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向國 蘆蕓 劉瑜
摘? 要:契約精神是公民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的一種公共精神、行為規(guī)范與價值守則。大學生契約精神水平的高低對全社會契約精神的提高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基于對契約精神的界定,詮釋大學生契約精神的內涵,并針對特殊主體進行了進一步界定,使研究更加具有針對性。本文結合理論和實踐研究結果,提出符合時代要求、適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契約精神培養(yǎng)途徑和方法,以期促進大學生契約精神的養(yǎng)成。
關鍵詞:契約精神;大學生;法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6-0083-03
一、契約精神的概念和內涵
(一)契約精神的概念
“契約”一詞源于拉丁文,原義為交易,就其發(fā)展而言首先是商品交換過程中的一種保障交易安全的手段,在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契約逐漸演化為一種社會交往方式,以法律的手段監(jiān)督社會主體的意志自由、自律、公正,規(guī)范市場經濟有序運轉,實現(xiàn)交易各方的利益訴求。契約最早是一個經濟概念,《羅馬法》第一次將其界定為法律概念,涉及債的關系。從思想領域考慮,契約精神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智者關于“自然”與“約定”的爭論,用契約解釋法的起源。從政治學角度考慮,契約是國家權力的合法來源。從哲學倫理學角度考慮,契約被視為社會正義的起點,還是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道德義務演繹的指導原則。從教育學的角度,契約的遵循是教育的成果??梢?,契約早已從一種保障交易安全的工具升華為一種理論,滲透到政治、經濟、倫理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契約論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更在于契約關系中逐漸孕育而生的契約精神[1]。
(二)契約精神的內涵
契約精神在中西方不同的語境里,有著不同的概念內涵和觀念維度。在西方社會,契約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經濟過程中,對契約經驗的理性升華,是西方文明社會的主流精神。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提倡的“信”則是中國契約精神的表現(xiàn)。雖然中西方契約精神發(fā)展脈絡、發(fā)展程度、影響領域不同,但是中西方契約精神的核心是一致的,即平等、自治、誠實守信[2]。本文所討論大學生的契約精神,與社會主流的契約精神相一致,由于主體的特殊性,它更微觀的界定是指大學生在校內、校外,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契約中應該具有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契約精神培養(yǎng)研究的必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
(一)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契約精神培養(yǎng)研究的必要性
本文所討論的當代大學生的契約精神,不僅是法治概念上的契約精神,也是道德倫理上的契約精神,法律層面的契約精神是對公民的底線要求,道德倫理上的契約精神則對主體品行修養(yǎng)有更高的要求。當代大學生以“00后”獨生子女為主體,隨著我國國際化和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促進了他們主體意識、權利意識、自由和平等觀念的發(fā)展。契約精神甚至是現(xiàn)代的公民責任,當代大學生是中國未來改革的繼承者和推動者,他們思想單純、活躍,學習能力、接受能力較強,擔負這份責任責無旁貸[3]。雖然大學生誠信教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以及理論探討方面都開展了相應工作,但是誠信觀念只是契約精神中的一個要素。
當代大學生主體意識極強,但部分大學生也出現(xiàn)了責任意識淡薄的問題。隨著各國經濟、政治的交融,西方契約精神也不可避免地流入我國,但是精神理念是有其生存環(huán)境的,如果一味照搬西方契約精神,不僅西方契約精神學不好,還會影響傳統(tǒng)文化中的契約思想,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將西方契約精神與中國傳統(tǒng)的契約思想結合,培養(yǎng)具有契約精神的大學生。
(二)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契約精神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意義
推廣法治理念,為法治建設營造文化氛圍,儲備后續(xù)人才。契約精神的形成本身就是民間的交易行為升華為理論,進而形成文化的過程。人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傳承者和傳播者,對大學生契約精神的培養(yǎng)過程,也是一種文化普及和推廣的過程。對大學生契約精神的培養(yǎng),也是為祖國的法治建設培育后備人才。
為培養(yǎng)大學生契約精神提供理論支持。高校必須系統(tǒng)全面地對培養(yǎng)大學生契約精神的關鍵問題進行研究,對中西方契約精神進行比較,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總結出中國大學生契約精神的內涵和外延,為大學生契約精神的培養(yǎng)提供理論支持[4]。
三、當代大學生契約精神現(xiàn)狀和原因分析
本課題組就大學生契約精神現(xiàn)狀進行了調研,問卷共調研1990人,其中男生1220人,占比61.31%,女生770人,占比38.69%;法學專業(yè)150人,占比7.87%,非法學專業(yè)1840人,占比92.13%;城市1330人,占比66.83%;城鎮(zhèn)260人,占比13.07%,農村400人,占比20.10%。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契約精神現(xiàn)狀中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對契約精神的概念模糊不清、意識淡薄、契約行為缺失等方面。
(一)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契約精神的發(fā)展
當前受文化、經濟、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精致利己主義、消費主義等甚囂塵上,使得部分公眾更加重視物質利益,而忽視了對自身品質的培育。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文化作品抄襲等違背契約精神的事件層出不窮,無形之中沖擊了大學生的價值觀。
(二)當前學校教育的不完善,影響契約精神的發(fā)展
目前部分高校對契約精神的教育缺乏實效性和系統(tǒng)性,沒有專門課程,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形式,對理論的講解也僅僅是浮于表面,并未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誠信這種道德層面的品質很難進行量化,學生的評優(yōu)評獎等最終還是由學業(yè)成績的好壞來決定,忽視了契約精神的重要性。
(三)家庭文化、個人因素,影響契約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
家庭是個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家庭未盡的責任會影響學生契約精神的樹立。部分青年學生的道德認知、思想意志相對較薄弱,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和負面信息的影響,甚至在虛榮、攀比心理的驅使下,過分追求與自己經濟條件不相匹配的“奢侈品”,深陷校園貸、“裸貸”之中難以抽身[5]。
四、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契約精神培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
(一)加強權利視域下的契約精神培養(yǎng)
契約精神源于經濟活動,其產生的內在邏輯前提就是實現(xiàn)契約各方的權利,所以,首先要在權利視角下對大學生契約精神的提高進行思考,具體從個體、社會、國家三個不同層面加以教育,真正實現(xiàn)對大學生契約精神的培養(yǎng)。
(二)加強法律視域下的契約精神培養(yǎng)
優(yōu)化大學生法治文化課程和思政課程。高校應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組織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活動,針對法治問題定期開展研討,借助現(xiàn)代化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以及線下智能學習設備開展教學活動,實現(xiàn)傳統(tǒng)單一教學形式向多元化教學形式的轉變。在此過程中應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融合,借助社會、家庭、生活領域的資源優(yōu)勢為學生塑造完善的法治教育條件。
努力踐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在原有法治知識教育的背景下,引導和鼓勵大學生群體形成穩(wěn)固科學的法治理念,以時代發(fā)展為導線,采取差異化、針對性措施開展法律知識的教學活動。在構建大學生法治文化的過程中要實現(xiàn)簡單、傳統(tǒng)的法律知識向多元化法治運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縱深方向發(fā)展,幫助學生增強對法治的認識與信仰[6]。
(三)加強道德視域下的契約精神培養(yǎng)
加強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誠信在我國傳統(tǒng)美德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契約精神作為市場經濟領域中基礎性的誠信道德行為規(guī)范,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生活規(guī)則和基本道德規(guī)范。所以在培養(yǎng)契約精神的過程中要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
加強社會公德培養(yǎng)。當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不成熟的大學生,容易被負面信息所影響,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把握大學生這一特點,提升素質教育水平,在正面引導的同時為其提供平臺參與實踐,了解社會,學以致用,提高大學生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各種道德行為,棄惡揚善,提升大學生整體公德意識。
加強家庭美德培養(yǎng)。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的文化氛圍和家長價值觀念對人的影響深刻而持久。家長應該根據時代要求更新自己的觀念和教育理念,關注對子女契約精神的培養(yǎng)。在實際生活中,家長要堅守誠信底線,以身踐行契約精神,成為孩子的榜樣[7]。
(四)加強校園文化視域下的契約精神培養(yǎng)
有了契約精神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幫助大學生正確認知自身角色,樹立平等自由觀念,培養(yǎng)契約精神,使大學生從被動接受管理轉變?yōu)樽杂X遵守行為準則,成為具備契約精神的社會人[8]。
參考文獻:
[1] 薛曉霞. 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現(xiàn)狀研究[D]. 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6.
[2] 馮友滿. 儒家德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 蕪湖:安徽工程大學,2014.
[3] 許靜波,張旭.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D]. 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2016.
[4] 李艷. 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契約意識培養(yǎng)[J]. 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03):54-57.
[5] 孫建青. 當代中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研究[D]. 濟南:山東大學,2014.
[6] 許長賓. 大學生契約精神如何培養(yǎng)[J]. 人民論壇,2016(29):100-101.
[7] 李代弟. 法治社會視閾下大學生契約精神養(yǎng)成教育研究[D]. 淄博:山東理工大學,2018.
[8] 閻英. 法治視域下大學生契約精神養(yǎng)成路徑研究[J].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9,36(06):44-48.
(薦稿人:鄭冬芳,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