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翼
淮陰侯列傳
司馬遷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①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p>
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干項羽,羽不用。②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③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④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于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⑤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⑥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雹咄踉唬骸拔嵋嘤麞|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蓖踉唬骸拔釣楣詾閷ⅰ!雹嗪卧唬骸半m為將,信必不留?!蓖踉唬骸耙詾榇髮?。”何曰:“幸甚?!庇谑峭跤傩虐葜?。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于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zhèn)之,其勢不定。愿為假王便?!雹岙斒菚r,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韓信使者至,發(fā)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⑩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
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說齊王信曰:“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1 1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1 2
武涉已去,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奇策而感動之,說韓信曰:“當今兩主之命縣于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圣,有甲兵之眾,據強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愿足下孰慮之。”1 3
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xiāng)利倍義乎!”1 4蒯生曰:“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 5韓信謝曰:“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后數日,蒯通復說,韓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通。
漢王之困固陵,用張良計,召齊王信,遂將兵會垓下。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1 6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
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陳平計,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發(fā)使告諸侯會陳:“吾將游云夢?!睂嵱u信,信弗知,謁高祖于陳。上令武士縛信,載后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1 7上曰:“人告公反?!彼煨迪敌?。1 8至洛陽,赦信罪,以為淮陰侯。
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1 9
陳豨拜為鉅鹿守,辭于淮陰侯?;搓幒铌涫?,辟左右與之步于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标愗g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吾從此助公?!? 0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fā)以襲呂后、太子。2 1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于呂后。2 2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 3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2 4遂夷信三族。
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2 5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备咦嬖唬骸笆驱R辯士也?!蹦嗽t齊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2 6
太史公曰: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2 7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2 8
(節(jié)選,有刪改)
1諸母漂:一些老婦在漂洗衣服。竟漂數十日:一直到漂洗結束的數十天里,天天如此。竟,從始至終,到底。
2數以策干(ɡān)項羽:多次獻計策以謀求得到項羽重用。干,謀求。
3連敖:管理倉庫的小官。
4坐法:犯法獲罪。
5治粟都尉:管理糧餉的軍官。未之奇也:即“未奇之也”,賓語前置句。
6諸將行(hánɡ):諸將輩。 度(duó):估計。上不我用:即“上不用我”。
7顧王策安所決耳:只不過看大王怎么決策罷了。
8吾為公以為將:我因為你的情面讓他擔任將領。
9假王:暫署的、非正式受命的王。愿為假王便:意思是為了有利于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
1 0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漢軍正處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王,稱王。
1 1龍且(jū):項羽軍將領,率軍20萬救齊,為韓信敗殺。盱眙(xū yí):在今江蘇省西部。權在足下:權重決定于您。權,秤錘,這里比喻韓信舉足輕重的作用。參分天下王之:(與漢、楚)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參,通“叁”。
1 2執(zhí)戟:執(zhí)戟郎,侍衛(wèi),即指郎中。畫:指謀劃,謀略。 倍:通“背”,背棄。解衣衣(yì)我,推食食(sì)我:脫下自己的衣服給我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給我吃。
1 3縣:通“懸”,懸掛。
1 4死人之事:為人之事而拼死效力。鄉(xiāng)利倍義:追求個人利益而背棄道義,見利忘義。鄉(xiāng),通“向”。
1 5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擁有震畏君主的威勢,持有不能封賞的功勛。極言韓信威望高,功勞大。
1 6高祖襲奪齊王軍:劉邦既倚重韓信,又忌憚韓信,滅楚后于是突襲奪去了他齊王的軍權,再把他遷到剛平定的楚地為楚王,建都下邳(pī)。
1 7狡兔死,良狗亨: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亨,通“烹”。
1 8械系:用腳鐐手銬等刑具拘禁起來。械,木枷和鐐銬之類的刑具。
1 9怨望:怨恨。鞅鞅(yānɡyānɡ):因不平或不滿而郁郁不樂。鞅,通“怏”。絳、灌:指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漢初開國功臣,曾先后為相。
2 0陰:暗中。豨所:陳豨駐地。第:盡管,只管。
2 1詐詔赦諸官徒奴:假傳詔令赦免各府衙服役的罪犯和官奴。
2 2上變:上書告發(fā)變反之事。欲反狀:準備謀反的情況。
2 3相國:指蕭何,時任相國。紿(dài):欺騙。雖疾,強入賀:即使病了,也要勉強進宮朝賀吧。
2 4乃為兒女子所詐:竟然被婦女小子欺騙。
2 5且喜且憐:又高興又可惜。
2 6豎子:小子,是罵人的話。令自夷:讓自己被滅族。
2 7學道謙讓:學習道家的謙恭退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不夸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伐、矜,都是驕傲自夸的意思。庶幾:表示希望語氣,或許可以,差不多。周、召、太公:周公姬旦、召(shào)公姬奭(shì)、太公姜尚,三人都是周朝的開國元勛。血食:享受后嗣子孫的祭祀。
2 8務 :致力于,追求。集:通“輯”,和睦,安定。畔:通“叛”。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韓信)當初身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出眾的德行,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小吏,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他)經常在別人家吃閑飯,人們大多厭惡他。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在漂洗衣服,有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給韓信飯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結束。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會有重重地報答您的時候?!?/p>
等到項梁率軍渡過淮河的時候,韓信只帶了把劍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后,改歸項羽,項羽任命他做郎中。他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謀求得到重視,都沒有被采納。漢王劉邦率軍進入蜀地時,韓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一名管倉庫的小官。有一次,韓信犯法獲罪,被判了死刑,同案的十三個人都被殺了,輪到殺他的時候,他抬起頭來,正好看到滕公,就說:“漢王不想得天下嗎?為什么殺掉壯士?”滕公覺得他言語不凡,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感到非常高興,便報告了漢王。漢王任命他為治粟都尉,不覺得他有出奇之處。
韓信多次和蕭何交談,蕭何認為他是個奇才。漢王的隊伍到達南鄭時,一路上逃跑的軍官有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說起過他,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便也逃跑了。蕭何一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親自去追趕。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睗h王大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又氣又喜,罵道:“你逃跑,是為什么?”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睗h王說:“你去追的是誰?”蕭何說:“韓信啊。”漢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笔捄握f:“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韓信這樣的人才,天下沒有第二個。大王如果只想長做漢中王,就不必用他;假如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怎樣決策打算罷了?!睗h王說:“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怎能老是憋屈地待在這里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睗h王說:“我是因為你的面子,派他做個將軍吧?!笔捄握f:“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會留下來?!睗h王說:“那就讓他做大將?!笔捄握f:“太好了。”漢王隨即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現在要任命一位大將,就像喚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離去的原因。大王如果決定拜他做大將,就該挑好吉日,自己事先齋戒,搭設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禮儀辦理,那才行?。 睗h王答應了。軍官們聽說要拜將,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拜將時,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于是漢王特別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就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的進攻目標。
漢四年(前203),韓信降服且平定了整個齊國。派人稟告漢王說:“齊國狡詐多變,反復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zhèn)撫,局勢一定不能穩(wěn)定。為了有利于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碑敃r,楚軍在滎陽正緊緊地圍困著漢王,韓信的使者到了,漢王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漢王的腳,湊近漢王的耳朵說:“漢軍正處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立他為王,好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zhèn)守齊國。不然可能發(fā)生變亂。”漢王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應該做真王,做假王干什么呢?”于是派遣張良前往立韓信為齊王,征調他的軍隊攻打楚軍。
楚軍失去龍且后,項王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規(guī)勸齊王韓信說:“當前漢王、項王爭奪天下的大事,權重決定于您。您投向右邊,漢王就會勝,您投向左邊,項王就會勝。假若項王今天被消滅,下一個就該消滅您了。您和項王有舊交情,為什么不反漢與楚講和交好,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韓信辭謝說:“我侍奉項王,官不過郎中,職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wèi)士,獻言不聽從,獻策不采用,所以才離開楚軍歸附漢王。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數萬人馬,脫下他的衣服給我穿,把他的食物讓給我吃,對我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到今天這個樣子。人家這樣對我親近、信賴,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變心。希望您替我辭謝項王的好意!”
武涉走后,齊國人蒯通知道天下勝負的關鍵在于韓信,就規(guī)勸韓信說:“當今劉、項二王的命運都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幫助漢王,則漢王勝;幫助楚王,則楚王勝。果真能聽從我的計策,不如讓楚、漢雙方都有利,同時存在下去,你和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種局面,就沒有誰敢輕舉妄動。憑借您的賢能圣德,擁有眾多的軍隊,占據強大的齊國,迫使燕、趙屈從,出兵到劉、項兩軍的空虛地帶,牽制他們的后方,順應百姓的愿望,向西去平息劉、項分爭,為百姓請求保全生命、解除痛苦,那么,天下就會聞風而動紛紛響應,有誰敢不聽從!希望您仔細地考慮這件事?!?p>
韓信說:“漢王待我很優(yōu)厚,把他的車子給我坐,把他的衣裳給我穿,把他的食物給我吃。我聽說,坐人家車子的人,要分擔人家的禍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著人家的憂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為人家的事業(yè)拼死效力,我怎么能夠見利忘義呢!”蒯通說:“如今您具有威脅君主的威勢,擁有不能封賞的功勛,歸附楚國,楚國人不信任;歸附漢國,漢國人震驚恐懼:您帶著如此的威望和功勛,想要到哪里去安身呢?身處臣子地位而有著使國君感到震驚的威風,名望高于天下所有的人,我私下為您感到危險。”韓信道謝說:“先生暫且說到這兒吧!讓我考慮考慮?!边^了數日,蒯通又勸說韓信。韓信猶豫不決,不忍心背叛漢王,又自認為功勛卓著,漢王終究不會奪去自己的齊國,于是謝絕了蒯通。
漢王被圍困在固陵時,采用了張良的計策,征召齊王韓信,于是韓信率軍在垓下與漢王會師,與項羽展開會戰(zhàn)。項羽被打敗后,高祖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奪去了齊王的軍權。漢五年(前202)正月,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建都下邳。
漢六年(前201),有人上書告發(fā)韓信謀反。高帝采納陳平的計謀,假托天子外出巡視邦國州郡,會見諸侯。南方有個云夢澤,派使臣通告各諸侯到陳縣會合,說:“我要巡視云夢澤?!逼鋵嵤且u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到陳縣朝拜高帝?;噬厦钗涫堪秧n信綁起來,押在隨行的車上。韓信說:“果真像人們說的,‘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F在天下已經平定,我本來應當遭烹殺!”皇上說:“有人告發(fā)你謀反?!本徒o他戴上腳鐐手銬。到了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為淮陰侯。
韓信知道漢王畏懼猜忌自己的才能,常常稱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從此,韓信日夜怨恨,在家悶悶不樂,把跟絳侯、灌嬰處于同等地位視為羞恥。
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向淮陰侯辭行?;搓幒罾氖?,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里漫步,仰天嘆息說:“可以跟您說說知心話嗎?我有些話想跟您談談?!标愗g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對他非常信任,說:“真誠聽從您的指教!”漢十年(前197),陳豨果然反叛?;噬嫌H自率軍前往鎮(zhèn)壓,韓信托病沒有隨行,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里協(xié)助您?!表n信就和家臣密謀晚上假傳詔令赦免各府衙服役的罪犯和官奴,打算發(fā)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完畢,等待陳豨的回信。一個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那個門客的弟弟上書,向呂后告發(fā)了韓信準備謀反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萬一不肯就范,就和蕭相國謀劃,讓人假稱從皇上那兒回來,說陳豨已被捕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蕭相國欺騙韓信說:“即使病了,也要強打精神進宮祝賀吧?!表n信一進宮,呂后就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把他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后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至于被婦女小子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于是滅殺了韓信三族。
高祖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可惜,問:“韓信臨死時說過什么話?”呂后說:“韓信說悔恨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备咦嬲f:“那人是齊國的說客?!本驮t令齊國捕捉蒯通。蒯通被帶到,皇上說:“是你教淮陰侯謀反的嗎?”回答說:“是。我的確教過他,可那小子不采納我的計策,所以才自取滅亡。假如那小子采納我的計謀,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
韓信有幸,終于在蕭何的強力舉薦之下,身登大將,從此指揮千軍萬馬,所向披靡,戰(zhàn)功赫赫,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他此后“涉西河,虜魏王,禽(擒)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xiāng)以報”(蒯通語),并且最后與劉邦會師垓下,決戰(zhàn)項羽,奪取了楚漢相爭的最后勝利。確實如蒯通所言:“此所謂功無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他以他的謀略和戰(zhàn)績,印證了蕭何的預言,證明了他的天才,為大漢江山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為自己贏來王侯的高位和蓋世的聲望。
然而,就在幸運之神頻頻光顧的時候,不幸的陰影悄悄逼近。劉邦雖然不善識人,但還是一個善于用人的人,他一旦重用,就基本能做到用人不疑,最典型的是陳平。張良、蕭何、韓信也一直受到他的倚重。但是韓信實在太能打,太有本事了,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什么暗度陳倉、背水一戰(zhàn)、水淹楚軍全是他的拿手好戲。得到韓信,絕對是劉邦的大幸,但功高于世,使得劉邦對他又喜又懼。沒有他,辦不成大事,有他在,又放心不下,于是在畏忌猜疑之心的作用下,在重用他的同時,劉邦又不斷對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牽制、打壓手段。韓信獨當一面,兵強馬壯,于是劉邦在韓信每一次大勝、每一次勢力壯大的時候,都會把他的精兵抽調走。如下魏破代后,“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不久又“收趙兵未發(fā)者擊齊”;平定齊國后,又“征其兵擊楚”;最后垓下決戰(zhàn),“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這些舉動自然是要削弱他的實力,防止他一家獨大。如果說這些還做得冠冕堂皇、不怎么顯山露水的話,那么冒充使臣闖入軍營奪印信和兵符、奪軍權、易地徙齊王為楚王等,就相當露骨,簡直過分了。但韓信并沒有計較,依然忠心耿耿,盡職盡責,馳騁沙場。
劉邦的用意,可謂司馬昭之心,天下人都看在眼里。于是就有了武涉和蒯通勸說韓信自立為王的插曲。武涉是奉項羽之命來做說客的,項羽也知道要拉攏韓信入伙是不可能了,只求能和平共處就好,于是他采用離間之策,慫恿韓信自立為王,“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齊人蒯通則“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奇策而感動之”,也是勸他“參分天下,鼎足而居”。他們的勸說之辭都可謂句句入情入理,很有說服力(限于篇幅,原文大部分做了刪節(jié)),蒯通更是推心置腹,再三進言,懇切動人。但韓信都不為所動,念茲在茲的都是“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漢王遇我甚厚”,反復表達對劉邦知遇之恩的感戴之情。
應該說韓信的話是真誠的,他不是一個工于權術的人,他并沒有擁兵自重、謀反作亂之心。雖然蒯通明確指出他功高震主、處境危險,但他寧可相信自己“功多,漢終不奪我齊”。
而司馬遷詳細描寫這兩場說客的游說活動的目的,一方面自然是側面烘托了韓信的功高勢大、舉足輕重,但主要還是為了表現韓信的忠誠。傳記的結尾還寫他臨死前“悔不用蒯通之計”的話,以及蒯通被捕后罵他“豎子不用臣之策”的話,這些也都印證了他的冤屈。如果說最后他終于起了謀反之意,也完全是被逼無奈。
漢六年(前201),有人誣告韓信謀反,高祖假意巡游,“實欲襲信”。韓信也不是不知其來意,但“自度無罪”,還是去拜見劉邦;為了表達忠誠,甚至還帶上了好友、項羽亡將鐘離眛的人頭,以至于被鐘離眛罵為“自媚于漢”“公非長者”。劉邦還是把他拘捕上刑,押解離楚??傻搅寺尻枺瑒钣职阉麩o罪釋放了,只是削王為侯,改封他為淮陰侯。通觀整個謀反事件,頗顯蹊蹺,但無論如何劉邦的目的達到了,那就是削弱、壓制韓信。這個事件對韓信的打擊是巨大的,他終于相信“漢王畏惡其能”,自己再無出頭之日,從此心灰意冷,悶悶不樂,“常稱病不朝從”,“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韓信不懂權術,同時又是一個自視甚高、不善自保的人,與同為“漢初三杰”的張良、蕭何的低調柔順迥然不同。他自恃才高功偉,喜歡直來直去,放言無忌,喜怒形于色。他當面說劉邦帶兵之能不過十萬,而自己卻“多多益善”;對周勃、灌嬰、樊噲這些開國功臣都“羞與等列”。猛將樊噲是劉邦的連襟,對韓信極為敬佩。韓信造訪,樊噲“跪拜送迎,言稱臣”,畢恭畢敬,深感榮幸??身n信一出門,就輕蔑地笑說:“生乃與噲等為伍!”即使在落魄之中,韓信依然如此張揚傲慢,甚至極度狂妄。他性格的缺點無疑也是他遭人嫉恨、招致悲劇結果的原因之一。話說漢四年(前203),韓信平定七國后,自請臨時擔任齊國國王,以穩(wěn)定局勢,劉邦危急之中接書:“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如果說劉邦只是情急之下的氣話,那么張良、陳平的舉動就耐人尋味了。他們非但絲毫沒有替韓信說點好話,也沒有從大局著眼解釋設立代理齊王的意義,而是順著劉邦“乃欲自立為王”的話,又是“躡漢王足”,又是“附耳語”,神秘兮兮地說:“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倍鴦睢耙辔颉?,馬上裝腔作勢地罵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張良、陳平此舉不是分明在加重劉邦的猜忌之心嗎?在某種程度上,簡直就是在暗示劉邦:韓信有不軌之意。作為戰(zhàn)友與同僚,他們對韓信應該是了解的,那么他們究竟出于什么心理如此不厚道地對待韓信呢?就是因為韓信的恃才傲物嗎?不得而知。當然,劉邦猜忌的其實不僅有韓信,對張良、蕭何等也不例外,但他們臨深履薄,處處謹小慎微,謙恭退讓,明哲保身,最終得以保全身名,但韓信卻不懂得這一套。所以司馬遷也惋惜道:“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p>
洪邁《容齋續(xù)筆》說:“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薄俺梢彩捄危瑪∫彩捄巍笔侨藗儗κ捄沃陧n信一生所起作用的高度概括,由此可見這個成語很早就有,也可見人們歷來對蕭何的微妙態(tài)度。
蕭何慧眼識英才,傾力讓這個戰(zhàn)不無勝、才華耀眼的軍事天才走上歷史舞臺,無論對韓信、對劉邦,還是對歷史來說,都是幸運的。但對韓信而言,蕭何既是最大的“貴人”,也是最終的“克星”。漢十年(前197),陳豨反叛,劉邦御駕親征,韓信欲做內應卻不待行動就被人報告呂后。呂后不敢輕舉妄動,請來了蕭何。蕭何出好計,“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自己又騙他說,這種大事,你即使病了,也應該強打精神進宮道賀的。這種情勢之下,韓信不得不勉強進宮,隨即被呂后斬殺。他死于呂后之手,死于蕭何之謀。蕭何的做法,從大臣與國家的立場而言,似乎無可厚非。而韓信臨死前“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的話中,滿腔悲憤之外,還包含著他的不甘和對蕭何等人的不屑。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人們如是概括韓信的一生,也道出了對人生興衰際遇的無盡感慨。幸耶?非也?命運,有時就是如此吊詭。
【作者簡介】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曾任太史令,著成史學巨著《史記》,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史圣?!妒酚洝吩短饭珪罚堑谝徊考o傳體通史,“前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