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在進行常規(guī)健康體檢時,越來越多地被檢查出膽囊“異?!薄懩蚁⑷?。在臨床上,針對“膽囊息肉”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只需觀察,定期復查即可,另一種則建議盡早手術切除,以防癌變。
一般來說,膽囊息肉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性息肉,另一種是假性息肉。絕大多數(shù)膽囊息肉是假性息肉和膽固醇的結晶,引起癌變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少數(shù)膽囊息肉可發(fā)生癌變。
癌變大多是由真性息肉引起。膽囊息肉癌變的危險因素包括單發(fā)息肉大于1厘米、息肉基底寬大、短期內持續(xù)快速增大,或者息肉合并膽囊結石和膽囊壁增厚等,具有膽囊癌家族史的。若無上述高危因素,患者每6至12個月進行一次復查即可,不必過于擔心。
大部分情況下,息肉越多,反而越安全。因為多發(fā)息肉往往是膽固醇性息肉,通常直徑都會小于1厘米,一般不會發(fā)生癌變。而腺瘤性的息肉,通常是單發(fā)的,無蒂的,更容易癌變。
對于膽固醇性息肉,大多數(shù)病人無臨床癥狀或癥狀輕微,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癌變的病例,主要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有輕微癥狀的患者,可以給予利膽、消炎等對癥治療,但同時需要注意定期(比如3至6個月)復查B超來觀察病情變化。對那些臨床癥狀明顯,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或者年紀大于50歲的病人,就要考慮手術治療。
另外,針對良性非膽固醇性息肉樣病變的患者,則需根據病變性質不同而分別對待。比如腺瘤,是目前公認的癌前病變,癌變率在10%左右,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腺肌增生癥有潛在癌變的危險,對手術治療應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
(摘自《海南日報》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