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為不可忽視的一方面。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領(lǐng)導者和教育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責任重大。探討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擔任的角色——學生心理健康的引路人。
關(guān)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心人
放飛心情,讓孩子如野花隨意生長
日本學者木村久曾在《早期教育與人才》這部書中提道:威廉的父親非常關(guān)注他的智力發(fā)展,從幼兒時期開始,小威廉就在刻苦學習,這種“超能”學習讓他成為別人眼中的“神童”,三歲的時候,威廉就能熟練地閱讀書寫,四歲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發(fā)表了三篇三百字的文章,在他六歲的生日宴會上,他居然當眾解讀了自己的解剖學論文,十一歲的時候,他被哈佛大學錄取。沉重的精神壓力讓他進入了精神病院。神志正常后,他唯一的愿望就是過平凡的生活,在一家雜貨店做店員,以此度過了后半生。
這個案例不僅警示家長,而且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個警醒。
從事教育工作以來,我也經(jīng)常碰到一些特殊的學生。他們的膽子很小,待人接物常常愛理不理,非常不合群。課堂上易走神,喜歡做小動作,是班級中默默無聞又有點怪的孩子。在這里,我稱個別表現(xiàn)嚴重的學生為“孤獨生”。
今年我班就有個“孤獨生”——小陽(化名),年幼時活潑可愛。隨著年齡的增長,小陽的父母先后出國打工,現(xiàn)在由爸爸照顧他的起居。由于爸爸以前出國好多年,對孩子不了解,對他實施的是不合理的“愛”——晚上放學回家除了吃飯,面對他的就是大量的練習題。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他變成了我班孤獨現(xiàn)象最明顯的一個。有幾次他沒完成作業(yè),我問他什么原因,他就是不開口,兩眼瞪著我,毫無表情。課堂上,他坐在座位上也只是低著頭,玩弄著書包帶,愛聽不聽的。課間,他常坐在座位上看著外面的車輛發(fā)呆。他因為沒有課外閱讀的機會,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
孩子應該該哭就哭、該笑就笑、毫無拘束的。類似小陽的行為表現(xiàn)讓人驚訝,當然他跟“孤獨癥”患者不一樣,我認為他有孤獨傾向,是“孤獨生”。我是他的老師,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的重任落在了我的頭上。我及時找到他爸爸并與其商榷溝通,達成了共識:家長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不要讓孩子把不愉快的心情長期壓抑,不表露、不釋放,或許這樣會比硬性地逼迫他更能激發(fā)潛能。鑒于小陽有喜歡讀課外書的愛好,在他作業(yè)完成之余,盡量滿足孩子的讀書欲望,豐富他的知識。他的爸爸贊許地點了點頭,經(jīng)過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小陽又恢復了往日的天真爛漫,他的眼神里藏著些許的活力……
做學生的知心人和貼心人
教師也是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面對學習,教師無須刻意掩藏自己平凡的一面,而是把真實的自我展示給學生。我常常會和學生一起拉家常,講我小時候的故事,曾經(jīng)的糗事、鬧過的笑話、受到的訓斥等,也和學生講自己努力奮斗的經(jīng)過,這樣的溝通方式更有利于拉近師生距離,形成心靈的共鳴。
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碰到的煩惱。于是,我便經(jīng)常組織學生利用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或舉辦筆會、寫信、日記摘抄展覽、知心信箱和電話等形式將煩惱表達出來。通過討論,自己尋找解決煩惱的途徑。
我喜歡用周記的形式和學生“筆談”,溝通思想,了解學生的學習體會,我會在學生的周記下寫長長的批語,而學生也很喜歡這種方式,他們在周記中傾訴自己的煩惱,訴說成長中的困惑,這些肺腑之言令我感動和欣慰。我在批語中寫道:“謝謝你的信任,老師很感動也很愿意全力幫助你?!蔽視谂Z中解答學生的問題,或者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他們提出建議,還會酌情與學生家長溝通。
“沒有情感的教育就像是曬干的絲瓜,無汁無味?!笔堑模绻荒茉诮逃袧B透性感,那么我們的教育將失去溫情和活力。有學生曾在周記中詢問:“老師,你這么關(guān)心我們是出于真心還是假裝的呢?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獎金嗎?”我回復他:“我真心地愛你們,愛每個學生,這些和錢無關(guān)。”我向他坦誠:“剛教書的時候,我還不懂怎樣去愛學生,尤其是那些調(diào)皮的學生更讓我頭疼。后來我發(fā)現(xiàn),煩惱和回避沒有用,我只有用一顆寬容的心去感化他們,我對學生的愛得到了他們豐厚的回報。愛讓我懂得了教育的真諦,我要做有愛心、能暖心的班主任,做孩子們的貼心人,用無私的愛灌溉一方教育的園地。
美好的情感像甘甜的雨露一樣,孕育著良好的品德、聰穎的智慧和健美的身體。我們的努力是為了給孩子們今后漫長的人生備好一份享用不盡的快樂。
參考文獻:
[1]衛(wèi)萍,許成武,劉燕,等.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與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2):91-96.
[2]孟四清.全國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0(8):42-45.
[3]金蕾.小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的方法[J].教育評論,2006(3):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