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
摘 要 在新時期環(huán)境下,教育改革逐漸深入,這也推動了教育體系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的轉變,且對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小學教育對藝術類學科教學也是更加關注,音樂作為我國小學教育中重要藝術類學科類型,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藝術素質培養(yǎng)至關重要。下面,文章就主要針對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的誤區(qū)與對策進行分析,希望對小學音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音樂 課堂教學 唱歌教學 教學誤區(qū) 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0.051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education reform is gradually deepening, which also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concept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education. In this context,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also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art subjects. Music, as an important type of art subjects i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usic quality and artistic quality. Next, the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ing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singing teaching; teaching errors;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1 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概述
在小學音樂課堂唱歌的教學中,主要內容涉及三個方面,分別是基礎性音樂知識、音樂演唱的技巧、歌曲的處理。其中基礎性音樂知識主要是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尤其是一些讀譜的知識,如記號、各種音符等,另外還涉及曲式的結構、旋律的發(fā)展和節(jié)奏類型等;音樂演唱的技巧主要包括一些正確的演唱姿勢、呼吸方法、發(fā)音方法、吐字和咬字方法、合唱的訓練等,這些直接關系到演唱的效果和歌曲的表達;在歌曲的處理中,要注重處理的深度,對歌曲逐句逐段進行分析,具備充沛感情進行歌唱,且還要注意面部的表情和身體語言變動,從而實現(xiàn)對音樂優(yōu)美的表達。[1]
2 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的誤區(qū)
2.1 教師對唱歌存在選材的不當
由于小學生具有顯著的年齡特點,他們在唱歌學習的興趣很容易受到歌曲本身所影響,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唱歌教學中做好對歌曲的合理選材。但在實際課堂唱歌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對歌曲的選材都存在不當的情況。一些教師對歌曲的選材沒有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導致學生對所學習歌曲存在興趣不高的情況,還有一些教師沒有對學生認知能力充分考慮,所選的歌曲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是不符合的,進而在唱歌教學中就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理解困難的情況,這不僅會影響教學的效果,且還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負面的情緒,逐漸失去唱歌學習的興趣。
2.2 課堂唱歌教學方法較為落后
在小學音樂課堂的唱歌教學中,一直都是采用教師范唱或者聆聽錄音等手段開展教學,盡管現(xiàn)階段教育改革促進教學模式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但此類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仍然還是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中的主要方法。此類方法具備其顯著的優(yōu)點,便于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歌曲直接和簡便學習,且還能夠促進學生將自身注意力在歌曲情感體驗和表達方面集中,為學生有限課堂時間內的歌曲練唱提供了良好手段。但在此類教學模式中,需要學生花費很多時間進行唱歌的模仿,而此過程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枯燥感和學習被動感,這對他們的唱歌興趣就會產生影響,同時此類單一的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以及全面素質的提升,若歌曲是比較長或者比較復雜,學生使用此方法學習存在很大的難度。[2]
2.3 定調不合理影響演唱的效果
由于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能力比較有限,在開展小學音樂的課堂唱歌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的情況進行定調。再由于一些教師存在教學經驗的不足和能力的有限,在教唱期間對歌曲的定調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定調中并沒有結合學生實際能力和情況,而是原曲目內是什么調就用此調來教學,這就導致定調的機械化和教條化,很多學生在實際演唱中不能夠滿足原唱的調,這對他們的唱歌積極性就會產生影響。同時,現(xiàn)階段很多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唱歌教學中得到運用,如錄音機、多媒體等,教師往往不用通過自己進行演唱的示范,而是采用機器對歌曲播放,此種專業(yè)演員在演唱中具有專業(yè)的技巧,而學生和歌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要求學生對專業(yè)歌手演唱一味模仿,一旦學生達不到預期演唱要求,就會他們心理產生挫敗感,甚至可能會對喉嚨產生損傷。[3]
2.4 課堂教學過于追求形式而不求實效
在傳統(tǒng)小學歌唱的教學期間,教師主要把音樂知識和唱歌技巧當作教學主要內容,期間并沒有認識到學生主體的地位,沒有從全面發(fā)展和素質教育角度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實施改變,這就導致小學音樂歌曲課堂教學過于追求形式而不求實效。受到新課程的改革影響,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唱歌期間也是把各種手段在教學中運用,如圖片、微課和多媒體等,這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xiàn)了有效調動。但在實際的歌唱教學期間,盡管看似教學形式多樣,學生積極性高漲,而教學內容的實效性方面還較為缺乏,部分教師并沒有針對學生唱歌的吐字、聲音和情感方面具有明確的要求,且教學期間缺乏識譜教學內容,在學生完成二三遍的唱歌后,教師就轉到了各種音樂的實踐活動中,這就導致學生在完成音樂課的學習后,出現(xiàn)既不識譜也沒有掌握演唱技巧的情況。
2.5 教師缺乏對學生演唱的合理引導
小學生唱歌具有顯著的特點,他們往往比較習慣通過喊唱的方法進行唱歌,缺乏唱歌的技巧。當小學生通過喊唱的方式唱歌時,他們唱歌很容易感到疲勞,且聲音也不穩(wěn)定,對發(fā)聲的控制難度比較大,特別是處于變聲期的學生長期高聲進行喊唱,還會對其聲帶產生很大傷害。在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中,一些教師認為新課標中對聲樂技巧訓練進行了淡化,就干脆沒有向學生提出聲音方面要求。[4]正是因為沒有采取針對性發(fā)聲訓練,學生常出于喊唱習慣進行唱歌,一些學生還盲目模仿錄音中的歌手唱歌方式,這就對學生的嗓音和聲帶產生不利影響。
3 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的對策
3.1 教師要做好歌曲的合理選材
為了確保課堂唱歌活動有效開展,教師首先就需要對學生特點和發(fā)展的水平全面了解,進而做好對歌曲的合理選材,確保所選內容適合學生。如可以選擇“照鏡子”的游戲,它是以學生生活內容作為素材,在音樂中讓學生根據音樂或者歌曲對自己所具備照鏡子經驗實施再次的創(chuàng)作,便于學生更好接受和理解,激發(fā)他們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與興趣。[5]同時為了促進學生對課堂音樂內容的了解和掌握,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音樂認知水平全面了解,在音樂或者歌曲選擇中從最基本結構的要素出發(fā),實施臺階式和遞進式教育活動方案編制,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保持從淺到深、由易到難和由簡到繁的原則,這樣就能夠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逐漸深入的認識,便于他們對知識的更好理解、掌握和運用。
3.2 豐富和創(chuàng)新課堂唱歌的教學方法
教師可以采取旋律的引導、圖例的比較、重難點的突破和綜合能力的訓練等方法,比如,在課堂“小小音樂家”的唱歌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旋律的引導”法,讓學生對歌曲旋律模仿訓練,且要求學生將旋律進行歌詞的轉換,此方法以聽唱法為基礎對教師的逐句歌唱過程實現(xiàn)了轉變,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思考以及和旋律的密切接觸,這對學生的識譜和音樂感受能力培養(yǎng)具有積極意義;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圖例的比較”方法把曲譜內旋律高低的變化情況通過線條進行表示,讓學生在練唱中能夠實現(xiàn)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的有效結合,并對歌曲內各樂句間重復出現(xiàn)、模進以及內在聯(lián)系實施辯唱,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深入認識,通過此種方法能促進學生樂感和音樂思維的培養(yǎng);另外,教師通過“重難點的突破”法,把歌曲內較為難掌握的內容進行重點訓練,再對全曲練唱;最后,教師采取“綜合能力的訓練”法,把歌曲主題、重難點、節(jié)奏特點、歌唱的聲音要求等綜合明確,讓學生分別以唱、記、聽、看等方式進行訓練,強化他們的基本功,使學生能夠具備充足空間對歌曲旋律和歌詞內涵領悟。[6]
3.3 確保合理定調和良好示范
面對小學生具有的音樂能力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的課堂唱歌教學中,就需要結合學生情況實施合理定調,必要的時候可以對原來歌曲的調進行降調處理,保證歌曲演唱的靈活性,使學生的能力能夠對所選歌曲良好演唱,提高他們唱歌的積極性。同時,唱歌教學不僅是要求學生掌握良好的音樂知識,還需要學生能夠對歌曲情感準確把握,并有表情和有感情地進行演唱。在此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做好對學生演唱的示范,來引導學生進行歌曲的演唱,這樣能夠對歌曲演唱難度實現(xiàn)降低,讓歌曲更適合學生進行演唱,且學生通過教師良好示范,能夠更加深入體會唱歌的魅力和內涵。而教師想要實現(xiàn)良好示范演唱的目的,需要他們對自身音樂素養(yǎng)不斷提升,積極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加強自身演唱水平的訓練,這樣才能夠在教學中對歌曲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和科學的降調處理。
3.4 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強化教學實效性
在小學音樂的課堂唱歌教學中,教學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有效教學,不能僅僅重視教學形式,要合理把握各個音樂活動的度,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強化教學實效性。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實施豐富,不要僅僅局限在音樂知識和唱歌方面,教師可以要以識譜教學,促進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了解,以發(fā)聲訓練,促進學生唱歌中具有更美音色。通過這些教學形式,將欣賞教學轉變成真正的音樂素養(yǎng)教學。在開展教學活動中,為了確保教學實效性,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唱,且用正確發(fā)音、節(jié)奏地進行演唱,來對歌曲內的情感實施表達。[7]
3.5 做好對學生演唱的正確引導
面對小學生在唱歌中常表現(xiàn)出的喊唱方法,為了實現(xiàn)對他們嗓音和聲帶的保護,促進他們掌握科學的演唱技巧,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演唱采取正確的引導,對喊唱問題實現(xiàn)有效解決。在對喊唱問題的解決中,包括用哼唱、小聲唱、假聲唱、半聲唱等方法。
在哼唱中,主要有閉口哼唱、開口哼唱等方式,兩者常在口形方式上存在不同,但兩者在口腔內發(fā)聲的方法是基本一樣的,表現(xiàn)出喉嚨自然地放松和打開,喉結處于最低的位置。通過哼唱練習能夠很容易實現(xiàn)假聲、混聲效果的獲取,對促進聲區(qū)統(tǒng)一具有顯著幫助,若在教學中通過閉口哼、開口哼實施交替地練習,就會使唱歌聲音慢慢變得堅實、圓潤和集中,促進頭腔共哼的獲取。在小聲唱中,它是在學生還沒有進行比較正規(guī)式的唱歌練習時所采取的一種初期唱歌方法,為后續(xù)大聲唱奠定基礎,為了避免一開始大聲唱對聲帶產生損傷,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建立唱歌正確的概念,對“喊”式的唱歌方式進行改變,通過小聲唱對喊唱代替,且還能夠避免高音出現(xiàn)唱不上去等問題,但教師一定要做好對學生小聲唱的指導,避免出現(xiàn)錯誤唱歌的方式。
在假聲唱中,若人在用假聲進行唱歌時,一般喉頭會向上發(fā)生移動,假聲的音色比較暗,且聲音較為虛弱,并伴有漏氣的現(xiàn)象,其音量和力度較為貧弱。在對學生進行初期唱歌的訓練中,假聲訓練是重要的方法,能夠有效代替“喊唱”的方式。在假聲練習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氣息控制法的掌握,以很薄聲帶的邊緣與少量氣息對聲帶撫摩,而發(fā)出小振頻式的聲音。此練習方法中,它基于有呼吸進行假聲的訓練,而非無呼吸,學生要學會通過假聲處理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作為一種重要的音樂唱歌方式,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假聲唱的方法傳授,從而有效避免一味“喊唱”而導致聲帶的受損情況發(fā)生。[8]
在半聲唱中,主要是以鞏固假聲為基礎,再引導學生進行半聲狀態(tài)的保持,且讓學生注重對聲音有效處理,通過加強氣息的支持促進喉嚨的更好打開,實現(xiàn)胸腔的共鳴效果。此訓練方法既有氣息的支持,還有穩(wěn)定喉頭以及整體的共鳴,在開展聲音練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嗚”等相關母音進行發(fā)音練習,便于學生找到通往頭腔的發(fā)音通道。因為“嗚”母音的發(fā)音中,需要人體舌位低,小舌和軟腭朝上拱起,此時口腔內存在較大的開度,則氣息能夠集中呼出,這樣就能夠唱出所要的半聲發(fā)音,還能夠對頭腔打開,從半聲向真聲過渡,從而實現(xiàn)對歌曲聲音更加到位的處理,讓學生所唱歌曲呈現(xiàn)出更加悅耳的效果,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和掌握更多唱歌的技巧,促進對他們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對他們今后音樂的學習也具有很大的幫助。
4 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學科,目前小學教育對音樂教學十分重視,也是積極進行音樂教學的改革,但在實際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中還存在諸多的誤區(qū),對教學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并沒有有效實現(xiàn)音樂學科教學目標,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針對教學誤區(qū)積極采取有效對策,從而確保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高質高效開展和完成。
參考文獻
[1] 凌歡.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北方音樂,2018,038(002):199-199.
[2] 胡李鵬.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歌唱教學中的培養(yǎng) 對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一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7(10):238-238.
[3] 于亞平.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中的趣味性策略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18(10):54-55.
[4] 劉學蘇.讓課堂真正“唱”起來——淺析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J].祖國,2016(19):250-250.
[5] 李盼.小學音樂課堂中唱歌教學方法初探[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8(5):214-214.
[6] 胡蘋,孔軼,陳雅丹.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新思路——班級苜樂會的構建與評價[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7(6):58-58.
[7] 甘婷.關于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9(3):183-183.
[8] 湯黎黎.中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9,501(0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