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香
摘 要:教育,首先是人學。成功的教育,必須關注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和差別。心中有學生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匆娒總€孩子的獨特之處,關注并尊重孩子的差異,因材施教;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充分選擇的權利,構建選擇課程,促進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生態(tài),在自然的狀態(tài)中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用文化熏陶、感染和浸潤。
關鍵詞:真教育;因材施教;選擇課程;教育生態(tài)
“啊——!”一聲刺耳而驚恐的喊叫打斷了晨讀的朗朗書聲。坐在第一排的李同學正蹲在鄰座的椅子上,臉色發(fā)白,雙手緊緊攥住前后桌椅,眼睛緊盯著桌子底下,仿佛那有什么怪物似的:“蟲子,一只可怕的蟲子!”這下教室炸開了鍋,大家紛紛圍攏到李同學身邊,想要一看究竟。好奇者有之,害怕者有之,湊熱鬧者有之。老師看了看學生,淡定地走到桌子跟前:“同學們,這是天牛。天牛來教室做客,大家應該高興,表示歡迎。這說明咱們教室生態(tài)環(huán)境好!”教室內爆發(fā)出一陣哄笑。李同學也放松了下來,慢慢地從椅子上下來,站在一邊靜靜地看著?!霸蹅儊砗吞炫4騻€招呼,認識一下這只可愛的小家伙!”隨后,老師把天牛請出了教室,放歸大自然。
老師沒有簡單粗暴地責怪,而是用淡定的神情,看似玩笑的話語,緩解了孩子們的驚懼。一個小小的溫暖舉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心中有學生的老師,看到了真正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首先是人學。成功的教育,必須關注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和差別。
心中有學生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一、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要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發(fā)現(xiàn)他那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打開眼界看到自己”,教育就需要看見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并“滿足他自己無與倫比的精神世界”。孩子就像那大自然中的萬物,抑或樹上的葉子,形態(tài)各異,但又互相輝映,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關注并尊重孩子的差異,創(chuàng)造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享受中接受教育。這不就是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嗎?
教育如養(yǎng)花,需要根據(jù)花草的稟性,適時地澆水、修剪、補充養(yǎng)分。作為園丁,需要彎下身子,耐下性子,因勢利導,為自然之花草提供適合他的陽光、水分和土壤。
二、構建選擇課程,發(fā)展個性
每個學生都像那樹上的葉子,形態(tài)各異,獨一無二。為了綠葉的生長,教育需要盡其所能地為不同階段、不同個性的學生提供合適的生長因子,讓他們能在不同階段遇到“最好的自己”。心中有學生,就是要讓孩子站在學校的“中央”,以“選擇”為主題詞,構建適合每個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選擇課程。選擇課程立足學生需求,以國家基礎課程為基礎,打破學科壁壘,優(yōu)化整合學科內容,開發(fā)彰顯學生特長的拓展課程和探究課程,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蒙臺梭利說:“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只有學生自己積極參與了,實踐了,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從而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
“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選擇課程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給予學生充分選擇的權利,激發(fā)學生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充分參與,親自體驗,互相合作,促進個性發(fā)展。
三、創(chuàng)設教育生態(tài),文化浸潤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對于學生,就如春雨潤澤萬物,是無聲的熏陶、感染和浸潤。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生態(tài),就是要在自然的狀態(tài)中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而適合的教育生態(tài)正是這種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這樣的教育生態(tài)不僅是物態(tài)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是學校師生共同的愿景,是一所學校的精神內涵和文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在他周圍——在學校走廊的墻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動室里——經(jīng)??吹降囊磺校瑢τ诰衩婷驳男纬删哂兄卮蟮囊饬x。”物態(tài)的環(huán)境是學校文化的具體反映之一,我們應努力讓“學校的墻壁也說話”,充分發(fā)揮每一面墻壁、每一棵草木的育人功能,打造自然景觀區(qū)、養(yǎng)正文化區(qū)、藝術博覽區(qū)等顯性文化,讓孩子如沐春風,如沐春雨,發(fā)揮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浸潤教育作用。
除此以外,作為教育者、管理者,還應看到隱性文化的教育作用,通過彰顯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的文化建設,讓學校成為兒童喜歡和向往的地方。如締造完美班級,打造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讓班級成為學生的自主管理成長園;打通學科壁壘,融通整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觀察體驗、動手實踐,打造學生深度學習的自然生長實踐園;以“整本書閱讀”為主體,構建“童心悅讀”校本課程,讓校園成為自由呼吸書香園。
心中有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中,滿足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心中有學生,尊重和關注“孩子的心靈和未來”,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心中有學生,用真教育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和人的生命價值”,讓每一個孩子“幸福一生”。
參考文獻:
[1]李鎮(zhèn)西.好的管理莫過于示范[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3-10.
[2]顧明遠.真教育,關注生命的質量和價值[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