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其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有效的課堂評價能使教學目標易于達成,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質(zhì)量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水平?!耙赃^程為基礎,以發(fā)展促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課程評價要求。本文以小學語文課堂有效評價的作用為切入點,對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現(xiàn)狀及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評價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4-0052-02
引 言
盡管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得到普及,也闡述了課堂評價的意義在于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較多教師沿用單一教學評價方式的現(xiàn)象,難以充分發(fā)揮課堂評價的教育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堂評價的重要性,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運用合適的方式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及學習成果進行合理的評價。
一、小學語文課堂有效評價的作用
從概念性角度來看,課堂評價主要指的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及反應所做出的判斷及反饋。有效且客觀的課堂評價能為學生進行學習反思、查找與解決自己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幫助,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教師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建立課堂評價體系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途徑,能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對課堂活動的主動參與意識和積極性,營造輕松且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而為開展有效教學活動提供有利條件。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巧妙運用有針對性的評價,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作用。
針對小學語文考試而言,教師應改變一味強調(diào)對錯的評價標準,盡量不用固化且刻板的答案將學生的思維束縛起來,應善于運用課堂評價幫助學生排解在學習中產(chǎn)生的焦慮情緒,幫助其樹立學好語文課程的信心。教師在實施課堂評價的具體環(huán)節(jié)中,應根據(jù)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多元化評價,并盡可能保證評價的客觀性,一改之前單一的評價標準。另外,教師應轉(zhuǎn)變“灌輸式”教學觀念,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互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構(gòu)建。
二、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現(xiàn)狀
從小學語文教學理論的角度來看,課堂教學評價不應“以教定學”,而應將側(cè)重點放在評教上,將評教與評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語文課堂評價的目的不是評判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是為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以及為學生調(diào)整學習方法提供更多依據(jù),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但是,從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現(xiàn)狀來看,課堂評價這項教學工作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也不夠完善。教師仍然將學生在考試中取得的成績放在首位,這導致其在進行課堂評價時語言缺乏藝術(shù)性,內(nèi)容匱乏,過度重視評價結(jié)果,而忽略了評價過程的重要性。這樣的評價方式并未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付出與努力。公正性不足的評價得出的結(jié)果的參考價值也較為有限,難以為教師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提升教學質(zhì)量提供更多幫助與依據(jù)。
三、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評價策略
(一)落實生本理念,突出課堂評價的全面性
將新課程持續(xù)改革作為教學背景,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課堂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給予其評價,使學生能夠?qū)ψ约旱恼n堂表現(xiàn)形成深入且全面的了解,從而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還應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學生只有得到全方位評價,才能不斷完善自己,運用更加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語文知識。? 例如,在講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你怎樣理解周恩來總理從小立下的志向?”不同的學生給出的答案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還沒有積累足夠的語言和歷史知識,社會閱歷較少,難以結(jié)合當時的年代背景及從家國情懷的角度進行思考。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著手,對學生的理解及給出的答案進行綜合評價,指出其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
(二)基于學生差異性合理選擇課堂評價角度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課堂評價的過程中,不應運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因為每位學生的思維特點及思考問題的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差異性來合理選擇課堂評價的角度[1]。例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時,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這樣設問:“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到了雪地里畫畫呢?他們分別畫了什么圖案?你覺得還有哪些小動物能來到雪地上畫畫,畫出什么圖案呢?”這三個問題具有不同的深度和開放程度,教師應仔細評價每位學生給出的不同答案,并對學生所給出的創(chuàng)新性答案予以肯定和鼓勵,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選擇與運用評價語言,發(fā)揮課堂評價作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選擇與運用的評價語言能夠直接影響課堂評價的效果。具有幽默感和藝術(shù)性的評價語言更加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學習主動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善于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選擇評價語言藝術(shù),多采用鼓勵、肯定、表揚等具有積極性質(zhì)的評價語言,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語文課程的信心。由此可見,教師講究語言藝術(shù)是課堂評價發(fā)揮作用的關鍵,特別是口頭評價,能夠更加直接地被學生所接受[2]。
例如,在講解《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有的學生在朗讀作者在傍晚時分去鳥的天堂這個段落時,聲音很大,幾乎是在用喊的方式。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應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可用幽默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如“難怪作者沒有看到群鳥,可能是被你的聲音嚇得不敢飛出來了,作者才會覺得鳥的天堂名不副實吧!”學生聽到教師這樣說,都笑起來,課堂中一片歡聲笑語。通過教師的評價,這名學生明白了自己的朗讀方式存在錯誤,并樂于改正,從而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