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39年出生的,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我剛好10歲。那時候剛解放,我們家姐妹三個全靠母親。母親既要負責我們姐妹的吃、住、學習,又要替人家做活來維持我們的基本生活,因此家庭生活很困難。但我母親有一種堅強的性格——勤勞、不怕臟、不怕累——這種性格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子女,為我以后的工作,特別是教學改革歷程中遇到困難能夠堅持走過來奠定了基礎。
我上五年級時,學校減免了雜費。到了中學階段,又可以享受助學金。我是真正在紅旗下、在黨和人民培養(yǎng)下成長起來的。從小母親就教育我們要懂得感恩,這一點一直影響到我現(xiàn)在。我也是懷著一種回饋祖國和人民的心態(tài)堅守在課堂和講臺。我想為祖國培養(yǎng)人才。特別是培養(yǎng)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才。我也想再做點事情,為未來培養(yǎng)有擔當、有責任、有能力的人打下教育基礎。
我與數(shù)學真正結緣是在自己的中學階段,記憶最深的是初二學平面幾何,學起來很困難,一個幾何題出現(xiàn)了,不知道怎么去找證明的路子。有時甚至只能考到六七十分。我的幾何老師叫陳元樞,我問老師怎樣才能把幾何學好,他說:“你首先看到我不要認為我臉上就是一個三角形、四邊形?!彼囊馑际遣灰聨缀??!澳憧磿隙ɡ砟膩淼??怎么得到的?然后你好好做作業(yè),不懂的時候不要問人,放下來再看看書上的例題,然后再想想我課上講了哪些題,甚至到了吃飯或者睡覺的時候,腦子還要在想。”這番話啟發(fā)了我。那個暑假里,我和姚倜兩個人做了幾百道自己找來的幾何題。那時候,如果要我說用的是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我說不出來,但遇到題,我馬上就能找到思路。我的老師沒有直接告訴我,而是啟發(fā)我去看題、讀題、研究題、做題,在題中悟。我現(xiàn)在也用這種方法教學生。我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啟發(fā)學生去研究并得出答案。
一、教學觀念的形成和發(fā)展
高中畢業(yè),我走上講臺,那時對教師的理解還不深刻,只覺得“教師就是一種職業(yè),從此有了鐵飯碗”。我要保住這份職業(yè),捧牢這個飯碗,站穩(wěn)這個講臺,就要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我家離學校不遠,步行只需10多分鐘,但為了迅速勝任教學工作,我選擇了住校。早上和學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晚上在辦公室備課,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做好第二天的教學設計。剛開始我照搬老教師的教案,結果上課很生澀,教不好學生。后來,我就先聽老教師上課,回去再反復模仿練習,再到自己班上課。我鉚足了勁兒一心向書本學、向老教師學、向學生學、向實踐學……漸漸地,上課就從生澀到成熟,由平淡到精彩。班上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常常名列前茅,學校也時常安排我去上公開課。
(一)21年實踐,發(fā)現(xiàn)問題
當教師以來,我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地教學,認真批改作業(yè),精心講課,在講態(tài)、教態(tài)、語言上追求完美,但為什么學生的成績仍有好有壞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教師費盡心思地講課,有的學生始終不在學習狀態(tài),因為所講的不是他們需要的——學習好的孩子上課仔細聽、認真思考,已經進入了知識的深化階段;學習不好的孩子沒有聽或聽不懂,就停滯不前。在前20余年的教學里,我已經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了,但一直沒找到正確的方向。后來聽到一句名言:同等教育看學生,同等學生看教育。同等教育看學生什么呢?——學生是不是真的在學?這就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學生要有想學的意愿。學生怎么樣才能有求學意愿?那就需要教師來引領和激發(fā),要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學習。其次,教師上課要時刻關注學生。學生本來對學習感興趣的,他遇到困難,跟不上教師步伐,如果教師還往前教學,他就沒有信心了。其實,大課堂的班級授課制有優(yōu)點也有不足,我要打破整齊劃一的班級授課,給學生有問題就問的機會。于是我提出要成立一個小組,要有一個“小課堂”。我發(fā)現(xiàn),“小課堂”不僅能使有困難的學生跟上大部隊,而且能夠提高班級的學習效率。在小組里,有困難的同學得到成績好的同學的幫助,學習能夠跟上去;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在幫助別人的同時,鞏固了自己學過的知識。在一個小組里,有的同學是這樣認識問題的,有的同學是那樣思考探究的,但他們的認識可能都是正確的,通過互相交流,彼此都豐富了自己的認識,也少走了學習的彎路。小組學習彌補了班級授課制的弊端,而且能夠增強學習效益,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得以共享。當時,我學習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其中提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我們引進的小組學習——要學生敢于發(fā)表意見,敢于和別人爭論,善于吸納別人的成功經驗——其實這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一種表現(xiàn)。
全班學生的形式也要進行改革。我們開始研究新課題、學生的起點以及學生之間的差距等,我要引領學生去跨越這個差距。后來學習了理論知識,才知道它叫“最近發(fā)展區(qū)”。此外,還要研究用什么方法使學生感興趣,能使學生去研究問題,能對學生產生效果,所以我現(xiàn)在仍然認為教師就是要研究學生、研究課題、研究課標要求,想辦法找到學生需要的最佳結合點,在研究這些結合點的基礎上,去思考我用什么方法引導學生去思考。
(二)把握機遇,初露光芒
前20年的教學困惑以及這些困惑帶來的研究方向,再加上當年的改革大形勢,這才有了我在教育改革實踐中的發(fā)展。當時,南通市教育局教研室提出提高教學質量的出路在改革,時任局長是秦同,教研室主任是莫惠昌。那時,每個市區(qū)初一、初二年級的數(shù)學教師經常在一起備課。有一次,集體備課輪到我們學校,本應由我們學科組長匯報備課的章節(jié)、教材怎么分析、怎么教等,但學科組長恰好有事請假,就讓我去講。我覺得這是一個機遇,就認真地研究教材、分析教材,進行備課。我講課的當天,教研員葛老師沒有來,來的是各校的數(shù)學教師,我講完以后,那些教師非常認可,就反饋到教育局,說李庾南老師對教材的分析怎么好。教育局知道后,秦同局長來找了我兩三次,讓我搞教改。剛開始我不愿意接受,覺得自己底子薄、功底不深,但后來還是答應了。我想,他們看重我是因為他們覺得我身上有幾種素質:一是我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認真,追求完美,追求成功;二是我的性格比較倔強,不認輸;三是我的基本教學素質(語言表達、對課堂的調控等)比較好,畢竟我已經教書21年了。
后來,我就開始進行教學改革。但是搞點什么呢?琢磨以前教學中產生的困惑,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學生不是僅靠教師教會的,要靠自己學會。于是,我就提出了“自學”。課堂也不是封閉的,不是教師一講到底,要讓學生能夠提問交流,互相吸取成功的經驗,幫助彼此克服困難,這就是“議論”?!白h論”不同于“討論”。我們認真地研討過這兩個詞語,“討論”往往是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討論就結束了;“議論”則是一個問題不止于問題答案的找到,而是在研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可能又產生新的問題,再研究它相當于又研究了新的問題,用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拓展。因此,通過“議論”得到的收獲是源于初衷,又不止于初衷。教師的作用是什么?不是告訴學生“這是什么”,而是點撥一下,幫助一下,指引一下,使學生能夠搞明白這是為什么。這就是引導,即指導、引領的意思。這就概括為6個字:自學、議論、引導,即我們提出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實際上,它不只是一個具體的方式方法,它有教學的核心理念,有對應的教學原則,有具體的評測標準等。
(三)遭受質疑,山重水復
1981年的江蘇省數(shù)學教學年會在南通召開,要我執(zhí)教公開課。我記得是單元教學,在當時啟秀中學的禮堂,我的指導教師葛老師要我整章講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學習4條公理和定理要用兩節(jié)課,其中應用習題是后續(xù)課。當時,班上有一個男孩子,他平時也不太愛發(fā)言,那一天公開課人多,坐滿了全省高校數(shù)學系、中學的教師,大概五六百人。當時我給學生講習題,話還沒有說完,他就馬上舉手,我喊他解答習題,他見我喊他,就格外得意,就在圖形上添了一系列數(shù)字,然后說因為是怎么樣所以怎么樣,我都來不及聽清楚他就說完了。因為我沒有聽清楚,所以不好評價,但我畢竟教書已經教了20多年了,還是有經驗的。我就說你再重復一遍,他見我叫他再重復一遍,更得意了,覺得老師認可他了,說得比之前還要快。那時候,我的指導教師就坐在前面聽,我就看看他的臉,心想,如果他聽懂了,肯定要向我示意一下,但我看到他那表情也沒聽懂,就說:“同學們,有沒有聽清楚?”其實他們也沒聽懂,但當時都說聽明白了。我說:“聽明白了就好,下面聽李老師來講解?!本瓦@樣過去了。下課以后,本市教師尤其縣里的教師說那個學生講錯了,循環(huán)論證,有科學性錯誤,李老師都沒聽出來,還要教改。更有人后來造謠,說李老師上課要看她指導教師的臉色,要指導教師點頭還是搖頭,才知對還是錯。我聽到這種非議,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宣讀我的論文。我先回到辦公室休息一會兒,我的指導教師來問我情況,我說當時沒聽懂,他說他也沒聽懂。我很難過,他安慰我說:“過去了不談了,接下來的文章你不要讀,你要講提綱?!蔽业男那殡y以平靜,指導教師就把我的文章主要部分用筆圈出來,他說:“我畫的你講,沒畫的你就不講,因為時間不夠把1萬多字都讀完?!焙髞砦倚x論文的效果非常好。
回到家后,我愛人問我情況怎么樣,我說:“人家說有科學性錯誤,學生說得快,我都沒有聽清楚?!蔽已蹨I就掉下來了,飯也不吃了。這個時候,我聽到二樓樓梯上,有人在問鄰居我家住哪里。然后上來了兩個高校教師,一個叫王鐵軍,另一個叫王鵬飛。王鐵軍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王鵬飛是學數(shù)學的。他們進來后第一句是:“李老師,祝賀你今天上了非常好的課?!蔽艺f:“最后人家說學生的回答有科學性錯誤,說連科學性錯誤都沒發(fā)現(xiàn),要看了指導教師點頭搖頭才能上課?!蓖貔i飛老師說:“真的沒錯,李老師。我是華師大56年數(shù)學系畢業(yè)的,學生說的一點都沒錯,但李老師,我對你提一個建議,以后你課上訓練學生的時候,不要讓他回答證明過程、計算過程,要讓他回答他怎么想的和他的證明思路?!边@個真的指導了我。后來我與學生交流、討論,就問你怎么認識這個問題的?你怎么研究的?你的思路是什么?用現(xiàn)在話來說,就是要說出你思維過程的思維導圖,于是我課堂質量又有所提升,學生學習質量也顯著提高。
(四)首發(fā)文章,重塑信心
1982年秋,江蘇省第二屆數(shù)學教學年會在南通召開,我接受邀請在會上發(fā)言,題為“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六個層次”,即“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層次序列”,介紹自己按照學生自學能力發(fā)展的漸進性和跳躍性等特點而采用相應教學方法的做法和經驗,主要有六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基礎閱讀法。教師引導學生從半獨立到基本獨立地閱讀教材,對教材的基本內容達到弄懂、會用的要求,在交流討論時,能正確而清晰地表達所學內容。第二層次是邏輯整理法。學生自學,以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整理出知識的邏輯結構和相應的研究方法為目標,初步學會對自己所學的東西、所運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書本所敘述的知識進行評價。在交流討論時,學生不僅要能說清對知識結構的正確理解,還能發(fā)表自我見解。第三層次是結構模進法。學生能獨立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識方法以及“同化”和“調整”的規(guī)律,對結構相同或相似的新學習內容采用“模進”的方法進行自學。第四層次是演變移植法。學生獨立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研究方法,對結構不同或差異較大的知識運用演變移植的方法進行自學。第五層次是科學探索法。學生以已有知識結構和研究方法為基礎,在閱讀教材內容前抓住課題,按照數(shù)學知識的結構特點和自然的邏輯發(fā)展趨勢,進行創(chuàng)造性探索,并對探索成果進行交流概括,形成科學結構,然后再通過閱讀課文交流討論,進行補充和深化。第六層次是綜合串聯(lián)法。學生能獨立進行系統(tǒng)復習,把相近或相似的多個小塊知識連成一大塊,然后再將幾大塊連成更大的塊,挖掘“縱向知識結構”的深度,或者通過專題把解決同一類問題而又分布在各個單元乃至各個學科里的知識和方法串起來,拓寬“橫向知識結構”的廣度……我的經驗和思考得到與會代表的贊同,其中就有《江蘇教育》編輯部王寫之老師,他在會后找到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我的文稿在《江蘇教育》1983年第10期上刊發(fā)。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正式發(fā)表文章。這次經歷重塑了我的自信,堅定了我前行的目標。
(五)“黃山沖頂”,堅定信念
1983年,我在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業(yè)務部門的領導與指導下搞教育科研。在這之前,教改實驗已經走過5個年頭,我研究的課題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數(shù)學能力”,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在學會中達到會學;授學生以漁,使學生終身得魚!當時,改革的春天剛剛到來,人們舊的教育觀念——學生是靠教師講會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是不能學的——還根深蒂固。而我的觀念是,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自己學會的;學生不學或不會學,教師的教是不能奏效的。我總結了“什么是自學”“什么是自學能力”“怎樣培養(yǎng)自學能力”“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課堂教學結構”“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教學方式”等理論框架和課堂教學操作體系,寫出論文,題為《初中學生自學能力及其培養(yǎng)》,憑這篇論文和我的實踐成果,我作為南通市中學數(shù)學教學研究會推薦的4名代表之一,在1983年5月出席了省中學數(shù)學年會。
大會交流時,第一個發(fā)言的是省城一所名校的有影響力的特級教師——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馬明校長。他的觀點是:學生離開教師是不能自己學習的。他還以自己曾經搞過培養(yǎng)學生自學數(shù)學能力的實驗結果失敗為證。顯然,他的觀點與我的完全相反。他是權威,同行都崇拜他;而我是一個無名小卒,同行能夠認可我嗎?正當我既有點害怕又不甘罷休時,會議主持人宣布由我發(fā)言并交流學術論文。我拿著講稿,心里嘀咕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走上講臺,我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觀點,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具體操作方法,擺出教學效果的真實數(shù)據。結果大多數(shù)與會代表接受了我的觀點,我獲得多數(shù)票,被推選為全省出席全國年會的4名代表之一,而且是唯一一名女代表!當晚我興奮得不能入眠,決心沿著這條教育科研之路一直走下去。
1983年10月上旬,全國年會在安徽績溪召開。共分四個組,每一組由七八個省(市)、自治區(qū)的代表組成,每組派一名代表進行大會發(fā)言。江蘇的另外三名代表鼓勵并指導我在小組內介紹好自己的研究成果,爭取由小組推薦到大組。這一夜,我?guī)缀鯖]有合眼,躺在床上,反復思考,概括自己的論點,研究自己列舉的重要論據,甚至琢磨自己的語言、語調。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天,我在小組內40分鐘的發(fā)言,獲得8個?。ㄊ校┐淼囊恢沦潛P,交流完了以后,大家推薦我大組發(fā)言。大組發(fā)言每人只給15分鐘。時間一到,主持人搖鈴,發(fā)言就得終止。我又向我省的代表請教,怎樣發(fā)言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他們說,只能講12分鐘,在大家聽得欲罷不能時講完,然后告訴大家,我這次遞交的論文題目是什么,各位代表的材料袋里都有,敬請各位指導。
這一夜我未睡好,因為追求是無止境的,功夫是不怕用得深的!
第二天下午,是會議的最后半天,4個組的代表發(fā)言,而后執(zhí)行主席總結。我在第四組,最后一個發(fā)言,我們組的組長是黑龍江省教育學院院長葛棠,他是年過六旬的老領導,享有很高威望。會場上,他坐在前排,我和江蘇的其他代表一起坐在中后排。葛院長走到我跟前,充滿期望和鼓勵地對我說:“準備好了嗎?你會成功的!”我說:“謝謝葛院長,我一定努力!”因為會議已經開了四天,大家都有些疲勞,加上一些代表的心早已飛上黃山,所以會場紀律不太好。第三組發(fā)言的代表是上海某中學的一位女校長,講了近40分鐘,主持人沒有響鈴叫她結束發(fā)言??上旅娴穆犝邊s不厚愛她,會場講話的聲音很大,待她講完時,非但沒有掌聲,而且大家松了一口氣:“啊,好不容易結束了!”主持人說:“由于時間關系,第四組就不再進行個人發(fā)言了,由組長簡單地匯報一下!”當時我覺得我的夢想、我們江蘇代表的希望一下子破滅了!
葛院長卻站起來向我示意準備上,他從容地走上講臺。我不解地和身邊代表說:“怎么回事?好像是叫我準備發(fā)言?會議主席不是已經宣布不發(fā)言了嗎?”葛院長說:“我們組由江蘇、安徽、黑龍江等?。ㄊ校┑拇斫M成,大家一致認為江蘇省南通市第十二中學(當時我校校名)李庾南老師的教改成果最好,大家一致贊同。要我介紹,還不如她自己介紹好,下面由她發(fā)言?!睍h主持面對這位老同志也無奈,只好默許。我站起來時,江蘇的代表說:“李老師,沉住氣,12分鐘!”往主席臺走時,我對自己說:“面不改色,心不亂跳,排除萬難,爭取成功!”由于我準備充分,加上20多年的教學實踐鍛煉,不僅表達準確、簡練,而且聲情并茂,一下子就吸引了會場近500名代表。當我說完最后一句時,全場爆發(fā)出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氐阶簧希K的代表向我伸出大拇指,輕輕地說:“江蘇‘戰(zhàn)勝了上海!”“真不錯,剛好12分鐘!”那一刻我真的非常高興,我的高興不是因為我個人,而是因為我代表了我們這個團隊,代表了團隊走上全國學術的講臺,同時也增強了我們團隊的信心。其次是我代表了南通市,代表了江蘇省,還代表了女教師和普通教師群體,這種責任感和自豪感現(xiàn)在仍然記憶猶新。
散會后,許多報紙雜志的記者紛紛采訪我:“您哪一年畢業(yè)的,是北師大還是華師大的?”我非但不自卑,而且?guī)е恍┳院阑卮鹚麄儯骸拔沂悄贤ㄊ械诙袑W1957屆高中畢業(yè)生!”他們向我約稿,要介紹我的教改經驗。會后,許多省、市教研部門的領導也約請我去講學,實地借班上示范課。我從此走出江蘇,走上全國學術講臺,作為一個普通女教師,在祖國大地上留下一個個足印。
(六)北京講學,厚積薄發(fā)
我的課表是公開的,外面的教師經常跑到教室里去聽我上課。他們在教室后面坐下,好些人我都不認識。下課以后跑到我這兒來說,李老師我是哪里的,有來自本市或區(qū)縣的,有來自外省市的。更有甚者,在聽完我的課后,跑上來對我說他帶著考卷來,想測試一下教學效果。剛上完課,學生還沒做作業(yè),也沒有復習,卷子發(fā)下去,學生馬上做,做完他們就帶走。從1978年開始搞“學生自學數(shù)學能力及其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以來,有的教師每學期都要來學習。因此,“南通市第十二中學”(啟秀中學原名)和“李庾南”的名字隨著我的教改實驗漸漸走出南通,傳到省內外。
1985年5月,北京崇文區(qū)教研室和我省常州市教研室有合作,有一次他們聽常州楊秋萍老師的課,覺得耳目一新,決定請她去北京講學。楊老師說:“我是從南通市第十二中學李庾南老師那里學來的,你們還是請我的師傅去北京講學吧!”于是,我應北京市崇文區(qū)教育局和教研室邀請,去北京講學。當時我是學校里一個普通的數(shù)學教師和初二年級班主任。
我是從南京乘火車去北京的。當火車進入北京站時,我站在窗口目不轉睛地望著站臺,因為我與崇文區(qū)教育局、教研室的領導素不相識。他們在來信中說,有4人到站接我,其中有一位老先生,個兒大約一米六,帶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拄著拐杖,光頭,特征很明顯,他是北京中學數(shù)學教育界的權威韓宗堯老師。他們發(fā)了一張照片給我,叫我也發(fā)張照片給他們,到站后方便相認。當火車停下來時,我一眼就看到了韓老,我的心定下來了,提著行李包放心地走下火車。他們也認出我,于是走上前和我握手,一一自我介紹。局長的態(tài)度十分謙恭,他說:“歡迎您,李老師!您是我們北京請來講學的第一位普通女教師!”是的,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教師,我一定要為我們南通乃至為江蘇的普通教師,為女教師增光添彩!
我的講學安排是三整天報告,每天7小時,第四天上午借班上兩節(jié)示范課。第一場報告地點是在崇文區(qū)少年宮,會場可容納200多人,上午8∶00開始,他們讓我坐下來講,我謝絕了,站著講更有精神,就像在課堂里講課,這樣更便于與聽眾交流,聽眾也有親切感、親近感,效果比坐著講更好一些。加上我講的內容,不只是理性認識,每一個觀點或論點都是從教學實例中概括、提煉出來的,所以非常受老師們歡迎。他們覺得我舉的實例,有些他們也是這樣處理的,但沒有從理性高度去認識和總結;有一些理念或觀點他們也認可,可又不知道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操作。我是在他們“想說,又說不明;想做,但不知道怎么做”的狀態(tài)下開講的,效果可想而知。200多名教師全神貫注,認真記筆記,很快到了10點鐘,我說休息一刻鐘吧!可會場上響起一個聲音:“不要休息,您繼續(xù)講吧!”那時我已經站著講了兩個小時,當然累,但聽眾對我的感情激勵了我,我又繼續(xù)講到11∶30。
下午1∶30,負責人來接我,他們告訴我:“李老師,我們下午的會場換了個地點。上午,我們怕來的人不多,所以選了少年宮200多人的小會場;可是您上午的精彩報告很快傳出去了,海淀區(qū)、豐臺區(qū)紛紛來電話,要來聽講座,因此下午換了個可容800人的會場?!蓖械臍g迎又給了我新的壓力和動力,我心里暗暗立志:“一定不辜負同行的期望!”就這樣,一個半天接著一個半天,我連續(xù)講了6個半天。這6個半天,會場座無虛席。每場報告結束時,我拿茶杯的手都在微微顫抖,因為力氣幾乎用完,可我內心有著用語言也無法表達的欣慰、滿足和豪邁!因為我展示了南通、江蘇甚至全中國普通中學教師、普通女教師的形象。
第三天晚上,我用完晚餐回到房間,一群教師在等候我。他們真誠地和我說:“李老師,我們教研室領導給你出了道難題,明天是借‘第三世界(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分別對應好、中、差的學校)第225中的一個差班請您上課,這個班學生不怎么愛學習,不僅學習成績差,有些品德還差,上課搗亂、課外打架的都有。您做報告時,總是滿面春風,和藹可親,明天對這班學生上課,可不能面帶笑容??!我們上這班課之前就開始運氣,繃著臉,一臉嚴肅地進教室,有時還控制不住課堂呢……”我在感謝他們的提醒與關愛的同時,也陷入了沉思。前三天的報告很受歡迎,取得圓滿成功;最后兩節(jié)課如果不能成功,那就功虧一簣了。一定要上好!怎樣才能上好呢?我想,不是靠“兇”、靠“板著臉”、靠“壓”,首先要尊重學生,融洽感情;只有當學生接受我,和我的情感水乳交融時,這堂課才有可能成功。
后來有人問我要不要和學生先見面,我說不見面。人往往在第一次見面時會有一種好奇,見過面后就沒有了,所以我沒有提前去見學生。第四天上午,我走進課堂,50多個從未見面的學生被聽課的800多位教師圍著。我首先自我介紹:“我是江蘇省南通市第十二中學的一名數(shù)學教師,同學們知道南通市在哪兒嗎?”“知道,是上海的!”會場上出現(xiàn)一片笑聲,氣氛開始活躍了,我簡短地講了長江入???、南通和上海的地理位置以及行政區(qū)劃。我又問:“知道我的名字嗎?”邊說邊在黑板上寫上“李庾南”三個字,學生們齊聲回答“李庚南!”全場哄堂大笑,氣氛更活躍了,我和這50多個學生間的距離頓時消失了,我就詼諧地說:“今天是李庚南的姐姐來給你們上課,我的妹妹叫李庚南,同學們還不認識‘庾字,這是江西省大庾嶺的‘庾字??礃幼樱瑢W們對地理還學得不夠好哩!我們還要認真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同學們歡迎李庚南的姐姐和你們一起研究‘分式的有關知識嗎?”“歡迎!”“聲音還不夠高,到底歡迎不歡迎?”“歡迎!”“謝謝!上課!”就這樣我和學生一起融洽輕松地進入了學程。前半部分給他們上課是真的困難,我耐著心沒有生氣,臉上還是笑嘻嘻的;但后半堂課就好了,學生就跟上來了,第二節(jié)課也就越上越好了。下課時,崇文區(qū)教科所所長李朗光帶來試卷當場測試教學效果,學生們認真地做了試卷,李所長批改完試卷,并做了分析,很滿意。學生是在沒有鞏固消化和做作業(yè)的情況下做試卷的,結果只有一人不及格,56分,全班平均成績90分(滿分100分)。
崇文區(qū)教育局對我的講學、講課非常滿意,為了感謝我,他們問我有什么要求,說一定滿足我。我說,我想拜訪中國第一個教育心理學博士林崇德先生。他們聽了更加敬佩我,想了很多辦法,終于圓了我的夢。周日下午,他們陪我到了林博士的家,我向林博士匯報了我對“自學”“自學能力”的認識以及我的教學實踐等,我的觀點得到了他的認同。兩個多小時的交流,更加堅定了我對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和“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實驗研究的信心和決心!
離開北京的前一天晚上,不湊巧,崇文區(qū)停電了。225中初一(12)班的學生在燭光中給我開了一個歡送會。因為是端午節(jié)前夕,有的學生還親自包了米粽送給我在路上吃。他們紛紛讓我簽名,留下我的通信地址。會上有不少同學發(fā)言,談與我共學的兩節(jié)課及與我短短相處的感想和收獲,其中一名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不好意思口頭發(fā)言,他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了短短兩句話:“李老師,謝謝您!10年后,我考上大學去南通看您!”
在北京的幾天,雖然非常辛苦,但我十分滿足,收獲很大,享受到教學改革的成功,也感受到一個為人師者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幸福。
(七)大連講學,更上一層
1987年5月,大連市教研室邀請我去講學。我從上海乘飛機去大連,在大連做了三整天關于“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報告,第四天上午借大連教育學院附中上了兩堂示范課。在彼此交流中,大連市的兩位負責人問我有沒有坐過海輪,我說沒有,他倆一致建議我乘坐海輪回上海,這將會是一次難得的經歷和體驗。一直以來,我就喜歡探索未知世界,加上對大海的向往,我當時就接受了這個建議。他們立刻托人去購買二等艙船票,可二等船票早已售盡,甚至連三、四等艙和五等統(tǒng)艙的票都賣完了,只剩下散席票,于是他們建議我依然乘飛機返回上海。我見過上海至南通江輪上的散席(租張席子,找地方坐下,或躺在席子上休息、睡覺),因此對“散席”并不害怕,執(zhí)意要乘海輪。他們千方百計托了一個人和我一起乘上海輪,那人說他認識海輪上的工作人員,上船后可以找熟人給我換票。誰知上了海輪后,這個人找不到他認識的熟人,還丟下我一走了之。船上人很多,我茫然地站著,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時,身邊的一位旅客大概察覺到我的困境,主動和我聊起來,說她也是散席票,可以憑散席票去服務處租草席,而后在船的甲板或走廊上找一空處,放下草席,席地而坐。大連到上海要29個小時,我心里有些后悔沒有乘飛機了。但“既來之,則安之”,我不停地這樣安慰自己,然后去租了一條草席,在船艙內樓梯旁的一小塊空地上鋪下來,總算有了安身之地。
要如何度過這漫長的時間呢?我從行李包中取出筆記本和筆,寫上“數(shù)學自學能力及其培養(yǎng)實驗研究報告”這一標題,準備抓緊利用這段時間完成我承擔和主持的江蘇省教育科研重點課題實驗報告。在這一小塊空鋪地方,我全神貫注地寫著,寫累了,就跑到甲板上看海,呼吸新鮮空氣;然后又回到草席上,席地而坐,繼續(xù)寫作……就這樣,不知不覺,東方吐白了,天亮了!遙遠的天際升起了金色的彩霞,蔚藍的天空中海鷗自由飛翔,我真正領悟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內涵。餓了,我就吃點大連朋友給我準備的食物;累了,我就去看海,放松一下心情。結果,我越寫越上手,第二天傍晚就完稿了??墒禽喆谝估?2點才能到上海碼頭,這時,我又有了新的擔憂:上海到南通的第一班輪船(在十六鋪碼頭上船)是早上7∶40,這7個多小時我要怎樣打發(fā)?“到時候再說吧!如果有公交車可乘,我就到十六鋪碼頭候船室度過后半夜!”我又安慰自己。深夜12點,海輪終于靠岸。走到出口處,就有不少旅店老板在拉客,我一看有派出所介紹的旅店,聽說離碼頭很近,加上又開著一輛小面包車來接客人,于是就上了那輛車。誰知車開到一個黑弄堂里,旅店很小,房間是用木板隔起來的。我走進房間,有一張上下鋪的床架,下鋪睡著一個婦女,我走進去,她正在打鼾,隔壁也傳來打鼾聲,此起彼伏,猶如“二重唱”。這樣的環(huán)境我怎能睡得著?想著再過4個小時,我要去十六鋪碼頭買票、候船,于是我就爬到上鋪,躺在床上,眼都不敢閉一下,不時看看手表。5點一到,我馬上爬起來,也沒洗漱,就結賬走了,趕上第一班公交車,來到十六鋪碼頭。
回校后,我開了一節(jié)班會課,把這段經歷和感受講給全班學生聽。他們聽得入神,若有所思。不久,我的那份實驗研究報告公開發(fā)表,并得到教育界專家、學者們的一致肯定,我被推薦到全國參加評比,還獲得“全國中小學教學改革金鑰匙獎”。
二、班主任工作實踐
(一)以姐姐的心態(tài)為師
1957年高中畢業(yè)以后,我就當上了教師,同時開始做班主任。這一做就做到今天——整整63年。教課教了63年,做班主任做了63年,我已不知不覺地融入講臺當中、學生當中,好像講臺、學生已成為我生命的主要內容之一,再也離不開了。
我是11月份生日,8月底報到,9月1號走上講臺,當時還沒有滿18周歲,與學生年齡相差沒幾歲。那個時候選區(qū)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我還沒有選舉權,沒拿到選民證,所以在學生和家長眼里,我是一個“娃娃教師”,一個“娃娃班主任”,一個“娃娃頭”。學生倒不因為我年輕,也不因為我是高中畢業(yè)生而不聽話,反而接受我對他們的指導和對他們的要求,和我的關系非常融洽。在課堂里,他們把我看成老師;下了課,在活動當中,他們把我看成朋友,看成大姐姐。為什么會是這樣?我想是因為自己內心真的是把他們看成我的弟弟妹妹。所以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遇到困難或者犯了錯誤的時候,我腦子里出現(xiàn)的第一個想法是:假如他(她)是我的弟弟或者是我的妹妹,我如何處理?因為有了這種感情,你就不會有埋怨、責怪和放棄,而是充滿著一種姐弟(妹)之情去幫助和啟發(fā)學生,我想這可能是我的教育教學效果還比較好的根本原因吧。我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弟弟、妹妹,和他們平等相處,一起商討班級的一些事務。因此,我經常能從學生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這就使得我的教育方式適合我的學生。我的教學也一樣,備的課適合學生水平,學生常能“入耳”“入目”“入心”,當時我成了學生喜歡的“姐姐老師”“姐姐班主任”。
(二)以母親的心態(tài)為師
20世紀60年代以后,我做了媽媽,對學生的感情也發(fā)生了變化:有一種母親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和母親對孩子的愛,比姐弟(妹)之情又近了一步。
做媽媽以后,我真的是把自己的學生和孩子看成同等重要。我把學生看作是我的“兒子”“女兒”,這可不是說說而已,學生們都看在眼里,很多學生就體會到我對他們的感情是真摯的。
我記得懷第一個孩子的時候,一直到臨生產了,才走下講臺。生完孩子以后剛好要放寒假,班主任要寫評語,那時候孩子還沒滿月,我就坐在床上寫了五六十篇。在20世紀60年代國家困難時期,生活水平沒有現(xiàn)在高,孩子都是喂養(yǎng)的,喂得不好,孩子就容易拉肚子,生病住院。孩子住院的時候我從不請假,我認為自己的孩子看病、護理固然重要,但我的學生也是我的孩子,他們的學習也重要,我不能缺課。所以我盡量做到兩不誤——白天,我到學校上課工作,請小兒科病房其他孩子的家長代我照看下我的孩子掛水;晚上,我把備課筆記帶到醫(yī)院去,在醫(yī)院陪孩子。
那時候,有一個學生患有天生的癲癇,經常發(fā)病,一發(fā)病就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抽筋。那個時候我年輕,自己的小孩也不過三四歲,怎么辦?的確有過思想斗爭,心想弄這樣一個學生在班上真的不行。但又轉念一想,如果我生了這么個孩子,我該怎么辦?這樣想后,就會真心待他。所以,當那個學生發(fā)了癲癇倒在地上抽筋、吐著白沫的時候,我馬上毫不猶豫地拿著手帕擦他的嘴,掐他手上的穴位,然后叫學生趕快去請校醫(yī);也有學生主動去辦公室拿臉盆打水,然后把他扶起來。學生看在眼里,這些行為也是對班上其他學生的一種教育。在我班上的3年,我們班的學生從不歧視他,他過得很快樂。
沒有哪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得好,各個方面都發(fā)展得好,所以我對所帶班級學生要求很嚴格,我希望我?guī)У膶W生,我的“孩子”、我的“兒子”和“女兒”,將來都能夠成長得好、有出息。什么是有出息?我?guī)У陌嗉壍膶W生身體要健康、思想要純真、學習成績要好、要有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能力,要能夠孝順長輩、尊敬師長,在家里能夠接受家長的教育。而且我還要求學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盡最大的努力爭第一。我那個時候教育學生:“要么不做,要做一定要成功。別人可以允許你失敗,自己不能允許自己失敗。”所以,那時候我?guī)У陌嗉墸瑹o論是考試成績還是集體活動,各項競賽都是第一。這些也在學生的心靈上播下了一顆種子——做任何事情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都要做到最好。幾十年以后,那些學生六七十歲了,遇到我還說:“李老師,你那個時候教我們‘爭上游、創(chuàng)第一,后來我們在學校學習直至走上社會,都一直發(fā)揚這種精神,追求這樣一種精神境界?!?/p>
1978年,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我自覺投身教育教學改革,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深入學生當中,進行學情調研,漸漸悟出“教育的主體是受教育者自己”的道理。出于教師或家長的要求,或為了應付檢查而去學習,即便是“好學生”,也只是“他律”之下的“好學生”,他的主體意識、主觀能動性并不能充分發(fā)揮,也難以達到充分發(fā)展的教育目標。基于這樣的思考,我提出“自學、自理、自治、自律”的教育要求,著力培養(yǎng)學生“四自”精神和能力?!白詫W”,就是學生由“被動學”變?yōu)椤爸鲃訉W”,由“學會”到“會學”,由“學知識”到“學做人”,成為會學習的人。“自理”,也就是自己能安排個人的生活和學習事務?!白灾巍保馑际菍W生有權而且有能力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以及家庭中人與人、人與事的關系或矛盾。班主任由“判官”轉為啟發(fā)者、引領者、幫助者和激勵者?!白月伞辈皇撬艘獙W生怎么做,而是學生自己知道應該怎么做。在我的班上,班干部都是毛遂自薦的,我們最終會選舉產生5名班長,實行班長輪值制度,每天的值日班長負責當天的班級服務工作。5名值日班長中會自主產生一位組長,在組長的帶領下,定期召開值日班長會,交流班級情況,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案,制訂班級活動計劃等。因為值日班長以身作則,按照“自學、自理、自治、自律”的要求帶領全班同學奮力前進,所以我們班各方面都走在平行班前列,每學年都被評為“文明班級”。
1978年教改時,我班上有一位姓理的學生。他是小時候被南通醫(yī)院一個部隊轉業(yè)的同志在路上撿到的,那個同志沒有成家,就自己撫養(yǎng)小理。醫(yī)院大院里住的一般都是醫(yī)生和護士,轉業(yè)職員地位不高,別人家小孩就喊他“野孩”。那個時候,其他家長擔心他影響自己的孩子學習,讓自己家孩子不要跟他玩。沒有同齡小孩跟他玩,他就得不到心靈上應有的撫慰。
當時我教改壓力大,一聽是這樣一個孩子,明擺著是個差生,第一感覺我不能收。孩子眼淚汪汪對我求情的那個樣子,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他說:“李老師,如果你收下我,我以后一定努力學習,不拖你的后腿?!碧貏e是那句“不拖你的后腿”的話,觸及了我的心靈,驅趕了我的私心雜念。我不僅收下來了,還把他當自己的孩子對待,每個星期六晚上讓他到我家來,給他個別輔導。我不教他解題,先教他怎么看書,怎么讀書,然后再來解題,幫助他思考應該怎么去想。他到我家,看見我的孩子晚上自覺地看書做功課,對他也有影響。一個學期下來,他有了很大的轉變,他愛學習了,成績也提高了。到了第二學期,就不需要我個別輔導了。后來這個孩子變得很陽光,一點沒有自卑,還考上了高中。
1997年8月下旬,我突然接到電視臺一位同志的電話,說他兒子小曹在某省重點中學剛讀完初二,慕名要轉到我的班上來。我心想,省重點中學不讀,要轉到我這里,肯定是因為成績不好,讀不下去了,這樣的學生到我班上來,班級升學率多少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借口班上學生已滿,無座位,沒有接收。過了兩天,市教育局領導給我電話,再次提及小曹轉學的事情,希望我能接收,我只能無奈地答應了。初三開學第一天,小曹跟著爸爸來報到了。一見面,我心里一震,直覺告訴我,這個學生不太正常。事后,我了解到,小學三年級時,小曹不慎從樓梯上摔下來,大腦受傷,智力嚴重受損,小學留過兩次級,初二又留過一次級,因此他比同班同學要大3歲。他的父母一心想照顧好他,便沒有再生孩子。當時,母親的天性讓我決定不去計較個人名利得失,不辜負家長的信任,好好教育小曹。我先是和任課教師溝通,再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希望大家給予他平等的愛。
沒想到,小曹進班第一天就闖禍了,他扔了一張凳子,一下子把日光燈管“啪”地打了下來,幸虧同學們沒有馬上抬頭,要不然可能會傷到眼睛。后來我叫同學們課間多關照他,下課他到樓梯欄桿前,同學們怕他翻下去,都過去保護他,一直給予他愛護,從不嫌棄。每次考試,他都不及格,而且分數(shù)很低,但同學和老師們都包容他。一次歷史單元考試,他考了87分,我知道后開心極了,以為他的學習有了轉機,于是直奔教室,想當面鼓勵他。我上樓梯,他正下樓梯,要來找我,一見面他就高興地說:“李老師,我歷史考試時作弊了,但是老師沒發(fā)現(xiàn),不會影響班級榮譽的……”我心里不免失望、生氣,又略感欣慰:這孩子心中還有集體,說明他感受到集體對他的關愛,也愛著班集體。我摸著他的頭,深情地說:“小曹,愛集體、維護集體的榮譽很好,老師和同學們都喜歡,但作弊是錯誤的行為……”他慚愧地低下頭,說:“我知道了,下次我不作弊了。”所以,這個孩子在我班上3年,雖然他沒有獲得多少知識,但心里始終充滿陽光,每天都很快樂。初三第一學期快結束時,他拿到了選民證,高興地展示給同學們看,給我看。我對他說:“祝賀你,小曹!你18歲了,長大成人了,要努力學習,積極勞動,將來做一個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益的人。”初中畢業(yè)后,他考上一所職業(yè)高中。畢業(yè)后,在父母的支持下,他開了一間制作電腦光盤的小店。有一年教師節(jié),他和同班同學一起來看我,帶著攝像機到學校,給我們拍了不少照片,而后刻錄成光盤送給大家。他生活得很好,很幸福,為此我倍感欣慰和快樂。對這樣的孩子,我漸漸地調整了自己的教育觀念:社會是一部大的機器,由各種各樣的螺絲釘、零件組成,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是要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科學家、教師或者工程師,只要這個學生能獲得最大的發(fā)展,能自力更生,能對社會有用,我覺得就是成功的。
(三)以奶奶的心態(tài)為師
我做了奶奶以后,對學生的情感又發(fā)生了變化:對學生有一種奶奶對孫輩的情感。這與之前有什么不同呢?好像格外慈祥了,為學生想得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常常允許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改正錯誤。不像年輕的時候那么急躁,學生犯了錯馬上就要求改正。所以,到了奶奶的年紀,學生和我很親近。我特別感動的是,在校園里遇到學生,很多學生不是喊我“李老師”就是喊我“李奶奶”,而且有些學生還特別趕上來問“奶奶好”,特意不加“李”。所以我覺得我這輩子做教師很有成就,我的青年、我的中年、我的老年都獻給了我可愛的學生,他們也把純真的情感、深厚的情誼回饋了我。
好多人總覺得剛開始做教師有點興趣,做了十年八年就有些倦怠了,更不要說二三十年了。前年南通市教師節(jié)慶祝會上有一個節(jié)目叫“80后交流”——要1980年以后出生的一個徒弟,和我這個80歲的老人在主席臺上進行現(xiàn)場交流。這個徒弟提了一個問題:“李老師,我們才工作幾年,都覺得數(shù)學就是弄懂了定理,用定理做題目,一直這么教也沒多少意思。您教了60年了,不覺得厭倦嗎?”我回答他:“因為李老師從不重復昨天的故事,所以李老師永遠感到新鮮。”為什么?因為學生在發(fā)展的時代、發(fā)展的社會里成長,三年前的學生的思想認識、思想境界以及認知基礎、認知能力和認知興趣與三年后的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你要研究新一屆的學生和三年前的學生區(qū)別在哪,由此調整你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我認為“學生”就是“學習的生命體”,學習是這一生命體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一種使命。千教萬教,為的是學,為的是學生學習力的不斷生長。進入21世紀,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學習力的誘發(fā)、培養(yǎng)和發(fā)展,是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因而,我明確提出“發(fā)展學力”的教育主張。發(fā)展學力,也就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因此,我們的教學要“以學定教”,心中要有學生,我們是為學生的學習而教育的。為什么我不厭倦?因為我一直在研究學科知識,研究教材,研究國家課程標準,研究我的學生。不斷地研究,就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過去教學中沒有認識到的部分,就會發(fā)現(xiàn)不足和遺漏,這樣你就不僅有興趣,而且真正地體會到——教學相長。
做教師的時間長了,就會積攢一些教學經驗,這既是優(yōu)點也是缺點。缺點是什么?如果你不繼續(xù)學習,你就會囿于原來經驗的框框,備的課,研究的教材、教法,不一定完全適合學生。因此,你在課堂里要尊重學生,讓學生自己學、主動學,讓學生說,讓學生想,讓學生做,讓學生表達。這個時候就有一種超越感,超越原有的認識,超越原有對學生的判斷,補充自己的教學內容,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剛開始在課堂里,我總是認為自己比學生高明,因為是我給予學生知識,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也有學生給予我的。大部分時候是我比學生懂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一個班級五六十個學生,他們的智慧匯集起來肯定超過我。我曾經有這么一個說法:我?guī)О?年,等到他們畢業(yè)的時候,如果沒有一些學生超過我的思維水平,超過我的思維速度,那我的教學就不是成功的。比如,一個綜合題放在我和學生面前,如果沒有學生比我解得快、方法比我好,我就不是全部成功的。我們是引路人,引上了路,學生要跑得比我們快,而不是一直在我們后面。所以,我覺得教師工作真是有意思。在教師節(jié)慶祝大會講臺上,我說:“做班主任我還沒做夠,講臺也沒站夠,我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完全奉獻給講臺,奉獻給班級,這就使得我這輩子的人生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現(xiàn)在好多年輕教師才走上講臺,就說嗓子不行要用擴音器,我講課都講了63年了,有時候嗓子啞得也很厲害,但我從來不用擴音器。因為用和不用,聲音的情感是不同的,哪怕聲音啞了,對學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種教師精神的感染。記得有一年,我講話講多了,一點聲音都發(fā)不出來,醫(yī)生說一定要休息,但我覺得不能影響學生學習,就一天也沒休息。我到教室靠著我的嘴型和我的板書上課,結果教室里鴉雀無聲,比平時還要專注,有學生領會了意思后主動上來幫我講、幫我畫圖。所以,那一個星期課沒有缺,雖然我講課沒有發(fā)出聲音,但學生的學習沒有受影響,而且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精神教育。
我做班主任這么多年,第一次和學生見面就說:“做你們3年的班主任,教你們3年的數(shù)學,我希望不只留給你們知識,還希望留給你們一點精神?!薄叭耸且幸稽c精神的”,我的學生都知道這句話。對學生說“人是要有點精神的”,那么,你首先必須在學生面前是一個有精神的人。舉個例子來說,我右手曾經骨折過。那個時候不是每個辦公室都有電話,一次我匆匆跑去三樓接電話,接完趕緊下樓往教室跑,我這個人比較心急,下樓梯的時候后面有一個學生喊我“李奶奶”,我一邊回頭跟學生打招呼,一邊還是大步往下走,結果不小心踩空了,本能反應手著地,當時手還能動,不覺得怎么樣。同事提醒我趕緊到醫(yī)院拍片子,我說自己挺好的不用去,就趕到教室。到教室后感覺不行了,手不能拿筆,根本不能寫字,就馬上去醫(yī)院,綁了石膏。那時候,我是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校長后來就租了一輛三輪車,早上在我樓下接我,下班送我回去。我一次課都沒落下。那段時間真是考驗人的意志,我不是左撇子,但為了教學,我就練習左手寫字,學生配合得非常好,有人上來幫我畫圖,主動擦黑板。所以,打了一個月的石膏,絲毫沒有影響學生的學習。我覺得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不是靠說教,而是要靠身教,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這樣我就和學生同成長,一起“活到老,學到老”。
年過半百后,我做了祖母、外婆,心態(tài)變得比過去更為慈愛、寬厚和柔和。我認為,寬容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但它不等于遷就。等待、期待也和放縱不同,它來源于對學生全面的尊重。這一階段,我的班主任工作已經由過去的“法治”走向了“理治”“情治”。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對學生的關懷更加全面,教育目標也指向“學生的學力發(fā)展”。
我對青年教師也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毫無保留地教他們。我想,3年教一個班,受我教育的也只有五六十個學生,如果我把青年教師培養(yǎng)起來了,那么就能惠及更多的學生。如果說我這種教育還是優(yōu)質資源的話,就能夠使更多的學生享受到這種優(yōu)質資源,這就是我的出發(fā)點?!耙蝗思t紅一點,萬人紅紅一片”,所以,我要帶動教師來推動基礎教育的發(fā)展。怎么培養(yǎng)青年教師呢?我們從2006年起成立了“李庾南數(shù)學教學研究所”,到現(xiàn)在為止已經14年了。我對青年教師的培訓有兩種。第一種是通過廣泛的培訓活動,做講座、上示范課。我每次培訓都親自上示范課,盡管現(xiàn)在82歲了,也還親自上示范課。第二個就是帶出去。最有意思的就是通州的劉伶利老師,48歲了,經過我個別培養(yǎng)指導,搞課題研究,上展示課,參加比賽,將近50歲評上了特級教師。我的課都是開放的,他們隨時來聽,我分析我的課是怎么上的,更毫無保留地指導他們如何上。先讓他們說自己對教材的認識,然后我講給他們聽,他們帶錄音筆把它錄下來,回去再消化,消化好后寫成教案,我看了后給他們修改,修改很多遍。往往修改到7稿8稿才能夠認可。教案審定了,他們試講。開始的時候,幾乎每句話我都和他們琢磨,一段一段地上給他們看,他們記下來再研討,然后再上來講,就像電影排練一樣。我有一次躺在醫(yī)院里掛水,曹敏和孫華都要去參加省里比賽,我一邊掛水,一邊指導他們對哪一個概念怎么理解,應該怎樣引領學生。這些徒弟可以說是手把手地帶起來的,現(xiàn)在他們好多是學科帶頭人或特級教師。
我不僅這么指導教案設計,還親自送人去比賽;我不僅帶數(shù)學學科徒弟,還帶別的學科徒弟。例如:啟秀中學音樂教師王亮,現(xiàn)在在高中部,賽課獲得江蘇省一等獎。雖然我不懂音樂,但我用“自學·議論·引導”的思想指導她,聽她試講,幫助她,親自送她到南京參加比賽。南通中學的徐海菊老師,獲得南通市物理學科教學比賽一等獎,我親自送她到如東比賽。之前也指導她應該如何組織小組討論,議題怎么選。政治教師張玲,她到省里和全國比賽都是我送、我指導的。我不僅在業(yè)務上對她們進行指導,她們的著裝我都指導。像徐海菊去如東參加比賽,買了一件新的黑色風衣,我說“你怎么穿這么個衣服?”當時我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就脫下來給她穿上。音樂教師王亮到省里參加比賽,她穿了件暗沉的衣服,我說“你跑上臺給人第一印象就不好”,當時我剛好穿了一件羊絨衫,有藍紅黑的顏色,就脫給她穿,給她加了一條絲巾,形象就不同了。
從“姐姐老師(班主任)”到“媽媽老師(班主任)”,再到“奶奶老師(班主任)”,我在教育戰(zhàn)線已經奮斗了63年,也獲得過很多榮譽。但我本人最為自豪,也最為看重的,卻是“一輩子做教師,堅守講臺,教書育人”。
我這一生,概括起來說,是幸運的。第一個幸運,是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工作就像我的第二次投胎,能夠在這塊土壤上教書育人,43年來一直研究一個課題,直到現(xiàn)在我還沒有退休,我很幸運。第二個幸運,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不少貴人。這些貴人有學術界的人士,有政府領導,有雜志社的朋友,當然更少不了我的同行朋友。第三個幸運,是我走對了路,走了科研道路。這條道路讓我專心做事,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為社會貢獻一分力量。第四個幸運,是我遇到的磨難。這一路走來,我不是順風順水的,也遇到過困難,遭遇了低谷,但磨難讓我更加不認輸。
一直以來,我都堅定一個目標:這輩子做教師,就要做出個樣子來。我獲得了很多榮譽,但我從來不是為榮譽而做教師、搞研究,榮譽并不是自己的驕傲,而是讓我身上又添了一份責任、一份壓力、一份動力。
訪 談 人:馮衛(wèi)東
訪談時間:2020年10月
整? 理:劉曉燕 孫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