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強
摘? ?要:本文以“離子鍵”這節(jié)課為實例,論述在高中化學學科的常規(guī)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教、學、評”一體化,如何提升高中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教學背景和目標評價進行研析,詳實展現(xiàn)了教學流程,并且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即時的評價與深刻的反思。“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關鍵在評價的及時性,方式的多樣性、內(nèi)容的針對性。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案例;離子鍵
1? 問題的提出
2014年國家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體系,明確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針對化學學科《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掌握必備的化學學科知識和提升化學學科關鍵能力[ 1 ]。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方法是學科知識提升為能力和價值觀的關鍵,課堂教學就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途徑。相較于舊版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課標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倡導“教、學、評”一體化。認為化學學習評價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化學日常學習評價”,同時也是落實“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核心所在,這就要求教師潛心研究開展化學日常學習評價的有效方式、策略和途徑等?!敖獭W、評”一體化的提出能有效地解決我們?nèi)粘=虒W中“教”與“學”不一致;有教無評、有評無促;課堂教學高耗低能等問題。只有在“教、學、評”一體化的引領下,教學融評,“教、學、評”三者向同一方向作用才能真正提升課堂的有效性,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2? 背景分析
“離子鍵”作為新版蘇教版教材第一冊課程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本節(jié)課的學習是以學生已經(jīng)學的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識為基礎?!半x子鍵”的學習有利于對前面所學的物質(zhì)結構理論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理解,提升學生對“位、構、性”的理解。同時也為后期學習選擇性必修“物質(zhì)結構與性質(zhì)”做好了知識儲備。新版蘇教版教材將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了適當?shù)恼{(diào)整,將原來的必修二專題一調(diào)整為新教材化學第一冊的專題五,將原本高一下學期學習的內(nèi)容提前到高一上學期來學習,優(yōu)化了教材知識結構,其具體內(nèi)容部分沒有大的變化。
3? 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分析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對“化學鍵”的要求是認識構成物質(zhì)的微粒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結合典型實例認識離子鍵的形成,建立化學鍵概念,認識化學鍵的形成與斷裂過程中能量的變化[ 2 ]。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具體學習情況制定如表1的教學目標及評價目標。
4? 教學與評價思路
“離子鍵”的教學與評價思路如圖1。
5? 教學過程
【導入】從前面對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周期表中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種,而由這些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的種類數(shù)目卻十分龐大。而這些元素的原子是怎樣結合在一起的呢?這些原子在結合過程中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又是受到了怎樣的作用才會結合到一起的呢?
環(huán)節(jié)一:氯化鈉的組成。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看鈉在氯氣中燃燒的視頻,討論并交流下列幾個問題。
問題1:氯化鈉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問題2:鈉原子和氯原子通過什么途徑達到穩(wěn)定結構?
設計意圖:對學生原子結構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學會從氯原子和鈉原子的原子結構特點分析得出原子間的結合過程就是一個為了達到穩(wěn)定結構的過程,即使最外層電子形成8電子或2電子結構,如圖2所示。
【思考與交流】請參照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并結合已學的元素周期表相關知識,推測出哪些元素之間還可能通過電子的轉(zhuǎn)移達到穩(wěn)定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對元素周期律相關知識的評價過程進而推測出可能形成離子鍵的元素(ⅠA族、ⅡA族的金屬元素,ⅦA族及ⅥA族非金屬元素),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做到由“一個”到“一類”的能力進階,透析化學鍵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環(huán)節(jié)二:Na+與Cl-是如何形成氯化鈉?
問題1:形成Na+與Cl-后是否就形成了氯化鈉?
問題2:Na+與Cl-在相互靠近過程中存在哪些作用力?
【師】解析:陰離子與陽離子之間存在著靜電作用(異性相吸),在靜電引力作用下,鈉離子與氯離子相互靠近使體系能量逐漸降低進而達到最低值(圖3),而后鈉離子和氯離子繼續(xù)靠近時能量出現(xiàn)突增,則是由于離子之間的靜電斥力(主要來自于電子與電子之間和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同性相斥)造成的。當體系能量達到最低時,此時鈉離子與氯離子之間的靜電引力和靜電斥力達到了平衡,因此才產(chǎn)生了穩(wěn)定的氯化鈉。
鈉離子(氯離子)可以對周圍各個方向上的氯離子(鈉離子)起到吸引的作用,因此會堆積出如圖4所示的氯化鈉結構模型,所以“NaCl”并不表示“分子”而只表示“化學式”。
【階段小結】由此可見,Na+和Cl-之間的作用力本質(zhì)是“靜電作用”,既包括靜電引力又包括靜電斥力。像這種物質(zhì)中直接相鄰的原子或離子之間存在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其中像氯化鈉這種存在于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稱為離子鍵[ 3 ]。其模型可類比于我們教室門上的“插銷”和“合頁”。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的真實模型“插銷”、 “合頁”形象直觀的建立學生腦海中“化學鍵”的模型,加強對化學鍵的直觀認識。運用圖表分析的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獲取、加工信息的學科關鍵能力。
【師】請各位同學閱讀教材128頁中關于離子鍵與離子化合物的定義,并交流討論下列問題。
問題1:離子化合物由什么微粒組成?
問題2:單質(zhì)會形成離子鍵嗎?
問題3 :在HCl、H2SO4、MgCl2、NaOH中哪些屬于離子化合物?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深化理解,以學生為主體,在理解的基礎上建立學生對離子化合物多種維度辨別的規(guī)律總結,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并提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環(huán)節(jié)三:變化過程符號化。
【師】閱讀教材128頁第二段,并交流討論下列問題。
問題1:電子式為什么只表示出最外層電子?
問題2:用“ · ”或“×”有何差別?
問題3:電子標注的位置有什么要求?
問題4:以第三周期為例,寫出該周期上的元素原子的電子式?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及利用已有的元素周期律知識,理解并掌握第三周期元素的電子式的意義及表示方法,即應用知識,在糾錯的過程中深化知識的理解,做到講練有機結合。
【師】以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為例,詳細講評用電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過程的詳細步驟及各種注意事項(如圖5)。
【即時評價】請用電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過程;寫出Na2O的電子式。
設計意圖:以氯化鈉為樣本促使學生舉一反三理解用電子式表示簡單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用MgCl2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實時評價,在糾錯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小結】如圖6所示:
6? 教學效果與反思
6.1? 知識的銜接性
本案例從已有的知識出發(fā),舊知新思,從氯氣和鈉反應的表面現(xiàn)象出發(fā),引發(fā)學生對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微觀本質(zhì)變化的思考,運用已學的元素周期律知識對形成離子鍵的常見元素的推理,既學習了新知,又能使已有的元素周期律知識得以鞏固。
6.2? 注重模型的直觀化
本節(jié)課內(nèi)容屬于相對抽象的知識,本案例注重將模型直觀化。利用圖像直觀(氯化鈉晶體微觀結構圖)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化合物的形成特征。結合生活中的“插銷”和“合頁”這類生活中的實物模型類比抽象的“化學鍵”模型,讓學生更快地理解和接受“化學鍵”這一陌生且抽象的知識模型。
6.3? 注重“教、學、評”一致性
新課標所倡導“素養(yǎng)為本”的評價觀,旨在提倡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間的相互評價、教師的實時評價相融合。本案例緊扣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通過提問、點評、即時訓練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充分做到教學融評,教、學、評相互促進,形成合力,很好的培育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圓圓.素養(yǎng)為本的高中化學主題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 [D].聊城:聊城大學, 2019.
[2] 張曉紅,柳軍法.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8(9).
[3] 王霞.基于學科觀念的高中化學“問題探究”教學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