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yīng)生
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最喜歡的去處就是家門口的鐵匠鋪。那里的打鐵場面,特別吸引我們這些孩子,我們經(jīng)常一邊看打鐵,一邊唱兒歌:“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子送隔壁……”
鐵匠鋪是一間小瓦屋,由于長期被煙火熏染,里面的墻壁已變成紫黑色。我們站在門口,探頭探腦地向里張望,但見爐火通紅,突突突地冒著藍(lán)色火苗,徒弟把風(fēng)箱拉得呼哧呼哧響,站立鐵砧旁的師傅,臉龐黑里透紅,額上汗珠滾滾……
幾把錘子,幾只鉗子,幾個斬子,還有呼呼叫的風(fēng)箱,這幾件東西是打鐵人掙錢謀生的家當(dāng)。爐膛一般都是他們自己搭建的,很粗糙,紫黑的墻壁上,掛著他們已打造好的鏈子、斧頭、火鉗、鏟子等鐵器。
毛坯鐵在爐膛里燒得通紅,三人鍛打,火花四濺,鍛除雜質(zhì)、打成毛坯,然后根據(jù)所打制的器具下料,燒紅,師傅左手鉗穩(wěn)、翻動鐵料,右手握小錘用特定的擊打方式指揮徒弟鍛打,徒弟在師傅的指引下掄大錘用力錘打,適當(dāng)時機(jī)、關(guān)鍵位置由師傅一錘定型。堅硬的鐵塊在鐵匠手中變成“繞指柔”,打成方、圓、長、扁、尖各式器具。
菜刀、柴刀、鐮刀要鋒利耐用,必須將好鋼扛在刀口,并且調(diào)好形,淬好火。淬火是關(guān)鍵技術(shù),是打鐵師傅口口相傳的經(jīng)驗,并在長期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jié)得來。什么時候下水,在水里呆多久,這就叫火候,既不能老又不能嫩,要拿捏準(zhǔn)確、恰到好處。最后才是鏟磨刃口。
一件鐵器打好后,還要在適當(dāng)位置烙上鋼印,如同書畫作品鈐上印章。烙上鋼印,表示的是一種責(zé)任。
吃鐵匠這碗手藝飯不容易,它是個臟活、累活、功夫活。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要穿上厚衣服防火星、經(jīng)受爐火的“ 烤” 驗,體力消耗極大。令人敬佩的是,那些老鐵匠一干就是幾十年。
如今,鐵匠鋪已經(jīng)極少見了,但烙印在記憶深處的那些鐵匠鋪和打鐵人,還會時常在我的眼前浮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