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娟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是推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與進步的有機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從“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提升小學生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創(chuàng)設包容的數學課堂氛圍,提升小學生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以及“合理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提升小學生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這三個方面入手,針對數學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提升小學生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這一主題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yǎng);小學生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充足時間;包容氛圍;小組討論;教師示范
提到“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不少人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師的教學職責,數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無須關注學生表達與交流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與理解。數學學科也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表達、溝通與交際能力的重要任務,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更是應當積極挖掘本學科的教育特色與資源,對學生進行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引導,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敢說、想說、會說、善說。這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進步與發(fā)展顯然意義重大。以下,我僅結合自身的小學數學教育實踐經驗,針對數學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提升小學生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這一主題,發(fā)表個人認識與看法。旨在探索出有效的途徑與切入點,讓更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同仁都能意識到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并能用對方法,切實培養(yǎng)起學生的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讓學生健康進步、和諧成長。
一、 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提升小學生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經??梢钥吹竭@樣一種情況,有的時候教師為學生布置了問題,并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問題。這一出發(fā)點本是好的,但是這其中卻暴露出了一個極明顯的問題,即教師很少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在念完了問題或者題目之后,就引導著學生快速說出預期中的理想答案。整個過程中,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充足,表達與交流問題答案的時間自然也是非常倉促,試想這種流于形式的課堂提問如何會讓學生切實展開思考,并由此得到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的提升呢?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也正是由此出發(fā),我認為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在自身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應當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醞釀想表達的內容,并能有思路、有條理地表達與交流出來。長此以往,小學生的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能獲得質的飛躍與提升,其實際數學學習效果也會得到充足的保障。
例如,在教學“2的倍數的特征”這一課知識時,我首先向學生呈現了一組數字,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并告訴學生這些數字都是2的倍數,鼓勵學生從中發(fā)現2的倍數的規(guī)律。當然,我沒有立刻就讓學生回答,而是給出了他們充足的思考時間。以此為前提,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我也會留給學生充足組織語言的時間,而不是學生表達過程中出現了不恰當或者錯誤的時候立馬給出正確的答案。有的學生起初表達的時候會說“2的倍數有好多啊”,對這一表達方式我就會進一步的引導:“剛才我展示的只是2的眾多倍數中的一部分,此外,還有更多的沒有展示呢,那么,這么多2的倍數,都有什么特征呢?請你再認真觀察思考一下?!贝送?,我還給了這名學生以指導:“老師給你提個建議,你可以看看每個數字的最后一位數是什么?!边@一積極啟發(fā)很快就讓這名學生發(fā)現了規(guī)律,在認真思考、組織語言的過程中,他很完整地表達出了自己想要表述的答案“個位上是0,2,4,6,8,這些數都是2的倍數”。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對于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深度學習數學知識,同時提升其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必要性有著極其重要意義。
二、 創(chuàng)設包容的數學課堂氛圍,提升小學生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
認真觀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我們還可以發(fā)現這樣一種狀況。當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與交流有誤或者表達與交流過程不順暢時,有的時候教師會表現出不悅的神情,有的時候甚至是直接指責或呵斥,還有的時候周圍其他學生也會哄堂大笑或者竊竊私語。這種種情況都表明了我們的數學課堂很多時候缺乏一種包容的氛圍,而這種不良的氛圍則導致不少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敢表達,或者不好意思表達,唯恐一不小心出了錯誤引得別人的嘲諷。針對這一情況,我認為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一種包容的數學課堂氛圍,教師包容學生,學生相互之間包容,當大家都能正確看待表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不足時,相信學生就不再懼怕表達出現的錯誤,而敢于大膽去表達與交流、積極去表達與交流,從而為自身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對此,我便在自身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索,學生反饋良好。例如,在復習“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一節(jié)知識時,我便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表達與交流圓柱和圓錐兩者體積之間的關系。一名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是這樣表達的“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1/3,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這一名學生的表達中顯然存在著一個問題,致使其回答不夠嚴謹、謹慎,也缺乏應有的合理性。聽到這名學生錯誤的回答,其他學生低聲笑起來,因為大家都發(fā)現了這一回答在表達上的不足之處。看到其他學生嬉笑的神態(tài),這名學生顯得有些慌張,他不知道大家為什么笑,只是能隱隱約約地感受到肯定是因為自己出錯了所以大家才會笑。面對這一情況,這名學生神情變得有些緊張,更是出現了局促不安的神色。針對這一情況,我及時向其他學生示意,制止了大家交頭接耳的小動作。此外,更是對學生說道:“我們大家是友好、互幫互助的好同學關系,那好同學表達的不恰當,大家是應該積極予以他幫助呢?還是什么都不管,只是一味地嘲笑他呢?大家認真想一下,看看自己究竟愿意做什么呢?”我這一番善意的“提醒”,讓不少原本存在看笑話心思的學生都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大家端正了神態(tài),臉上不復之前嬉笑、嘲笑的表情。同樣的,看到我沒有指責,更沒有批評他,而是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也使得這名課上踴躍回答問題的學生認真定心下來去主動分析、反思自己上述表達中的漏洞或者不完善之處。也正是在一番思考之后,這名學生重新調整了自己的表達思路,將回答改成了“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為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1/3,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變得更加深刻不說,其表達與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與發(fā)展。創(chuàng)設包容的數學課堂氛圍對于提升小學生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價值也得以充分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