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藏大學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現(xiàn)狀調查*

2021-07-22 03:48:38李昕次仁央宗張海鷹
西藏科技 2021年6期
關鍵詞:西藏大學人文地理人文

李昕 次仁央宗 張海鷹

(1.西藏大學理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2.黑龍江齊齊哈爾大學理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在地理類專業(yè)本科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無論從調查方法的確立,或是對地理現(xiàn)象的驗證,都離不開野外的測量與考察,大部分的地理數(shù)據(jù)和第一手科學資料主要來自于野外實習,野外實習是人文地理學學科發(fā)展的重要研究保障。開展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有利于學生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與組織等能力,增強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西藏大學是西藏自治區(qū)所屬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4 年9 月成為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2018 年2 月成為教育部與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合建高校。理學院是西藏大學較有歷史悠久的學院之一,設有五個系,其中城市與資源學系是原地理系。[1]城市與資源學系設有地理科學(師范專業(yè))、地理信息系統(tǒng)、自然地理與資源環(huán)境3 門專業(yè)。2016 年自然地理與資源環(huán)境專業(yè)劃歸為西藏自治區(qū)農(nóng)牧科學院。人文地理學作為地理學科的專業(yè)基礎必修課根據(jù)地理科學專業(yè)現(xiàn)行教學大綱要求和教學運行安排,理論課程結束后組織一次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活動,通過實習使學生初步掌握人文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調查方法,并靈活運用已學的有關理論知識予以一定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把所學的各門課程的理論知識與野外知識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進一步理解、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提高實習工作能力和學習專業(yè)的興趣。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西藏大學城市與資源系2015級地理科學、2015 級自然地理與資源環(huán)境、2016 級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三個專業(yè)的144 學生,以及他們的帶隊教師5 人。共發(fā)放144 份,回收問卷137 份,有效問卷117份,有效率為89.31%.

1.2 方法

(1)文獻法:參考國內高校人文地理有關文獻,設計問卷;(2)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生對人文地理學的認知程度與興趣;實習模式與評價方式;學生對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的期望;(3)訪談法:實習帶隊教師在整個人文地理野外實習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是整個實習活動與內容的負責人和實施者,也是學生進行實習活動的指導者。因此,采用訪談方法深度訪談5位帶隊教師;(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SPSS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2 數(shù)據(jù)分析

2.1 學生基本信息

西藏大學理學院城市與資源學系15 級地理科學班(師范)、15 級自然地理與資源環(huán)境班(資環(huán))、16 級地理科學班(師范)、16 級地理信息班(地信),共117名[1]。其中男生占44%,女生占56%;15 級的學生占51%,16級的學生占49%,見圖1和圖2。

圖1 學生性別比例分布

圖2 學生所學專業(yè)比例分布

2.2 學生對人文地理學的認知

野外實習教學是將課本理論與實習相結合重要途徑,開展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學生需要對人文地理學有一定的了解(見圖3)。按西藏大學教學大綱要求師范專業(yè)安排72 課時而非師范專業(yè)安排54 課時。當問到人文地理的認知情況數(shù)據(jù)顯示:7.7%的學生認為非常了解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71%的學生認為了解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21.3%是的學生認為不太了解。由此分析出,對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學生所占比例達78.7%,故學生對人文地理學科的認知程度還較高。

圖3 你了解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2.3 人文地理野外實實習活動的興趣和態(tài)度

興趣是推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動機,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參與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的推動力,本次對學生進行了興趣和態(tài)度的調查,反饋數(shù)據(jù)如圖4和圖5。

圖4 學生對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興趣

從圖4 可以看出:“參加過,感興趣”的占82.1%,“參加過,不感興趣”的占11.1%,可以說學生對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興趣非常濃厚。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高達81.2%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開展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因為地理野外實習活動對于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實習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7.9%的學生認為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應有選擇的進行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活動,但是,仍有一小部分0.9%的學生認為無所謂。由此可以得出,部分學生缺乏重視實習教學活動及它的認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對實習活動的認識,通過開展地理實習活動教學,提高學生對地理實習活動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實習活動是可以增強自身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實習能力。

圖5 學生對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活動的態(tài)度

2.4 實習模式

實習教師在人文地理野外實習中采用的教學方式,會直接影響到野外實習教學的學習效果。這一方面主要從教師的實習講解方式和實習調查方法兩方面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6.8%的學生認為教師在人文地理野外實習過程中采用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有的內容都由老師講解;56.4%的學生認為教師在實習過程中還是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對知識點的講解,只有小部分時間給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實習參與度較低;1.7%的學生認為在實習時,教師將時間完全教給學生,教師參與度低;還有35%的學生認為教師在實習過程中將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或者是通過活動的形來式引導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見圖6)。72.2%的學生希望在實習中采用“學生占主導地位,大部分時間學生自主探究,小部分時間老師講解”的實習模式;22.6%的學生希望在實習中采用“老師占主導地位,大部分時間老師講解,小部分時間學生自主探究”的實習模式。由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在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還是采取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式來授課但學生還是希望在人文地理野外實習過程中,多采用“學生占主導地位,大部分時間學生自主探究,小部分時間老師講解”的實習模式。

圖6 實習講解方式

圖7 學生希望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模式

表1 實習中采用的調查方法

當問到野外實習過程中主要采用研究方法時,調查發(fā)現(xiàn):“實地觀察法”占88.9%;“訪談法”占64.1%;“文獻法”約占55.6%;“問卷調查法”占26.5%.從表1中可以看出實習中采用“實地觀察法”的學生占比最大,為88.9%,其次是訪談法和文獻法,欠缺問卷調查的方法。訪談中得知在西藏由于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開展問卷調查有所難度。

2.5 野外實習的內容與地點

西藏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使用的《人文地理學》(第三版),內容分社會文化地理(人口、語言、民族、宗教地理學)、經(jīng)濟地理學(農(nóng)業(yè)地理學、工業(yè)地理學)、聚落地理學(聚落與城市化)、旅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等多個分支學科的內容,課程面廣,內容豐富。西藏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在2013年也編寫了《地理野外綜合實習指南》[2]一本,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因實習路線,經(jīng)費,時間等的原因,實習地點隨意性比較大,不按照指南路線[3]。從地理學科班的帶隊教師訪談中得知,實習路線根據(jù)帶隊教師上課內容的重點、難點設計路線,一般考察本土的民俗民風、城鄉(xiāng)建筑觀景、鄉(xiāng)村聚落內容為主線。實習地選擇在藏文化的發(fā)祥地山南,考察雅礱文化。路線:拉薩-桑耶寺-澤當-瓊結縣-俊巴村;也有選擇在拉薩附近實習點,例如:考察達孜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扎葉巴-甘露藏藥制藥廠-尼木縣吞巴民俗風情景區(qū)。

從數(shù)據(jù)分析看出:72%學生參加了“社會文化地理類”的實習活動;40%的學生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實習活動。當問到野外實習后的收獲,數(shù)據(jù)顯示:68.4%的學生認為在實習中“切實體會到地理知識,提高思維能力”;75.2%的學生在實習中“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自主性,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71.8%的學生在實習中“增強了與人溝通的能力”;55.6%的學生認為在實習中“提高了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7.6%的學生認為在實習中“增強探究意識,提高動手實習能力”;2.6%的學生在實習中獲得了其他能力。由此可見,學生們作為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主體,都認為通過實習在不同程度上發(fā)展了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見表2)。問到希望學校增設哪種類型的人文地理實習活動時,通過數(shù)據(jù)表明:65%的學生希望增設旅游地理類的實習活動,其次是增設聚落地理、經(jīng)濟地理類和社會文化地理實習活動,占比分別為58.1%、51.3%和52.1%,另有13.7%的學生希望增設其他類型的實習活動(見表3)。

表2 實習收獲

表3 你希望增設什么類型的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活動

數(shù)據(jù)顯示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的開展類型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社會文化類(民族民俗、宗教文化、建筑景觀),其中經(jīng)濟地理等類型實習活動開展較少。

2.6 實習評價方式

開展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們親身接觸人文地理環(huán)境、人文地理現(xiàn)象,增加人文地理方面的感性認識;在實習中綜合運用多方面多學科的知識內容,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不僅要因事評價,還要因人評價,分析考查內容之間的差異,以及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評價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熱情,地理知識求知欲望,提升學生素質。我們在設計問卷時借鑒了其他高校的實習評價方式(見表4),但從問卷和訪談獲悉西藏大學人文地理實習評價主要是撰寫實習報告,這說明實習評價方式相對單一。

表4 實習評價方式

3 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問卷進行了分析統(tǒng)計,結合對實習帶隊教師的訪談和學生訪談,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3.1 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學生對人文地理學學科的認知情況來看,78.7%學生選擇了解和非常了解,但還有21.3% 的學生認為不太了解,說明部分學生對學科了解還不夠透徹。筆者分析,認為這與人文地理學的課程設置與學生自覺學習有一定關聯(lián)。在教師訪談中了解到師范專業(yè)的人文地理理論課程是第5 學期(大三第一學期),非師范專業(yè)在第4 學期(大二第二學期)而三個專業(yè)人文地理實習均安排在第6 學期(大三第二學期)結束后開展。因此,從理論授課至實習間隔半年時間里,導致了有些不自覺學習的學生把理論知識早拋擲腦后。

3.2 對實習感興趣但目的異同

上面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非常感興趣人文地理實習活動,都認為非常有必要開展。非常愿意參加人文地理野外實習,98%的學生認為通過實習充分認識到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重要性,對人文地理野外實習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但興趣點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教師訪談中得知有些學生的興趣可能不是實習,而是在娛樂。這一點被個別訪談的學生也證實“我們認為人文地理野外實習就是旅游,看景點”。

3.3 實習內容單一,評價方式簡單

人文地理實習中學生普遍認為經(jīng)濟地理和旅游地理實習內容相對較少,訪談得知,其中3 位教師認為人文地理野外實習范圍比較狹窄,有很多區(qū)域限制;有1 位教師認為人文地理野外實習主要集中在規(guī)劃方向和文化方向,缺乏經(jīng)濟地理、旅游地理內容實習。在實習評價方式這一方面,有100%的學生認為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成績評定是依據(jù)學生的實習報告,表明實習評價方式非常簡單。5位教師訪談中,有3位教師認為最終實習評定主要看學生的實習報告以及學生在實習中的表現(xiàn),而這個表現(xiàn)主要指的是學生的紀律。還有1 位教師認為評價方式不夠全面,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習匯報,包括實習中的任務、分工、成果等。帶隊教師也提到教師自身在實習結束后需要進行教學反思,總結實習的不足與好的經(jīng)驗,并在今后實習中予以改進。

3.4 學校對人文地理野外實習的支持不足

首先是學校的實習經(jīng)費不能適應目前西藏的消費水平,導致食宿、交通等經(jīng)費捉襟見肘,直接影響到實習路線、實習時間、實習內容甚至學生的心理態(tài)度等各個方面。其次,對于城市規(guī)劃方向的學生來說,觀測、測量需要相應的設施和設備,學校對此方面的資金投入又不足,只有簡單的一些設施設備,這也會降低人文地理實習活動教學的效率。其次,從學生人身安全等方面考慮,學校一般都會對野外實習謹慎對待,這也會在某些程度上阻礙了人文地理地理野外實習教學的順利開展。

4 對策與建議

4.1 適當調整課程設置,鞏固人文地理知識

學生對人文地理學的認識情況是開展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的重要前提。只有事先了解相關的地理理論和閱讀相關的資料,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而加深和鞏固學生對人文地理學的認識,是人文地理野外實習達到預期。人文地理理論課程安排從第5 學期調到第6 學期,也就是理論課程講完后立刻進入野外實習,即鞏固課堂知識,深入實習,又將理論知識與實習相結合。

4.2 更新和完善實習指導書

一份系統(tǒng)完善規(guī)范的實習指導書是開展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習指導書在實習的整個環(huán)節(jié)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實習指導書中要明確實習的目的與要求、實習的時間、實習地點及主要內容、實習主要行程表、實習的組織與評價、實習的參考資料等方面內容。西藏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的《地理野外綜合實習指南》是兼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其中更多側重自然地理知識。在人員和經(jīng)費充足的條件下建議編制《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指南》,針對西藏本土實際情況詳細制定目標和要求,更新路線等。在開展實習之前,可以小組為單位發(fā)放一本實習指導書,作為實習的指導教材。系統(tǒng)完善的實習指導書可以幫助學生提前做好實習準備、規(guī)范學生在實習中的表現(xiàn)、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習相結合、提高人文地理實習的質量。

4.3 設計開放有效的野外實習教學模式

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是人文地理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但是就目前來看還處于弱勢,所以構建以學生為主體、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實習教學模式尤為迫切。設計有效的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模式,是做好人文地理學野外實習教學的關鍵。除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實習模式之外,可以建立新的互動式實習模式以及教師輔導與學生獨立實習相結合式實習模式。在構建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除了按照以往經(jīng)驗布置實習課題外,還要善于啟發(fā)引導,鼓勵學生綜合運用實地調查、訪談法、文獻法、測量法等調查方法進行實習,通過實地考察、自主探究、體驗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意識,深化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意義構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由學生根據(jù)實習地點的概況自己設計考察內容,討論研究課題的目的、背景資料、理論依據(jù)、技術方法、計劃和目標等,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實習中來。

4.4 建立多元的實習評價體系

野外實習結束后,采用多種方法對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的各方面進行評價,可以提高實習效果,有效調動學生參與野外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評價體系應該包括對教師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評價。

4.4.1 學生評價的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學生的紀律表現(xiàn)、理論與實習結合能力、合作與組織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實地觀察能力。為此,應該建立一個科學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小組實習成績與個人實習成績相結合。野外實習教學過程既是對課堂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深化,也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檢驗,只有實現(xiàn)評價目標和評價體系多元化和多樣化,才能客觀、全面、公正、真實地評價學生。提高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質量。

4.4.2 對教師的評價,可以采用教師自我評價、同事評價、學生評價、看領導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內容主要是評價教師在實習教學中能不能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完成實習;能不能幫助學生在實習教學過程中提高地理空間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探究能力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最后,教師和學生還可以進行的一項工作是對評價結果進行教學交流和反思,對此次實習情況進行總結,取長補短,提高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質量。

4.5 挖掘西藏本土人文地理野外實習資源

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中的社會科學,它既有社會科學的特性,又有地理學的特點,偏重于研究社會,具有極強的社會性、區(qū)域性和綜合性。因此,在人文地理野外實習中,研究地理現(xiàn)象時不能只考慮一個因素,需要用整體性思維綜合研究人口、經(jīng)濟、社會、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發(fā)展的條件、特點、分布規(guī)律和人地之間的相互關系等多個因素。因此,也可以說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是一個綜合性的實習,例如,研究區(qū)域的規(guī)劃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區(qū)域的歷史沿革、產(chǎn)業(yè)結構、人口分布、交通狀況等多種因素,既有歷史地理學,涵蓋了經(jīng)濟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等內容;研究區(qū)域的建筑風格,需要綜合考慮當?shù)氐臍v史沿革、民族風情、宗教信仰、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等因素,既考慮了經(jīng)濟地理學的內容,又要考慮民族地理學、歷史地理學的內容。要充分挖掘西藏本土人文實習資源,需要教師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素質和實習能力,選擇人文資源豐富的實習地點,綜合挖掘各種類型的人文地理知識。例如,帶學生參觀拉薩市垃圾處理廠,不僅可以了解到資源利用的知識,還可以分析垃圾處理廠的區(qū)位因素;山南市實習是因為它是文化的發(fā)祥地,豐富人文地理景觀資源,今后在資金充足的條件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去后藏江孜英雄城等等。

4.6 學校提供更多的支持

學校為實習提供更多的支持幫助,主要在經(jīng)費和設備兩方面。在設備上,希望學??梢栽黾釉O備投入力度,淘汰老舊的測量器材,更新器材,以適應現(xiàn)代地理技術的發(fā)展。在實習經(jīng)費方面,現(xiàn)有實習經(jīng)費不能適應目前西藏的消費水平,實習帶隊教師是實習的組織者,對實習的各個方面最為了解,教師可以依據(jù)實習地點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消費水平,對食宿費、實習時間、安全保險費等做一份符合實際的實習經(jīng)費預算,為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爭取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總之,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模式,豐富實習類型多樣化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對實習的主動性和興趣,擴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希望本研究對提高西藏大學人文地理野外實習教學質量所幫助和啟發(fā)。

猜你喜歡
西藏大學人文地理人文
人文
北京紀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西藏大學2022 年度社會科學類項目一覽表
西藏大學2021 年度社會科學類項目一覽表
關中及周邊地區(qū)仰韶文化人文地理格局
東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08
高中人文地理應該怎么學
我的紹興人文地理
中國三峽(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紹興
中國三峽(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藝術評論(2017年2期)2017-03-16 07:32:27
《西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總目錄
人文社科
全國新書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邢台市| 绵竹市| 枣强县| 陆良县| 攀枝花市| 奉新县| 吉木萨尔县| 阳泉市| 凌云县| 乐东| 明星| 龙岩市| 麻城市| 江达县| 花莲县| 黑龙江省| 永康市| 大安市| 土默特左旗| 五常市| 江源县| 延吉市| 库车县| 沙坪坝区| 从化市| 锡林浩特市| 密云县| 会理县| 临江市| 新蔡县| 台中县| 腾冲县| 双城市| 濮阳县| 广水市| 当雄县| 义乌市| 青阳县| 姜堰市| 鞍山市|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