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茜清 張軍生
◆摘? 要:大學生健康意識的培育是國家有效促進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支柱。重視當代大學生健康意識的培育,有助于提高國民健康意識水平,從而更快、更有效地建設健康中國。然而,據(jù)調查顯示,高校作為大學生健康意識培育的主體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高校應敢于通過破舊立新來提升高校健康教育質量,從而提升大學生健康意識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健康意識培育;健康中國
建設健康中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重要戰(zhàn)略部署。習總書記曾從“普及健康生活、優(yōu)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huán)境、發(fā)展健康產(chǎn)業(yè)”這五個方面強調了如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同時強調“要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衛(wèi)生、大健康的觀念”。大學生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是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的基礎要求。大學本科教學作為增強健康意識的關鍵階段,抓牢大學生健康意識培養(yǎng)至關重要,依靠具備較高健康意識水平的大學生建設健康中國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
一、建設健康中國視域下大學生健康意識培育的重要價值
《“健康中國 2030”規(guī)劃綱要》指出: 要強化個人健康責任,提高全民健康素養(yǎng),引導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點的健康生活方式。[2]重視當代大學生健康意識的培育工作,能夠進一步加快建設健康中國步伐。首先,提升大學生健康意識水平,有利于其增強體魄,更有效地踐行健康行為,其次,具有較高健康意識水平的大學生有望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中堅力量。對建設健康中國具有較深認識與理解的大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參與相關志愿活動并協(xié)助政府有效開展相關工作。此類高素質大學生更易輻射帶動建設健康中國,深化工作開展效果。因此,重視建設健康中國視域下大學生健康意識的培育對建設健康中國具有重要價值。
二、高校大學生健康意識培育的主要問題
筆者為了解大學生健康意識與行為的現(xiàn)狀,面向大連市多所高校在校生進行了小范圍抽樣調查,調查問卷共發(fā)放520份,回收有效問卷490份,有效回收率達94.2%。通過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高校雖然不斷重視并設法提高大學生健康意識水平,但其在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時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一)高校大學生健康認知程度有待加深、知行結合意識相對薄弱
建設健康中國視域下,高校相關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明顯,大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理想,知行統(tǒng)一程度較低。首先,據(jù)調查結果顯示,超過20%的學生無法正確選出對應的病毒縮寫名稱,并且分別約有70%的學生無法明確常見病毒的傳播途徑。其次,在大學生生活行為時發(fā)現(xiàn),近60%的學生存在熬夜現(xiàn)象,近40%的學生有經(jīng)常性不吃早餐的不良習慣,并且超過50%的學生不運動。再者,筆者所在調研小組通過對封校期間大學生日?;顒舆M行觀察發(fā)現(xiàn),只有約20%的大學生在上下課、就餐和購物途中佩戴口罩,并且超過80%的大學生基本不對快遞包裹進行消毒處理。綜上,高校大學生對健康意識的認識相對薄弱,且缺乏知行結合意識,健康行為踐行程度較低。
(二)高校健康教育內容相對單一、有效形式較為缺乏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大學生對教育形式的要求有所提高,并且其對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高校健康教育普遍無法較快應對學生需求的轉化,及時革新教育內容與形式,有效教育形式亟待挖掘。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約84.69%的學生希望受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教育,超過75%的學生希望更多接觸營養(yǎng)、飲食健康方面的知識,各有60%左右的學生希望接受大學生常見傳染病、常見內外科疾病、急救等知識的健康教育。并且在調查學生參與高校健康意識教育程度時發(fā)現(xiàn),近80%的學生參加過健康類講座或者宣講,超過63.2%的學生有受到過心理委員的定期宣傳普及,其余文化宣傳類、知識競賽類、體育課程普及等活動形式學生參與度均不及50%。由此可見,高校健康教育內容無法滿足大學生多樣化需求,大部分傳統(tǒng)教育形式見效不夠理想。
(三)高校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形式單調
健康中國建設應重視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但高校普遍存在健康教育專業(yè)人才較少,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相關課程缺乏趣味性的問題。據(jù)了解,部分高校健康教育工作與校門診聯(lián)合開展,專業(yè)教師資源稀缺。大部分高校本科期間面向全校數(shù)萬名在校大學生只開設一學期的健康教育課程,并且一位教師需同時面向百余名同學進行授課。這種大班式教育往往忽視學生學習體驗感,師生互動性不高,課堂氛圍沉寂是常有現(xiàn)象。再者,相關教師教學壓力較大,其缺乏精力去豐富健康教育內容、探索創(chuàng)新課堂教育形式,從而導致健康教育課程趣味性缺乏,課程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建設健康中國視域下提升大學生健康意識培育成效的對策思考
(一)高校應重視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作用,拓寬健康教育載體
當全民“為國宅家”,與外界信息的交互基本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完成時,更證明了這個時代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依賴性。高校應順應時代潮流,勇于創(chuàng)新健康教育形式,強化互聯(lián)網(wǎng)有關健康知識的教育作用,拓寬健康教育載體。據(jù)統(tǒng)計顯示,近80%的大學生喜歡通過上網(wǎng)自行了解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近60%的學生通過關注公眾號了解健康知識,超過68.3%的大學生希望高校通過建立健康公眾號的形式進行健康意識教育。大學生了解健康知識的途徑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依賴性可見一斑。因此,建議高校嘗試開設健康公眾號、抖音賬號等方式,在網(wǎng)絡平臺進行相對體系化的健康教育知識普及,豐富健康教育的內容,修補線下形式無法深入學生群體的短板。善用互聯(lián)網(wǎng)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健康教育形式,有利于加深大學生對健康知識的認知程度,增強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高校應加強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強化大學生知行結合意識
重視大學生健康意識培育,加快建設健康中國步伐,需充分利用大部分青年最后一個接受系統(tǒng)化教育的機會。高校應加強健康教育意識,設計豐富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建設,用創(chuàng)新的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形式,加強學生健康意識認識。高校健康教育課程可以適當增加課時,并貫穿本科各個學習階段,將健康教育作為一項常態(tài)教育,而非將其當成一項硬指標任務。因此,為加強學生的健康意識,高校首先應做到“三個轉變”,一是教師角色應與學生角色進行轉變,重視學生主體性;二是教學方式應有所轉變,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三是健康教育應豐富其課堂形式。[3]其次,高校應完善學生考核標準,將學生健康意識認知程度可視化,增設專項考核,將其與各專業(yè)課考核并重,并實行激勵機制,促進學生對健康知識學習的熱情,增強踐行健康行為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大學生知行結合意識。
(三)高校應積極與校外專業(yè)資源合作,強化健康教育師資力量
建設健康中國對高校健康教育人才要求較高。但高校健康教育人才資源稀缺,難以及時作出應變。短時間內培養(yǎng)高素質健康教育人才難度較大,積極尋求與專業(yè)資源合作來加強自身教育實力不失為一個快速有效的形式。校外專業(yè)資源各有其針對性,并且具備較強的專業(yè)實力。高校與其開展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補自身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較弱的短板,并與高校健康教育課程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體系。通過與校外專業(yè)資源合作,可以對課堂內容進行適當補充。譬如在疫情時期。在一定程度上,這不僅規(guī)避了高校因自身教育實力不強而無法開展更多專業(yè)化教育工作的難題,還增加了學生學習健康知識過程的趣味性,強化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效果。
(四)高校應深化建設健康校園,夯實大學生建設健康中國基礎
建設健康中國工作不容松懈。高校應深化建設健康校園,規(guī)范大學生行為,提升大學生健康意識水平,夯實大學生建設健康中國基礎。首先,高校應加大建設健康中國宣傳力度,強化大學生健康意識。其次,高校應通過深化建設健康校園,完善健康行為倡導機制,針對學生層面設立倡導小組,以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健康意識,引導大學生更大程度踐行健康行為,推動建設健康中國工作在大學生層面全面落實,通過建設健康校園進一步促進建設健康中國。
參考文獻
[1]魏敏,丁洋.落實新時期衛(wèi)生健康方針助力健康中國建設[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6-08-22.
[2]周芳.“健康中國”視域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路徑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21,37(03):70-73.
[3]劉乃紅,常愛鐸,曹丹丹.高校大學生體育健康意識與行為方式的培養(yǎng)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7):99-100.
作者簡介
應茜清(1999.09—),女,漢族,浙江寧波人,大連大學法學院2018級本科生,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法律意識與健康意識培育研究。
張軍生(1981.11—),男,漢族,河南鞏義人,講師,大連大學人文學部組織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法律意識與健康意識培育研究。
項目來源:大連大學2020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201125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