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霞 周美霞 王文欽
摘要:目前,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以及生活方式的變革等因素,離婚率急劇上升。據來自民政部數據顯示:2020年從離婚對數看,位居前十的省份是河南、四川、江蘇、廣東、山東、安徽、河北、湖南、湖北和遼寧。其中,河南省27萬對位居第一,離異家庭越多,離異的子女就越多。離異的同時,對兒童的成長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而家庭離異小學生群體往往不容易被引起關注。
關鍵詞:離異家庭兒童心理問題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以及生活方式的變革等因素,離婚率急劇上升。據來自民政部數據顯示:2020年從離婚對數看,位居前十的省份是河南、四川、江蘇、廣東、山東、安徽、河北、湖南、湖北和遼寧。其中,河南省27萬對位居第一,離異家庭越多,離異的子女就越多。家庭離異的兒童有的跟隨父母一方生活,有的跟隨祖輩生活,這樣的生活對兒童的成長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而家庭離異小學生群體往往不容易被引起關注。本文就離異家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原因進行淺析,希望離異家庭兒童能夠得到更多關注。
一、離異家庭小學生極易出現如下心理問題
(1)產生強烈的怨恨感、失落感、叛逆心理等消極情緒。離異家庭的兒童由于父母的離異,總是感覺自己的家庭是不完整的,是一種恥辱,當聽見別人談論爸爸媽媽等話語時,都會產生莫名失落感。由于這種失落感就會怨恨父母為什么要離異,造成自己現在的狀態(tài),于是開始對父母產生強烈的不滿,不想再聽父母的話,覺得這一切都是父或母造成的,所以產生了叛逆心理。
(2)孤獨自卑心理。在父母沒有離異后,由于父母離異后家庭的負擔變重,原來兩個人一起支撐的家需要一個人支撐,父母陪伴兒童的時間和獲得父母的關愛相對減少,這個時候部分兒童就會覺得沒人關心自己,遇事就會覺得自己孤立無援,還會不自覺的和別人作比較,會感到沒有別的同學幸福,什么都不如別人會產生自卑心理。這種孤獨自卑心理會伴隨離異家庭兒童的成長。
暴躁脾氣和愛出風頭。由于兒童對父母離婚不理解,心中的怨恨越來越深。會因為生活中的一句話或者一件小事就會“一觸即發(fā)”,漸漸養(yǎng)成了暴躁的脾氣,經常摔東西,也不愿意和別人交往,親子沖突加劇。部分兒童長期得不到父母關愛,自我效能感弱,自我意識沒有得到很好的認可和肯定,潛意識里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上課表現愛出風頭。
(4)人際交往障礙,嫉妒心強。兒童由于家庭不再完整,看到同伴得到父母的關愛,父母對同伴行為的贊賞,再想到自己什么也沒有,就產生嫉妒心理,由于嫉妒同伴,想要消除自己與同伴之間的差距,便采取一些不友好的方式對待同伴。因為這種不友好的方式,同伴自然不愿意與之交往。長期下去,離異家庭的兒童就容易被孤立,與同伴關系不好,他們會覺得世人都是冷漠的,更不愿與別人交往,出現交往障礙。
二、離異家庭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①離異后的溺愛。在農村父母離異后,很多孩子會跟隨爺爺、奶奶覺生活在一起。孩子在經歷父母離異的打擊后需要正確的方法去安慰。祖輩們很多是沒文化的,加上父母為了賺更多的錢,很少有時間陪孩子,給不了安慰,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就會過度的溺愛和遷就孩子,促進了兒童不良心理發(fā)展。②父母之間的沖突影響。離異父母雙方,大多數都是一方傷害了另一方而離婚。父母為了能夠得到孩子的諒解,便在孩子面前美化自己,詆毀對方。這樣,兒童就會在一種怨恨的環(huán)境。這時的兒童受環(huán)境影響有較大,極易形成怨恨、敵視他人的生活態(tài)度。
(2)學校教育的影響。由于離異家庭子女的自卑和逆反心理非常難融入班級體中,常常被孤立。再加上大多數的離異家庭兒童無人輔導,在學習上有一定的困難,在活動中也沒有突出的表現,農村學校也不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離異家庭兒童做錯事的時候,不是正面教育而是挖苦這個群體。加深了兒童的自卑心理。對兒童的成長形成了不良影響。
(3)個人因素。離異家庭的兒童,由于年齡較小,會無法承受父母離異這一“突然”的變化,再加上父母離異后自己在家中、在學校的變化。小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還很弱,整天心情沉悶,在很長一段時間難以平復,長期得不到疏導,郁悶性格便終身伴隨兒童。
如何降低父母離異給孩子帶來影響,為小學生的正常健康的成長提供一個穩(wěn)定和睦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會昌.離異家庭子女的社會特點[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9,(4).
(2)劉萍.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的比較研究[D]:[碩士論文]四川:四川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