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夏
摘要:目的:分析蒼南縣人民醫(yī)院輸血患者主要血型系統(tǒng)抗原分布情況,為臨床輸血保障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隨機選擇蒼南縣人民醫(yī)院輸血患者1 510例,用血型群體遺傳學研究方法,進行ABO、Rh、MN血型系統(tǒng)的表現(xiàn)型及基因頻率分布調(diào)查。結果:蒼南縣人民醫(yī)院輸血患者的ABO血型表現(xiàn)型頻率順序為O>B>A>AB,基因頻率r>q>p,抗原分布O:A:B:AB為35:26:27:10,民族指數(shù)=0.99;A2表現(xiàn)型頻率為0.97%;Rh血型表現(xiàn)型以CCDee、CcDee多見,基因組合體頻率CDe(0.534 5)最高;MN血型基因頻率m=0.571 4, n=0.428 6。結論:獲得蒼南縣人民醫(yī)院輸血患者的主要血型抗原分布數(shù)據(jù),對臨床救治中的輸血保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血型系統(tǒng);抗原分布;特征分析
血型鑒定對輸血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臨床上對患者進行血型抗原分布調(diào)查對血液采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對我院輸血患者的ABO、Rh、MN等主要血型系統(tǒng)抗原分布進行了調(diào)查?,F(xiàn)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依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選擇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輸血患者1 510例,年齡8~79歲,平均年齡(56.9±13.4)歲;男908例,女602例。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從肘部靜脈采集血樣,置于4~6℃冰箱保存待檢?;蝾l率按文獻[1]有關公式計算。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輸入計算機,經(jīng)CS2000統(tǒng)計分析,用χ2檢驗。
2結果
2.1 ABO血型抗原分布
我院輸血患者1 510例中,A基因頻率(p)+B基因頻率(q)+O基因頻率(r)不等于1,故采用計算校正值公式:D=1-(p+q+r)。式中,P=P(1+D/2),q=q(1+D/2),r=(r+D/2)(1+D/2)。取得p=0.205 5,q=0.207 9,r=0.586 6,P>0.05。民族指數(shù)=0.99。A亞型未檢測A1B及A2B,調(diào)查103例A亞型抗原分布,表現(xiàn)型A1觀察值n=102,頻率99.03%,A2觀察值n=1,頻率0.97。
2.2 Rh血型抗原分布
表現(xiàn)型Rh0D陽性觀察值n=1 504,頻率為99.60%,預期值n=1 504,頻率為99.60%,基因頻率D=0.936 8;Rh0D陰性觀察值為n=6,頻率0.40%,預期值n=6,頻率0.40%,基因頻率d=0.063 2,P>0.05。217例Rh血型抗原分布見表1,其中表現(xiàn)型以CCDee、CCDee多見,基因組合體頻率以CDe(0.534 5)為最高。
2.3 MN血型抗原分布
基因頻率m=0.571 4,基因頻率n=0.428 6,P>0.05。見表2。
3討論
本研究調(diào)查我院患者主要血型系統(tǒng)抗原分布,測定觀察值與預期值無顯著差異,符合Hardy-Weinberg分布;抗原0:A:B:AB的表現(xiàn)型頻率為35:26:27:10等相關數(shù)據(jù),對完善血液的采供與儲備體系提供了依據(jù)。我院患者的血型抗原分布存在以下特征:(1)ABO血型表現(xiàn)型頻率順序為O>B>A>AB,基因頻率差異很小,其順序為r>q>p,民族指數(shù)=0.99;(2)A亞型表現(xiàn)型頻率A2為0.97%;(3)Rh血型抗原分布中,表現(xiàn)型CCDee、CcDee多見,CcDE、ccDE次之,c cDee則較少;基因組合體頻率以CDe(0.534 5)為最高,與相關資料無差異;(4)MN血型分布中,基因頻率與南方人群普遍<0.6的規(guī)律相符合;(5)血型分布中,基因頻率P2>0.8,0.1 本研究獲得了我院輸血患者的主要血型抗原分布數(shù)據(jù),對臨床救治中的輸血保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但調(diào)查的血樣數(shù)量尚不夠大,需進一步擴大調(diào)查范圍,其結果有待于以后反復驗證。 參考文獻 [1]李秋香.無償獻血者ABO及RhD血型分布特征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0,24(22):3195-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