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陳華忠 邢同京
摘要:目的:分析2013~2021年臺州醫(yī)院住院患者的乙肝病毒(HBV) 感染醫(yī)院流行病學(xué)情況,為今后精準防控乙肝提供依據(jù)。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于臺州醫(yī)院住院治療的242045例患者,根據(jù)年齡進行分組,應(yīng)用化學(xué)發(fā)光免疫分析法對患者乙肝標志物進行檢測,分析不同年齡住院患者HBV感染情況。結(jié)果:住院患者HBsAg總體陽性率為7.30 %。1~9歲為0.27 %;10~19歲1.01 %;1~19歲為0.51 %。20~29歲為5.29 %;30~39歲為9.73 %;40~49歲11.6 %;50~59歲為10.66 %;60歲及以上為6.31 %;1~59歲為8.00 %。住院患者抗-HBs總體陽性率為62.46 %,1~9歲為70.00 %;10~19歲為47.52 %;20~29歲為50.94 %;30~39歲為54.10 %;40~49歲為61.64 %;50~59歲為64.62 %。結(jié)論:2013~2021年臺州醫(yī)院住院患者1~19歲HBsAg陽性率0.51 %,20~59歲患者HBsAg陽性率高達5.29 %~10.66 %。20~39歲育齡期婦女應(yīng)予乙肝母嬰阻斷。1~9歲抗-HBs陽性率高達70.00 %,10~19歲抗-HBs陽性率只有47.52 %,建議對10~19歲抗-HBs陰性青少年人群進行乙肝疫苗接種。
關(guān)鍵詞: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xu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乙肝疫苗
中國是全球乙肝流行度較高的國家。據(jù)估計,我國約有9300萬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表面抗原陽性者,3000萬慢性HBV感染患者[1],每年乙肝醫(yī)療費用超過9000億元。WHO曾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wèi)生威脅的目標[2]。目前,已知防治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乙肝疫苗。為了進一步了解臺州市各年齡段乙肝流行情況,本研究收集2013~2021年臺州醫(yī)院住院患者血液進行乙肝標志物檢測,了解HBV感染情況,分析不同年齡段HBV感染狀況,為今后精準防控乙肝提供依據(jù)?,F(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臺州醫(yī)院住院治療的242045例患者資料。
1.2 研究方法
根據(jù)年齡段分為7組,分別為1~9歲組、10~19歲組、20~29歲組、30~39歲組、40~49歲組、50~59歲組、60歲及以上組。根據(jù)出生年份分為5組,分別為1985年前出生組、1985~1991年出生組、1992~2001年出生組、2002~2009年出生組、2010年以后出生組。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樣本3~5 ml,采用雅培試劑,利用化學(xué)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所有操作遵照說明書進行,檢測乙肝五項,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陽性結(jié)果判定標準:HBsAg≥0.05 IU/ml、HBsAb≥10.00 mIU/ml、HBeAg≥1.00 S/CO、HBcAb≥1.00 S/CO者判為陽性。將收集的樣本去除重復(fù),以首次乙肝指標檢測結(jié)果為標準,刪除各檢測項目不完整的樣本
1.3 觀察指標
(1) 人口構(gòu)成情況:性別、年齡;(2) 不同年齡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率;(3) 不同年齡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陽性率。
1.4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應(yīng)用SPSS 22.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2.1 不同性別、年齡的人口構(gòu)成情況
2013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 醫(yī)院共收242 045患者,其中男性131 352人,占54.27 %;女性110 693人,占45.73 %。1~9歲患者共23 293人,占總?cè)藬?shù)比例9.63 %,其中男性16 653人,女性6 640人;10~19歲患者共11 218人,占總?cè)藬?shù)比例4.63 %,其中男性7 558人,女性3 660人;20~29歲患者共25 086人,占總?cè)藬?shù)比例10.36 %,其中男性5 142人,女性19 944人;30~39歲患者共28 745人,占總?cè)藬?shù)比例11.88 %,其中男性8 364人,女性20 381人;40~49歲患者共34 848人,占總?cè)藬?shù)比例14.40 %,其中男性17 275人,女性17 573人;50~59歲患者共42 319人,占總?cè)藬?shù)比例17.48 %,其中男性25 658人,女性16 661人;60歲及以上患者共76 536人,占總?cè)藬?shù)比例31.62 %,其中男性50 702人,女性25 834人。見表1。
2.2 不同年齡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率
住院病人HBsAg總體陽性率為7.30 %。1~9歲HBsAg陽性率為0.27 %;10~19歲HBsAg陽性率為1.01 %;1~19歲HBsAg陽性率為0.51 %。20~29歲HBsAg陽性率為5.29 %;30~39歲HBsAg陽性率為9.73 %;40~49歲HBsAg陽性率為11.6 %;50~59歲HBsAg陽性率為10.66 %;60歲及以上HBsAg陽性率為6.31 %。1~9歲患者表面HBsAg陽性率與其他年齡組有較大差異,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χ2 = 5 494.42,P < 0.05) 。見圖1。
2.3 不同年齡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陽性率
不同年齡組患者乙肝表面抗體陽性率住院病人抗-HBs總體陽性率為62.46 %。1~9歲抗-HBs陽性率為70.00 %;10~19歲抗-HBs陽性率為47.52 %;20~29歲抗-HBs陽性率為50.94 %;30~39歲抗-HBs陽性率為54.10 %;10~39歲抗-HBs陽性率為51.75 %。40~49歲抗-HBs陽性率為61.64 %;50~59歲抗-HBs陽性率為64.62 %;40~59歲抗-HBs陽性率為63.28 %。60歲及以上抗-HBs陽性率為68.45 %。10~39歲患者抗-HBs陽性率與40~59歲患者抗-HBs陽性率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χ2= 1925.72,P < 0.05) 。
3 討論
HBV感染嚴重威脅著世界公共衛(wèi)生安全,給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都造成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dān),是我國目前流行范圍較廣泛、危害程度較大的一種傳染病[3]。有研究統(tǒng)計,浙江省乙肝相關(guān)疾病患者的年平均經(jīng)濟負擔(dān)約為2.68萬元,占家庭總收入的1/4左右[4]。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HBV感染而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及壞死病變?yōu)橹鞯囊环N傳染性疾病,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知的防治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接種乙肝疫苗。
2013~2021年臺州醫(yī)院住院患者HBsAg總陽性率為7.30 %。1~59歲患者HBsAg陽性率為8.00 %,高于2006年全國乙肝普查HBsAg陽性率7.18 %[5],可能原因與調(diào)查樣本數(shù)量相對少及住院特殊人群相關(guān)。1~19歲患者(2002年以后出生) HBsAg陽性率為0.51 %,明顯低于20~29歲患者(2002年以前出生) HBsAg陽性率5.29 %,1~19歲與20~29歲患者HBsAg陽性率差異可能與1~19歲患者實施了母嬰阻斷相關(guān)。20~29歲患者HBsAg陽性率為5.29 %,30~39歲患者HBsAg陽性率為9.73 %,說明臺州市20~39歲育齡期婦女有高達5.29 %~9.73 %的HBsAg陽性率,若不對其實施阻斷措施,在其所分娩的嬰兒中,約30 %~40 %可能轉(zhuǎn)變成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因此,2019年出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表明對于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應(yīng)在出生后24 h內(nèi),最好在出生后12 h內(nèi),注射劑量≥100 IU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時在不同的部位予以接種10 μg乙型肝炎疫苗,在出生后的第1個月和第6個月時再接種第2和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對于懷孕中后期的病毒載量高的孕婦,即HBV DNA>2×106/mL或分娩過HBV感染的嬰兒且HBV DNA>2×105/mL應(yīng)進行抗病毒治療 [6~7],即妊娠時與乙肝母嬰阻斷。
2013~2021年臺州醫(yī)院住院患者抗HBs總陽性率為62.46 %。1~9歲抗HBs陽性率為70.00 %,高于既往全國普查結(jié)果50.09 %[8],這與臺州市乙肝疫苗接種政策的有效實施使得乙肝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高,以及對乙肝病例長期規(guī)范監(jiān)測與管理等綜合措施密切相關(guān),對于30 %抗HBs陰性兒童優(yōu)先進行乙肝疫苗補種,檢測體內(nèi)乙肝抗體濃度過低的兒童及時給予強化免疫。20~29歲抗-HBs陽性率為50.94 %;30~39歲抗-HBs陽性率為54.10 %,表明近50 %青壯年抗-HBs陰性,建議抗-HBs陰性者建議接種乙肝疫苗。40~59歲患者抗HBs陽性率為63.28 %,高于30~39歲患者,可能與隱性感染相關(guān)。
參考文獻
[1]王富珍,鄭徽,孫校金,等.中國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成就與展望[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9,25(5):487-492.
[2]陸東芳,吳愛華.乙肝病毒垂直傳播機制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21,61(18):102-105.
[3]曾蘚惠,謝志春.我國乙肝疫苗接種預(yù)防成就及面臨的挑戰(zhàn)[J].應(yīng)用預(yù)防醫(yī)學(xué),2018,24(6):496-498.
[4]周洋,何寒青,嚴睿,等.2005-2017年浙江省乙型肝炎流行病學(xué)特征[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9,25(2):126-130.
[5]楊仕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wèi)生威脅,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21,25(7):749-752
[6]郭志勇,賀文娟,趙澤燕.替諾福韋聯(lián)合被動免疫療法對乙肝病毒低載量孕婦母嬰傳播的阻斷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3):2954-2957.
[7]Pan CQ,Duan Z,Dai E,et al.Tenofovir to Prevent Hepatitis B Transmission in Mothers with High Viral Load[J].N Engl J Med,2016,374(24):2324-2334.
[8]Lu FM,Liao H,Liu YZ,et al.Re-recognition of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2019,53(5):44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