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這是一個復(fù)雜的職場世界。它的復(fù)雜主要體現(xiàn)在“混齡”上。我們發(fā)現(xiàn),一家稍具規(guī)模的企業(yè),基本上會同時擁有00后、90后、80后、70后、60后的員工。每當(dāng)一個年代的員工步入職場,那么上一代員工自然被奉為“老師”,再直接點講,被歸類到“老人”群體。所以會有“初老族”一說,90后員工也自稱為老阿姨、大叔。這讓80后、70后、60后員工情何以堪。因此,一些更老的老員工開始“躺平”,耍起了“老小孩”的脾氣。
面對這群“老油條”,HR發(fā)出了憤慨的聲音:“老人變壞了”。心理咨詢師進一步解讀:壞性格、壞脾氣、壞品質(zhì)都是一種病。壞人變老了,大多數(shù)是因壞品質(zhì)、壞性格、壞脾氣而變本加厲;老人變壞了,則多數(shù)是身體、環(huán)境、學(xué)識等原因?qū)е滦愿窈推庾儔摹?/p>
人口老齡化在加劇,延遲退休在路上?!皦娜俗兝狭恕本统闪烁芫?,從人力資源變成人力負擔(dān);“老人變壞了”則容易好心辦壞事,成為燙手山芋。
人老了,身體健康、財富自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靈健康。老人,心靈健康才有趣,才能成為寶貴財富,更能預(yù)防變壞。值得強調(diào)的是,本文中的老人多指在職場上工作了超過10年且沒有退休的人群,而并非實際意義上的老人。
老人變壞了,不是道德品質(zhì)變壞,而是不能與時俱進,表現(xiàn)出脾氣大、性格執(zhí)拗,但心里卻正氣滿滿。
孔子曾說:“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好勇而不安貧,都不懷惡意,卻不利于社會的安定;“人而不仁,疾之已甚”本是疾惡如仇,是天大的善意。但對于那些不仁的人過于痛恨,使他們無所容身,卻會惹出禍亂?!袄先俗儔牧恕本褪巧屏级鵁o趣,也就成了好心辦壞事,凡事幫倒忙。
覺真法師八十歲時仍然熟練背誦《論語》,他說:“我年齡大了,一要乖,二要貪玩,三要聽話?!蔽曳路鹪谒砩峡吹搅丝鬃油砟甑臉幼樱汗浴⒇澩?、聽話,合起來就是有趣。圣人絕不是正襟危坐、表情嚴肅,而是“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總之,達人一枚!做一個有趣的老人、達人,需要一生的努力,孔子是這樣總結(jié)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無學(xué)問,不趣味。孔子十五歲“志于學(xué)”,這是有趣的基礎(chǔ);三十歲有了專長和立足的基礎(chǔ);四十歲可以不惑于外物,勇敢做自己;五十歲是知天命之年,知道隨緣和精進合而為一,“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六十歲,是耳順之年,坦然面對各種聲音。別人說他“累累若喪家之犬”,他覺得很形象。別人說“往者不可諫,來者尤可追”,他仍然堅持“明知不可而為之”。別人說他“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他告訴子路“這是個隱士”并讓子路再去拜見。他尊重隱士“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自己卻選擇“無可無不可”……“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更不簡單了,是真正把自己活成了達人,無限接近中庸,說話辦事都恰到好處。作為現(xiàn)代職場“老人”,我們應(yīng)如何向孔子學(xué)習(xí)呢?
首先,老人心靈健康才充滿智慧,讓年輕人向往之。子貢用宮墻做比喻說:“我的院墻剛剛過肩高,路人能看到里面的富麗堂皇;夫子的墻高數(shù)仞,不登堂入室就看不到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笨鬃拥闹腔廴≈槐M,永遠是弟子的思想寶庫。
其次,老人心靈健康才懂得通達權(quán)變,不會成為老古董??鬃影选把员匦?,行必果”看成“硁硁然小人也哉”。孟子則直接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是通達權(quán)變,違背和盜賊訂立的盟約、“無可無不可”都是通達權(quán)變……
最后,老人心靈健康才能終身學(xué)習(xí),勇于向年輕人學(xué)習(xí),與時俱進。老年的孔子一定很調(diào)皮,也就是乖。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年輕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們趕不上現(xiàn)在的人呢?孔子是萬世師表,倚老求新,而非倚老賣老。
心靈健康可以有很多種表現(xiàn)形式,一部《論語》也是一部防止老人變壞的手冊。
壞人變老總共分三步:第一步,小時候?qū)θ瞬还Ь础⒉挥褠?。我們會看到一些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沒經(jīng)驗、沒資源、沒技術(shù),卻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一面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一面嫌棄老員工思想落伍、跟不上時代。
第二步,長大了沒有什么著述。一般來講,初入職場的前三年,是拉開新員工之間差距的關(guān)鍵時刻。如果職場新人在前三年不能虛心學(xué)習(xí)、積累經(jīng)驗、拓展人脈,在這樣一個快速迭代的年代,他們會被同齡人無情地拋在后面,很難會有“咸魚翻身”的奇跡。
第三步,老而不死禍害人。這樣的員工如果遇到了一個特別仁慈的企業(yè),35歲還沒有被淘汰,那只能是這個企業(yè)的不幸了。留著你,無業(yè)績有資歷,對待新人頤指氣使;辭退你,工齡長有感情,解約成本高。貨真價實的雞肋員工。
正如《論語》中記載:“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鼻f別誤會,孔子不但對原壤沒有偏見,更對老人沒有偏見。這是孔子與發(fā)小鬧著玩,無意中卻道出了壞人變老的“三步曲”。
和孔子一樣,原壤也是魯國人,還是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之后,是孔子的發(fā)小?!抖Y記》中記載,原壤的母親去世了,孔子幫他清洗棺木,原壤卻敲打著棺木說:“我已經(jīng)好久沒用歌聲表達情感了!”于是唱道:“貍首之斑然,執(zhí)女手之卷然。”大意是:這棺木的紋理就像貍頭上的花那樣漂亮,我想握起你的手來表達此時此刻心中的喜悅!孔子假裝沒聽見,朋友們卻說:“此人如此無禮,你還不和他絕交?”孔子無奈地說:“親人總歸是親人,老朋友總歸是老朋友?!保ㄓH者毋失其為親也,故者毋失其為故也。)孔子并沒有“道不同不相為謀”“毋友不如己者”那樣和原壤絕交。可見,孔子是十分尊敬原壤的,就像尊敬楚狂接輿、長沮、桀溺等道家隱士一樣。原壤的表現(xiàn)和莊子在妻子去世時的“鼓盆而歌”大同小異,但他并沒有像莊子那樣留下著作。原壤慢慢變老了,如果沒有《禮記》和《論語》中提一嘴,人們并不知道孔子還有這樣一個發(fā)小。也許原壤比莊子更深刻,只是不喜好著書立說罷了。無論如何,能和孔子成為朋友,足見其人格魅力。
《論語》中刻畫了原壤這樣的形象:叉開雙腿坐在地上等孔子,可謂坐沒坐相,不拘禮節(jié)慣了。那時候,正確的坐相應(yīng)該是正襟危坐,嚴肅、恭敬才對??鬃涌戳司驼f他:“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边€一邊說一邊用手杖敲打他的腿肚子。落筆至此,我恍然間讀出了孔子的潛臺詞:可惜呀,壞人就這樣變老了!面對聰明的讀者,這個壞人不需要加引號。
首先,幼而不孫弟。謙遜、孝悌,本來是從小的必修課,可原壤偏偏從小就玩世不恭??鬃诱f:“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聰明,通過學(xué)習(xí)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難才去學(xué)習(xí)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難還不學(xué)習(xí),就是下等的愚民?!保ā吧撸弦?;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孔子說自己只是屬于學(xué)而知之的人,至于生而知之的人,自己也沒見過?!坝锥粚O弟”的原壤也許更接近生而知之吧!
其次,長而無述焉。立功、立德、立言是儒家的三不朽,卻一樣也入不了原壤的法眼?!肚f子》中記載,楚威王派人請莊子出來做官,莊子說:“我聽說楚國有只神龜,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將它裝在竹箱里,蒙上罩巾,珍藏在太廟上供奉。對于這只神龜來說,它是愿意被這樣供奉著還是愿意在泥塘里拖著尾巴打滾呢?”原壤一定和莊子一樣共情:“吾將曳尾于涂中。”孔子和原壤,一個“明知不可而為之”,一個“吾將曳尾于涂中”,好一個“鳥獸不可與同群”,一面各走各的路,一面惺惺相惜。
最后,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說:“一個人如果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還沒有什么名望,這樣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那時的四五十歲是真正的老年了,原壤聽孔子說他“老而不死是為賊”,一定怎么聽都像在表揚自己:對,方外的圣人就是不一樣!壞人變老了,老頑童一枚,永遠有一顆赤子之心、童真之心。
方外的圣人就像原壤這樣“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但“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卻未必是方外的圣人?!拔ㄉ现桥c下愚不移”,上智如原壤,“生而知之”,壞人變老了是悟性一直打開著;下愚者“困而不學(xué)”,壞人變老了也就更可怕,因為又多了一個撒手锏:倚老賣老!
心靈健康,讓老年的孔子很有趣。方內(nèi)的圣人:從心所欲不逾矩。
心靈健康,讓老年的原壤很有趣。方外的圣人:老而不死是為賊。
作者 遼寧第一時間廣告有限公司 總經(jīng)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