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蓮
內容摘要:高中時期是學生從感性思維不斷向理性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教師應當在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作文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文作為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一種方式,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最直接地反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本文將闡述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分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困境,并根據(jù)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作文教學困境 思維導圖 應用策略
語文寫作能夠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活動,并折射出學生的學識。學生具有差異性,寫作靈感所出現(xiàn)的時間也是不固定的。在語文寫作過程中,如果教師無法借助一些思維工具幫助學生不斷地提高思維能力,那么學生寫作能力則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實際的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jù)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不斷地在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融入思維教學方式,利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開展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語文教學效果。
一.作文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1.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的重要性。寫作思路作為學生語文作文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重要過程,是依靠于學生長年累月穩(wěn)定知識積累和不斷提升的寫作能力。學生的知識以及寫作能力,并非是一時之間就能夠形成的。學生利用這些知識和有效的寫作能力,能夠將其整合為語言文字,通過靈感或者是寫作思維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對學生的寫作思維進行鍛煉,能夠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形成清晰明了的寫作思路,并有效的規(guī)范學生的寫作思維。另外,教師還要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明確寫作思維串聯(lián)的地位,幫助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將感性思維轉換為理性思維,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能夠及時地捕捉靈感并對靈感進行加工運用到作文當中,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1]。
2.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的必要性。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實現(xiàn)四圍的外化,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幫助學生有效的提升協(xié)作效率以及作文質量。思維導圖作為提高學生思維方式的工具,能夠以網(wǎng)絡結構狀的圖解形式,更直接地表現(xiàn)出大腦的發(fā)散思維。如果想要讓學生擁有足夠的思辨能力,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一個明確的寫作立意,還要讓學生寫作結構不斷清晰。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因為在寫作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審題不清晰、立意不明確、思路不流暢等問題,導致學生無法有效的散發(fā)寫作思維。因此,教師應當對思維素材中的觀點進行提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發(fā)散型思維不斷的聚焦,最終能夠確立作文的主要立意以及寫作結構。
二.作文教學的困境
1.教師的寫作素養(yǎng)并不高。教師如果能夠重視語文寫作教學,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在語文寫作教學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高中生的作文質量的高低和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以及專業(yè)水平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例如如果教師并未重視到作文的重要性,那么學生就會通過背誦作文末班的方式應對考試,這樣是無法提高學生的自作能力的,還使學生對高中語文寫作學習產(chǎn)生一定的誤解[2]。
2.忽視了對學生寫作練習的教學。很多教師更關注寫作技巧的聯(lián)系,但是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對作文的開頭以及結尾做出相應的講解,卻并未對中間的寫作內容做出過多的講解,導致學生對語文作文的認識都較為狹隘,由于過分依賴于模板作文,所以忽視了高中作文整體效果。同時也忽視了對學生各類題材的講解,導致學生的作文形式千篇一律,并為突出其中的亮點,在語文閱讀寫作教學過程中,知識教授寫作技巧并不夠。
3.教師的批改過于形式化。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時間上的安排不多,批改的作文也十分的形式化。很多學生的作為批改上并沒有細致的評語分析,教師通常都是根據(jù)整體卷面做出大概的瀏覽,也并未對學生的寫作舉行進行分析。教師在批改后通常會選擇一些范文模板讓學生進行背誦,或者通過摘抄優(yōu)秀語句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實際上這種寫作教學方式是在做無用功,也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應當具體化學生的作文批改,讓學生在每一次的寫作訓練過程中,都能有進步,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能夠對學生的寫作起到反饋的作用,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地提升寫作水平。
三.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為了能夠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教師應當遵循作文的審題立意,并對寫作規(guī)律進行掌握,借助思維導圖對作文內容盡心構建。教師在思維導圖的構建上簡潔明了,使得寫作教學能夠在實際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在實際的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擬寫作文提綱,然后在針對語文作文的提綱進行思維導圖式的擬寫,有效的提升作文教學效率。
1.審題立意。高中生如果想要完成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首先應當針對作為材料的立意進行明確,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后期的寫作。在當代的高考語文中,出現(xiàn)了很多命題作文、話題作文等題材,因此,學生對作文材料的審題立意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要通過給出的寫作材料所反映的問題,找出材料重合中心,使學生能夠明白寫作材料的真正意圖,這樣學生才不會出現(xiàn)跑題的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材料構建思維導圖,多個材料錯綜復雜的關系逐漸變得清晰化,這樣學生也能夠明確文章主題,找到材料的關鍵之處。教師還要利用找關鍵詞的方式,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后期的語文寫作過程中,不斷的明確作文立意,從而有效的提升寫作水平。在我們最常見的議論性作文寫作過程中,教師通常都會讓學生注意文章的題目,然后再從寫作材料中不斷地提取關鍵詞,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寫作效率。通常情況下,一篇作文材料會涉及兩到三個以上的關鍵詞,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清關鍵詞之間的關系。使其呈現(xiàn)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學生也可以根據(jù)這些關鍵詞展開思考。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材料利益,在確定材料立意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材料中的關鍵詞作為核心發(fā)散思維的中心,在羅列出不同角度的利益,最終選擇合適的文章立意能夠符合作文寫作角度[3]。
2.構建框架。學生在明確了寫作立意后,就可以開始利用思維導圖對文章的框架進行構建了。教師通常會讓學生先對作文起一個大概的提綱,對作文的整體輪廓進行一個設計,然后在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中根據(jù)對應的主題元素構建出網(wǎng)絡狀的文章結構。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圖文的結合對文章的寫作導向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教師要讓學生將思維導圖嵌入到寫作提綱當中,并對思維導圖式的提綱進行規(guī)劃,學生如果能夠熟練地運用這種作文構思能力,那么也能夠有效的提升寫作效率。學生可以利用最直觀的思維導圖,這樣能讓學生將預想中的文章結構根據(jù)提示編寫出來,從而構建了文章的主題框架。
3.搜索素材。在學生明確了文章的主體框架后,就要開始不斷地收集寫作素材了,根據(jù)思維導圖,學生能夠更加明確的搜集到相關寫作素養(yǎng),不管是一個成語還是一個典故,但凡是跟文章立意有關聯(lián)的,學生都可以將其運用到寫作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在稿紙上進行簡單地記錄,然后再根據(jù)思維導圖上所安排的順序以及層次排列,將其在文章中標注出來。例如在哪一段會用到什么樣的素材,運用什么樣的論證方式都可以將其標注清楚,將其作為寫作的備忘錄,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一個十分清晰的脈絡。學生也可以規(guī)劃好有限的時間,從而寫出更加優(yōu)秀的文章。思維導圖雖然能夠有效地幫助教師提高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效率,但是很多學生為了在寫作時更快的上手,就會將思維導圖作為套版運用到作文提綱當中。不同的文體會有這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多樣的,寫作的生命力源于不斷地創(chuàng)新,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對語言、思維以及文章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在每一個思維導圖完成了之后,應當不斷發(fā)現(xiàn)文章的亮點在哪,其核心價值又在哪,并不斷地引導學生對這類問題進行反思。同時在思維導圖中,教師還要不斷地將思維導圖中的創(chuàng)新點以及重點進行標注,不斷落實學生的具體寫作能力,例如在論述類的作文中,講究邏輯推理,在文學類的寫作過程中,則要不斷重視形象思維,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思維,也能有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應當對思維導圖進行科學的整合,將其運用到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應對寫作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針對寫作材料進行合理的分析,根據(jù)材料中的關鍵詞選擇合適的文章立意能夠符合作文寫作角度,然后在思維導圖中根據(jù)對應的主題元素構建出網(wǎng)絡狀的文章結構,從而構建出文章的主題框架,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利用思維導圖,搜索明確的寫作素材,讓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的清晰明了,使學生能夠寫出更加優(yōu)秀的文章。
參考文獻
[1]白亮.巧借思維導圖打通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路徑[J].科技風,2020(09):74.
[2]吳春偉,黃曉菲,覃小飛,楊健.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C].教師教育論壇(第六輯).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446-455.
[3]張蕾.思維導圖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0(11):40-41.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