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花
豐富的課外閱讀在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小學生的閱讀面較窄,作文素材的積累也有限,這些問題成為學生作文訓練時的障礙。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引導學生接觸更多優(yōu)質的課外讀物,這對于學生閱讀視野的拓展很有幫助。這個過程不僅會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也會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提高,他們對于事物的理解會更深入。有了這些綜合積累后,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完成作文,作文的質量才會得到明顯提升。
一、科學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小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如果給學生推薦的課外讀物不合適,或者難度較大,就不能收到很好的訓練效果,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也不會高。因此,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科學地指導學生接觸各種優(yōu)質讀物。好的做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閱讀素材出發(fā),讓學生接觸更多輕松有趣的讀物。只有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體驗到樂趣,他們的閱讀習慣才更容易養(yǎng)成?;谶@種良好的教學開端,學生會更樂于完成后續(xù)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這是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時比較科學的方法。
比如在教學“寫讀后感”這個主題的作文訓練時,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合適的讀物,讓學生讀后表達自己的感想和心得。小學課外閱讀的素材豐富,有大量經(jīng)典的讀物,如《父與子》《西游記》和《小學語文主題叢書系列》等。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的語言能力和閱讀水平,有針對性地選擇閱讀素材。隨著學生接觸讀物類別的不斷增多,尤其是當學生愿意閱讀一些內涵深刻、內容豐富的作品后,閱讀體驗會更好,閱讀的興趣會更為濃厚。這對于促進學生作文水平、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都很有幫助。
二、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的積累不足使學生習作內容空洞,同時,可讀性不強也是學生不熱衷于課外閱讀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教師在引導學生豐富課外閱讀時,為了讓學生從閱讀中吸取更多的素材和作文經(jīng)驗,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這會讓學生閱讀的方向性更強,尤其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往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與感悟。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積累作文素材的目標,學生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在“推薦一本書”主題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大家自主選擇一本書,仔細閱讀,然后給出推薦理由,簡單描述自己的閱讀感受。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制作閱讀卡片、做好讀書筆記等形式,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其次,教師還要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并給予科學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量,還要科學考量學生的閱讀質量。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還可以考慮將這一部分學習任務納入到學期末的語文成績中。從小學開始就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于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和閱讀能力的提升都很有幫助。
三、做好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
課外閱讀應當成為課內文本教學的補充,做好課內外閱讀教學的銜接,這樣才能帶給學生更多實質性的學習收獲。對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好的閱讀活動。比如,可以從課本的閱讀出發(fā),設計一些相應的延伸學習活動。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主題推介書目,也可以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到感興趣的文章后,在課下搜集一些相關主題的文章閱讀。這種課內外閱讀教學的良好銜接,既能夠為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提供輔助,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對一個具體的主題有更充分的理解。這種訓練方式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很有幫助,這些能力會讓學生在寫作訓練時有更好的表現(xiàn),推動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開展“游”主題作文訓練之前,在本單元的閱讀課堂上,學生已經(jīng)接觸到了一些相關的文章,比如《海上日出》《頤和園》等。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對這個主題產生更多元的認識,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在文本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的素材,還能有效銜接課外閱讀內容和文本教學的知識,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利用這樣的訓練過程輔助作文教學,最終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小學時期的課外閱讀要充分與課內文本銜接,這種閱讀方式更貼合學生的知識體系,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會在這樣的延伸閱讀中獲得更多實質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