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立輝
《嶺南名人墨妙冊》乃諸士子唱和之作
此件《嶺南名人墨妙冊》,水墨箋本,合十三開二十六頁,每頁高26厘米,橫15厘米。鑒藏?。簹W陽叔弘(朱文方印)(6方)、輔臣清玩(朱文方?。?方)、黃端文印(朱文方?。?。簽條:嶺南名人墨妙,鄧爾疋。鈐?。籂栺猓ò孜姆接。?。
題識共20處,本文僅節(jié)選部分呈現(xiàn):
一、九日,招同諸詞人張司馬南山、陳儀部棠溪、黃中翰香石、鮑太史逸卿、朱明府海門、鄧學(xué)博初樹、龐孝廉乾生、家孝廉湘華、侯上舍春珊、鮑茂才禹山、鄭貳尹璇若、黃國學(xué)云芝集粵秀山紅棉寺登高。《次南山司馬韻》亦非臺倚粵山岑,共約高人九日尋。珠玉詩成新碧籠,龍蛇書就硬黃臨。盤飱薄醉慚兼味,塵柄清言愜素心。簪菊佩萸留韻事,秋光同領(lǐng)昔猶今。《前題次香石中翰韻》九日登臨處,游人足未停。題糕詩倍健,看菊眼逾青。策杖尋云樹,開樽酌淥醽。欲參無上偈,來邇晚鐘聽。簡臣劉嘉謨初脫稿。鈐印:嘉(白文方?。⒅儯ò孜姆接。⒑喅迹ㄖ煳膱A?。?。藏印:輔臣清玩(朱文方?。?/p>
二、誰曾落帽碧云岑,勝地還從勝友尋。倖有劉晨容嘯傲,更逢山谷共登臨。延齡菊酒酧佳節(jié),盡日蘭言愜素心,憑眺不堪遺跡問,滄桑幾歷到而今。九日蒙召讌集粵秀山紅棉寺,步張南山司馬韻,拙作奉呈簡臣大兄先生哂政,禹山弟鮑梁未定稿。鈐印:鮑梁私?。ò孜姆接。?。藏?。狠o臣清玩(朱文方印)。
三、登高聯(lián)步越王臺,蘭若清唫捷才。作賦愧無黃絹語,傾尊同逐白衣來。紅棉九日鴻儒集(是日張南山諸先生同讌集于紅棉寺),淡菊三秋燕客開。敢擬小冠叨末座,茱萸聊佩佐霞杯。乙巳重陽,簡臣先生邀諸詞人讌集越秀山紅棉寺登高即事,録呈教政,黃錫祥云芝稿。
四、粵秀山倚城北隅,岧峣峻峭臨仙都。中有紅棉數(shù)十株,何年古寺藏其區(qū)。游人登眺無暇日,俯瞰如在輞川圖。我來恰值重九節(jié),劉郎招集詞人俱。簪菊看萸亦常有,鯨鯢浪息珠海珠。太平詩酒真快意,一飲不覺傾百壺。風(fēng)聲徹耳滿林麓,秋光極目連江湖。時方買棹掛帆去(予時方有閩行),幸逢高會同歡娛。乙巳重九,劉簡臣通政招同諸詞人粵秀山登高時,張南山、黃香石兩先生即席賦詩,予亦勉成一首,錄呈簡臣先生大人暨諸吟壇教正,璇若鄭秉樞未定稿。
五、名山有約本苔岑,樓閣參差跨丈尋。風(fēng)送寺鐘隨地轉(zhuǎn),秋澄海鏡接天臨。紅棉老去標(biāo)高節(jié),黃菊遲開守耐心。樽酒不須談往事,烽煙無恙幸而今。乙巳九日,承簡臣通政家詞丈招同人雅集紅棉寺,張南山司馬即席賦成,即用其韻錄呈吟政,湘華光熊稿。鈐?。合嫒A(朱文長印)。
六、《重九日劉簡臣詞丈邀同諸詞人集紅棉寺登高因次張南山先生韻》蒼然秋色肅孤岑,繞洗征塵試一尋(時予方南旋)。不盡山河供眺望,幾經(jīng)寒燠又登臨(予庚子在此登高,今已六易寒暑矣)。披襟快覩雄風(fēng)槩(是日大風(fēng)),分韻遙聯(lián)舊雨心。自是劉郎詩興健,題糕佳會繼而今。伯常弟龐文綱未定稿。鈐?。翰n(白文長?。?。藏?。簹W陽叔弘(朱文方印)。
是冊《嶺南名人妙墨冊》所收錄之詩作,乃劉嘉謨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九月初九重陽之日,邀約張維屏、陳其錕、黃培芳、鮑俊、鮑梁、朱潮、鄧初樹、龐文綱、劉湘華、侯植芳、鄭璇若、黃霈霖等人到粵秀山(即今:越秀山)紅棉寺登高、飲宴后所唱和之作。在張維屏所書詩稿側(cè),有邊跋“劉簡臣乙巳道光二十五年即一八四五年九月九日招嶺南名人登高粵秀山集紅棉古寺,各人親筆寫其所詠之詩”。由于跋語未具落款,故不知為何人何時所寫。筆者查找各類典籍,均沒有發(fā)現(xiàn)詳細(xì)文字介紹是次重九羊城諸士子邀約粵秀山紅棉寺登高暢詠之盛會以及紅棉寺的前世今生。
根據(jù)冊中詩文可知,參與是次登高飲宴的諸士子所唱和之作,皆為步韻張維屏和黃培芳兩人紅棉寺登高所作之詩。另,冊中部分士子所作之詩詩題有“題紅棉寺登高圖”字眼出現(xiàn),可證是次登高除有詩詞唱詠與書寫,更有畫作存世,惜今已蹤影無覓。
筆者翻查各類黃培芳詩集,包括《嶺海樓詩鈔》《北行小草》《荔山小草》等,均沒有發(fā)現(xiàn)收錄是冊黃培芳所作之詩。翻查黃承謙詩集《觀自養(yǎng)齋詩鈔》,亦未發(fā)現(xiàn)有收錄是冊所錄之黃承謙詩作。翻查鮑俊詩集《榕堂吟館詩鈔》,亦未發(fā)現(xiàn)有收錄是冊所錄之鮑俊詩作。
“紅棉寺”曾吸引許多文人雅士打卡
歷史上之粵秀山“紅棉寺”的確切位置,位于如今廣州市區(qū)內(nèi)的越秀山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鎮(zhèn)海樓”正前方。寺前原有一開闊平臺,曰“亦非臺”,寺的四周紅棉環(huán)抱,與藍(lán)天白云映襯,蔚為壯觀。由于歷史的原因,“紅棉寺”已于清末期間被毀,后由于越秀山體育場的興建,連最后的一點痕跡都蕩然無存。
事實上,在清代中晚期的時候,越秀山上的“紅棉寺”也曾香火鼎盛,許多文人雅士均多次到該處風(fēng)景游覽并留下了諸多的詩作存世。其中,就有鮑俊的《辛卯元旦同周夢石吳次北兄禹山游紅棉寺用黃蒼厓壁間原韻》(收錄于《榕堂吟館詩鈔》)、黃培芳的《庚寅花朝家蒼厓招集紅棉寺看木棉分得花字》、《紅棉寺看花憶家蒼厓》(收錄于《嶺海樓詩鈔》)等。
反映嶺南地區(qū)文學(xué)活動之盛況
是次參加道光乙巳重陽登高暢詠飲宴之諸位士子,除朱潮為浙江會稽人,其余皆是粵籍,且大多為嘉道咸年間的進(jìn)士、舉人、秀才,正可稱之為一場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的文人盛會。此件《嶺南名人墨妙》冊頁,很好地反映了嶺南地區(qū)在清代道光年間文學(xué)活動之盛況,為研究清代中晚期的嶺南地區(qū)文學(xué)活動歷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佐證。
另外,冊中所錄諸位群賢所作之詩稿,均未發(fā)現(xiàn)有被刊刻之蹤跡,故而此次發(fā)現(xiàn)實屬滄海遺珠,很好地彌補(bǔ)了歷史之不足。此套冊頁曾經(jīng)民國時期嶺南著名的書畫收藏家歐陽叔弘、黃端文疊加鑒藏,封面更添民國時期著名的廣東東莞籍書畫家、鑒藏家鄧爾雅先生題寫簽條,確屬是一件珍貴的書法藏品,文史張維屛詩稿 價值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