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她是一個山溝里的黃毛丫頭,名叫招娣。
明白沒?她是有使命的。她上面有兩個姐姐,到她時,還沒出生,父母就緊張得不得了,阿彌陀佛來個兒子吧,結果呢,哇的一聲,又是個丫頭!父母失望了,就給她起名叫招娣。
本來招娣的“娣”就是“弟”,后來想了想,女孩子嘛,就改成了“娣”。
結果她還真爭氣,把弟弟招來了,沒辜負父母的期望。不過嘛,父母對她也沒有感恩戴德,寵誰也輪不到她。
命運的轉機發(fā)生在那天下午,那天下午,她正在納鞋底,哧啦哧啦地納得正歡,鄰居來了。鄰居來了就來了,與她無關,她該納鞋底還得納,哧啦哧啦不能停。
隱隱約約地,她聽到了鄰居和母親的對話,大概意思是說,鄰居的一個親戚,家里的保姆最近有事,得回老家一趟,想臨時找個人幫幫忙。母親說,再找個不行嗎?鄰居說,找個放心的也不容易,再說了,他們和保姆相處時間長了,也不想讓她走,保姆也愿意留下來,只是家里的老母親病了,得回去一趟。母親答應了。
這任務就落到了招娣的頭上。大姐已經出嫁,家里就剩下二姐、弟弟、還有她,弟弟不可能去。二姐現(xiàn)在成了家里的老大,得幫父母干活兒,剩下就是她了,她無奈地接受了。
她問母親,在哪兒?母親告訴她,在渡口。她問,有多遠?母親說,有一千多里地。她說,喲,咋跑那么遠?母親說,當年鄰居的這個親戚是出外求學離家的,后來越上學越遠,最后定居在了渡口。
招娣高興了,招娣從小到大,去過鎮(zhèn)上,鎮(zhèn)上離家六里地,她去趕過集。姐姐結婚后去過姐姐家,到姐姐家有十里地,這是最遠的。
招娣去了。一個月后回來了。回來了就沒事了,該納鞋底還得繼續(xù)納,哧啦哧啦的日子,才是招娣的日子。
不過招娣可不這么想,招娣的心里有漣漪了,她先是拿著父母給的零花錢去鎮(zhèn)上想買瓶雪花膏,可是錢不夠,回來繼續(xù)攢,等攢夠了,就把雪花膏買回來。每天早上,洗過臉,她把雪花膏抹在臉上,對著鏡子,仔細揉搓。然后開始梳頭,一絲不茍,編出兩條齊齊整整的辮子來,走路干活兒時,辮子一甩一甩的,蹦蹦跳跳, 引來不少目光。
吃飯也有變化,母親蒸的窩窩頭,大家隨便就點兒菜就吃了。她不!她要再加一個菜!她去剝幾瓣蒜,在蒜臼子里搗碎,再滴上幾滴香油,心里說,人家每頓至少都有兩菜一湯呢,這樣想著,心里就酸酸的。
母親看著她的樣子,剜她一眼說,你沒那小姐命呢。弟弟打趣說,人家是三小姐呢。
招娣沒聽見,該咋樣還咋樣,整天臉上帶著憂傷,有了心事。
父母怕她嫁不出去,趕緊托人給她找了個對象。招娣不干。想了一晚上,開始行動。她悄悄地把自己的衣物整理到一起,用塊布包起來,趁著夜色,溜了出來。
山路上,月色明亮,她一點兒也不害怕,她跟著姐姐去拉過煤,走的就是夜路,兩頭見黑。況且這一帶也沒什么大山,很少見到野獸。對了,小時候看見過一次狼,不過那只狼在人們的一片喊打聲中,慌慌地逃了。
離家七十里的地方有個汽車站,上次去渡口時,是小毛驢馱她去的,這次她要靠自己了。走到那個汽車站,她就能坐上汽車,坐上汽車,她就能去到城市,去到更遠的地方。這樣想著,她竟然哼唱了起來:我要去遠方——
到了渡口,招娣沒有去找她待過的那戶人家,她在一個小店里吃面時,看到里面的水池里泡了好多碗,店主人忙著呢,招娣問,我能幫你洗嗎?店主人看看她,問,在家干過?招娣點頭。店主人問,愿不愿意在這兒干?她忙說,愿意。店主人說,干吧。
后來招娣自己開了一家小面食店,慢慢地就在渡口定居了。
生活穩(wěn)定后,她想起了家里的父母,這時候交通工具也發(fā)達了,坐車很方便,不忙的時候,她就接父母到渡口來住。父母看到她現(xiàn)在生活挺好,也就既往不咎,不提過去的事了。當初的行為,不也是希望她能過上好日子嗎,現(xiàn)在她挺好,也知足了。
招娣的女兒上學上到了國外,還給她找了個洋女婿,后來有了外孫,她只好飛出國門去照看。
有次領著外孫逛街,在一處僻靜處,聽到哧啦哧啦的聲音,她循著聲音看過去,原來是有人在納鞋底,看膚色,黃種人!招娣上前搭訕,經交談得知,原來是國內同胞,是飛出來照顧孫子的。招娣問她,咋現(xiàn)在還納鞋底?那人說,是給家里的老媽弄的。老媽九十多了,還喜歡穿手工做的鞋。其實后來熟悉了才知道,準確說,是現(xiàn)在買不上適合老媽穿的鞋了。
感慨之余,招娣想起了好多事,給外孫講故事的時候,就講了過去的一些事,外孫驚訝地說,喲,姥姥,當初你要沒有走出山溝溝,那現(xiàn)在還沒有我呢。招娣忍不住哈哈大笑。啪——外孫在招娣的臉上親了一口,說,姥姥,你真棒!
【作者簡介】王小寧,作品散見《百花園》《金山》等報刊,出版小小說合集《對著月亮許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