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亞麗
摘? 要:基于經(jīng)濟全球化和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需要,美國外語教學委員會在1996年出臺了《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 該文件是美國國內(nèi)最具權威性和指導性的語言教學基準文件。文章依據(jù)我國最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結合該標準的具體內(nèi)容, 提出我國農(nóng)業(yè)高校英語教學新模式,即創(chuàng)建真實有意義的交際情境;增強學生的文化感知力和理解力;加強學生對多元語言文化的對比;促進語言學習與其他學科內(nèi)容的有機融合;組織多種多樣的線上線下社區(qū)活動。
關鍵詞: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農(nóng)業(yè)高校;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1-0015-04
Abstract: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ed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in 1996 to meet the demand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tate security. This document is the most authoritative and instructive one which guides the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out the country. Based on the latest N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uidelines and integrating them with the standard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rand-new English teaching model in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s model is characterized by creating true meaningful communicative contexts, increasing students' 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s, enhancing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contrasting multipl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other subjects, organizing diversity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online and offline.
Keywords: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N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uideline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eaching model
當前,經(jīng)濟全球化將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緊相連。英語作為使用最為廣泛的世界通用語,成為人們進行科技、文化、管理經(jīng)驗、思想理念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由于英語是美國的母語,所以人們認為外語教育在美國不受重視。然而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為提高本國學生的外語能力和人文素質,應對21世紀的挑戰(zhàn), 1996年美國外語教學委員會與多個外語教師協(xié)會共同出臺了《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于1999年、2006年、2015年三次修訂。20多年來,該文件推動了美國外語教學的改革,對世界范圍的二語教學領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1]。在大力倡導外語教學改革的今天,美國這一面向幼兒園、中小學和大學外語教學的標準,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一、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內(nèi)容解讀
以培養(yǎng)交際能力為核心的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以下簡稱為《標準》)核心內(nèi)容是“5C”目標,分別為Communication-交際、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貫 連、Comparisons-比較、Communities-社區(qū)。這五個目標互相支持、彼此融合, 形成不可分割的合力,共同促進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提升。以下為“5C”的內(nèi)容:
用外語進行交流(Communication)。這是最重要的目標,包括三個模式。第一個是交際模式,要求學生利用外語參與對話,獲取和提供信息,表達感覺和感情以及交換意見,關注人際互動。第二個是詮釋模式,要求學生能理解和解釋題材廣泛的書面語和口語,關注理解信息。第三個是表達模式,要求學生能將各種話題的信息,概念和觀點傳達給聽眾或讀者,關注輸出信息。三種模式彼此支撐、互相促進。
文化溝通(Cultures)。利用外語獲取其他文化的知識并能理解其內(nèi)涵。學生能理解所研究的文化習俗與文化觀念之間的聯(lián)系、文化產(chǎn)品與文化觀念之間的聯(lián)系。
學科貫連(Connections)。學生能將所學外語和其他學科聯(lián)系起來,從而獲取相關知識。學生能通過外語強化和拓展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生能獲取信息并能識別所學外語所持有的獨特觀點。
比較能力(Comparisons)。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和文化本質的洞察力。學生通過比較所學語言和母語的差別深刻理解語言的本質。學生通過比較所學目的語文化和自身文化深刻理解文化的本質。
社區(qū)活動(Communities)。學生在校內(nèi)外使用外語,參加國內(nèi)外社區(qū)活動。通過使用外語獲得個人愉悅感和成就感,從而成為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