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霞 谷莉莉 吳佳文 陳永明
摘要:小麥赤霉病已成為江蘇省鹽城市小麥生長后期的重要病害,嚴重威脅小麥的產量和品質。筆者從小麥品種、抗性、種植方式、菌源和氣候條件等方面簡要剖析了小麥赤霉病流行的原因,提出了推廣種植耐病性品種、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等減輕赤霉病發(fā)生的基礎措施。從準確監(jiān)測、適期防控、精準選藥和優(yōu)化施藥技術等方面闡述了赤霉病化學防控減量控害的途徑。以強化行政推動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技術宣傳指導,積極推進以統(tǒng)防統(tǒng)治為手段,保障技術措施落實。
關鍵詞:赤霉病;小麥;化學農藥;控害減量;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 S435.121.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1)11-0076-04
收稿日期:2020-12-30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編號:2018YFD0200505);江蘇省現(xiàn)代農業(yè)(小麥)產業(yè)技術體系綠色防控創(chuàng)新團隊(編號:JATS[2020]310);江蘇省重點研發(fā)計劃(編號:BE2018378)。
作者簡介:吳海霞(1972—),女,江蘇鹽城人,農藝師,主要從事植保新技術推廣工作。Tel:(0515)69698050;E-mail:314981537@qq.com。
通信作者:陳永明,農業(yè)技術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植保新技術推廣工作。Tel:(0515)882690360;E-mail:cym1199@126.com。
小麥是江蘇省鹽城市重要的夏糧作物,常年種植面積40萬hm2左右。小麥生長中后期常遭受多種病蟲害的危害,其中小麥赤霉病對小麥產量和品質影響最嚴重。赤霉病不僅可造成小麥嚴重減產,而且病菌產生的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等毒素嚴重影響小麥及其衍生品的品質,還可造成人畜中毒[1-2]。江蘇省鹽城市赤霉病主要病原菌為亞洲鐮孢菌(Fusarium asiaticum),其致病力和產毒素能力較強。小麥赤霉病自2012年特大發(fā)生以來,2014年、2015年、2016年、2018年均為中等偏重發(fā)生,2013年中等發(fā)生,2017年、2019年、2020年中等偏輕發(fā)生。小麥赤霉病已由過去的偶發(fā)性病害成為現(xiàn)在的常發(fā)性病害。2015年原農業(yè)部下發(fā)了《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全國農業(yè)推廣服務中心提出了小麥赤霉病防控不僅要保產量,而且要降毒素、保品質的要求。筆者根據(jù)江蘇省鹽城市小麥赤霉病防控的調查研究結果,結合近幾年來小麥赤霉病防控實踐,剖析了小麥赤霉病病害發(fā)生的原因,提出了化學農藥減量控害的技術途徑以及保障措施,供各地參考實施。
1 小麥赤霉病重發(fā)的原因剖析
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是寄主、菌源、氣候三者互作的結果。深刻分析赤霉病的重復原因,主要有:
1.1 小麥品種雜、抗性差、茬口多
江蘇省鹽城市種植的品種以鄭麥、揚麥、寧麥系列為主,這些品種絕大多數(shù)不抗赤霉病[3]。雖然有些品種對赤霉病具有一定的耐病性,但在赤霉病中等以上發(fā)生情況下,如不及時進行化學防控,病害的危害損失仍然很大。隨著種子市場的放開,江蘇省鹽城地區(qū)種植小麥品種多、亂、雜現(xiàn)象突出。例如,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草廟鎮(zhèn)2019年小麥種植面積5 800 hm2,面積達333.3 hm2的小麥品種有10個;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qū)2019年小麥種植面積24 266.67 hm2,面積達666.67 hm2的小麥品種有10個。2019年鹽城市小麥種植面積40.53萬hm2,面積達6 666.67 hm2的小麥品種有16個。江蘇省2019年小麥種植面積230.09萬hm2,面積達6 666.67 hm2 的小麥品種有39個,666.67 hm2的小麥品種有100多個,小麥種植品種多,導致耐病性好、豐產性較好的品種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同小麥品種生育期差異大,后期抽穗揚花時間不一致。
江蘇省鹽城市小麥有稻茬、玉米茬,主要為稻茬。稻茬有移栽稻茬、機插稻茬和直播稻茬,不同茬口的小麥種植時間不一致,常年小麥種植時間從10月下旬一直延續(xù)至11月底,有的甚至延至 12月上旬,前后相差40多天,翌年小麥后期生育期參差不齊,抽穗揚花期拉長。同一個縣甚至同一鄉(xiāng)鎮(zhèn),小麥生育期相差長達10 d以上。晚茬麥比例高,抽穗揚花期與高溫高濕天氣吻合度高,增加了赤霉病重發(fā)的概率。
1.2 菌源充足,抗性菌株頻率高
根據(jù)歷年調查,該地小麥赤霉病流行的菌源充足。2012年小麥赤霉病大流行,江蘇省鹽城市9個縣(市、區(qū))稻樁子囊殼平均枝帶菌率為1.06%,2013—2020年稻樁子囊殼枝帶菌率分別是2012年的0.8、4.8、5.6、1.2、1.2、2.5、1.7、4.1倍(表1)。因此,該地田間菌源完全滿足了赤霉病大流行的菌量要求[4]。由于多年使用多菌靈等殺菌劑,田間抗藥性菌株頻率高。2012年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qū)病穗子囊殼分離病菌的抗藥性菌株頻率為9.7%,2018年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地區(qū)稻樁子囊殼抗藥性菌株頻率為63.36%,江蘇省鹽城大豐地區(qū)為57.73%,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地區(qū)為67.21%??顾幮跃甑脑龆?,導致多菌靈及其復配劑防效下降,農藥用量增加。
1.3 氣候條件滿足發(fā)病條件
江蘇省鹽城市地處長江中下游麥區(qū),常年4月中旬開始雨水增多,鹽城市常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旬平均氣溫分別為13.5、15.5、17.2 ℃,旬平均降雨量分別為21.1、22.5、29.0 mm,旬平均雨日 2.7、3.1、3.4 d。4月中旬至5月上旬雨水偏多,溫度能穩(wěn)定達到13.5 ℃以上。雨水溫度均能滿足赤霉病的發(fā)生流行條件。雖然有的小麥品種的揚花期未遇降雨,但揚花前降雨有利于子囊殼及子囊孢子的形成和積累,揚花后降雨能促進病害的擴展和病菌的再浸染,也有利于赤霉病的發(fā)生[5]。
除上述分析的原因之外,還有一些因素影響赤霉病的發(fā)生和危害,如農民防控意識不強。受近年來糧價持續(xù)走低、農資價格上漲和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農民投入積極性不高,少用藥、用低效藥如使用多菌靈及其復配劑現(xiàn)象普遍;一些農戶存在僥幸心理,存在“晴天不施藥,雨天沒法施”現(xiàn)象。赤霉病是一種氣候性病害,可防不可治,一旦錯失防治適期無法挽回損失。
2 小麥赤霉病化學農藥減量控害措施
針對赤霉病持續(xù)重發(fā)的態(tài)勢,為控制赤霉病的發(fā)生危害,保障小麥生產安全和質量安全,實現(xiàn)化學農藥減量控害的目標,對赤霉病必須進行綜合防控。
2.1 推廣種植耐病性品種
雖然目前生產上沒有高抗品種,但不同品種抗耐病性差異很大,因此,生產上要積極推廣種植耐病性、豐產性較好的品種,如揚麥、寧麥、鎮(zhèn)麥系列品種,審慎種植北方感病品種。大力推廣主推小麥品種,一個鄉(xiāng)鎮(zhèn)種植2~3個品種,一個縣種植5~6個品種,做到種植時間和生育進程比較一致。此外,麥稻輪作區(qū),應大力推廣移栽稻、機插秧,減少直播水稻種植面積,確保稻茬麥適期播種,避免小麥播種過遲,減少小麥揚花灌漿遭遇連續(xù)陰雨和高溫高濕天氣的概率,降低赤霉病流行風險。
2.2 加強秸稈綜合利用
秸稈全量還田是減少農業(yè)面源污染,增加作物產量的有效措施,但同時也增加了田間赤霉病的菌源量。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稻麥秸稈綜合利用數(shù)量在750萬t左右。2018年,江蘇省鹽城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55%,其中秸稈還田量533.23萬t,占綜合利用率的73.56%,但秸稈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飼料化、工業(yè)原料化只有174.81萬t,僅占23.99%。因此,加強田外秸稈綜合利用,減少秸稈還田量,增加秸稈離田比例,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補助力度,積極開展秸稈離田,還田的秸稈機械作業(yè)要旋耕深翻深埋,從而減少田間表土菌源數(shù)量,降低赤霉病的發(fā)病程度[4]。
2.3 科學進行化學防控
化學防控仍然是目前防控赤霉病的重要手段,怎樣做到有效控制赤霉病的危害,達到保產量、降低毒素產生和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的目標,筆者認為小麥赤霉病的防控必須樹立“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學植保”理念,堅持“主動出擊,積極預防”的策略。在技術上,必須做到以下5個方面。
2.3.1 準確監(jiān)測 首先是監(jiān)測菌源量,每年3月下旬、4月上旬調查稻樁赤霉病病菌子囊殼穴、枝帶菌率,掌握當年赤霉病病菌菌源量和發(fā)育進度,把握赤霉病的發(fā)生態(tài)勢。其次是監(jiān)測抗藥性菌株頻率,每年檢測稻樁和小麥病穗上赤霉病病菌抗性菌株頻率,及時調整或更換農藥品種。從目前看,江蘇省一些地區(qū)赤霉病病菌對多菌靈的抗藥性菌株頻率已達50%,但病菌對戊唑醇、咪鮮胺、氰烯菌酯尚未產生抗性。第三是監(jiān)測小麥生育進程,掌握不同品種生育進程,做到適期防控。
2.3.2 適期防控 從筆者所在課題組多年多點試驗結果看,揚花初期用藥防治效果最好,過早或過遲用藥效果均有所下降。因此,赤霉病防控的首次用藥時間應掌握在揚花初期(10%植株揚花),為便于農民掌握,適期可以見花施藥。由于揚花期正是多雨的時期,根據(jù)天氣預報,如揚花初期遇有連續(xù)降雨天氣,為避免降雨影響適期防治,可提前至齊穗期突擊施藥。首次用藥后,隔5~7 d再施第2次藥,間隔時間過短、過長均會影響防效。
2.3.3 精準選藥 目前防治赤霉病的品種較多,截至2020年5月,我國登記防治赤霉病的品種有391個,但從江蘇省赤霉病的發(fā)生、病菌抗性、田間試驗和實際應用效果看,以下品種適合該地防控赤霉病。第1類是氰烯菌酯及其復配劑。氰烯菌酯屬氰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是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制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于2007年登記上市。氰烯菌酯是馬達蛋白肌球蛋白-5抑制劑,可破壞小麥赤霉病病菌等真菌的細胞骨架,被殺菌劑抗性行動委員會(FRAC)確認為具有全新的殺菌機理,與現(xiàn)有防控赤霉病藥劑無交互抗性。氰烯菌酯不僅對赤霉病高效,而且能抑制病菌毒素的產生,是目前防控赤霉病獨具一格的品種。第2類是戊唑醇及其復配劑,如戊唑·百菌清、戊唑·福美雙、戊唑·咪鮮胺。第3類是近兩年新登記的三唑類殺菌劑及其復配劑,如丙硫丙唑和葉菌唑。丙硫菌唑是德國拜耳公司研發(fā),于2004年上市的新型廣譜三唑硫酮類殺菌劑,2019年在我國登記上市。葉菌唑是由日本吳羽化學工業(yè)公司研發(fā)、于1994年上市的三唑類殺菌劑,于2019年在我國登記上市,2種殺菌劑是C-14-脫甲基酶抑制劑,抑制真菌細胞膜中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從多個室內毒力或田間藥效看,其活性超過現(xiàn)有用于防控赤霉病的三唑類殺菌劑[6-7],目前登記防控赤霉病的劑型有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和8%葉菌唑懸浮劑。第4類為酰胺類殺菌劑。氟唑菌酰羥胺是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研發(fā)的第一個用于防控赤霉病的酰胺類殺菌劑,2017年在國外上市,2019年在我國登記防控小麥赤霉病,其劑型為200 g/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與目前所有防控赤霉病藥劑的作用機理不同,該品種是抑制真菌線粒體呼吸的復合體Ⅲ,即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SDHI類)[8]。這3個品種的示范推廣應用,必將在抑制抗性發(fā)展、提高病害防控效果、減少農藥用量方面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在農藥品種和劑型選擇上,筆者提出以下3個方面的建議:(1)不提倡使用苯并咪唑類殺菌劑,如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及其復配劑,因為赤霉病病菌已對這類殺菌劑產生抗性,且多菌靈等有效含量用量高,不符合農藥減量的政策要求;(2)慎用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及其復配劑,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藥劑對鐮刀菌的活性與其他種類藥劑相比并不高,且這類殺菌劑可刺激赤霉毒素的產生[9];(3)選擇環(huán)境友好的新劑型,如懸浮劑、水分散粒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水乳劑,不提倡使用可濕性粉劑和乳油,主要是可濕性粉劑懸浮率差,影響防效,且使用植保無人機飛防易阻塞噴頭,影響作業(yè)效率和效果。
2.3.4 用足劑量 不同農藥企業(yè)生產的產品其含量、配比、劑型和登記劑量均不同,隨著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的實施,必須按照標簽標注推薦的使用量,用足劑量、用足水量,保證防控效果。
2.3.5 優(yōu)化施藥技術 大力推廣新型高效植保藥械,首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其次推廣植保無人機、彌霧機,最后推廣靜電噴霧器,這些機械不僅省工省力,而且防效好于常規(guī)手動噴霧器[10]。提倡使用增效助劑,在防控赤霉病的藥液中添加有機硅、激健等助劑,可增加藥劑滲透性和黏著力,提升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用量,提高防病效果,尤其在連陰天氣間隙使用,效果更為明顯,在赤霉病中等以下發(fā)生程度,農藥減量30%時添加助劑,仍然能達到常規(guī)劑量的效果[11]。
3 推進保障措施
3.1 強化行政推動作用
小麥赤霉病是國家一類農作物病蟲害,赤霉病的防控工作,要政府主抓,部門配合,屬地管理,把小麥赤霉病的防控由部門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在赤霉病防控的關鍵時期,由政府組織發(fā)動,制定防控工作預案、防控技術指導意見,主要領導主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責任,組織防控指導組督查,努力把赤霉病的防控工作引向廣泛、深入,努力做到組織發(fā)動、預測預警、政策落實、技術指導、統(tǒng)防統(tǒng)治和督促檢查“六個”到位。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自2012年起,中央財政開始下達江蘇省小麥“一噴三防”補助資金,在赤霉病的防控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但資金偏少,下達過遲,影響中標企業(yè)生產,導致供貨不及時,發(fā)放困難。近兩年來江蘇省鹽城市各級政府積極探索,采取“政府墊資,主動防控,上級獎補,滾動使用”新模式,由市級政府統(tǒng)一集中招標企業(yè)品種,各縣(市、區(qū))跟標,先由各縣(市、區(qū))政府籌措資金購藥。2019—2020年各縣(市、區(qū))共籌措資金10 246萬元,采購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760多t,采購的品種有氰烯·戊唑醇、戊唑·咪鮮胺、戊唑·福美雙、戊唑·百菌清等,保證赤霉病防控藥劑及時供應發(fā)放,第一遍施藥免費全覆蓋,此舉既保證了防控赤霉病的效果,又減少了化學農藥用量,真正把小麥赤霉病化學農藥減量措實落到實處;從2018年起,江蘇省鹽城市政府積極開展農藥零差價配送,2020年全市配送農藥465 t,價值3 800多萬元,廠價供應農戶,保證了防控藥劑質優(yōu)價廉。
3.3 加強技術宣傳指導
充分利用“明白紙”、宣傳標語、現(xiàn)場會以及新型傳媒等多種形式,及時將赤霉病防控技術送到千家萬戶,努力營造赤霉病防控氛圍,在赤霉病防控關鍵時期,江蘇省鹽城市組織千名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選準藥種,把握適期,正確施藥。
3.4 積極推進統(tǒng)防統(tǒng)治
近年來,隨著農民勞動力的轉移,土地逐步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新型經營主體流轉。以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草廟鎮(zhèn)為例,耕地面積7 000 hm2,土地流轉面積4 866.7 hm2,土地流轉率為69.5%;鹽城市稻麥土地流轉率35.5%,土地越來越集中。而赤霉病防控窗口短,技術要求高,分散防控難以保證防控效果。近幾年來,江蘇省鹽城市充分利用購買高效植保藥械補貼和獎勵政策,大力發(fā)展植保專業(yè)化防治服務組織,擴大專業(yè)化服務組織服務規(guī)模,提升服務水平。至2019年底江蘇省鹽城市登記注冊的專業(yè)化服務組織566個,擁有各類高效植保藥械18 496臺(架),日作業(yè)能力達到7.8萬hm2,全市小麥赤霉病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覆蓋率達到61.7%,提高了赤霉病防控的效果、效率和效益,降低了危害損失,也在推進農藥減量行動中發(fā)揮了較大的作用。
致謝: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陳懷谷研究員對本文提出許多寶貴修改意見,并校正了文稿謬誤,特致謝忱。
參考文獻:
[1]邵振潤,周明國,仇劍波,等. 2010年小麥赤霉病發(fā)生與抗性調查研究及防控對策[J]. 農藥,2011,50(5):385-389.
[2]陳文華,殷憲超,武德亮,等. 小麥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進展[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20,48(4):12-18.
[3]陳永明,林付根,趙 陽,等. 論江蘇東部麥區(qū)赤霉病流行成因與監(jiān)控對策[J]. 農學學報,2015(5):33-38.
[4]馬忠華,陳 云,尹燕妮. 小麥赤霉病流行成災原因分析及防控對策探討[J]. 中國科學基金,2020(4):464-469.
[5]謝忠萍,黃婷婷,陳永明. 小麥穗期病蟲發(fā)生特點和防控技術探討[J]. 農民致富之友,2016(24):199-200.
[6]范金勇,于樂祥,張梅鳳. 2011年—2015年專利到期的農藥品種之丙硫菌唑[J]. 今日農藥,2012(7):29-30.
[7]韓青梅,康振生,段雙科. 戊唑醇與葉菌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J]. 植物保護學報,2003,30(4):439-440.
[8]劉 剛. 進口殺菌劑新品種氟唑菌酰羥胺[J]. 農村百事通,2020(8):39.
[9]鄧翠琴,孫華琴,朱華松. 興化市小麥穗期病蟲“三防一噴”關鍵技術三措施[J]. 農家致富顧問,2020(12):9.
[10]施文琪,孫少華. 靜電噴霧施藥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試驗研究[J]. 農業(yè)裝備技術,2012,38(4):34-35.
[11]朱德慧,馬書芳. “激健”農藥減量助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減施技術研究[J]. 現(xiàn)代農藥,2019,18(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