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寶榮
摘 要:沒有活動,沒有課程,便沒有教育?!皬拈L輩的生命敘事尋找生命原型”讀寫課程在對學生的生命現狀和讀寫實際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以生命敘事為主線,以讀寫活動為主要載體,多學科融合,凝練讀寫主題,與生活文本、生命原型對話,與自我、自然對話,以敘事寫作來內化對于生命的認識與超越,著力培養(yǎng)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責任擔當四大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喚醒 生命敘事 生命原型 讀寫課程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38
我們探索實施的基于生命敘事的農村學校新生命教育讀寫課程,以寫作為突破口,從鄉(xiāng)土人文、家族歷史、村落變遷、文學作品、經典電影等的生命敘事中尋找生命原型,以敘事寫作來內化對于生命的認識與超越,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一、農村學校生命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是遭遇,也是挑戰(zhàn)。2020年停課期間,筆者在“一墨草堂詩文雅會”微信公眾號中推出了生命敘事一篇,本土歷史沿革與文化兩篇,總結提煉了如水柔韌的本土文化精神,并觀照當下的現實生活,以線上校本課的形式,和全校學生共讀分享,使語文、歷史、地理、思政學科有機融合,使學生的讀寫素材與自我、現實、家國情懷緊密相連,從學生返校后上交的作業(yè)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他們對于本土文化精神的理解是很到位的。
但由于現行考試形式的影響,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普遍存在重視成績,忽視人文教育的現象。據我的調查統計,近百分之三十面臨畢業(yè)的初三孩子,對人生與未來缺少規(guī)劃。在我對九年級學生的一項調查中,僅有百分之十八的孩子認為疫情期間“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學校班級層面的生命教育,仍然停留在空洞的說教上,以傳授安全知識為主,流于形式,與學生生活脫節(jié)。
家庭是每個學生賴以生存的港灣,然而當他面臨生命的困惑,最親的父母又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時,他們又該向誰請教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學生返校后,我對九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他們解決的途徑有三:一是向同伴傾訴,二是深藏于心,三是自我寫作。在寫作中,更多的筆墨是用在情緒的宣泄上,獲得自我療傷,而鮮有超越困境的語義表達,其根源在于學生的生命敘事沒有生命原型和人生榜樣,汲取不到前行的力量。這種自我宣泄療傷式的寫作往往下筆千言,但教師布置作文時又無話可說,假話空話連篇,其緣由在于作文教學游離于生活之外。
二、課程的實施
2020年4月中旬,筆者接到了蘭州市教育局舉辦第二屆青少年歷史寫作活動的通知,以此為契機,筆者在九年級各班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引領學生直面人生,喚醒他們對于家族長輩生命敘事的深度探究意識。因為,2020年初爆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于處于花季的初中生而言會留下真實的記憶,而這些記憶也必將融入他們的生命成長與精神建構中,成為他們生命敘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要從生命困境中超越自我,最重要的是尋找到生命原型。在課堂上,筆者引領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危機,與生活對話,用生命言說。家族繁衍生息的歷史,就是典型的生命敘事,與祖輩的苦難相比,我們所遭遇的一些困境,又算得了什么。在梳理家族歷史中,我們會更有使命感,因為在家族的歷史中,我們都是溪流中的一滴水,我們可以清晰地辨析自我生命在家族時空上的位置。
之后,學生陸陸續(xù)續(xù)交來了稿件,有幾篇較出色。九一班邸同學《樹與娘娘》,回顧了蘭州邸氏六百年的歷史變遷,但略顯散亂,筆者提示她以傳說為線索,敘事以老榆樹與邸娘娘為核心,因為她敘述的幾個有關邸氏的傳說,其特點是以農事為中心,反映的是農業(yè)時代以農為本的思想,而有關大榆樹的神話傳說,其實反映的是蘭州邸家莊人的植物崇拜。生活艱難的農民,對樹給予信仰、希望,并成為一個族群的文化象征。榆樹耐旱、生命頑強的特征不就是邸氏乃至黃土地上人民生生不息的寫照嗎?經此指點,她對作品進行了不小的刪改。而筆者也總結認為,如果勉強引導學生去寫一些較為宏大的歷史敘事,如村莊的變遷、校史等,學生受視野、素材等多方面的限制,極有可能無法駕馭,不如寫好身邊長輩或家族的歷史,通過他們的生命故事去感染教育學生,這樣意義更大。因此,筆者給這次歷史寫作活動確立了“從長輩的生命敘事中尋找生命原型”的主題。事實證明,這個主題高屋建瓴,為我寫推薦意見指明了方向,也為后續(xù)全校性的讀寫活動指明了方向。
劉同學的祖上多木匠,她從曾祖父寫起,跨越了四代人,但缺少一根敘事明晰的線索,我點撥她以木匠具有的工匠精神來貫穿全文,這樣敘事會更集中,人物性格會更鮮明。她改后令我眼前一亮,因為她已經悟到了這樣一點,并書寫了出來:家族的精神與文化,滲透到家族每一個后代的血液之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性格的一部分。
我們將其中優(yōu)秀的九篇作品在“一墨草堂詩文雅會”中分五期推出,主要的閱讀對象是我校學生與家長,而且在全縣教師中引起了良好的反響,影響力甚至波及外省外縣。鑒于此次歷史作文展播主題明確,反響較好,我們決定推出一期“生命敘事”??瘜<?,要求學生認真閱讀“一墨草堂詩文雅會”公眾號推出的生命敘事系列文章,圍繞生命與敘事兩大關鍵詞展開寫作,寫長輩或自己的生命故事。利用周一全校性的升旗儀式,由筆者對全校學生的生命敘事作文進行現場指導,進一步明確了生命原型的概念,教育學生不追星,而以樸素堅韌的長輩為生命原型展開書寫。
八一班張同學深切緬懷了自己的外曾祖父和外曾祖母,以細膩的筆觸寫當年一家老小“跑土匪”的經歷,細節(jié)真實感人,讀來驚心動魄,而這種真實是建立在作者對人物的精準把握和對素材的精心選擇上。在文末,張梓涵同學這樣寫:“時光如梭,善良的外曾祖父母音容逐漸被他們的兒孫們淡忘,但他們的品行已滲透在后人的血液里。他們的后世子孫雖很平凡,但都自強不息!”
三、實現課程目標
管金麟先生在《文章寫作原理》中認為:“寫作是一種生命存在的形式與途徑,寫作行為具有一種哲學性、生命性?!敝链?,從“長輩的生命敘事尋找生命原型”讀寫課程有了更為明晰的目標與課程框架:在對學生的生命現狀和讀寫實際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以生命敘事為主線,以讀寫活動為主要載體,多學科融合,凝練讀寫主題,與生活文本、生命原型對話,與自我、自然對話,以敘事寫作來內化對于生命的認識,著力培養(yǎng)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責任擔當四大核心素養(yǎng)。綜合性、活動性和生活性是該課程的顯著特征,其最大意義在于引領學生書寫自我生命的敘事。從2020年5月至今,有10篇生命敘事在省市報刊發(fā)表,筆者獲得了市級歷史寫作活動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陳同學、劉同學、許同學的作品分獲市級歷史寫作初中組一、二等獎,是全市鄉(xiāng)村中學中唯一獲獎的學生。
其實,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敘事,這個敘事一定有他特定的生命原型,我們也把它稱為自我鏡像或者人生榜樣。無論是自覺的還是無意識的,我們都會為自己的生命敘事選擇一個“生命原型”。皮爾遜在《影響你生命的12種原型:喚醒內在英雄》中說:“每個人都有極大的心靈力量,卻不自知。”朱永新說:“生命原型對缺乏理想的人,就是點燃理想的火種,對追尋理想的人,就是讓理想之火燃燒得更旺盛的干柴?!睆母顚拥男睦韺W、哲學意義上來說,生命原型不是尋找到的,而是自我喚醒的,無論是長輩凡人還是傳奇英雄,他們只是外在的,更有力量的、內在的、深遠的生命原型就藏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或暗處,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生命腳本或密碼。
我們贊同斯普朗格的觀點:“教育是一種喚醒。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蔽覀兡茏龅模瑑H僅是喚醒。
參考文獻:
[1] 管金麟《文章寫作原理》,河南大學出版社1986年。
[2] 皮爾遜《影響你生命的12種原型:喚醒內在英雄》,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年。
[3] 朱永新《致教師》,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
[4] 馮現冬《語文喚醒教育研究》,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生命敘事的農村學校新生命教育讀寫課程設計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