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郭瀟雅
新術式為不能耐受全身麻醉、不能進行外科手術、藥物治療達到“天花板”的慢阻肺合并不均質肺大泡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療選擇。
一位64歲的男性患者,患有慢阻肺長達7年,繼發(fā)肺心病、肺纖維化,雙肺有多發(fā)性肺大泡。其中,左上肺為巨大型肺大泡,導致患者存在嚴重的呼吸困難,日?;顒右裁黠@受到了限制。對于藥物治療該患者反應不佳,且無法耐受全身麻醉(即無法進行外科肺減容術)。咸陽市中心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醫(yī)護人員經過反復與患者家屬溝通后,決定使用一種國內此前從未在臨床上應用過的新技術。
手術開始后,該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主任何小鵬帶領團隊先利用多卡因,逐層麻醉至胸膜,然后切一個1.5厘米切口放置戳卡(Trocar),并順著戳卡進入內科胸腔鏡。接著,在臨近處隔一肋間進行第2個切口,放置第2個戳卡,并在此戳卡處放置手術鉗,以固定隨呼吸移動的肺大泡,最后,通過內科胸腔鏡氬氣刀灼燒該肺大泡至其塌陷,并在目標肺大泡內注射自體血液20毫升,用硬質鉗擠壓以防止胸膜瘺的發(fā)生。
這種兩個切口的新術式名為“Double-Trocar內科胸腔鏡下肺大泡減容術”,優(yōu)點十分明顯:術中,患者的麻醉方式為局部麻醉,僅使用了2支利多卡因局麻藥?;颊咴谑中g后第3天就拔除了引流管,并下床進行活動,氣短情況明顯緩解,6分鐘步行距離達到320米。
創(chuàng)新永遠不是一蹴而就的結果,而是長久以來精益求精、千錘百煉的結晶。何小鵬告訴記者,“Double-Trocar”是科室團隊于2019年探索出的一項自主創(chuàng)新技術。起初,該技術被應用于治療胸膜粘連,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經過反復論證,團隊一致認為,使用該方法治療肺大泡,一孔用于進手術鉗固定肺大泡配合手術,降低了局麻下肺臟起伏對手術的影響,一孔用于胸腔鏡操作,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隨后團隊成員努力推動這項技術,使“雙孔法”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近日,咸陽市中心醫(yī)院實施了國內首創(chuàng)的Double-Trocar內科胸腔鏡下肺大泡減容術。
何小鵬表示,手術重點是局麻下對肺大泡進行消融,使其體積縮小,減少對正常肺組織的壓迫。難點在于患者不能全麻,在局麻下存在自主呼吸,肺大泡隨呼吸在不停運動,所以要“雙孔齊下”,一孔進鉗子按壓,一孔進手術器械操作,雙孔交替進行手術,需要手術醫(yī)生有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
除了“Double-Trocar內科胸腔鏡下肺大泡減容術”外,近年來科室還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雙孔法胸膜分離術;開展了陜西省唯一的粒子氣管支架放置術、經常規(guī)支氣管縱隔淋巴結粒子植入術和經支氣管鏡縱隔病灶激光消融治療;與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合作,成為國內開展“手繪圖導航肺外周病灶活檢”最好的兩家醫(yī)院之一;創(chuàng)新開展內科胸腔鏡下窄譜成像、冷凍活檢、載藥微粒栓堵術、經皮粒子植入聯(lián)合縱隔粒子植入等新技術。
科室于2018年獲得PCCM認證,先后被評為“呼吸與危重癥技術創(chuàng)新團隊”“陜西省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分中心”“咸陽市呼吸內科質控中心”“中國醫(yī)藥教育協(xié)會肺部腫瘤專委會咸陽示范中心”“陜西省重點建設??啤薄皦籼沂桨嘟M”,并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專利13項,出版著作5本。
何小鵬認為,呼吸與危重癥學科未來的發(fā)展有三個方向:呼吸重癥、呼吸慢病管理及康復、呼吸介入技術。其中呼吸重癥技術已經很成熟,隨著AI的發(fā)展,重癥救治水平會進一步提高;呼吸慢病管理及康復目前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將被廣泛應用在臨床;呼吸介入技術偏向于微創(chuàng)發(fā)展,具有廣闊的前景。為此,科室將沿著這3條路子發(fā)展業(yè)務技術。同時,努力擴大“Double-Trocar內科胸腔鏡下肺大泡減容術”的樣本量,總結經驗,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