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永,姜海濤,高殿武,云慶軍,周振霞,胡晶彤
(1.安圖縣人民醫(yī)院,吉林 安圖 133600;2.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yī)院 外二科,浙江 寧波 315010;3.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生命與健康產(chǎn)業(yè)研究院,浙江 寧波 315010;4.浙江省消化系統(tǒng)腫瘤診治及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 寧波 315010)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是一種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惡性腫瘤前5位,并呈逐年上升趨勢[1]。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但由于疾病本身、麻醉方式、手術創(chuàng)傷、二氧化碳氣腹和鎮(zhèn)痛泵等因素,術后腸蠕動功能降低,患者會出現(xiàn)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也增加了腸粘連、腸梗阻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極大影響術后的康復[2]。因此,尋找一種幫助術后盡早恢復腸蠕動的方法成為當前熱點。目前促進術后腸蠕動恢復的方法包括:術前縮短禁食水時間,術后早期經(jīng)口進食,早期下床活動,電磁波譜儀治療等[3]。近年來中藥臍療、針灸選穴、中藥灌腸可達到溫通元陽、化塞濕積、健運胃脾的功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術后的腸蠕動功能。光子治療是一種應用于臨床的新方法,通過紅色可見光照射產(chǎn)生的光化效應、電磁效應、刺激效應等機制發(fā)揮治療作用[4]。該研究采用光子治療儀照射臍部穴位,應用于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促進了腸蠕動功能的恢復。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100例接受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患者,隨機分成光子治療組和空白對照組,各50例,光子治療儀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61.65±4.28)歲,平均體重指數(shù)(BMI)(20.55±1.67)kg/m2,臨床分期:30例Ⅲ期,20例Ⅳ期;空白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齡(60.62±3.94)歲,平均BMI(20.21±1.55)kg/m2,臨床分期:25例Ⅲ期,25例Ⅳ期。兩組病理類型均為腺癌,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光子治療儀Carnation-86C(產(chǎn)地深圳普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1 納入標準:①腫瘤的病理學診斷為結直腸癌;②年齡50~70歲;③符合指南規(guī)定的手術診斷標準;④聽力、理解和溝通能力正常;⑤對本次研究目的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1.1.2 排除標準:①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②合并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③患有嚴重的呼吸系統(tǒng)、慢性心血管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等疾??;④伴有重度貧血或凝血功能障礙;⑤近期有嚴重感染的病史。
1.2 方法。研究分組為空白對照組和光子治療組,兩組患者均接受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分別在術后第一天開始給予空白對照和光子治療儀治療??瞻讓φ战M采用常規(guī)治療,光子治療組在空白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光子治療儀照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能量為紅光5級,連續(xù)模式,波長為640 nm,光源距離腹部皮膚15~20 cm,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
1.3 觀察指標。分別記錄肛門排氣排便時間,評估術后腸蠕動的恢復情況;分別記錄術后住院時間,評估術后的康復情況;出院前分別進行滿意度評分,90~100分為滿意(含90),70~90分為較滿意(含70),70分以下為不滿意,評估術后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肛門排氣排便時間。光子治療組的術后肛門排氣排便時間明顯早于空白對照組,其中光子治療組的術后肛門排氣排便時間為(2.18±1.16)天,空白對照組為(3.22±1.20)天,光子治療可以明顯促進術后腸蠕動的恢復(P<0.05),見圖1。
圖1 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排便的時間
2.2 術后住院時間。光子治療組的術后住院時間明顯少于空白對照組,其中光子治療組的術后住院時間為(6.46±1.27)天,空白對照組為(8.02±1.67)天,光子治療可以明顯促進術后康復(P<0.05)。見圖2。
圖2 患者術后的住院時間
2.3 術后滿意度。光子治療組的術后滿意度明顯高于空白對照組,其中光子治療組的術后滿意度評分為(87.64±8.26),空白對照組為(77.62±11.01),光子治療可以明顯提高術后的滿意度(P<0.05),見表1。
表1 患者術后滿意度調(diào)查結果
光子治療通過高能窄譜光子治療儀發(fā)射方向性強、可調(diào)節(jié)性的紅光,迅速有效地滲透至皮下3~5 cm,對組織產(chǎn)生作用,并在細胞內(nèi)發(fā)揮效應。光子療法能夠促進傷口潰瘍愈合、提高免疫功能、緩解局部疼痛、刺激血管內(nèi)皮細胞和神經(jīng)組織再生、加快微循環(huán)等。臍部位于“神闕穴”,是經(jīng)脈的要穴,與督脈和沖脈相通,上連心肺、中經(jīng)脾胃、下通肝腎,是人體元氣通行出入的門戶。中醫(yī)臍療屬于中醫(yī)外治療法,通過作用于臍部的神闕穴,激發(fā)經(jīng)絡,疏通氣血,達到治療效果。該研究顯示,光子治療組(2.18±1.16)天的術后肛門排氣排便時間早于空白對照組(3.22±1.20)天,表明能夠明顯促進術后腸蠕動的恢復。同時光子治療組(6.46±1.27)天的術后住院時間少于空白對照組(8.02±1.67)天,表明能夠縮短術后住院時間,加快術后的康復,從而使光子治療組的術后住院滿意度高于空白對照組。
加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xiàn)TS)也稱為術后快速康復(ERAS),旨在圍手術期給予積極的干預措施,盡量減少手術對患者生理心理產(chǎn)生的創(chuàng)傷應激,達到術后快速康復的目的[5]。術后腸蠕動功能的恢復是影響康復的主要因素,而腸蠕動功能的恢復受多種機制影響,相對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在減輕痛苦、促進早期下床及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方面優(yōu)勢明顯,但常規(guī)排氣排便時間依然在術后3~4天,其治療相對復雜,缺乏很好的治療措施,所以通過促進術后腸蠕動恢復來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課題。光子治療的機制可能是結合中醫(yī)穴位理論,通過溫熱效應使局部產(chǎn)生熱能,經(jīng)臍透入經(jīng)脈,對穴位刺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提高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炎癥吸收和消退,加快腸道的蠕動,同時配合科學的治療,從而加快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術后腸蠕動恢復加快,并發(fā)癥相應減少,加快了術后康復,縮短了住院時間,從而使住院費用減少,滿意度提升,也使得醫(yī)療質量更加得以體現(xiàn)。
綜上所述,光子治療能夠促進腹腔鏡結直腸癌術后腸蠕動的恢復,但在促進腸蠕動恢復方面的確切機制較為復雜,尚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