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原則在司法實踐中得到了廣泛適用,通過檢索相關關鍵詞,共檢索到1836個案例,發(fā)現(xiàn)綠色原則司法適用存在以下特點:案由的多樣性、地域的廣泛性和時間的集中性。其在司法適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包括適用錯誤、不當引用和誤將其當“兜底”原則。在理解綠色原則的內涵時不能隨意擴大“資源”的內涵,并要全面理解“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內涵,理解其性質特點在于獨立性和雙重法律性質。在此基礎上,發(fā)現(xiàn)綠色原則司法適用的基本出路在于:(一)優(yōu)先適用法律規(guī)則;(二)綠色原則發(fā)揮補充作用以適用法律規(guī)則可能出現(xiàn)錯誤為前提。
關鍵詞:綠色原則;實證分析;司法適用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14-0085-03
綠色原則作為民法典最具劃時代意義的亮點之一,備受民法學界以及審判實務界的推崇。綠色原則的成功入法是幾代人不懈努力研究推動的成果,如何更好地使其發(fā)揮應有的效果則是需要我們共同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實證分析的方法,從綠色原則司法適用的現(xiàn)狀出發(fā),探討其在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一、實證考察
(一)檢索方法
本文考察對象來自威科先行法律數(shù)據(jù)庫和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為確保檢索結果(標記為S)的周延性和準確性,檢索方法共分為五步:
1.以“綠色原則”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標記為A)
2.以“《民法典》第九條”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標記為B)
3.以“《民法總則》第九條”①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標記為C)
4.以“《民法典》第九條、綠色原則”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標記為D)
5以“《民法總則》第九條、綠色原則”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標記為E)
由以上五步,最終得出S=A+B+C-D-E。
(二)檢索結果
截至2021年4月11日,根據(jù)上述檢索方法,檢索結果如下:
1.以“綠色原則”為關鍵詞的檢索結果
以“綠色原則”為關鍵詞共檢索到618個案例,其中民事案例609個,行政案例8個,執(zhí)行案例1個。在民事案例中包括婚姻家庭、繼承糾紛2個,物權糾紛23個,合同、準合同糾紛558個;此外,還包括2個知識產(chǎn)權與競爭糾紛,1個勞動爭議糾紛,9個公司、證券、保險、票據(jù)糾紛,14個侵權責任糾紛。從法院級別看,最高院2個、高院5個、中院309個、基層法院302個;從文書類型看,判決書603個、裁定書等其他文書15個;從裁判法院地域看,全國28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法院均有所適用,適用最多的為河南329個、河北93個、四川71個;從裁判時間看,2017年42個、2018年329個、2019年106個、2020年127個、2021年14個。
2.以“《民法典》第九條”為關鍵詞的檢索結果
以“《民法典》第九條”為關鍵詞共檢索到26個案例。其中,民事案例25個、刑事案例1個。在民事案例中包括物權糾紛5個,合同、準合同糾紛19個,與公司、證券、保險、票據(jù)等有關的民事糾紛1個。從法院級別看,中院14個、基層法院11個;從文書類型看,判決書24個、裁定書1個;從裁判法院分布看,這些案例分布在全國10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法院,適用最多的為河南13個;從裁判時間看,2021年25個、2020年1個②。
3以“《民法總則》第九條”為關鍵詞的檢索結果
以“《民法總則》第九條”為關鍵詞共檢索到1690個案例,其中民事案例1631個、刑事案例51個、行政案例8個。在民事案例中包括人格權糾紛4個;婚姻家庭、繼承糾紛8個;物權糾紛13個;合同、準合同糾紛1547個;勞動爭議糾紛3個。此外,還包括3個海商海事糾紛;4個公司、證券、保險、票據(jù)糾紛;47個侵權責任糾紛;2個其他糾紛。從法院級別看,高院6個、中院937個(含海事法院3個)、基層法院747個;從文書類型看,判決書1668個、裁定書22個;從裁判法院分布看,這些案例分布在全國30個省級行政單位轄區(qū)內的法院,適用最多的為天津451個、河南388個、四川282個;從裁判時間看,2017年32個、2018年514個、2019年822個、2020年306個、2021年16個。
以“《民法典》第九條、綠色原則”為關鍵詞的檢索結果為2個,以“《民法總則》第九條、綠色原則”為關鍵詞的檢索結果為496個③。
根據(jù)前文所述檢索方法,截至2021年4月11日,共檢索到1836個案例。
(三)檢索結果分析
1.綠色原則司法適用的特點
以上對檢索結果進行了“白描”式的展示,通過對這些檢索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綠色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案由的多樣性。目前,除了涉及少量的刑事案件及行政案件外,民法領域的糾紛大多都可能適用綠色原則。據(jù)統(tǒng)計,合同糾紛、侵權責任糾紛、物權糾紛是目前適用最多的三個領域。
第二,地域的廣泛性。從檢索結果可以看出,除港、澳、臺外,全國除西藏法院外的其他30個省級行政單位轄區(qū)內的法院在裁判文書中均適用過綠色原則。其中,裁判文書中適用綠色原則最多的為天津、河南、四川三地法院。
第三,時間的集中性。自最早規(guī)定綠色原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后,2018年綠色原則的適用頻次大幅提高,增長較為集中。
2.綠色原則在司法適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根據(jù)對檢索案例進行深入性研讀,可以看出在司法實踐中綠色原則的適用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適用錯誤。例如,被告未經(jīng)其他業(yè)主同意,擅自改變公共水管、電表箱位置,原告要求恢復原狀,廣州中院不予支持,理由是被告行為雖然不妥但未造成實際危害,若恢復原狀,會造成資源的浪費④。顯然,該案適用綠色原則錯誤,誤將節(jié)約資源理解為節(jié)約排除妨害的正常支出。再如,湖北陽新法院認為,當事人雙方未采取其他合理方式妥善解決糾紛,致使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并啟動鑒定,浪費了司法資源,違反綠色原則。該案綠色原則的適用錯誤在于將綠色原則所要求的節(jié)約資源中的“資源”理解為司法資源、人力資源⑤。
二是不當引用。例如,在一起土地租賃合同糾紛中,被告租賃原告的土地十年,用于建設通信基站,被告在兩年多后延遲繳納租金,原告請求解除合同(被告后補交了租金)。河南夏邑法院對原告的訴請未予支持,其依據(jù)是誠信原則、綠色原則、公序良俗原則、違約責任等。其實,該案的正確思路應該是:原告基于被告延遲履行債務,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而享有合同解除權。但在本案中,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條件因被告事后補交租金的行為而不成就,故原告無解除權。因此,就本案而言,將綠色原則、誠信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等作為裁判依據(jù)顯屬不當⑥。
三是誤當“兜底”原則。在一些判決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法院在裁判案件時,將綠色原則作為“兜底”原則,只要跟資源、環(huán)境等因素相關的案件,均適用綠色原則,而不考察具體的法律關系⑦。
二、綠色原則的內涵
根據(jù)上文的實證分析,可以看出,想要正確適用綠色原則,就必須全面、客觀地理解綠色原則的內涵。
《民法典》第九條所規(guī)定的綠色原則,其核心要義在于節(jié)約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前文已通過對檢索的案例進行分析,闡明司法實踐中因對綠色原則內涵的理解偏差,導致民法典綠色原則的適用錯誤。
因此,如何準確理解“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問題。
(一)不能擴大“資源”的內涵
“資源”一詞是一個集合性概念。因此,對我國《民法典》第九條規(guī)定的“節(jié)約資源”應該如何理解,也因詞語的廣義性存在一定的偏差,最具代表性的是對“資源”內涵的擴大。對“資源”的理解中,毫無疑問自然資源包含在內,重點是是否包括人為加工的資源,如房屋、景觀等在內的物質資源,是否包括人力資源、司法資源等在內的社會資源,抑或是包括學校、老師、書籍在內的教育資源等等。司法實踐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法院在具體案件的審判中錯誤地理解“資源”內涵的情況。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發(fā)展理念,是民法典綠色原則的目的所在。基于目的解釋方法,綠色原則中的“資源”不應包括人力資源、司法資源、教育資源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源,而僅僅包括自然資源及經(jīng)由人力加工過的物質資源。
(二)全面理解“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內涵
理論界及實務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語法結構存在不同認識。一種觀點認為,“生態(tài)”是“環(huán)境”的修飾詞,強調的是自然因素;另一種觀點認為,“生態(tài)”和“環(huán)境”是并列關系,既強調自然因素,也強調人的因素。
本文認為,“生態(tài)”和“環(huán)境”是并列關系,因此,違反“節(jié)約資源”的形態(tài)也包括破壞生態(tài)和污染環(huán)境兩種?;诒Wo環(huán)境是綠色原則的內容之一,在民法中的相鄰關系糾紛中也可適用綠色原則。
(三)綠色原則的性質
1.綠色原則的獨立性
綠色原則與公序良俗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等平行而立,并形成合力,共同構成了民法基本原則體系。因此,綠色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的基本遵循,這一點與其他民法基本原則別無二致。
2.綠色原則兼具雙重法律性質——價值宣示和裁判規(guī)范
一方面,綠色原則在法律上明確了我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節(jié)約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其追求的價值,因此,“價值宣示”是其首要的性質。另一方面,綠色原則以其作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的基本遵循,在某種程度上對民事主體權利的行使進行了某些限制,同時也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給司法機關利用綠色原則填補法律漏洞等提供依據(jù)。
三、綠色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路徑
(一)適用領域
綠色原則并非任何領域、任何糾紛都能適用,如離婚案件(此處僅指身份關系,不包括財產(chǎn)關系)、收養(yǎng)糾紛、確認親子關系等領域,不能適用;而在侵權糾紛、物權糾紛、合同糾紛等涉及綠色發(fā)展的領域可以廣泛適用。例如,在合同糾紛中判斷合同的效力;在物權糾紛中解決相鄰問題;在侵權糾紛中合理選擇責任承擔方式等。
(二)適用路徑
1優(yōu)先適用法律規(guī)則
現(xiàn)代法治要求法官優(yōu)先適用法律規(guī)則而非法律原則來審理案件,因此,現(xiàn)代法治也被稱為規(guī)則之治。這就要求法官在處理物權糾紛、合同糾紛、侵權糾紛等案件過程中,在法律有明確規(guī)則的前提下,不能規(guī)避適用法律規(guī)則而僅僅以法律原則來進行裁判。
2.綠色原則發(fā)揮補充作用以適用法律規(guī)則可能出現(xiàn)錯誤為前提
第一,補充法律漏洞。成文法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天然地落后于司法實踐。在民法領域,法官在適用民事法律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法律尚未規(guī)定的內容。但顯然,法官不能以法律沒有規(guī)定而擱置爭議,這時,法律原則的重要功能——彌補漏洞就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靜安法院審理的一起極具代表性的案件中,新能源汽車作為科技進步的產(chǎn)物,其使用過程中必須配備充電樁,但民法在制定之初還尚未出現(xiàn)這種新事物,因此并未規(guī)定充電樁能否安裝在產(chǎn)權車位上。但法院認為安裝充電樁將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減少對化石能源的消耗,符合綠色原則所倡導的價值理念,因此判決可以在產(chǎn)權車位上安裝充電樁,這是綠色原則用以填補法律漏洞的典型例證。
第二,限制法律解釋。語言的魅力在于其含義的多樣性,但這種多義性使得法律條文本身可能出現(xiàn)多種不同理解。當法律規(guī)則出現(xiàn)歧義需要進行法律解釋時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不能與綠色原則相悖,否則就難稱為正確的解釋。
第三,修正規(guī)則的不正義。在一些案件的實際處理中,如果機械地適用現(xiàn)有法律規(guī)則,可能會出現(xiàn)浪費資源、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等不利后果。在此情況下,就需積極適用綠色原則,以此來避免適用規(guī)則可能出現(xiàn)的不當結果。例如,法律規(guī)定,裁判相鄰關系案件時應該堅持有利生產(chǎn),方便生活的原則。但是,如果法官認為適用該規(guī)則,雖然有利于生產(chǎn)生活,但會造成環(huán)境嚴重惡化,那么法官應對該條款作適當修正,因為該行為不符合綠色原則的立法目的便是其充分的理由所在。
注釋:
①我國民法典綠色原則吸收于民法總則(2017年起施行),故民法總則第九條也作為本文的考察對象。
②詳見山東省臨朐縣人民法院(2020)魯0724民初2557號民事判決書。
③這兩類檢索結果僅對最終檢索數(shù)據(jù)的周延性有影響,對檢索結果的分析無影響,故這兩類檢索不再進行詳細描述。
④詳見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粵01民終8612號民事判決書
⑤詳見湖北省陽新縣人民法院(2018)鄂0222民初18號民事判決書。
⑥詳見河南省夏邑縣人民法院(2017)豫1426民初5091號民事判決書。
⑦詳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灌陽縣人民法院(2018)桂0327民初473號民事判決書。
參考文獻:
[1] 秦鵬,馮林玉.民法典“綠色原則”的建構邏輯與適用出路[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2] 劉超.“綠色原則”在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制度展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8(6).
[3] 吳勇.民法典的綠色特質與未來意義[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
[4] 呂忠梅,竇海陽.民法典“綠色化”與環(huán)境法典的調適[J].中外法學,2018(4).
[5] 張艷.關系契約理論對意思自治的價值超越[J].現(xiàn)代法學,2014(2).
[6] 朱繼萍.法學導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56-59.
[7] 劉長興.《民法典》合同編綠色條款解析[J].法學雜志,2020(10).
[8] 王利明.民法分則合同編立法研究[J].中國法學,2017(2).
[9] 齊偉,袁帥,劉絲絲.民法綠色原則的困境與出路[J].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
作者簡介:劉雪松(1989—),女,漢族,陜西咸陽人,單位為上海市奉賢區(qū)人民法院,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責任編輯: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