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貞廷 張關磊
血液細胞檢驗是臨床檢驗工作開展中比較常見的檢驗項目之一,在現(xiàn)有臨床檢驗工作開展中,由于檢驗工作開展和實施的要求在不斷提高[1]。所以檢驗工作開展和實施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斷改進,尤其是在檢驗質量控制上,更是提出了嚴格的要求[2]。通過相關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影響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因素有多種,臨床檢驗中要充分考慮這些影響因素,以質量控制作為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管理方案,滿足現(xiàn)有檢驗工作實施需求。本研究選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400例志愿者作為研究對象,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的方法,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某供血中心400例志愿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55例,女145例;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39.63±13.36)歲。按照血液樣本檢驗管理需求,實施質量控制管理(即采取不同放置時間檢驗對比,分析檢驗結果)。整個血液樣本放置時間分別為1、2、4、6 h,對其檢驗結果進行評價。供血來源為某供血中心。
1.2方法
1.2.1不同稀釋比例 對400例志愿者清晨空腹采集肘靜脈血,分別以1∶10000、1∶5000的比例進行稀釋,每種稀釋比例均獲得400份血液樣本。
1.2.2不同血液存儲方法 對400例志愿者清晨空腹采集肘靜脈全血10 ml,平分為4份,然后進行血液樣本存儲管理,存儲條件為4℃冰箱,存儲時間分別為1、2、4、6 h,分別檢驗血液樣本,然后記錄檢驗結果。并且在檢驗結果分析過程中,應該做好不同放置時間檢驗結果的標記情況,做好檢驗結果的記錄。
1.3觀察指標 對比不同放置時間下的檢驗準確率、溶血發(fā)生率;對比不同稀釋比例血液樣本的檢查結果,包括WBC、RBC、HGB、PLT。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不同放置時間下的檢驗準確率對比 400份血液樣本在檢驗過程中,放置1、2、4、6 h的檢驗結果準確性影響是有所不同的。其中,放置1 h的準確率為98.00%(392/400),放置2 h的準確率為90.00%(360/400),放置4 h的準確率為85.00%(340/400),放置6 h的準確率為80.00%(320/400)。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檢驗結果準確率逐漸降低,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不同放置時間下溶血發(fā)生率對比 放置時間1、2、4、6 h后的溶血發(fā)生率是有所不同的,其中,放置1 h的溶血發(fā)生率為2.00%(8/400),放置2 h的溶血發(fā)生率為5.00%(20/400),放置4 h的溶血發(fā)生率為10.00%(40/400),放置6 h的溶血發(fā)生率為25.00%(100/400)。隨著放置時間延長,溶血發(fā)生率會逐漸增加,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不同稀釋比例血液樣本的檢查結果對比1∶10000稀釋比例血液樣本檢出的WBC、RBC、HGB、PLT均高于1∶5000稀釋比例血液樣本,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稀釋比例血液樣本的檢查結果對比(,n=400)
表1 不同稀釋比例血液樣本的檢查結果對比(,n=400)
注:與1∶5000稀釋比例對比,aP<0.05
質量控制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管理方式,是現(xiàn)有臨床研究管理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控制方式之一[3,4]。對于現(xiàn)有臨床管理工作開展而言,質量控制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選擇會影響到最終的管理效果,所以需要在管理方案的選擇和設計上作出科學的評估[5,6]。通過質量控制指導細化質量控制方案及條目,對質量控制管理工作的實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7]。以血液細胞檢驗管理為例,在臨床檢驗管理過程中,為了提高檢驗管理水平,需要分析影響血液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并綜合考慮,在檢驗管理工作開展中作出科學的指導,優(yōu)化質量控制方法,提高質量控制管理水平[8,9]。本研究結果顯示,放置1 h的準確率為98.00%(392/400),放置2 h的準確率為90.00%(360/400),放置4 h的準確率為85.00%(340/400),放置6 h的準確率為80.00%(320/400)。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檢驗結果準確率逐漸降低,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放置時間不同,檢驗結果準確性影響有所不同的,在血液細胞檢驗時,應該盡量剔除放置時間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放置1 h的溶血發(fā)生率為2.00%(8/400),放置2 h的溶血發(fā)生率為5.00%(20/400),放置4 h的溶血發(fā)生率為10.00%(40/400),放置6 h的溶血發(fā)生率為25.00%(100/400)。隨著放置時間延長,溶血發(fā)生率會逐漸增加,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10000稀釋比例血液樣本檢出的WBC、RBC、HGB、PLT均高于1∶5000稀釋比例血液樣本,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抗凝劑稀釋比例不同也會影響血液檢驗結果,應該選擇合適的抗凝劑稀釋比例,從而保障血液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綜上所述,臨床醫(y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因素有多種,需要對血液細胞檢驗實施質量控制,滿足血液檢驗工作的開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