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玲
摘要:體驗式生命教育的開展,需要以活動為載體,而家庭作為學習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積極發(fā)揮作用。通過家庭教育,結合傳統節(jié)日文化的傳承與日常親子活動的開發(fā),讓生命教育滲透到真實的生活當中,自然發(fā)生,并產生積極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生命教育;家庭教育;親子活動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24-0068-03
非洲諺語有云:“養(yǎng)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背晒Φ慕逃?,需要集合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之力,共同建立起充分有效的互動和聯結,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朝向同一目標,共同助力學生的生命成長。隨著學習共同體理論的深入和實踐,家長作為個體學習過程中的助學者,其地位越來越受到關注。原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過:“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也說:“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奔彝ソ逃煌趯W校教育,沒有正規(guī)的課程設置,家長的教導方式也異于學校老師。作為一門潛在的課程,它卻能夠很好地塑造一個人的情感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觀。實踐證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是一個發(fā)揮著重要教育作用的場所。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更能夠使個體產生更真實和自然的體驗,是影響學習效果生成、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全國不少地區(qū)出現了學生自殘、自殺、傷害父母等漠視生命的極端行為,慘痛的教訓引發(fā)了人們對生命教育的廣泛討論和思考,也再一次給人們敲響了警鐘:生命教育不能等。然而,生命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2020年2月16日,教育部網站上發(fā)布了《給全國中小學生家長在疫情防控期間指導孩子居家學習生活的建議》,其中,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提出要加強生命教育,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并對家長開展和實施生命教育進行了明確的指導。當前,開展家庭生命教育的聲音愈發(fā)響亮,家庭生命教育任重道遠。
立德樹人,生命教育先行。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要求。自1968年美國學者華特士提出生命教育概念以來,美國、日本等國家和我國臺灣地區(qū)均對生命教育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實踐,生命教育理論日臻成熟。生命教育是引導人們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是從自我、他人、社會、世界四個維度探索生命意義的教育。多年來,大陸地區(qū)對生命教育也愈加重視。2016年,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組提出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的六大素養(yǎng),而珍愛生命就屬于“健康生活”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 2017年頒布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也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尊重生命、規(guī)劃生涯、健全人格。實踐證明,生命教育愈來愈受重視。而家庭生命教育,亦提上日程。
體驗式生命教育的實施,需要立足家庭這個特殊場域,通過代際傳遞,使個體的學習體驗因真實自然而得以深入,充分激發(fā)個體的感悟和反思,實現健康成長。
一、在家事參與中感受真實
家事教育,就是教導孩子從事家務勞動。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父母分配給不同的家事任務。中學生已能勝任大部分家務勞作,但我們在實踐中發(fā)現,當前的中學生普遍缺少家事參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競爭日益激烈,焦慮的父母擔心孩子被社會淘汰,重視孩子的學業(yè)學習。大部分中小學生周末輾轉于各大補習班,與家人相處和溝通的寶貴時間被學習和書本淹沒了,疲于應對學業(yè),比起幫忙做家務,癱坐在沙發(fā)上玩手機更讓他們感到輕松和歡愉。長此以往,兩代人之間越來越沒有共同的話題,親子關系日益疏離。而家庭教育的力量,也愈發(fā)單薄。
當前我們的孩子,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即便“五谷能分”卻也“四體不勤”。學習固然重要,但學習不是生活的全部。孩子終究要成長為一個有完整人格的人,而身心健康的孩子,需要有愛心和責任心。這是家庭教育的樹人根本。我們都在努力培養(yǎng)出人頭地、最好是可以“傲視群雄、橫掃天下”的孩子,但一屋不掃又何以掃天下?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蔽覀兛释⒆訐碛胁壑?,有廣闊的胸襟和責任感,這些是需要從善待家人開始的,而參與家事,則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愛心和擔當的有效措施。
為人父母,務必要讓孩子明白,所有人都是家庭的一分子,而做家務是每個人的責任,不是誰在幫誰做。通過家事勞動,孩子對生活有了切身的體悟,生命更加飽滿,對父母的辛勞亦能感同身受。而這些,往往比我們的嘮叨更奏效。與此同時,借由家事勞動,孩子在家的活動范圍不再僅限于書桌或電視機前,而是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動起來”,有利于學習和生活壓力的排解,強身健體,解決問題的能力亦能得到提高。親身的體驗相較枯燥的課本知識,更加鮮活,更能深入孩子的心中,成為他們一生中的寶貴體驗。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的終究是要掌握生存知識和技能、懂得生活、生活得好的孩子,因此,有必要讓孩子回歸生活,在家事勞動的點點滴滴中去享受生活、實現成長。
二、在傳統節(jié)日中體悟意義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傳統節(jié)日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生命教育的寶貴契機。人們借由傳統節(jié)日,通過傳統節(jié)日的儀式和慶典,切身體會傳統文化的美好寓意。在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和中秋節(jié)等傳統節(jié)日成為法定假日的當前,家庭成為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場所,傳統節(jié)日也自然成了開展體驗式生命教育的重要時機。
借由春節(jié),家長可以教導孩子追求平安和幸福,引導孩子明白親情的溫暖,發(fā)展出成為家庭一分子的擔當。例如,家長可以利用節(jié)前的“除塵”,集齊全家之力,共同營造溫馨明凈的家庭環(huán)境;大年三十的“圍爐”,利用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美食的機會,與孩子們分享父輩乃至祖輩以前的年夜飯故事,引導孩子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通過“拜年”,全家出動,走親訪友,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給予他人祝福與溫暖。
清明節(jié)是人們追憶先人的重要節(jié)日,借由清明節(jié),家長可與孩子探討死亡教育。幫助孩子面對分離的痛苦,通過緬懷逝者,學會感恩生活,珍惜生命。面對親人的離去,學會接納自己的抗拒和痛苦,給予自己時間,用自己的方式同離去的親人告別。學會用更積極的心態(tài)去回答“既然每個人都會死去,那為什么還要活著”諸如此類的生命議題,在努力探尋答案的過程中,活出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