàn)爭一步步逼近,我國經濟徹底瓦解,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的戰(zhàn)火不斷,使中國領土上生靈涂炭,百姓生不如死。
從我國漢字上來看,也有著對這段歷史的解讀?!百\”字很好地形容了侵華者的惡行。在小篆字形中,賊字的右半部分由“十”和“戈”組成,“戈”代表刀和武器,“十”像是壞人的手,字的右半部分描繪的情境就像是手中拿著刀子。而左半部分的“貝”代表珍貴財寶。所以,“賊”字表現(xiàn)的意思是:壞人手中拿著刀子,破壞著珍貴財寶。意為破壞,殘害。這個字可以切實地反映出19世紀的西方強國對我國的侵略行為。例如,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事件。圓明園是古代皇家園林,藏有我國歷史瑰寶,有大量的古物書籍、名人作品、珍貴畫作以及昂貴絲綢等奇珍異寶。而圓明園建筑也是我國先人精心打造,將中國建筑多種風格集于此地。而英國侵略者將圓明園洗劫一空,他們奪走文物,拿走珠寶、焚燒字畫、損毀建筑,他們拿不走的就燒掉,以十分殘酷的手段進行掠奪毀壞。他們將賊人的丑陋行為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另一漢字“寇”也形象地刻畫了侵略者的行為?!翱堋弊值纳喜渴恰板病?,代表房子和房屋,下半部分由“元”和“攴”組成,“元”代表人,“攴”代表拿著器械打擊。意思是有人闖進房子中,手拿叉子向人刺去。表示侵害,入侵。這個字很好地詮釋了“南京大屠殺”事件。
抗戰(zhàn)時期,日軍進行了殘酷的屠殺,他們占領南京,在南京對當?shù)匕傩占氨环勘褂脷埧岬氖侄螌⑵錃⒑ΑH湛苓M行殺人比賽,他們以殺人為樂,在我國南京犯下滔天大罪,他們采取擊殺、活埋、焚燒等殘忍手段進行殺戮。大量的屠殺導致30多萬人死去,在當時殘酷的戰(zhàn)爭下,中國百姓痛不欲生[1]。
三、通過漢字展示中國英雄氣概
在無情的戰(zhàn)火中,中國損失慘重,但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中,中國仍然能夠崛起奮戰(zhàn),勇往直前,勇于向侵略者反抗,將抗爭進行到底。中華民族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讓人敬佩,在各強國之間的鉤心斗角中抓住生存的機會,中華民族的頑強意志抵御了外國侵略者,英雄們不畏犧牲,奮勇向前,為保護國家不顧一切與敵人拼死一搏。中國的今天離不開無數(shù)英雄的奮勇拼搏,才能將我國領土完整回歸。
國家領土是國家完整的象征,不可剝奪。從中國漢字里可以找到解釋?!坝颉弊趾芎玫伢w現(xiàn)出領土完整的重要性。該字與“或”和“國”意思相同,都是表示疆域,領域。左半部分的“土”,代表疆土和國土,從口,從戈以守一,一代表地。反映了我國人民要守好我國疆土。在《說文》中也提到“天子諸侯所守土為域”。
另外,很多中國漢字都有對英雄的形容,如“敢”字就是形容膽量和氣魄,從“敢”字的字形可以看出一名勇敢的人拿著器具捕捉兇猛野豬的場景。還有漢字“強”,代表頑強、倔強,也形容健碩、力量大。這些字生動地解釋了我國抗日英雄的颯爽英姿,為了國家的興亡和國家尊嚴寧死不屈、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堅持到底,絕不放棄,他們頑強的精神讓人們感到震撼,在一次又一次的戰(zhàn)爭中絕地反擊,這樣的民族怎能不振興[2]。
四、分析漢字遠望中國繁榮富強
中華民族經歷了漫長的奮斗過程才使民族不斷壯大。窺探歷史,古代的中國部落,有多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為了生存和保護領土,許多地域之間都會相互抵抗,相互競爭。在戰(zhàn)斗中優(yōu)勝的部落會贏得敗方的圖文標志,將他們的標志添加到自己領土的標志中,長此以往,為了增強自己領域的實力,不斷地斗爭,最終不斷將各種圖案匯集起來形成了一種有鱗和胡須的體型強大動物,被人們稱之為“龍”。而龍字也代表一種拼搏精神,是民族團結的象征。因此,華夏子孫也叫龍的傳人,龍的精神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人們,他為人們帶來團結、和諧等美好精神。中國的振興離不開人民的團結一心和強大的凝聚力,在漢字“興”中就有所體現(xiàn),甲骨文中,四角處代表人的手,中間的口字代表很重的器品,人們一起將沉重的器品抬起,團結一心,將力量集中在一起。形容人們一起努力將艱難的事情解決,使民族不斷振興和興旺,這代表著我國中華兒女的團結和眾力齊心。[3]
隨著我國逐漸繁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夢的理念。其寓意為:實現(xiàn)中華偉大復興,將中國徹底強大起來。為實現(xiàn)偉大目標需要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將中國精神發(fā)揚光大,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同”字代表人的匯集,代表力量的凝聚,《說文》中解釋道:“同,和會也”,這象征著我國實現(xiàn)偉大復興需要從上層到基層,全面配合民族發(fā)展,匯聚中國力量。這個字符合我國的發(fā)展目標與社會建設精神。在中國字的解釋中可以看到,中國從艱難時期到今日的逐漸壯大,離不開民族團結與強大的精神氣概,中華民族發(fā)揚龍的精神。強大的精神支柱引領中華民族不斷向前,面對困難無所畏具。團結的力量是強大的,相信在今后的中國面對再大的困難或者再艱苦的環(huán)境,人們只要團結一心,一起面對挑戰(zhàn),定會實現(xiàn)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xiàn)中國夢。通過挖掘中國漢字,了解了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歷程,也知道了漢字更深刻的含義。
五、結語
綜上所述,漢字不僅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媒介,還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結晶。中國漢字里蘊含深厚的歷史氣息,記載著中國的成長足跡。對漢字進行深刻剖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同胞在危機時的困境,可以了解中國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頑強意志,感受中華民族英勇奮戰(zhàn)的熱血。站在新時代的今天回看歷史長河,人們會被中國經歷所震撼,從而引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并對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有了更深的感嘆。
參考文獻:
[1]徐忠凱.漢字演變及發(fā)展規(guī)律簡析[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00(004):83-86.
[2]程加明.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發(fā)展認識[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00(010):152-153.
[3]李劍.歷史觀念與中國近代史——以蔣廷黻,陳恭祿,徐中約的近代史編著為例[J].漢字文化,2019,(12):141-143.
作者簡介:
王標,男,福建古田人,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大學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