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路煙霞鶯飛草長,柳絮紛飛里看見了故鄉(xiāng)?!蔽译x開故鄉(xiāng)已三年。
家在長江之南,身處秦嶺以北。今年的黃河兩岸,柳絮紛飛的時節(jié)來得有些早,也許是春天按捺不住寂寞,早早地從泥土里探出了頭。春風吹過,萬物新綠,而我在這干燥又熱情的北方城市求學,不覺又一年。阻擋我回鄉(xiāng)的不只是這八百里秦川,不只是九曲回環(huán)的湍急黃河,還有尚未學成的一點不甘。
前幾日細雨紛紛,直到周末才放晴,微風拂起,我想應該足以托起一只飛鳥風箏,于是邀請一位老鄉(xiāng)姑娘一起去放風箏。她一口答應。我想,到了黃河流域,遇到飲過長江水的人,都覺得格外親切吧。
步行至湖畔廣場,我心中忐忑不安,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放風箏,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全那只渴望藍天的飛鳥,也不知道這善解人意的春風能否把我的心語轉達給遠在故鄉(xiāng)的親人。
風箏啊,愿你飛得高些,替我看看故鄉(xiāng)。你將看到雨后小巷青石板上低低掠過的燕子,江南的風便是燕子的羽翼,助它遠行。以往一個人走在長江邊,倒也沒覺得特別親切,如今,站在黃河畔,回想江中來往的大小船只,我才意識到,身在故鄉(xiāng)的幸福是多么值得珍惜。水滋潤萬物,我也浸在其中,伴江邊的綠藻,聽夜里的蟲鳴,陪風兒搖曳起舞,盼燕子銜泥筑巢于屋檐之下,給人帶來遠方的消息,看雨拍屋檐,繼而輕吻地面,融入其中,如清晨剛剛醒來的夢,還保留著一點溫度。
故鄉(xiāng)的人是慵懶的,晴天的下午靠坐在掉漆的木椅上曬著太陽,斜斜的光照在斜斜的人身上,歲月靜好?;邑堃膊蝗プ嚼鲜?,伸了伸兩只前爪,打了一個哈欠,又繼續(xù)靜靜地睡著了。遠處的幾聲鳥鳴,惹得黃狗從窩里探出腦袋,也讓公雞昂起長長的脖子叫出聲來,它們一同吵醒了正在夢里吃魚的貓,小貓竄到主人的腿上,用臉頰蹭蹭主人的手背,主人也緩緩睜開了蒙眬的眼睛。
故鄉(xiāng)的山,四季常青,那里沒有嚴寒酷暑,冷空氣全被擋在山外,滿山的樹又給人們投下陰涼。也許,故鄉(xiāng)便是慈祥的母親,母親便是溫柔的故鄉(xiāng)吧。
思緒萬千,在風中飄散,一切就拜托這風箏了。
“好風憑借力,送箏上青云。”老鄉(xiāng)姑娘托舉著風箏,我在廣場上奔跑,亦能感覺到風箏對飛翔的渴望,一陣風吹來,她果斷松手,風箏乘風而起,我們都沉浸在放飛風箏的快樂之中??墒俏疑形凑莆辗棚L箏的方法,沒一會兒風箏就搖搖欲墜了。好在一旁放風箏的爺爺及時“搭救”,才讓“氣若游絲”的風箏重新飛上了屬于它的天空。
爺爺告訴我們,放風箏要學會收線和放線,若風力大,則需要緩緩放線,不可操之過急;若風力小,則需要向后猛拉,需要當機立斷,不可猶豫不決。
在爺爺?shù)闹更c下,我們把風箏放得很高,飛鳥越飛越高,越來越小,我心想,五百米的風箏線,足夠它看看外面的世界了嗎?能替我看看家鄉(xiāng),也替她為親人捎去一點問候嗎?
而我們,只能停留在地面抬頭望著天空,成了追風箏的人。風越來越大,我們卻舍不得走了,仿佛在等待著風箏給我們帶來家鄉(xiāng)的回音。
風箏線最終“不堪重負”地繃斷了,飛鳥在空中隨風飄蕩,在天空中起伏,它自由了,跌跌撞撞地奔向了屬于它的故鄉(xiāng)。
李康宇: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