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
[摘 要]變式閱讀教學是指改變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路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倒卷珠簾、跳躍講讀、直入中心、舉一反三、課堂表演、續(xù)編補白等方式,改變閱讀課堂教學的固有模式,給學生眼前一亮的感覺。這樣,能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
[關鍵詞]變式閱讀;課堂表演;續(xù)編補白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0-0040-02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已經習慣于把課文從頭講到尾,致使學生興趣索然,昏昏欲睡。盧梭曾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毙抡n改背景下,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的束縛,嘗試把變式閱讀引入課堂?!白兪介喿x”,就是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路引導學生解讀文本,讓學生有眼前一亮的新穎感,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愛上語文課。
變式策略一:倒卷珠簾
有些課文如果從頭至尾按部就班地講讀,學生就會覺得平淡無奇。但是,如果從課文的結尾開始,像倒卷珠簾一樣,從結尾處慢慢講起再回到開頭,學生就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對課文蘊含的深刻道理、思想情感往往感悟得更深刻、更到位。
例如,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一分鐘》一課,通過小學生元元“貪睡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有時間觀念,要懂得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道理。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末段“元元非常后悔”,并思考:“元元因為什么事非常后悔呢?”接著讓學生讀倒數第二段,讀后學生明白:原來元元上學遲到了二十分鐘。最后,我追問:“是什么原因導致元元遲到了二十分鐘呢?這可是半節(jié)課的時間呢!”就這樣,像倒卷珠簾一樣,一層層向上追溯:遲到二十分鐘→沒趕上汽車→遇到紅燈,直到第一段。學生發(fā)出一片惋惜聲“哎呀……”他們都為元元多睡一分鐘感到不值:僅僅是多睡一分鐘,就足足遲到了二十分鐘。他們深深感到遵守時間觀念的重要性。我順勢推出成語“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讓學生理解。元元“貪睡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正是成語“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表現,教育學生有了錯誤要及時改正,不然小錯就會一步步變成大錯。
這樣用倒卷珠簾法,從文末引導學生一步步向前追溯,直至揭開謎底,能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讓學生對文中蘊含的道理體會得更透徹、更深刻。
變式策略二:跳躍講讀
“跳躍講讀”是指打破課文原有順序,根據課文主題思想和要點進行跳躍式講讀,以形成鮮明的閱讀反差,培養(yǎng)學生探究、分析與推理的思維能力。
例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的《陶罐和鐵罐》一文,是一篇寓言故事,以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為線索,闡述了一個人要懂得正視自己短處,欣賞別人長處的道理。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誘發(fā)學生的認知矛盾,教學時我讓學生先閱讀第6自然段“‘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以及第11自然段“許多年過去了。有一天,人們來到這里,掘開厚厚的堆積物,發(fā)現了那個陶罐?!弊x了這兩段文字以后,學生心中畫個大問號:“鐵罐和陶罐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矛盾?許多年以后鐵罐到底怎樣了?”這樣,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就被“勾”起來了,渴望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解開心中的謎團。我引導學生圍繞這兩個疑問去閱讀課文。學生發(fā)現兩個罐子之間的矛盾都是鐵罐挑起的。鐵罐傲慢無禮,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堅硬)卻看不到自己的短處(生銹腐蝕);而陶罐既謙虛又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短處(易破碎)也知道自己的長處(不會銹蝕)。因此,過了很多年以后,陶罐完好地保存了下來,而鐵罐早已被銹蝕得無影無蹤了。
這樣,運用跳躍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根據疑問去找尋故事線索,從而對文本蘊含的道理認識得更深刻,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變式策略三:直入重點
有些課文有明顯的中心句,能揭示課文的主題思想;有些課文雖然沒有明顯的中心句,但用重點段落闡明主題思想。這類課文可以引導學生直奔中心句或重點段落,開展中心開花式閱讀。
例如,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的《文具的家》一文,通過媽媽與貝貝的對話,告訴學生要學會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從第4自然段開始閱讀:“媽媽說:‘貝貝,你有一個家,每天放學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辦法,讓你的鉛筆、橡皮和轉筆刀,也有自己的家呀?!弊x了這一段話后,學生心中會產生疑問:“貝貝的鉛筆、橡皮和轉筆刀怎么了?它們的家在哪里?” 圍繞這些問題,學生開始了閱讀和探究,他們讀得特別認真、投入。
小學生的天性就喜歡同情、保護弱小的東西。家是每個學生心中最溫暖的地方。一聽到“家”這個字眼,學生馬上就會想到媽媽溫暖的懷抱、桌上熱騰騰的飯菜;想到由于自己做事沒有條理,經常弄丟文具,讓那些文具回不了自己的“家”,那些文具該有多難過呀!這樣,就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他們認識到以后下課時一定要仔細檢查文具,把它們全放在文具盒里,讓它們都能回到自己的“家”。這篇課文的閱讀理解到此就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變式策略四:舉一反三
統(tǒng)編教材中很多課文的段落結構與語言形式大致相似。 教學此類課文時, 教師可以重點引導學生精讀其中的一段,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然后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理解其他段落的內容。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閱讀教學的時效性,達到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的目標。
例如,三年級上冊的《大自然的聲音》一課,第一段“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是全文的中心句,下面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都圍繞這句話展開敘述;同時,這三段無論是句式還是結構都非常相似。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精讀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運用“總—分”式描寫風的聲音。開頭的第一句話“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總領全段,下面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把風比作音樂家、歌手;接著又把風的聲音比作“呢喃細語”“雄偉的樂曲”等,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這些語句,讓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微風拂面的感覺以及狂風大作的景象。由于風是學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現象,因此學生學習興致非常高。由于文本的語言活潑、節(jié)奏感強、極富童趣,非常契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情不自禁地朗讀起來。
有了第二自然段的閱讀理解基礎,因此我讓學生自主閱讀理解第三、第四兩個自然段。他們興高采烈地接受了學習任務。在交流反饋階段,我發(fā)現學生對答如流,不僅能找出文中擬人、比喻的語句,而且大部分學生能把全文背誦下來了。
可見,教師不要低估學生的自學能力,只要引導有方,學生就會爆發(fā)出超乎尋常的自主閱讀理解水平。
變式策略五:課堂表演
很多課文提供了經典的語言范式。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表演,一方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能讓學生領悟文本的思想情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教學一年級下冊的《一分鐘》一文,為了讓學生體驗元元的心理變化,我設計了這樣的表演場景:“鬧鈴響時,元元懶洋洋地打個哈欠、翻個身,自言自語‘就睡一分鐘,不會遲到的,然后繼續(xù)睡;遇到紅燈了,眼看著汽車從眼前開走,元元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學生通過表演,把元元睡懶覺時的僥幸心理、遇到紅燈時的著急冒火、眼看汽車開走時的悵然若失、遲到后的懊悔自責等心理活動,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
再如,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的《動物王國開大會》一課,是一篇童話故事。教學時,我指導學生分角色扮演狗熊、狐貍、老虎等文中出現的動物,要求他們的語氣和語調、動作與表情要表現出所扮演動物的特點。表演開始了,只見扮演狗熊的學生慢吞吞地走上來,兩手合攏成喇叭狀對著下面喊:“大家注意,動物王國要開大會,請你們都參加!”并一連喊了十遍,下面的同學都被“狗熊”笨拙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這時候,“狐貍”跑過來,對“狗熊”直擺手:“你說一百遍,大會也開不起來。”“為什么?”“狗熊”一臉疑惑?!耙驗槟銢]告訴大家,大會在哪一天開,是今天還是……”“對,對,對!”“狗熊”伸了伸舌頭、做了個鬼臉,跑回去問“老虎”……就這樣,上面的學生演得投入,下面的學生看得開心。通過表演,學生從中悟出一定要把話說完整、通知的內容要交代清楚的道理。這樣,不用教師多講,學生就能理解掌握了文章的內容。
變式策略六:續(xù)編補白
很多課文在文中和文末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間,給讀者去猜想和補白。在教學此類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以補充文本留下的空白。
例如,一年級下冊《一分鐘》的結尾處,作者只說了“元元非常后悔”就結束了全文。教學時,我鼓勵學生圍繞話題:“第二天早晨,丁零零,鬧鐘又響了。元元……”續(xù)編故事。學生興致可高了,因為編故事、講故事是他們最喜歡的游戲活動。有一個學生續(xù)編的內容是:“元元一聽見鬧鐘響,就一骨碌地爬起來,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吃完早餐,背起書包飛奔出去。到了十字路口正趕上綠燈亮了,他幾步跑過去,正好汽來了……”當然,學生續(xù)編的版本很多,但都說元元改掉了貪睡的毛病,以后再也不遲到了。
讓學生續(xù)編故事或填補文中空白,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能拓展了文本的閱讀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全面提升。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