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wèi)娟
寫作對于特殊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特殊學生掌握的詞匯量比較少,再加上生活范圍受到限制,導致他們缺少寫作意識,在寫作時不知從何處下筆,所以寫出來的作文常出現(xiàn)條理不清、用詞不當、語句不通的情況。情境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對于特殊兒童同樣如此。在特殊教育中,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充分考慮特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根據(jù)特殊學生的特征與天性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激發(fā)特殊學生的寫作意識,促進他們智力的發(fā)展。
對于特殊學生而言,在教學中,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引導學生思考生活、觀察生活,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寫出切身感受。教師要結合特殊學生的學習水平與發(fā)展特點,促進他們智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意識,鍛煉他們的記憶能力、觀察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讓他們逐漸喜歡上寫作,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挖掘學生的潛力
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捕捉素材,豐富知識,開拓視野。特殊學校的學生類型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其中有多重障礙、自閉癥、唐氏綜合征、腦癱等。學生認知水平比較差,智力也比較低,因此很難提升教學效果。然而,特殊學生也有享受教育的權利。特教教師必須積極承擔起教育特殊學生的重任,實現(xiàn)“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情境創(chuàng)設可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fā)展,同時能對學生的意志、情感、智力、能力、知識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充滿智慧、趣味的學習情境,也可以創(chuàng)設互幫互助、親近友善的師生人際情境,縮短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補償功能缺陷,使特殊學生能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要扮演好激勵者、啟迪者的角色,引導特殊學生主動投入,自主參與,實現(xiàn)自我的良性發(fā)展。游戲活動、角色扮演等活動,可以鍛煉特殊學生將精細動作與粗大動作結合的肢體運動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使他們在情感與趣味的引領下,逐漸學會寫作,學會思考,掌握更多的知識。比如在學習“水果”的相關課程時,教師可以營造一個水果樂園的情境,假設其中有各種各樣的水果。這些水果令人饞涎欲滴,色彩鮮艷,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準備一個“魔法水果袋”,讓學生在袋中摸一摸,說出自己摸到的水果形狀,讓其他同學猜一猜是什么水果。并讓學生品嘗水果的味道,講述自己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撫摸、觀察、品嘗形成直觀的體驗,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讓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敢于主動發(fā)言,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二、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情境,發(fā)揮特殊學生的想象力
寫作源于生活,才能表達真實情感。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在情境體驗中積累、感受、觀察,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意識,從而使其在生活中獲取知識,增長智慧,養(yǎng)成體驗生活的好習慣。在特殊學生中,有的學生既有智力障礙,同時又有聽力障礙,這些學生聽不到或聽不清楚周圍的聲音,不能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很多有聽力障礙的學生由于不能通過聽來辨別、學習語言,失去了模仿學習的機會,錯過了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為了讓聽力障礙學生體驗到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情境。多媒體具有動靜結合、視聽結合、感染力強、聲畫并茂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讓特殊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參與到生動、活潑的學習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包括講述有趣的故事、開展語言交流活動、播放歡快的音樂等,這些情境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增強他們的欣賞能力與審美能力。比如在學習“春天”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青蛙呱呱呱、小鳥啾啾啾、春雨嘩啦啦、春雷轟隆隆、小朋友哈哈哈等情境以視頻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營造有聲有色的情境,讓學生認真觀察蜜蜂的翅膀振動、柳枝在風中搖擺、雨滴在雨傘上跳動等畫面,讓聽力障礙學生能夠展開想象,加強他們對春天生活情境的豐富感知與體驗。
三、在真實生活情境中感受事物,將其融入到想象中
情境采用音樂、實物、語言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自主精神,從而讓學生擁有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在特殊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真實情境讓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尋找寫作靈感,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意識,減少各種條條框框對他們的束縛,促進他們的發(fā)展與成長。特殊學生由于智力等各種障礙導致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整體形象,只能在體驗與感受中慢慢理解,但有時也會犯讓人啼笑皆非的錯誤。他們對事物的品質、狀態(tài)、光澤、明暗、色彩等概念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素養(yǎng)與語言敏感度也比較困難。體驗式情境教學法可以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內容更加精彩,使師生能夠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交流,創(chuàng)設特殊學生喜愛的情境,從而在學習中不斷涌起情感的波瀾,加深體驗,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體驗式情境,讓特殊學生能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事物,并結合已有的經驗,激活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掌握詞語的運用技巧。比如,在學習與“大自然”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帶學生到學校的小公園中,讓他們觸摸巖石縫隙與假山上長出來的花草。然后教師朗讀課文中描寫花草的段落,讓他們在情境中品味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雖然這些特殊學生可能一時不能充分明白詞語的具體含義,但他們能夠感受到詞語的色彩、溫度與情感,并發(fā)揮想象,構建畫面。
在特殊群體的教育中,學生類型與成長情況各不相同,這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障礙。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效規(guī)避特殊學生的缺陷,挖掘他們的潛能。還要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讓特殊學生展開想象,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拓展他們的寫作思路,讓他們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事物、體驗生活,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意識,使其自由、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