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濤,秦合偉,趙平麗
(1.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yī)院老年病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2.河南省中醫(yī)院1號病房3樓,河南 鄭州 450002)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主要是因為舌咽、迷走、舌下神經(jīng)核或核下?lián)p傷或雙側(cè)大腦皮質(zhì)、皮質(zhì)腦干損傷所致,以吞咽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可進一步引起患者營養(yǎng)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等并發(fā)癥[1]。近年來,隨著腦卒中發(fā)病率上升并趨于年輕化,51%~78%的患者會出現(xiàn)吞咽障礙。吞咽障礙已成為影響腦卒中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2],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吞咽功能的早期評估和早期診斷,并進行積極的治療和康復訓練是重建吞咽功能的重點。本研究取廉泉穴為主要針刺穴位,配合利咽合劑用于治療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33~69歲,平均(48.17±5.19)歲;病程5天~60天,平均病程(20.66±4.19)天。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2~68歲;平均(47.99±7.11)歲;病程7天~55天,平均病程(21.06±5.89)天。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3]和中醫(yī)《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試行)》[4]腦卒中診斷標準,并經(jīng)洼田飲水實驗證實有吞咽障礙。②吞咽障礙診斷標準參照《攝食-吞咽障礙康復實用技術(shù)》[5]:吞咽困難,飲水反嗆,咽反射減弱或消失。③年齡18~75歲,初次發(fā)病,發(fā)病在3個月以內(nèi),且為單發(fā)病灶,能理解和執(zhí)行治療人員的簡單指令。④意識清晰,生命體征平穩(wěn);⑤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分大于17分,能理解并聽從指令;⑥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均采用基礎(chǔ)吞咽功能訓練,咽部冷刺激與空吞咽,聲門閉鎖訓練,舌肌訓練,攝食訓練等。另針刺廉泉穴?;颊呷⊙隹孔?,常規(guī)消毒后,取0.30mm×50mm毫針,選取廉泉穴,位于頸前區(qū),喉結(jié)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前正中線上,針尖向舌根部進針1~1.5寸,采用小幅度捻轉(zhuǎn)手法,得氣后留針30 min,每日1次。
觀察組加用利咽合劑。生地20g,熟地黃15g,當歸12g,丹參15g,桔梗12g,石菖蒲10g,全蝎10g,紅花10g,僵蠶10g,五味子50g,遠志5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2次,煎成200mL,早晚各服100mL。嚴重吞咽障礙采用鼻飼管服藥。
兩組均治療8周。
采用吞咽X線電視透視檢查[6](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評定吞咽障礙程度,0分為重度,2~3分為中度,7~9分為輕度,10分為正常,總分為10分。
洼田俊夫飲水試驗[7]:觀察所需時間喝嗆咳情況:讓患者喝下一茶匙水,如無問題,囑患者取坐位,將30mL溫水一口咽下,記錄飲水情況。Ⅰ為能順利1次咽下,無嗆咳;Ⅱ為分2次以上咽下,無嗆咳;Ⅲ為能1次咽下,但有嗆咳;Ⅳ為分2次以上咽下,且有嗆咳;Ⅴ為頻繁嗆咳,難以全部咽下。
改良吞咽能力評價表(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MASA):Antonios N等[8]修訂的MMASA量表內(nèi)容包括警覺、合作、呼吸、表達性失語癥、聽理解、構(gòu)音障礙、唾液、舌運動、舌力量、嘔吐反射、咳嗽反射、軟腭,共12項,滿分100分,得分越低,提示吞咽障礙越重。
痊愈:VFSS評分10分。顯效:VFSS評分較治療前提高6~8分。有效:VFSS評分較治療前提高3~5分。無效:VFSS評分較治療前提高1~2分。
兩組治療前后VFSS、MMASA及洼田飲水試驗評分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FSS、MMASA及洼田飲水試驗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FSS、MMASA及洼田飲水試驗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 別 例 時間 VFSS MMASA 洼田飲水對照組 50 治療前 5.05±1.43 73.46±15.14 4.43±0.84治療后 8.05±0.36* 79.87±27.67* 3.84±0.76*觀察組 50 治療前 5.08±1.36 73.78±23.73 4.42±0.73治療后 9.72±0.81*△ 90.84±26.02*△ 1.45±0.62*△
兩組臨床療效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是由發(fā)自延髓的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經(jīng)的核性或核下性損害導致的真性延髓麻痹和雙側(cè)大腦皮質(zhì)或皮質(zhì)腦干束損害導致的假性延髓麻痹[9]。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屬于中醫(yī)“喉痹”和“喑痱”范疇,中醫(yī)認為中風后吞咽障礙的病因病機在于痰濁、瘀血互結(jié),上擾髓海,元神受擾,風火痰瘀閉阻咽關(guān),氣機閉塞不通,病位本在大腦、標在舌咽部。治以調(diào)理髓海、通經(jīng)活絡(luò)、開關(guān)啟閉為法則。
目前臨床上促進吞咽功能恢復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法:①口腔感覺訓練;②口腔運動訓練技術(shù);③氣道保護方法;④低頻電刺激療法;⑤表面肌電生物反饋訓練;⑥食管擴張術(shù);⑦針刺治療;⑧通氣吞咽說話瓣膜;⑨神經(jīng)調(diào)控技術(shù)[10]。臨床上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將現(xiàn)代康復醫(yī)學技術(shù)與傳統(tǒng)針刺技術(shù)相結(jié)合[11],廉泉為任脈和陰維脈的交會穴,可治療中風失語、暴喑、喉痹、聾啞等口咽部相關(guān)的疾病。“廉泉主舌下腫難言……舌根縮急,下食難。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廉泉深刺可刺激舌神經(jīng)、舌下神經(jīng)的神經(jīng)纖維,通過神經(jīng)傳導興奮延髓周圍麻痹的神經(jīng)纖維,有助于舌咽部肌群隨意運動和感覺的恢復[12]。利咽合劑是在古方地黃飲子基礎(chǔ)上化裁而成。方中生地、熟地、五味子滋養(yǎng)肺腎,當歸、丹參、紅花、全蝎行氣活血通絡(luò),桔梗、石菖蒲、僵蠶、五味子、遠志化痰,利咽,開竅,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通絡(luò)化痰、行氣活血、開竅利言。
針刺廉泉穴配合利咽合劑治療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能夠改善癥狀,恢復吞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