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曉靜
摘要:工傷認定與社會的平穩(wěn)運營有著密切關系。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當中的規(guī)定來看,當工人出現事故受傷或患有職業(yè)病狀況時,實現權益的途徑是劃分成三個步驟,即明確勞動關系——進行工傷與勞動能力方面的認定——獲取工傷待遇。在這當中,勞動關系是后續(xù)所有工作開展的前提,所以在未確定勞動關系的時候便不能開展工傷認定工作。而勞動關系的確立則是工傷判斷的基礎性條件。明確勞動關系的時候,必須按照形式標志、實質標志狀況予以判斷。之后在具體分析勞動關系爭議性質的基礎上確定勞動關系情況。
關鍵詞:工傷認定;勞動關系;勞務關系;辨認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56
0引言
工傷保險作為一種社會保險,被劃歸在強制性保險范圍內?!渡鐣kU法》當中第33條明確:用人單位應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第86條明確:如用人單位沒有按照規(guī)定時期足額為員工繳納保險,則會受到相應懲罰。由此能夠發(fā)現,工傷保險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性質,同時工傷保險對于員工的工作安全來講也是十分重要的。就實際來講,不同企業(yè)的用工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員工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同樣十分復雜,此種狀況下,此類關系具有可變性。而關于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二者的確定,則屬于工傷認定方面的重要步驟,同樣是認定工作開展的難點所在。因此本文討論了如何工傷認定中辨別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
1實際案例分析
2018年5月,王某被介紹到建筑工地從事搬運工作。建筑工地的搬運工作由騰飛運輸公司承包,葉某簽訂了合同協議從騰飛運輸公司承包了建筑工地部分地區(qū)的搬運工作,雙方同意由葉某安排人員的招聘和工資支付,騰飛運輸公司僅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用。王某在葉某承包的地區(qū)工作。雙方都沒有簽訂書面協議,工作時間相對自由,騰飛運輸公司和葉某都沒有對王某進行出勤管理。騰飛運輸公司以公司的名義為建筑工地的所有搬運工,包括王某購買了團體商業(yè)保險,保險費用由搬運工本人承擔。2019年3月,王某在搬運貨物時受傷并住院。經過治療,王某被確定為傷殘等級10。后來,由于傷殘賠償的問題,王某和葉某、騰飛運輸公司發(fā)生了爭議。
針對上述內容,現在激烈討論的核心點是:怎樣評判關于工傷認定當中員工、單位二者間的勞動、勞務關系。從2008年1月1日開始,中國《勞動合同法》正式頒布并實施,在法律進一步推廣的基礎上,簽訂勞動合同后再開展工作的認知開始得到更多的認可,而單純構成事實勞動關系的例子則慢慢變少。針對工傷事件方面的認定,社會保障部門多關注的是主體資格、報酬業(yè)務與接受管理這幾方面的狀況,由此來具體分析其中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關于這幾點內容,可具體從下述五個方面尋找支撐:工資支付憑證(社保繳納憑證)、招聘登記(申請)表格、工作證件、考勤記錄、證人卡證詞等。通常情況下,具備這5類內容的時候,無勞動合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同樣以“事實勞動關系”的方式進行案件處理。
其實,借助實際案例,分析工人、單位這二者之間的勞動、勞務關系,在借助比較、分析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確定出答案。其中,最需注重的是關于雙方的匹配情況,如是否有從屬關系以及工人是否從事的工作是否是用人單位業(yè)務的組成部分等關鍵要素進行總體理解和掌握,增進對法規(guī)方面的了解,減少因為對法律了解不充分而出現的適用方面的問題。這個案件當中,葉某擔任的是自然人角色,無用工主體資格,其與王某間無人身依附關系,所以,葉與王二者間是十分單純的勞務關系,不可劃定成勞動關系。
就王某與騰飛運輸公司之間的關系而言,騰飛運輸公司擁有主體資格,不過從當下的證據、法院方面的調查來看,沒有證據顯示該公司與王某間具有人身、經濟依賴性狀況存在。王某的招聘僅由葉某完成,騰飛運輸公司未干涉,也沒有對于王某進行日常出勤管理,騰飛運輸公司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不適用于王某。王某的工資支付方是李某,而非騰飛運輸公司。所以,王某和騰飛運輸公司二者間不具備真實的勞動關系。
2工傷認定的邏輯起點是勞動關系
2.1勞動關系是工人享受工傷待遇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一旦工人發(fā)生事故受傷或患有職業(yè)病,其實現權益的途徑是:工傷、勞動關系、勞動能力這三者,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獲取工傷待遇。在這當中,存在勞動關系是進行認定的基礎與前提,若無勞動關系的話便不能開展后續(xù)的工傷認定工作。因為勞動關系出現的相應工傷保險糾紛,因為工人、雇主二者間的勞動關系,相關行政部門便可按照事實情況開展工傷認定工作。所以,關于工傷確定工作來講,一般指的不是和工傷保險方面相關的糾紛內容。不過,因為工人的工作具有季節(jié)性與短期流動性的特征,且此類群體在維權方面的觀念較弱,因此工傷認定勞動關系的各項環(huán)節(jié)便會出現十分模糊的狀況,加之勞動關系的確定也很難,所以工傷保險糾紛便成為業(yè)界關注的重點內容。勞動關系確認是大多數工傷事故被認定的前提,也是獲得工傷賠償的“第一門檻”。
2.2是否存在勞動關系是適用法律的決定基礎
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二者間的勞動關系狀況,直接與后續(xù)的工傷認定工作相關。進行工傷保險糾紛處理的時候,若存在勞動關系,則可使用勞動法律,相應的依據為《工傷保險條例》等;若無法明確勞動關系狀況,則可使用民法,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 害賠償 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等進行分析。中國范圍內,關于工傷保險、民事侵權二者的具體賠償范圍是很不一樣的,前者大多是人身傷害方面的內容,不含精神方面的賠償,相應額度與民事賠償相比來講也較低。至于工傷保險,相應的工傷保險基金是可直接用作工傷保險賠付的,而無過失原則便是工人獲取援助的最佳保障。進行比較來看,工傷保險是能夠保障工人工傷賠償求償權的最佳方式。
2.3是否存在明確的勞動關系是決定工傷認定的難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