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聰
摘? 要:教育在每位學生的成長道路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促使他們多方面多角度培養(yǎng)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同等重要的就是德育素質,全面發(fā)展一直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標。隨著班本理念逐漸深入教學,許多學校開始探索該理念在教育活動中的具體應用方法,不斷豐富德育課程,想要在十分關鍵的小學階段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為培養(yǎng)出優(yōu)秀且道德素質較高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班本理念;應用方法;德育課程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的道理,小學課堂中由于每一個班級的學生組成不同,該集體也是獨特的存在,因此德育課程的教育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小學教師應尊重班內(nèi)學生的個性化教育需求,結合班本理念,規(guī)范實施課程大綱。作為教師本身,要充分理解班本理念的精髓,在對其有了理性認識之后,有理有據(jù)的開發(fā)適合本班特點的德育課程,使該課程慢慢發(fā)展為能被其他班級學習和借鑒的先進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不斷帶給學生更多正面的影響。小學各單位要有勇氣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故步自封不會有所發(fā)展。
一、德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就先人的歷史傳統(tǒng)而言,良好的道德素質,是古往今來所有中華民族優(yōu)良美德的核心要素。多年的實踐證明,一個人只有具備好的道德修養(yǎng),他的其他成就才有意義,否則根本不會被后輩所追崇和學習。
德育課程必須盡快進行,其緊迫性在于,現(xiàn)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上升,小學生更容易受到長輩的寵愛,甚至是溺愛,長時間會養(yǎng)成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有公主或王子病、不尊重老人等,因此急需要教師這個角色對這類孩子進行道德教育,不能把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等優(yōu)良美德逐漸磨滅。另外,小學階段正是一個孩子的啟蒙階段,家長和老師如何教育十分關鍵,這是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分辨是非,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等問題的最佳時期。只有在剛剛開始認識整個世界的時候,對他們有直接且合適的引導,才能在以后面對更多選擇和誘惑的時候保持清醒,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班本理念下德育課程開發(fā)
最初階段的道德教育也要從理論知識抓起,在課程初期應該讓小學生清楚的認識到良好的道德品質都有哪些,對于一些生僻或者不好理解的品質,可以利用圖畫或者故事的形式展現(xiàn),這有助于他們的理解和記憶。其中,故事的形式更貼近生活,有助于使學生進行效仿,進而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教師作為實施教育課程的主體,自身應該注意處理事情的方式和言談舉止等行為,在與學生相處的日常中,要自然且真摯,能與學生以朋友的方式交流,這樣才能認識到更真實的他們。如果發(fā)現(xiàn)不好問題的苗頭,要及時地制止并幫助他們改正。
理論和實踐永遠都是有差別的,教師在課堂中開展完德育課程,要帶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在多樣多變的環(huán)境下,才能激發(fā)最真實的自己,也能讓他們對自身的表現(xiàn)有一個清晰地認知,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道德品質的含義。
三、班本理念下德育課程實施策略
(一)獎懲與淡化獎懲
獎懲機制是激勵個體自主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方式。在課程開展過程中,遇到表現(xiàn)優(yōu)異或者進步較大的學生,教師應該及時給予獎勵,以此來鼓舞他們在未來有更好的表現(xiàn)。相反,對課程沒有充分掌握的學生,可以在他們能接受的前提下,進行小小懲罰,或者讓他們向獲得獎勵的同學看齊作為鼓勵。
(二)打造獨特的班級文化
班級作為一個整體,對單獨學生的影響很重要,因此教師要從班級規(guī)定和班級文化等方面入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長期受到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影響,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有較為活躍的思維,更勇于表達自己等好處。
(三)形成良好德育教學風氣
環(huán)境總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個體,良好的道德教育風氣會讓學生更自覺的遵守各項規(guī)定,更傾向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一定要充分利用校園這個大環(huán)境,校園德育之風的文化要建立起來,在走廊,大廳,教學樓出入口等地方,張貼道德教育圖片或標語,大力宣傳該課程,達到時刻提醒學生有意識的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目的。
(四)德育教學與家校聯(lián)合
俗話說,家長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生成長過程中,不能只依靠學校和老師的力量,家長在教育這條漫漫長路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因此在德育教學的進程中,家長和學校應該彌補相互的不足,在課堂中由老師進行監(jiān)督和規(guī)范,回到家中就要由家長進行引導和教育。學校和家長應該及時溝通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學生的積極向上應該共同地表揚,如遇到問題,雙方應該協(xié)商找合適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言傳身教,這也要求各位家長能夠約束自身行為,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四、結語
班本理念下的德育課程不同于常見的校本課程,是教師結合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特別定制的教程,該課程更加注重學生本身的道德素質教育,長時間熏陶可以提升他們的民族氣節(jié)和社會責任感。現(xiàn)實表明,在實施班本課程后,班級整體氛圍可以變得更活躍,更有凝聚力,班內(nèi)的學生越來越勇于自我表現(xiàn);還有部分家長表示,孩子自愿幫助分擔家務,對長輩更加尊敬。班本理念下的德育課程教育在實施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小學教師群體應注重總結實踐經(jīng)驗,進而能研究出更切合的指導模式。
參考文獻
[1]施建平.利用傳統(tǒng)文化促進小學生德育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5(2):259-260.
[2]嚴菲婭.班本課程中的“玩”與“學”[J].科學教育,2020(3):100.
[3]李轉明.家校合作下的小學生德育途徑研究[J/OL].學周刊,2018(7):47-48.
[4]程鄭.“一班一世界”:班本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中國德育,2020(5):68-70.
溫嶺市大溪鎮(zhèn)第二小學