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海
【關(guān)鍵詞】高齡;動脈硬化;小劑量阿托伐他汀
動脈硬化是臨床常見病且主要發(fā)于老年群體中且隨著年齡的增大發(fā)病率有所上升,同時,大量的研究也顯示男性出現(xiàn)動脈硬化的比例大于女性[1]。動脈硬化對于高齡患者的生命安全與生活質(zhì)量有較大的威脅。臨床上為提高高齡動脈硬化患者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提出了多種方案。為進一步提高對高齡動脈硬化患者診斷與治療的效果,本文將結(jié)合醫(yī)院的診治病例信息并結(jié)合相關(guān)文獻的報道,來探討小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案的實踐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匯總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動脈硬化治療的120例高齡患者信息,采取拋擲硬幣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患者。其中,觀察組: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齡(77.83±3.17)歲,平均BMI指數(shù)(26.73±0.61)kg/m2,平均病發(fā)到送醫(yī)時間(1.30±0.33)h;對照組: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齡(77.39±3.15)歲,平均BMI指數(shù)(26.49±0.60)kg/m2,平均病發(fā)到送醫(yī)時間(1.37±0.34)h;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的降壓、擴張血管或降糖治療(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隨后,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小劑量阿托伐他?。ㄝx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30)治療:每日1次,每次10mg,每30d為1療程,根據(jù)每療程治療結(jié)果來進行用藥調(diào)整。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護理服務,如護理人員依科室規(guī)定開展流程化護理工作,如用藥指導、健康知識宣講、日常生活注意事項講解、定期巡查與記錄病情以及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活動輔助等。
1.3觀察指標
根據(jù)患者的治療效果、用藥不良反應率來進行評價。其中,治療效果分為:顯效,即高齡動脈硬化患者血脂指標顯著改善,脈搏傳導速度基本正常,僅有輕微不良表現(xiàn)且在持續(xù)好轉(zhuǎn);有效,即患者血脂指標得到改善,脈搏傳導速度有所改善,但仍然還需要繼續(xù)治療,有少量不適癥狀;無效,即患者血脂指標、脈搏傳導速度指標基本未改善甚至加重,患者可能出現(xiàn)嚴重的不適癥狀。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20.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比率(%)表示,采用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僅有1例無效,對照組有9例無效,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8.33%)高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85.00%)(P<0.05),見表1。
2.2用藥不良反應率
觀察組分別出現(xiàn)1例惡性嘔吐與肌肉疼痛,對照組出現(xiàn)1例肌肉疼痛,觀察組用藥不良反應率(3.33%)與對照組用藥不良反應率(1.67%)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動脈硬化是一種危害性較大的疾病,其顯著特點是患者動脈彈性功能減退,若不及時、有效治療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潛在影響。臨床上對于動脈硬化的治療多考慮如何改善動脈彈性功能,而實施藥物干預則是其中常見方法之一[2]。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將阿托伐他汀以小劑量的模式用于高齡動脈硬化患者的治療中,并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本文研究也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8.33%)高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85.00%),觀察組用藥不良反應率(3.33%)與對照組用藥不良反應率(1.67%)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阿托伐他汀可通過抑制HMG-CoA還原酶和膽固醇在肝臟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漿膽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從而改善患者的血脂狀況,促進動脈彈性功能改善,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同時,臨床上通過采用小劑量阿托伐他汀的方式,能夠在保障藥效的過程中降低藥物的副作用,提高用藥的臨床安全性[4-5]。
綜上所述,在高齡動脈硬化患者的治療中采用小劑量阿托伐他汀,能夠改善治療有效率且用藥不良反應率低,治療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