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玉
有家長發(fā)現(xiàn),家中一歲還不到的寶寶居然會假哭了,小小年紀居然成了“戲精”,眼淚說來就來。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是天生的?還是背后藏著什么真相?
一般在寶寶將近一歲時會開始出現(xiàn)社交性哭泣。而所謂的假哭,其實就是寶寶們?yōu)橐鸫笕俗⒁?,達到自己目的的社交方法。假哭是寶寶們表達社交情感的傳聲筒。有時候,我們聽到寶寶哭并不是因為身體難受,僅僅只是想讓你過去看看他或滿足他的需求。
假哭是帶有某種意圖和目的的,寶寶希望通過這種假哭去給父母傳遞某種信息。對于不會說話的小嬰兒來說,哭就是他們表達的方式,告訴大人他們餓了、困了、難受了,假哭也不例外。
在寶寶們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日子里,他們會用假哭的方式來和大人溝通。很多時候,假哭是為了訴說自己的需求,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假哭也是一個習得過程,寶寶們并不是一出生就會假哭,而是通過大約1年時間逐漸學會的。寶寶如果感到自己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注,就容易出現(xiàn)假哭的情況。比如,寶寶不是獨生子女,爸媽平時工作繁忙、陪伴時間過少,又或者日常需求沒有被滿足,他們都會用假哭方式來表達。
如何區(qū)分孩子是真哭還是假哭呢?仔細觀察嬰兒哭泣前后的情感變化是很重要的一點。
如果寶寶哭泣前的一段時間里,表情就已經呈現(xiàn)出難過低落的情緒,從而導致情緒的崩潰大哭;在停止哭泣后,也依然會難過一陣子才能恢復正常。這一般就是寶寶正常的哭泣。
那什么樣的情感變化可能預示著寶寶在假哭呢?他們常常是上一秒還表現(xiàn)出開心的表情,然后就開始哇哇大哭,并且當媽媽們抱起他們時,立刻就能停止哭泣,情緒瞬間由陰轉晴,恢復開心的狀態(tài),且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沒有眼淚的干哭。只有在正在哭泣的時候,寶寶看起來是難過的。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假哭是一種欺騙的行為,是不好習慣的開端。其實,小嬰兒假哭并不是一件壞事,在小嬰兒的世界里,假哭并不是一個貶義詞,寶寶會假哭,說明他的社交情感能力在提升。
成人世界的社交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想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許有許多的辦法,但是寶寶什么也不會,只能選擇哭來表達他們的一切需求,哭本質上就是寶寶和大人溝通的一種方式。
隨著認知的發(fā)展,寶寶明白哭可以帶來父母的關注。只要一聽到哭聲,媽媽就會來到他的身邊,抱起他。這樣的行為可以增加嬰兒和母親之間的親密互動,這種互動對嬰兒的社會發(fā)展和他們的情感發(fā)展都有很大貢獻。
假哭是小嬰兒開始學會與人打交道的信號,說明他們不再僅僅只關注自己吃了睡、睡了吃。有研究也認為,嬰兒正是通過假哭的方式,和照顧他們的人成功地進行日常的溝通,增進嬰兒和照看者的關系。
看起來好像什么都還不懂的小嬰兒,竟然已經開始學會社交了,真讓人不由得為寶寶們的社交情感能力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